看到太子這麽和氣的樣子,富商們雖然都是年老成精的人物,不由得也鬆了一口氣。


    想起這半年來,太子在河北,對商人其實都是很客氣的,撤了很多厘卡不說,而且都盡量給商人大開方便之門,過太行山的時候,各處都有士兵保護,讓商人們開始顯得更有幹勁。


    既然這樣,那麽他們要談更大的生意,自然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對待。


    “之前我等皆知道,太子在河北西路、河東路開廠,上利國家,下利百姓,中間也給了商人們足夠的利潤,實在是治世之才。”


    當中一名老者恭維道,趙諶認識此人,是前宰相鄭居中的一個侄兒,鄭家雖然隨著鄭居中的離世和趙佶的退位,沒有以前那麽風光了,然而他家之前就是京師大戶之一,財力雄厚不說,還在京畿五路有著不少的田產。


    而且以北宋這個體製,一家出了個鄭居中這種宰相級別的高官,必然會出現一大批的大戶和富豪。


    “鄭公不用客氣,諶既然領了這個河北三路總管之位,當然就得為國為民出點力,商人也是我大宋子民,諶當然也不會厚此薄彼。”趙諶笑道。


    寒暄了幾句之後,趙諶就拍了拍巴掌,然後就有內侍,抬出了一麵鏡子……


    沒錯,就是現代常見的鏡子,然而在這個還在用銅鏡的時代,這樣的鏡子一拿出來,毫無疑問就是大殺器!


    看著這麵一人高的鏡子擺在當中,所有在場的商人,都倒抽了一口涼氣。


    按理說他們也都是吃過見過的,可是當見到從來沒見過的,這麽高的鏡子,而且能把人照得纖毫畢現,這是個什麽概念?


    這是無價之寶!


    看著商人們的反應,趙諶在心裏暗笑,他的玻璃廠雖然已經開始建設起來了,可是產量其實並不高,畢竟燒玻璃這玩意得各種試驗才行,倒是燒成了以後就簡單多了,弄一塊板子,碾平之後在背後鍍銀就行了,而且就算鍍鋁,效果也差不多。


    隻要能燒成一塊,那麽接下來,就是源源不斷!


    “這是本太子手下的高手匠人,費盡心血打造出來的鏡子,諸位看看,比銅鏡如何?”趙諶笑道。


    “這個……如何能比!遠遠不能比,這是無價之寶啊!”鄭姓商人沉迷的看著,忍不住要伸手去摸,卻被旁邊人“啪”的一下就把手給打開了。


    “似這種鏡子,諸公何不估個價?”趙諶笑道。


    “這種寶物,別說萬貫,十萬貫隻怕都有大戶會搶著要!”有商人歎息道。


    “如果是獨一無二的,那十萬,幾十萬,甚至百萬貫,隻怕都有人出,然而本太子要是告訴你們,這種大鏡子,每月,我能拿出五麵出來呢?”趙諶似笑非笑的道。


    “五麵?太子殿下,若每月能有五麵,某家多了不敢說,每月都賣出五十萬貫,都不成問題!”鄭姓商人大聲道。


    “那好!若鄭公有膽子,每月五麵鏡子,同樣規模的,本太子隻要你二十萬貫的成本,賣多少,剩餘的都是你的!而且本太子還承諾,全天下,每個月,也就隻有這五麵!如果別的地方也有了,你可以不收。”趙諶一拍桌子,然後道。


    鄭姓商人大喜。


    他說的五十萬貫,其實還是打了折扣的,畢竟按照鏡子的珍惜程度,去那些大城市和有錢的地方搞拍賣,運氣好的話,一麵鏡子,二十萬貫都不止。


    家資巨萬的商人,我大宋還是有很多的!


    更何況他家和海外貿易也有關係,這種寶物在別國也是沒有的,如果拍賣給那些番商,他們隻怕會出更多的錢。


    這樣一來,多了不說,一個月四五十萬貫的利潤,那是有的,一年就是五六百萬貫啊!


    就算操作再差一點,運氣再不好一點,也不會少於四百萬貫。


    “隻不過本太子還有別的條件。”趙諶道。


    鄭姓商人愣了一下,其他原本羨慕嫉妒恨的喊著他的商人們也愣了一下,畢竟他們也算得出來其中的利潤,可是一個月二十萬貫的支出和這種生意,不是鄭家這種大鱷,差一點的,還真吃不下。


    現在聽到太子說還有別的條件,所有人反而釋然了……


    哪有這好事,輕輕鬆鬆一年賺幾百萬貫。


    大宋雖然稅賦收入很高,一年各項費用加起來上億貫,然而這裏麵占了百分之三十的田賦,是收實物的,真正的財政收入也就七千萬貫,而且很多都是地方收的,地方上就截留了。


    不然宋徽宗也不會那麽個刮地皮法。


    去年一年因為打仗,錢是流水一般的花出去,加上在各地額外收了不少糧食,所以新一年朝廷能收到的各種費用,加起來可能也就四五千萬貫而已。


    現在你賣個鏡子就想一年獲得朝廷歲入的一成,想美事呢。


    “本太子剛才說的一月二十萬貫,是你拿貨需要的價格,本太子憑什麽把這每月五麵鏡子的售賣,全部給你一個人?想要售賣這每月五麵鏡子,就得購買經營權才行!”趙諶道。


    這下商人們算是明白了。


    不過這也算是正常操作。


    經營權嘛,大家也懂。


    畢竟就算是日常用品,其實很多商人也是劃片銷售的,這是為了避免競爭,而在拿貨的時候,那些大的生產方,也是有議價權的。


    而這種可以說是獨一無二,又有巨大價值的商品,這個經營權,那可就不好說了。


    “經營權,以五年為期,本太子敢保證,五年內,不會有任何類似的商品出現,不然就算太子府違約,將經營權的售價奉還。”趙諶道。


    商人們想了想,然後紛紛點頭,五年之期可以說是很公平了,畢竟一個月五麵,一年也就六十麵,五年就是三百麵,這種東西這個數量就算珍貴,再多,說不定就不值錢了。


    所以賣五年的經營權,也很正常。


    按照正常計算,五年下來,賺個兩千萬貫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所以這個經營權……隻怕少不了啊。


    鄭姓商人臉色難看了起來,兩千萬貫的利潤,朝廷為何不自己做?不就是想要一次性的拿一筆錢麽。


    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廷起碼要拿走一半,才算合理。


    那就是一千萬貫!


    他家就算聯合各路親戚啥的,想要拿這麽一大筆錢出來,也很困難。


    畢竟一千萬貫就等於一千萬兩銀子,曆史上把汴梁搜刮幹淨了,也就搜刮到不到五百萬兩銀子!


    “我不要現錢。”趙諶說。


    就在商人們鬆了一口氣的時候,趙諶繼續說了下去。


    “我隻要田,京畿路附近的田地,一百萬畝,就可以拿到經營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康年,這個太子超勇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怒並收藏靖康年,這個太子超勇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