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一巴掌打的是結實,剛才鄧艾薑維兩人的那幾拳打上去不明顯。
魏延這一巴掌,打的憂位居五葷七素,牙是一顆沒掉,但也是鬆了三四顆了。憂位居嘴角溢血。
憂位居敢瞪大了眼睛,魏延就敢虎目直視。
看什麽看!再看還有一巴掌等著呢!
他雖然平日裏跟丞相說話的語氣有些衝動了些,可他魏延又不是不識好歹的人。
他自受先帝提拔,一路走來,多有在丞相麾下聽命。
丞相無論在智謀才華都勝他百倍,他豈敢對丞相有所不公?!
先帝在世尚且不敢,今日又何能如此!
要知道丞相此時身兼一國軍政,然先帝在時也是如此,可今時不同往日,今日之大漢天下,說句不公的話,陛下都要排在丞相之下。
他又豈敢在丞相麵前過度造次。
丞相大人有大量,不跟他一般見識就行了。
魏延瞪了一眼憂位居,這個時候正是他向丞相表現的時候了。
憂位居:這就算是他趕上了?
“你們這些中原人就會以多欺少!”
憂位居死鴨子嘴硬,這下不隻是鄧艾,薑維,趙雲,魏延,其餘眾將領都瞪著憂位居,準備上前。
諸葛亮這時候開口了,“行了。”
諸葛亮看了眼憂位居,“他們高句麗人也就會在嘴上用功夫。”
諸葛亮隻用一句話,便把憂位居打的泄了氣。
諸葛亮突然目光一凜,“把他押下去,好好關押。”
“他單獨打造一輛囚車,等大軍返迴幽州時一起帶上。”
“不許讓他死了!”
“本相要在涿郡的桃園中,用他的人頭祭奠先帝!”
“喏!”
諸葛亮頒布政令,將高句麗之地劃分為五個郡,每郡下轄八個縣,將高句麗的百萬人口劃分治理。
為了盡快落實管理,使當地局勢盡快穩定。又從幽州各級官吏中挑選了十餘名精幹之才,充任各縣縣令。
這五郡之地全部歸入幽州管轄,至於五郡太守,官職達到一定品級,且在此剛平定之地。人選不能馬虎,諸葛亮要迴朝挑選委派。
憂位居已經被提前押迴涿郡,被俘的一萬多高句麗的王公大臣。對於位高權重者,諸葛亮命人將其押送還朝,以遊街示眾!
其餘大小官員就地革職,貶為庶人。其餘王公貴族盡皆發配到涼州。
對高句麗地方上的一些不服從和頑抗,諸葛亮派兵馬全麵清除,一舉掃清隱患!
兵威之盛,令周邊的幾個部落及小國不敢再妄動,紛紛向諸葛亮表示臣服之意。
表示願意永遠臣服大漢!
自兵進幽州開始,曆時三個多月,諸葛亮平定高句麗!
高句麗已滅,幽州便不再需要設立一個都督。
原本的幽州都督府歸入幽州刺史部,主力兵馬隨大軍撤迴。諸葛亮在幽州刺史部內,新設一名偏將,設職定北中郎將,位比將軍,統帥一萬五千人馬,震懾邊防,以應對不測。
此職位每四年調換一次,雖不加真正的將軍之號,卻有真正的將軍之實!
諸葛亮特意提拔,命文欽為擔任此職!
七月底,諸葛亮率軍迴師。
大軍迴師途中至涿郡,諸葛亮命人斬下憂位居之頭顱。親自前往桃園祭奠先帝。
桃園之中,設立的供桌上。沒有擺三牲,中間是憂位居的頭顱,兩側是高句麗的土地人口簿冊。
諸葛亮及趙雲等一眾將領,皆在於園中跪拜祭奠劉備英靈。
“主公,亮沒有食言。”諸葛亮目光悠遠真摯,仿佛在麵對麵和劉備訴說。
“僅過了不到一年,亮便平定了高句麗,取下了憂位居的人頭!”
“高句麗平定了!東北之地將再無戰亂!”
“大漢的邊疆可以安定,百姓可以安康。”
諸葛亮目光堅定,“主公您在天之靈,可以安息了!”
八月底,諸葛亮凱旋迴都,劉禪親自率文武百官在城門迎接。
“相父辛苦”
“謝陛下!”
“快請進城吧,朕已經在城內設好了接風酒宴,專為相父洗塵慶功。”
劉禪朗聲說道:“諸位將軍都隨朕進攻赴宴,隨後朕會按功勞一一封賞。”
“謝陛下!”
這宴會是沒法拒絕的,諸葛亮自然不能拂了劉禪的麵子。
隻不過在歡飲酣暢的宴會上,諸葛亮還是細心的察覺出了些不對勁。
“文直,我出征這些時日,長安有什麽大事發生嗎?”
周不疑聽到諸葛亮詢問,神情先是一愣,而後若有所思的說道。
“丞相出征這些時日沒有什麽特別的大事發生,隻是……”
隻是……
諸葛亮抓住了這個轉折,“隻是什麽?”
周不疑沒有直說,“丞相既然已經還朝,那明日便會知曉。”
諸葛亮凝眉…………
諸葛亮沒想到,周不疑沒有對他直說的,竟然會是這樣一件對他來說,或者對剛剛在廢墟上重建的大漢,影響至大的一件大事!
“啟稟陛下,丞相受先帝托孤之重,一心忠貞,為國至深。”
“先是輔助先帝平定天下,如今助陛下治國安邦。平定邊患,攻滅高句麗,居功至偉!”
“以丞相之功,臣建議陛下對丞相大加封賞!”
一人言罷,又有一人開口。
“丞相之功,開天辟地,足以封王!若不封王,難以彰顯其功,難以安天下人心!”
“先帝在時已封丞相為公,如今丞相再立大功,封王不過順理成章。”
“墾請陛下明察。”
聽著一眾大臣的進言,劉禪沒有絲毫作為君主的憂慮,更沒有不同意的表現。反倒是一臉認真的在思考。
其實誰也不知道,劉備在臨終之時曾給劉禪留下一封信件。
劉備在信中留給劉禪的原話:
安漢者必孔明也!
能用能信者唯有孔明!
封王也未嚐不可!
劉禪在聽完一眾大臣的意見,轉頭欣悅的看向諸葛亮。
“諸位大臣之言,相父也聽到了,相父意下如何呢?”
諸葛亮自了解的事情原委後,神情便一直處於沉凝狀態。
此時聽到劉禪詢問,諸葛亮緩緩走出。
“啟稟陛下”
“臣請奏,將上奏的大臣一律嚴懲!”
魏延這一巴掌,打的憂位居五葷七素,牙是一顆沒掉,但也是鬆了三四顆了。憂位居嘴角溢血。
憂位居敢瞪大了眼睛,魏延就敢虎目直視。
看什麽看!再看還有一巴掌等著呢!
他雖然平日裏跟丞相說話的語氣有些衝動了些,可他魏延又不是不識好歹的人。
他自受先帝提拔,一路走來,多有在丞相麾下聽命。
丞相無論在智謀才華都勝他百倍,他豈敢對丞相有所不公?!
先帝在世尚且不敢,今日又何能如此!
要知道丞相此時身兼一國軍政,然先帝在時也是如此,可今時不同往日,今日之大漢天下,說句不公的話,陛下都要排在丞相之下。
他又豈敢在丞相麵前過度造次。
丞相大人有大量,不跟他一般見識就行了。
魏延瞪了一眼憂位居,這個時候正是他向丞相表現的時候了。
憂位居:這就算是他趕上了?
“你們這些中原人就會以多欺少!”
憂位居死鴨子嘴硬,這下不隻是鄧艾,薑維,趙雲,魏延,其餘眾將領都瞪著憂位居,準備上前。
諸葛亮這時候開口了,“行了。”
諸葛亮看了眼憂位居,“他們高句麗人也就會在嘴上用功夫。”
諸葛亮隻用一句話,便把憂位居打的泄了氣。
諸葛亮突然目光一凜,“把他押下去,好好關押。”
“他單獨打造一輛囚車,等大軍返迴幽州時一起帶上。”
“不許讓他死了!”
“本相要在涿郡的桃園中,用他的人頭祭奠先帝!”
“喏!”
諸葛亮頒布政令,將高句麗之地劃分為五個郡,每郡下轄八個縣,將高句麗的百萬人口劃分治理。
為了盡快落實管理,使當地局勢盡快穩定。又從幽州各級官吏中挑選了十餘名精幹之才,充任各縣縣令。
這五郡之地全部歸入幽州管轄,至於五郡太守,官職達到一定品級,且在此剛平定之地。人選不能馬虎,諸葛亮要迴朝挑選委派。
憂位居已經被提前押迴涿郡,被俘的一萬多高句麗的王公大臣。對於位高權重者,諸葛亮命人將其押送還朝,以遊街示眾!
其餘大小官員就地革職,貶為庶人。其餘王公貴族盡皆發配到涼州。
對高句麗地方上的一些不服從和頑抗,諸葛亮派兵馬全麵清除,一舉掃清隱患!
兵威之盛,令周邊的幾個部落及小國不敢再妄動,紛紛向諸葛亮表示臣服之意。
表示願意永遠臣服大漢!
自兵進幽州開始,曆時三個多月,諸葛亮平定高句麗!
高句麗已滅,幽州便不再需要設立一個都督。
原本的幽州都督府歸入幽州刺史部,主力兵馬隨大軍撤迴。諸葛亮在幽州刺史部內,新設一名偏將,設職定北中郎將,位比將軍,統帥一萬五千人馬,震懾邊防,以應對不測。
此職位每四年調換一次,雖不加真正的將軍之號,卻有真正的將軍之實!
諸葛亮特意提拔,命文欽為擔任此職!
七月底,諸葛亮率軍迴師。
大軍迴師途中至涿郡,諸葛亮命人斬下憂位居之頭顱。親自前往桃園祭奠先帝。
桃園之中,設立的供桌上。沒有擺三牲,中間是憂位居的頭顱,兩側是高句麗的土地人口簿冊。
諸葛亮及趙雲等一眾將領,皆在於園中跪拜祭奠劉備英靈。
“主公,亮沒有食言。”諸葛亮目光悠遠真摯,仿佛在麵對麵和劉備訴說。
“僅過了不到一年,亮便平定了高句麗,取下了憂位居的人頭!”
“高句麗平定了!東北之地將再無戰亂!”
“大漢的邊疆可以安定,百姓可以安康。”
諸葛亮目光堅定,“主公您在天之靈,可以安息了!”
八月底,諸葛亮凱旋迴都,劉禪親自率文武百官在城門迎接。
“相父辛苦”
“謝陛下!”
“快請進城吧,朕已經在城內設好了接風酒宴,專為相父洗塵慶功。”
劉禪朗聲說道:“諸位將軍都隨朕進攻赴宴,隨後朕會按功勞一一封賞。”
“謝陛下!”
這宴會是沒法拒絕的,諸葛亮自然不能拂了劉禪的麵子。
隻不過在歡飲酣暢的宴會上,諸葛亮還是細心的察覺出了些不對勁。
“文直,我出征這些時日,長安有什麽大事發生嗎?”
周不疑聽到諸葛亮詢問,神情先是一愣,而後若有所思的說道。
“丞相出征這些時日沒有什麽特別的大事發生,隻是……”
隻是……
諸葛亮抓住了這個轉折,“隻是什麽?”
周不疑沒有直說,“丞相既然已經還朝,那明日便會知曉。”
諸葛亮凝眉…………
諸葛亮沒想到,周不疑沒有對他直說的,竟然會是這樣一件對他來說,或者對剛剛在廢墟上重建的大漢,影響至大的一件大事!
“啟稟陛下,丞相受先帝托孤之重,一心忠貞,為國至深。”
“先是輔助先帝平定天下,如今助陛下治國安邦。平定邊患,攻滅高句麗,居功至偉!”
“以丞相之功,臣建議陛下對丞相大加封賞!”
一人言罷,又有一人開口。
“丞相之功,開天辟地,足以封王!若不封王,難以彰顯其功,難以安天下人心!”
“先帝在時已封丞相為公,如今丞相再立大功,封王不過順理成章。”
“墾請陛下明察。”
聽著一眾大臣的進言,劉禪沒有絲毫作為君主的憂慮,更沒有不同意的表現。反倒是一臉認真的在思考。
其實誰也不知道,劉備在臨終之時曾給劉禪留下一封信件。
劉備在信中留給劉禪的原話:
安漢者必孔明也!
能用能信者唯有孔明!
封王也未嚐不可!
劉禪在聽完一眾大臣的意見,轉頭欣悅的看向諸葛亮。
“諸位大臣之言,相父也聽到了,相父意下如何呢?”
諸葛亮自了解的事情原委後,神情便一直處於沉凝狀態。
此時聽到劉禪詢問,諸葛亮緩緩走出。
“啟稟陛下”
“臣請奏,將上奏的大臣一律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