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開口,整個朝堂都寂靜了下來。


    劉禪看著諸葛亮,欲言又止。


    剛才那些站出來向劉禪上奏的大臣,此時都噤若寒蟬,低著頭,緊張不已。


    不好,馬屁拍到馬腿上去了!


    “相父,諸位愛卿上奏為你封王,原本是好意,為何要懲罰呀?”劉禪問道。


    諸葛亮抬頭,“陛下,太祖皇帝曾有遺訓。非劉姓不得稱王,若有非劉姓而稱王者,天下共擊之!”


    “陛下不記得嗎?”


    劉禪眼簾一低,好像思考了一下。


    “朕自然是記得的,太祖皇帝開大漢之基業,在臨終之際曾對諸大臣言。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劉禪自然的答道,這在當年可是親諸葛亮親自教導的,他一直記著。


    “臣非是劉氏,陛下以為可以封王嗎?”諸葛亮問道。


    “這……”劉禪一時語噎。


    劉禪一時無法反駁,可腦筋一轉又突然想到了一條理由。


    “相父,雖然太祖遺訓非劉氏不得為王,可今時不同往日,相父的功勞功蓋天下,自大漢立國以來無人能比,就如剛才諸位大臣所言,若不封王如何能安天下人心?”


    “再者說,這不是也給二叔三叔追封為王了嗎?”


    “朕感念相父多年為國辛勞,於心有愧,這也是朕的一片心意,相父還是不要推辭。”


    諸葛亮拱手,“陛下,雲長與翼德二人,跟隨先帝南征北戰,屢立建功,乃開國元勳,更是先帝結義兄弟,與先帝情比金堅,如同親生骨肉一般。雖非劉氏,一如皇室宗親。追封二人為王,似乎合情合理。”


    “還有,陛下也說了。”諸葛亮看了劉禪一眼,“對二人是追封,而不是在世即加封。”


    “即使先帝在世,也沒有加封為王。”


    “還是說,陛下是想讓臣現在就去追尋先帝?”


    “不不不”


    劉禪一聽急了,連忙擺手。


    “相父,朕絕對不是這個意思,江山社稷離不開相父,朕也離不開相父啊!”


    諸葛亮凝眉,緊板著的臉,有些無奈之色。


    “陛下,以雲長翼德二人之功勞以及身份,在去世之後加封為王,乃合情合理,乃陛下之恩重。”


    “而這並不代表著,太祖所立遺訓便可作廢。”


    諸葛亮轉頭看了群臣一眼,“陛下年幼還無法得心應手的處理國事,作為臣子,更作為登堂入室的大臣。就應該時刻提醒,斧正陛下之作為。”


    “隻知一味順從陛下心意,不問對錯,不問影響,這是忠臣所為嗎?”


    滿朝文武,沒有一人敢直視諸葛亮的目光,特別是文臣這一邊,盡皆低頭不語。


    諸葛亮目光凝視了一會,又轉頭向劉禪說道。


    “陛下的心意,臣心領,但臣不想變成第二個曹操。”


    劉禪輕笑道:“相父言重了,此事沒那麽嚴重。鄭孫年幼,但也聽聞過曹操之事。”


    “曹操名托漢相,實為漢賊,怎能與相父相提並論。更加之,曹操之稱王實是脅迫當時之東平王及群臣。”


    劉協當初禪位於曹丕,被曹丕封為山陽公。劉備攻滅曹魏一統天下後,改封劉協為東平王,至今仍在其封地東平居住。


    劉禪道:“如今相父封王,是朕與滿朝文武皆一致讚同之事,上合天意,下順民心……”


    “陛下隻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諸葛亮斷然開口,“外姓封王這個口子一旦打開,日後難免有大功勞者可達到封王之層麵,可誰能確保每一人都是忠貞為國?世事變幻,今日之忠,明日之奸,無人能言說。”


    “王位之重,大則封地建國,獨掌軍政,位高權重。小則影響一方。”


    “太祖開漢,先後剪除諸位異姓王,漢初呂氏諸亂漢,王莽篡漢,及黃巾之亂以來,曹操等梟雄異姓稱王。”


    “這些都是天下大亂的原因之一!”


    諸葛亮語重心長,“凡位高而不可權重,權重而不可集中!”


    “臣已經老了,陛下終有一日要獨操權柄,獨斷大事。”


    諸葛亮羽扇一指滿朝文武,“滿朝文武選賢與能,求功名者,求利祿者,皆齊聚一堂。日後免不了各種事情的發生。”


    “這些問題,到時候都要由陛下您來獨自決斷!”


    “陛下您明白嗎?”


    劉禪神情微凝的瞬間,好似聽進去了些,又好像沒完全聽進去。


    “相父,今日之事還是討論封王之事,相父您真的不願受封王之禮?”


    諸葛亮拱手,“臣不做第二個曹操,更不想成為開此先河的罪人。”


    “借此機會臣正要向陛下上奏一事。”


    “相父請講”


    諸葛亮:“先帝在時便與臣討論過封王之事,臣與先帝皆以為封王之事重大,無論功勳貴舊,還是皇室親族都不可以隨意分封。”


    諸葛亮目光追憶,“先帝在位的最後幾年忙於平定外患,未能將此事提上議程。今日之事,臣請陛下下旨並頒行天下。”


    “王位之尊,不能輕加於人。依照舊例,皇室子弟可分封為王,加以王侯之尊。從今以後廢除此例。”


    諸葛亮沉聲道:“日後皇室子弟,可封公侯之位,但無大功不可封王,異姓不可封王!”


    “封王者軍權政務不可集於一身,封地依舊歸於郡縣管理,可收取俸養,但不可插手封地事務!”


    “朝廷大臣,無功勞者,不可加以爵位!”


    這句話就事關在場的文武群臣了,阿漢開朝以來,文武群臣雖未有戰功,但多有官職提升而被授予爵位者。


    諸葛亮如今之言,便是斷了這一條路。


    不用看下麵那些大臣的表現,劉禪也察覺出了這件事影響之大。


    “相父,這……”劉禪有些猶豫。


    諸葛亮沉聲道:“陛下,此事事關大漢國運,請陛下明察!”


    劉禪抿了抿唇,諸葛亮的態度如此堅決,這件事便不得不有個結果。


    但這件事如果頒布了,就連他的兒子也不能封王。


    在劉禪沉默的這片刻裏,沒有被封爵位的大臣們,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


    “相父”


    “朕同意你的請奏。”


    群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龍逆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塵了然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塵了然2並收藏三國之龍逆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