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高句麗的兵馬在距我軍五裏外,停下了。”
“嗬,子龍,這些蠻子也不怎麽樣嘛!”
諸葛亮轉頭對趙雲笑道:“子龍,高句麗再狂妄自大,也不敢主動向我進攻。”
趙雲笑道:“丞相虎威天下何人不知,區區一個高句麗,怎敢與丞相為敵!”
魏延問道:“丞相,那我軍該如何應對?”
“高句麗軍中多有騎兵,此時距我軍不足五裏,若突然出擊,我軍防備不及,恐怕有失!”
魏延建議,“是否讓末將率兵前出,與其對戰一陣,殺一殺他的威風?”
“哈哈”
諸葛亮輕笑一聲,“不必在意,高句麗既然不敢向我軍進攻,軍又何必與之爭鋒?”
“這不是我軍的戰略目的,沒必要增加無謂的傷亡。”
諸葛亮用羽扇遮擋陽光,看了一眼天色。
“再有兩個時辰,天色就黑了。到時我軍營寨早已建好,自可撤迴營寨與高句麗兵馬對峙。”
諸葛亮低眉,“這樣,命左右兩翼兵馬來迴轉動,造成布陣之狀即可。”
諸葛亮神情輕鬆,“我量他高句麗不敢與我軍交戰。”
“你去前方領兵,我與子龍將軍在這裏等待。在天黑之前,看高句麗敢不敢有動作。”
“還有,把連弩營調到最前麵去。”
“喏”魏延領命離去。
“丞相放心,別說高句麗不敢冒進。就算他真敢與我軍交戰,末將親自領兵定然將其擊退。”趙雲說道。
“哈哈,子龍英勇不減當年。不過還是讓年輕人去做吧,你我就在此安坐。”
“嗯”
確如諸葛亮所料,高句麗兵馬在五裏外停住後,便一直停滯不前。
前來的這支兵馬是由高句麗東川王憂位居親自率領,紐由等將領跟隨領兵。
憂位居聽聞漢軍再次出兵,懼怕漢軍攻入高句麗境內,因此親自率領國中剩餘四萬主力前來迎戰。
“報!”
斥候飛馬來報,“稟大王,漢軍在五裏外停住不動,沒有進軍的跡象。”
“隻是其左右兩翼有兵馬不斷運動,好似在布置之陣勢。”
“哈哈哈”
憂位居大笑,“本王原來憂慮漢軍卷土重來,必然進攻兇猛。所以才一再謹慎。”
憂位居對身邊之人說道:“如今看來漢軍不過是紙糊的花把式,一見本王率大軍前來,便畏懼不前。”
“占據著那麽大的地方,竟然隻是一群懦夫。太可惜了。”
“看來我們不必太過憂慮漢軍。”
“傳本王的軍令,把騎兵全部調上來,準備衝殺漢軍。務必將漢軍一舉擊潰,趕出國境!”
憂位居誌得意滿,“等這次擊潰漢軍,本王一定要帶我高句麗的大軍,南下奪取漢朝天下。”
憂位居猛然猛然一揮拳。
一旁的將領紐由卻擔心道:“大王,漢軍的勇氣確實不值一提。漢軍裝備精良,長於謀略,我軍不可不防。”
“大王難道忘了嗎?上次幾位將軍領兵進入漢朝疆域,被漢朝軍隊設計伏殺。兩萬多士兵,死傷殆盡啊!”
一提起這個,憂位居神情便浮現憤怒之色。
“本王怎麽能忘!我整整三萬將士出征,卻隻有數千人迴來。兩萬多人全部留在了漢朝疆域內。”
憂位居的瞪眼,“那可全都是本王手中的精銳呀!”
“不報此仇,不擊破漢軍本王,如何能消心頭之恨?”
紐由道:大王,漢軍兵力眾多。且富有中原天下,糧草,軍械足備。斷然不是我軍能比。”
“那你有什麽辦法?”憂位居問道。
紐由低眸沉思過後,說道:“大王,相比於漢軍,我軍的優勢便是以逸待勞。漢軍長途千裏而來,糧草輜重雖充足。卻要長途運輸。”
“依末將之見,我軍有兩種選擇。”
“哪兩種?”
“一是,與漢軍初步交戰,守為上,以攻為下。耗盡漢軍糧草,使其不得不退兵。能勝則最好,不能勝則退迴國內堅守。”
“二便是退迴國內堅守”
紐由對憂位居說道:“大王,我國中大片土地為漢軍所不熟知。且到九月,十月之間,天氣直轉向下。會變得極為惡劣,漢軍不能適應這裏的氣候,到時必然會露出破綻。”
“到時候就算他們不撤軍,也會被我軍輕而易舉的擊敗!”
“好!”
聽完紐由的建議,憂位居頓時大喜。
“如此進退兩全的妙計,真是妙啊!”
“大王”
紐由繼續說道:“漢軍此時士氣正盛,卻在前方停滯不前。好似有意在等待我軍,怕其中有詐,我軍可不必與之交戰,就地紮營。暫時觀察其虛實動向。”
“嗯”憂位居點頭應下,“一切就按你說的辦。”
“傳本王的軍令就地紮營,派出騎兵向前方遊動,以觀察提示漢軍動向。”
“是,大王!”
兩軍就這麽一直耗著,一直等到了天黑。
夜色漸晚,諸葛亮沒有再跟高句麗耗下去,傳令全軍撤迴了預先在後方搭建的營寨。
夜色靜謐中,諸葛亮正在與趙雲商議軍情。
“丞相,驍龍騎和西涼鐵騎皆是日行百裏的精銳。他們提前大軍三日出發,親,已經過去五天了,按照路程來算,如果沒有意外,他們已經快要穿插到高句麗的都城。”
“丸都城!”趙雲手指在地圖上的一個位置。
諸葛亮眯著眼睛,“今日兩軍相近對峙,斥候左右查探。高句麗兵馬不下四萬,根據之前的推算,應該是主力傾巢而出。”
“其後方已經空虛了。”
趙雲道:“這樣一來,張苞和薑維麵前的形勢將是一片大好。隻要他們兵不血刃的拿下丸都城,然後迴師西進與我軍夾擊高句麗主力。”
“我軍將四萬高句麗兵馬全部包圍,有八成以上的把握,能將其全殲在此。”
趙雲鬆了口氣,“如此一來,高句麗便是名存實亡。”
“我軍即可平定高句麗,完成先帝的遺願。”趙雲沉聲道。
諸葛亮抬眸,“按照時日推算,確實如此。”
諸葛亮眼眸中有思索之色。
“我們需要等待張苞和薑維成功的消息。”
“明日,我軍前出挑戰高句麗,先挫其銳氣。”
“嗬,子龍,這些蠻子也不怎麽樣嘛!”
諸葛亮轉頭對趙雲笑道:“子龍,高句麗再狂妄自大,也不敢主動向我進攻。”
趙雲笑道:“丞相虎威天下何人不知,區區一個高句麗,怎敢與丞相為敵!”
魏延問道:“丞相,那我軍該如何應對?”
“高句麗軍中多有騎兵,此時距我軍不足五裏,若突然出擊,我軍防備不及,恐怕有失!”
魏延建議,“是否讓末將率兵前出,與其對戰一陣,殺一殺他的威風?”
“哈哈”
諸葛亮輕笑一聲,“不必在意,高句麗既然不敢向我軍進攻,軍又何必與之爭鋒?”
“這不是我軍的戰略目的,沒必要增加無謂的傷亡。”
諸葛亮用羽扇遮擋陽光,看了一眼天色。
“再有兩個時辰,天色就黑了。到時我軍營寨早已建好,自可撤迴營寨與高句麗兵馬對峙。”
諸葛亮低眉,“這樣,命左右兩翼兵馬來迴轉動,造成布陣之狀即可。”
諸葛亮神情輕鬆,“我量他高句麗不敢與我軍交戰。”
“你去前方領兵,我與子龍將軍在這裏等待。在天黑之前,看高句麗敢不敢有動作。”
“還有,把連弩營調到最前麵去。”
“喏”魏延領命離去。
“丞相放心,別說高句麗不敢冒進。就算他真敢與我軍交戰,末將親自領兵定然將其擊退。”趙雲說道。
“哈哈,子龍英勇不減當年。不過還是讓年輕人去做吧,你我就在此安坐。”
“嗯”
確如諸葛亮所料,高句麗兵馬在五裏外停住後,便一直停滯不前。
前來的這支兵馬是由高句麗東川王憂位居親自率領,紐由等將領跟隨領兵。
憂位居聽聞漢軍再次出兵,懼怕漢軍攻入高句麗境內,因此親自率領國中剩餘四萬主力前來迎戰。
“報!”
斥候飛馬來報,“稟大王,漢軍在五裏外停住不動,沒有進軍的跡象。”
“隻是其左右兩翼有兵馬不斷運動,好似在布置之陣勢。”
“哈哈哈”
憂位居大笑,“本王原來憂慮漢軍卷土重來,必然進攻兇猛。所以才一再謹慎。”
憂位居對身邊之人說道:“如今看來漢軍不過是紙糊的花把式,一見本王率大軍前來,便畏懼不前。”
“占據著那麽大的地方,竟然隻是一群懦夫。太可惜了。”
“看來我們不必太過憂慮漢軍。”
“傳本王的軍令,把騎兵全部調上來,準備衝殺漢軍。務必將漢軍一舉擊潰,趕出國境!”
憂位居誌得意滿,“等這次擊潰漢軍,本王一定要帶我高句麗的大軍,南下奪取漢朝天下。”
憂位居猛然猛然一揮拳。
一旁的將領紐由卻擔心道:“大王,漢軍的勇氣確實不值一提。漢軍裝備精良,長於謀略,我軍不可不防。”
“大王難道忘了嗎?上次幾位將軍領兵進入漢朝疆域,被漢朝軍隊設計伏殺。兩萬多士兵,死傷殆盡啊!”
一提起這個,憂位居神情便浮現憤怒之色。
“本王怎麽能忘!我整整三萬將士出征,卻隻有數千人迴來。兩萬多人全部留在了漢朝疆域內。”
憂位居的瞪眼,“那可全都是本王手中的精銳呀!”
“不報此仇,不擊破漢軍本王,如何能消心頭之恨?”
紐由道:大王,漢軍兵力眾多。且富有中原天下,糧草,軍械足備。斷然不是我軍能比。”
“那你有什麽辦法?”憂位居問道。
紐由低眸沉思過後,說道:“大王,相比於漢軍,我軍的優勢便是以逸待勞。漢軍長途千裏而來,糧草輜重雖充足。卻要長途運輸。”
“依末將之見,我軍有兩種選擇。”
“哪兩種?”
“一是,與漢軍初步交戰,守為上,以攻為下。耗盡漢軍糧草,使其不得不退兵。能勝則最好,不能勝則退迴國內堅守。”
“二便是退迴國內堅守”
紐由對憂位居說道:“大王,我國中大片土地為漢軍所不熟知。且到九月,十月之間,天氣直轉向下。會變得極為惡劣,漢軍不能適應這裏的氣候,到時必然會露出破綻。”
“到時候就算他們不撤軍,也會被我軍輕而易舉的擊敗!”
“好!”
聽完紐由的建議,憂位居頓時大喜。
“如此進退兩全的妙計,真是妙啊!”
“大王”
紐由繼續說道:“漢軍此時士氣正盛,卻在前方停滯不前。好似有意在等待我軍,怕其中有詐,我軍可不必與之交戰,就地紮營。暫時觀察其虛實動向。”
“嗯”憂位居點頭應下,“一切就按你說的辦。”
“傳本王的軍令就地紮營,派出騎兵向前方遊動,以觀察提示漢軍動向。”
“是,大王!”
兩軍就這麽一直耗著,一直等到了天黑。
夜色漸晚,諸葛亮沒有再跟高句麗耗下去,傳令全軍撤迴了預先在後方搭建的營寨。
夜色靜謐中,諸葛亮正在與趙雲商議軍情。
“丞相,驍龍騎和西涼鐵騎皆是日行百裏的精銳。他們提前大軍三日出發,親,已經過去五天了,按照路程來算,如果沒有意外,他們已經快要穿插到高句麗的都城。”
“丸都城!”趙雲手指在地圖上的一個位置。
諸葛亮眯著眼睛,“今日兩軍相近對峙,斥候左右查探。高句麗兵馬不下四萬,根據之前的推算,應該是主力傾巢而出。”
“其後方已經空虛了。”
趙雲道:“這樣一來,張苞和薑維麵前的形勢將是一片大好。隻要他們兵不血刃的拿下丸都城,然後迴師西進與我軍夾擊高句麗主力。”
“我軍將四萬高句麗兵馬全部包圍,有八成以上的把握,能將其全殲在此。”
趙雲鬆了口氣,“如此一來,高句麗便是名存實亡。”
“我軍即可平定高句麗,完成先帝的遺願。”趙雲沉聲道。
諸葛亮抬眸,“按照時日推算,確實如此。”
諸葛亮眼眸中有思索之色。
“我們需要等待張苞和薑維成功的消息。”
“明日,我軍前出挑戰高句麗,先挫其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