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兒,翠翠看了眼手中的書,交還給劉如默道:“公子作詩作詞頗有天賦,足夠應付考試,在這些上麵少花些功夫,多讀些正經書為妙。”
“讀書不是為了功名。”劉如默被翠翠擠兌的麵紅耳赤,好半晌才說出這樣一句話來。
“讀書不是為了功名,又是為了什麽?”翠翠笑著看著劉如默,道:“公子的生平抱負是什麽?”
“讀書明理濟蒼生。”
劉如默的話一出,翠翠撲哧一聲笑了。
劉如默不知道翠翠在笑什麽:“你是不是覺得在下的想法很傻又很假。”
他和其他好友說過他的想法,他的好友聽到他的想法後都笑他,說他的想法極其少見,又說他有抱負的不像個俗人。
“我笑的不是公子這一句話,而是公子的前麵的話。”翠翠道:“公子前麵還說讀書不為功名,現在又想著救濟天下了,濟天下,公子打算拿什麽去濟?”
劉如默的臉瞬間變得通紅。
他是想當個清官,多為百姓做好事,可是清官也是官,也是需要功名在身的。
他想要當清官,首先就得考取功名。
“農夫打不好漁,漁夫耕不好田,都不會有人怪他們。畢竟,術業有專攻,不是所有人都能幹好所有的事。”
“可是農夫要是耕不好田,一年沒有好收成,不隻要挨餓,還要被其他農夫說。”
“漁夫也是這樣。”
“農夫的成績看收成,漁夫的成績看打來魚的多少,像公子這樣愛讀書又不是讀書人的人,怎麽證明自己書念得到底怎樣呢?”
“隻能通過考試證明自己的實力,看一看這十幾年書念得如何。”翠翠笑著看著劉如默手中的書,道:“公子現在還覺得,這樣的書能夠多讀嗎?”
劉如默紅著一張臉將書藏在身後。
他覺得翠翠說的話其實算是歪理,那麽帶目的性的去讀書,應該是不對的。
可是他讀書,的確是為了考功名。
該念的書,的確沒有詩詞歌賦來的精通。
這一番談話之後,劉如默用在詩詞歌賦上的時間變少了很多,他花了更多的功夫在四書五經上。
以前他念四書五經多少有些心不甘情不願,總覺得書裏的那些道理有些迂腐。
可是和翠翠聊過幾次之後,他再看四書五經,想法完全不一樣了。
那些書,隻是他博取功名的工具。
不能說經書裏寫得道理都是錯,隻是他再看這些書,不是抱著書過於迂腐的態度去看,畢竟,這書和他愛看的書還是不同的。
翠翠鼓勵劉如默看書時多思考,抱著應試的態度去念手中的書。
他和翠翠見麵的次數不多,可每次和翠翠談話,他都有一種認知被顛覆的感覺。
到了寒冬的時候,劉如默看書看得疲乏,推開門到院中走動,又看到了坐在牆頭的翠翠。
翠翠朝劉如默拋了顆柿子,劉如默趕緊接住,卻還覺得有汁水從果子中透出。
劉如默摸了摸黏糊糊的柿子,卻聽翠翠道;“公子,你這麽認真念書,是為了開春的童子試嗎?”
劉如默頷首,過了許久,他卻又輕輕歎了口氣。
翠翠問劉如默為何應試,劉如默說,隻怕這次童子試,他未必能通過。
“還沒去應試,公子就知道自己不能考上?”
劉如默說村裏的教書先生是快三十歲的時候才考上秀才的,他的父親考取秀才的年紀稍早些,是在二十八歲的時候,他覺得他現在的年紀和看書的程度,隻怕應付不了來年的童子試。
劉如默又說,村裏的教書先生也說,考試經驗要多積累,像他們這樣的年紀,考取童生的極少。
“這是因為他自己考取功名的時候晚了,就覺得所有的人都該和他差不多。”翠翠道:“如果考試抱著必然不過的心態去考,那還不如不去。”
翠翠和劉如默說,如果他考試失敗的次數變得多了,以後再考功名,隻會覺得倦怠。
他隻看到落霞村和附近的村落,其實有很多村落裏出了很多年輕的秀才,都是不到二十的年紀。
“難得現在朝廷重申考紀,考取功名不再看出身和地位,主要看的是學識。”翠翠道:“你有本事,十二三歲考取秀才都正常,你沒能耐,考到五六十歲還隻是個沒有功名的愛書人。”
“用年紀和閱曆做借口,隻是給自己失敗找理由。”翠翠道:“公子抱著這樣的心思去考試,考不過是必然的。”
再見麵時,uu看書wwuunshu翠翠對劉如默就百般嘲諷,弄得劉如默一見翠翠就有些麵紅耳赤,生怕她再說她。
時日久了,劉如默都快忘了翠翠的身份,隻覺得她嘴上功夫十分厲害,擠兌的人沒話說。
來年縣試、府試和院試都通過之後,村民們都來恭賀劉如默考取了秀才的功名,說他為落霞村爭了光,是落霞村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秀才。
和翠翠聊得多了,劉如默深知自己這樣的成就是不夠看的。
用翠翠的話說,他念了十幾年的書,卻連一個最低端的功名都無法考取,那他以後還能幹什麽。
新取秀才名單公布後,劉如默經常站在院中等候。
他想看一看翠翠,看看她還會和他說什麽。
等了好幾日,他的確等到了翠翠。
這次翠翠卻沒立在牆頭了,她直接敲響了他家的門,說有事請他幫忙。
劉如默覺得,如果沒有翠翠的幫忙,他可能不能這麽快取得秀才的功名,於是他問翠翠需要他幫什麽忙,能幫的上的,他一定竭盡全力去幫。
翠翠的要求卻很簡單。
她向劉如默借錢。
不算少但也不算多,要五兩。
劉如默沉默了許久。
“公子不肯借嗎?”翠翠試探的問著劉如默。
“倒不是不肯,隻是覺得意外。”劉如默看著翠翠,如實答道:“我以為姑娘這樣的,可以直接點石成金,沒想到也需要借錢。”
“公子說笑了。”翠翠笑道:“別說我們這樣的了,就是神仙和小鬼也是缺錢的。不然你以為,‘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是從哪兒來的。”
“讀書不是為了功名。”劉如默被翠翠擠兌的麵紅耳赤,好半晌才說出這樣一句話來。
“讀書不是為了功名,又是為了什麽?”翠翠笑著看著劉如默,道:“公子的生平抱負是什麽?”
“讀書明理濟蒼生。”
劉如默的話一出,翠翠撲哧一聲笑了。
劉如默不知道翠翠在笑什麽:“你是不是覺得在下的想法很傻又很假。”
他和其他好友說過他的想法,他的好友聽到他的想法後都笑他,說他的想法極其少見,又說他有抱負的不像個俗人。
“我笑的不是公子這一句話,而是公子的前麵的話。”翠翠道:“公子前麵還說讀書不為功名,現在又想著救濟天下了,濟天下,公子打算拿什麽去濟?”
劉如默的臉瞬間變得通紅。
他是想當個清官,多為百姓做好事,可是清官也是官,也是需要功名在身的。
他想要當清官,首先就得考取功名。
“農夫打不好漁,漁夫耕不好田,都不會有人怪他們。畢竟,術業有專攻,不是所有人都能幹好所有的事。”
“可是農夫要是耕不好田,一年沒有好收成,不隻要挨餓,還要被其他農夫說。”
“漁夫也是這樣。”
“農夫的成績看收成,漁夫的成績看打來魚的多少,像公子這樣愛讀書又不是讀書人的人,怎麽證明自己書念得到底怎樣呢?”
“隻能通過考試證明自己的實力,看一看這十幾年書念得如何。”翠翠笑著看著劉如默手中的書,道:“公子現在還覺得,這樣的書能夠多讀嗎?”
劉如默紅著一張臉將書藏在身後。
他覺得翠翠說的話其實算是歪理,那麽帶目的性的去讀書,應該是不對的。
可是他讀書,的確是為了考功名。
該念的書,的確沒有詩詞歌賦來的精通。
這一番談話之後,劉如默用在詩詞歌賦上的時間變少了很多,他花了更多的功夫在四書五經上。
以前他念四書五經多少有些心不甘情不願,總覺得書裏的那些道理有些迂腐。
可是和翠翠聊過幾次之後,他再看四書五經,想法完全不一樣了。
那些書,隻是他博取功名的工具。
不能說經書裏寫得道理都是錯,隻是他再看這些書,不是抱著書過於迂腐的態度去看,畢竟,這書和他愛看的書還是不同的。
翠翠鼓勵劉如默看書時多思考,抱著應試的態度去念手中的書。
他和翠翠見麵的次數不多,可每次和翠翠談話,他都有一種認知被顛覆的感覺。
到了寒冬的時候,劉如默看書看得疲乏,推開門到院中走動,又看到了坐在牆頭的翠翠。
翠翠朝劉如默拋了顆柿子,劉如默趕緊接住,卻還覺得有汁水從果子中透出。
劉如默摸了摸黏糊糊的柿子,卻聽翠翠道;“公子,你這麽認真念書,是為了開春的童子試嗎?”
劉如默頷首,過了許久,他卻又輕輕歎了口氣。
翠翠問劉如默為何應試,劉如默說,隻怕這次童子試,他未必能通過。
“還沒去應試,公子就知道自己不能考上?”
劉如默說村裏的教書先生是快三十歲的時候才考上秀才的,他的父親考取秀才的年紀稍早些,是在二十八歲的時候,他覺得他現在的年紀和看書的程度,隻怕應付不了來年的童子試。
劉如默又說,村裏的教書先生也說,考試經驗要多積累,像他們這樣的年紀,考取童生的極少。
“這是因為他自己考取功名的時候晚了,就覺得所有的人都該和他差不多。”翠翠道:“如果考試抱著必然不過的心態去考,那還不如不去。”
翠翠和劉如默說,如果他考試失敗的次數變得多了,以後再考功名,隻會覺得倦怠。
他隻看到落霞村和附近的村落,其實有很多村落裏出了很多年輕的秀才,都是不到二十的年紀。
“難得現在朝廷重申考紀,考取功名不再看出身和地位,主要看的是學識。”翠翠道:“你有本事,十二三歲考取秀才都正常,你沒能耐,考到五六十歲還隻是個沒有功名的愛書人。”
“用年紀和閱曆做借口,隻是給自己失敗找理由。”翠翠道:“公子抱著這樣的心思去考試,考不過是必然的。”
再見麵時,uu看書wwuunshu翠翠對劉如默就百般嘲諷,弄得劉如默一見翠翠就有些麵紅耳赤,生怕她再說她。
時日久了,劉如默都快忘了翠翠的身份,隻覺得她嘴上功夫十分厲害,擠兌的人沒話說。
來年縣試、府試和院試都通過之後,村民們都來恭賀劉如默考取了秀才的功名,說他為落霞村爭了光,是落霞村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秀才。
和翠翠聊得多了,劉如默深知自己這樣的成就是不夠看的。
用翠翠的話說,他念了十幾年的書,卻連一個最低端的功名都無法考取,那他以後還能幹什麽。
新取秀才名單公布後,劉如默經常站在院中等候。
他想看一看翠翠,看看她還會和他說什麽。
等了好幾日,他的確等到了翠翠。
這次翠翠卻沒立在牆頭了,她直接敲響了他家的門,說有事請他幫忙。
劉如默覺得,如果沒有翠翠的幫忙,他可能不能這麽快取得秀才的功名,於是他問翠翠需要他幫什麽忙,能幫的上的,他一定竭盡全力去幫。
翠翠的要求卻很簡單。
她向劉如默借錢。
不算少但也不算多,要五兩。
劉如默沉默了許久。
“公子不肯借嗎?”翠翠試探的問著劉如默。
“倒不是不肯,隻是覺得意外。”劉如默看著翠翠,如實答道:“我以為姑娘這樣的,可以直接點石成金,沒想到也需要借錢。”
“公子說笑了。”翠翠笑道:“別說我們這樣的了,就是神仙和小鬼也是缺錢的。不然你以為,‘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是從哪兒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