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陛下!”
“揚州都督曹休遣人送來急報。”
“蜀軍已攻破宛陵,張遼被擒!”
軍情傳來,魏國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唏噓之聲。
“啊!”
“這可如何是好啊!”
魏主曹丕也是一片震驚之色!
“蜀軍何人領兵?有多少兵馬?已至何處?”
曹丕神情緊張,急聲詢問!
“稟陛下,領兵者為蜀漢車騎將軍鎮南都督趙雲!”
趙雲!
曹丕聞言神情又是一震。
“其下還有蜀之太尉龐統相助!”
“起水路大軍十二萬,此時已跨江而過,兵鋒直指合肥!”
曹丕神情微愣,低語:
“不想昔日長阪英雄尚在!”
曹丕雖未親眼見過趙雲的勇猛,趙雲的威名已是如雷貫耳,當年荊州大戰,長阪坡上險些射死先王。
曹丕咬牙,他依稀還記得,正是趙雲那一箭,給先王留下了一處暗疾。臨終之前每逢陰雨之時,時時複發,疼痛難忍!
江南軍情他早已得知,他曾料想,以張遼之勇,未必不能在宛陵重新上演一場合肥之戰!
他萬萬沒有想到!張遼竟敗的如此之快!
轉眼之間宛陵失守,張遼被擒!江南之地盡失,蜀軍兵鋒竟已直指合肥!
唉!果然不能以江東孫權的戰力,來衡量蜀軍。
若是這一次換成孫權攻打,他恐怕就高枕無憂了。
“陛下,趙雲勇猛無敵,又有龐統相助。曹休將軍在淮南恐怕難以抵擋,請速派兵支援吧!”朝中大臣當即有人諫言。
“趙雲不過十二萬人馬,曹休將軍在淮南也有十萬人馬,並且以逸待勞,何懼趙雲!”有大臣發表不同意見。
“陛下,我國中大軍分為四部,眼下位位於前線與蜀漢相抵。何處能調出援兵支援曹休?”
“陛下應當下達旨意,命揚州都督曹休堅守合肥,擊退蜀軍!”
“行了行了,不必爭論了。”
曹丕一言既出,朝堂之上,頓時安靜下來。
曹丕現在極為苦惱,這滿堂大臣竟無一人能為他獻出良策。
他現在倒是有些思念司馬懿了……
國中幾十萬大軍,屯於常山,鄴城,陳留三部,另外便是曹休所部。
幾十萬兵馬,一個蘿卜一個坑,他也確實無法調出更多兵力去支援曹休。
調動三鎮之兵,正好正了蜀軍調虎離山之計!抽調國中剩餘兵馬,則國中一旦出現意外,他休矣!
眼下隻好讓曹休堅守合肥,抵禦蜀軍。
合肥一線曾被張遼經營許久,極為堅固。如今曹休十萬大軍在手,兵力並不弱於趙雲多少。
他不求曹休能如張遼一般,守住合肥,還能擊退蜀軍。
隻要他能守住合肥,將蜀軍擋在國門之外,逼迫蜀軍糧盡退去。
保淮南無恙!
“傳召曹休,命堅守合肥,阻擋蜀軍。”
“如若兵敗,必嚴懲不貸!”
曹丕特別強調:“告訴曹休,朕會盡快調兵支援他,讓他務必堅守!”
…………
合肥!
數年前,孫權十萬大軍叩關攻打,坐鎮合肥的是張遼,現而今坐鎮合肥抵禦蜀軍的是曹休。
隻不過曹休現在堅守的是合肥新城。
原先的合肥城臨近水路,為避免受敵軍水陸兩麵攻打,所以在數年前將新城向後遷移。
成了如今的合肥城。
城中曹休的都督府內,曹休正在召集諸部將領議事。
宛陵失守,張遼兵敗被俘的消息傳來,曹休軍中上下也是大為震驚!
“張遼將軍三萬兵馬,朝夕之間便被蜀軍全部殲滅,蜀軍不日將要兵臨城下了。”
一眾將領七嘴八舌的議論著當下的軍情。
“趙雲可是劉備手下的大將,如今領十二萬大軍前來,又有鳳雛龐統輔佐。”
“我合肥怕是朝不保夕呀!”
曹休雖不言語,可在聽到這句話時,臉色沉凝了些。
“張遼將軍被擒,我軍損兵三萬,如今蜀軍跨江而來,我軍隻有堅守合肥才有勝利之希望啊!”
“沒錯!這與陛下的旨意不謀而合。”
“張遼將軍當年憑借萬餘精兵堅守合肥,最終擊退孫權十萬大軍。”
“如今來的雖然不是孫權,不是吳軍,但我軍防禦穩固,依舊可以用堅守不戰的計策。”
“我軍遠道而來,隻要我軍堅守城池,耗盡其糧草,蜀軍必然不戰自退。”
“嗯,不錯”
“這才是良策啊!”
將領們議論來議論去,最終還是覺得堅守不戰,耗盡蜀軍糧草這個策略是上策。
“啪!”
“哼!”
久不言語的曹休,終於拍案而起!
曹休掃視眾人,一眾將領頓時噤若寒蟬。
“蜀還未兵臨城下,便議論紛紛,七嘴八舌,滿口怯戰之言!”
“未戰先怯,當按軍法處置,動搖軍心者當斬!”
“將軍,我等非是怯戰,隻是因時就事而論。”副將開口。
“如今之事非同當年合肥之戰,蜀軍來勢兇猛,我軍隻有固守才能取勝啊!”
“哼!”
“汝等還好意思提起當年的合肥之戰!”
曹休冷眼:“當年張遼僅有不到兩萬人馬防守合肥,孫權十萬大軍來攻,合肥不是守住了嗎?”
“擊退了孫權十萬大軍,逍遙津一戰險些擒殺孫權!”
“如今我合肥有十萬大軍!諸將皆在,難道沒有當年合肥之戰的勇氣了嗎?!”
“難道本都督不能重現當年合肥之戰嗎?!”
曹休放言:“張遼能守住合肥,本都督今日依舊能守住合肥!”
“趙雲率十二萬蜀軍來攻,我十萬大軍不能敵嗎?”
曹休麵色堅定:“本都督要讓趙雲折戟沉沙,十二萬蜀軍葬身合肥城下!”
曹休態度極其堅決,一眾將領不敢言語,隻得聽之任之。
“傳令!”
“五萬兵馬守城,五萬兵馬是我出城伏擊蜀軍先鋒!”
“殲滅蜀軍前鋒,挫其銳氣!”
“喏!”
………………
“張遼當年駐守合肥,大大加強了合肥的城防。”
“如今曹休守合肥,其下有十萬兵馬,他必然會效仿當年的張遼。”
“固守合肥,並與我軍交戰。”
“其首選之策,莫過於伏擊!”
“揚州都督曹休遣人送來急報。”
“蜀軍已攻破宛陵,張遼被擒!”
軍情傳來,魏國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唏噓之聲。
“啊!”
“這可如何是好啊!”
魏主曹丕也是一片震驚之色!
“蜀軍何人領兵?有多少兵馬?已至何處?”
曹丕神情緊張,急聲詢問!
“稟陛下,領兵者為蜀漢車騎將軍鎮南都督趙雲!”
趙雲!
曹丕聞言神情又是一震。
“其下還有蜀之太尉龐統相助!”
“起水路大軍十二萬,此時已跨江而過,兵鋒直指合肥!”
曹丕神情微愣,低語:
“不想昔日長阪英雄尚在!”
曹丕雖未親眼見過趙雲的勇猛,趙雲的威名已是如雷貫耳,當年荊州大戰,長阪坡上險些射死先王。
曹丕咬牙,他依稀還記得,正是趙雲那一箭,給先王留下了一處暗疾。臨終之前每逢陰雨之時,時時複發,疼痛難忍!
江南軍情他早已得知,他曾料想,以張遼之勇,未必不能在宛陵重新上演一場合肥之戰!
他萬萬沒有想到!張遼竟敗的如此之快!
轉眼之間宛陵失守,張遼被擒!江南之地盡失,蜀軍兵鋒竟已直指合肥!
唉!果然不能以江東孫權的戰力,來衡量蜀軍。
若是這一次換成孫權攻打,他恐怕就高枕無憂了。
“陛下,趙雲勇猛無敵,又有龐統相助。曹休將軍在淮南恐怕難以抵擋,請速派兵支援吧!”朝中大臣當即有人諫言。
“趙雲不過十二萬人馬,曹休將軍在淮南也有十萬人馬,並且以逸待勞,何懼趙雲!”有大臣發表不同意見。
“陛下,我國中大軍分為四部,眼下位位於前線與蜀漢相抵。何處能調出援兵支援曹休?”
“陛下應當下達旨意,命揚州都督曹休堅守合肥,擊退蜀軍!”
“行了行了,不必爭論了。”
曹丕一言既出,朝堂之上,頓時安靜下來。
曹丕現在極為苦惱,這滿堂大臣竟無一人能為他獻出良策。
他現在倒是有些思念司馬懿了……
國中幾十萬大軍,屯於常山,鄴城,陳留三部,另外便是曹休所部。
幾十萬兵馬,一個蘿卜一個坑,他也確實無法調出更多兵力去支援曹休。
調動三鎮之兵,正好正了蜀軍調虎離山之計!抽調國中剩餘兵馬,則國中一旦出現意外,他休矣!
眼下隻好讓曹休堅守合肥,抵禦蜀軍。
合肥一線曾被張遼經營許久,極為堅固。如今曹休十萬大軍在手,兵力並不弱於趙雲多少。
他不求曹休能如張遼一般,守住合肥,還能擊退蜀軍。
隻要他能守住合肥,將蜀軍擋在國門之外,逼迫蜀軍糧盡退去。
保淮南無恙!
“傳召曹休,命堅守合肥,阻擋蜀軍。”
“如若兵敗,必嚴懲不貸!”
曹丕特別強調:“告訴曹休,朕會盡快調兵支援他,讓他務必堅守!”
…………
合肥!
數年前,孫權十萬大軍叩關攻打,坐鎮合肥的是張遼,現而今坐鎮合肥抵禦蜀軍的是曹休。
隻不過曹休現在堅守的是合肥新城。
原先的合肥城臨近水路,為避免受敵軍水陸兩麵攻打,所以在數年前將新城向後遷移。
成了如今的合肥城。
城中曹休的都督府內,曹休正在召集諸部將領議事。
宛陵失守,張遼兵敗被俘的消息傳來,曹休軍中上下也是大為震驚!
“張遼將軍三萬兵馬,朝夕之間便被蜀軍全部殲滅,蜀軍不日將要兵臨城下了。”
一眾將領七嘴八舌的議論著當下的軍情。
“趙雲可是劉備手下的大將,如今領十二萬大軍前來,又有鳳雛龐統輔佐。”
“我合肥怕是朝不保夕呀!”
曹休雖不言語,可在聽到這句話時,臉色沉凝了些。
“張遼將軍被擒,我軍損兵三萬,如今蜀軍跨江而來,我軍隻有堅守合肥才有勝利之希望啊!”
“沒錯!這與陛下的旨意不謀而合。”
“張遼將軍當年憑借萬餘精兵堅守合肥,最終擊退孫權十萬大軍。”
“如今來的雖然不是孫權,不是吳軍,但我軍防禦穩固,依舊可以用堅守不戰的計策。”
“我軍遠道而來,隻要我軍堅守城池,耗盡其糧草,蜀軍必然不戰自退。”
“嗯,不錯”
“這才是良策啊!”
將領們議論來議論去,最終還是覺得堅守不戰,耗盡蜀軍糧草這個策略是上策。
“啪!”
“哼!”
久不言語的曹休,終於拍案而起!
曹休掃視眾人,一眾將領頓時噤若寒蟬。
“蜀還未兵臨城下,便議論紛紛,七嘴八舌,滿口怯戰之言!”
“未戰先怯,當按軍法處置,動搖軍心者當斬!”
“將軍,我等非是怯戰,隻是因時就事而論。”副將開口。
“如今之事非同當年合肥之戰,蜀軍來勢兇猛,我軍隻有固守才能取勝啊!”
“哼!”
“汝等還好意思提起當年的合肥之戰!”
曹休冷眼:“當年張遼僅有不到兩萬人馬防守合肥,孫權十萬大軍來攻,合肥不是守住了嗎?”
“擊退了孫權十萬大軍,逍遙津一戰險些擒殺孫權!”
“如今我合肥有十萬大軍!諸將皆在,難道沒有當年合肥之戰的勇氣了嗎?!”
“難道本都督不能重現當年合肥之戰嗎?!”
曹休放言:“張遼能守住合肥,本都督今日依舊能守住合肥!”
“趙雲率十二萬蜀軍來攻,我十萬大軍不能敵嗎?”
曹休麵色堅定:“本都督要讓趙雲折戟沉沙,十二萬蜀軍葬身合肥城下!”
曹休態度極其堅決,一眾將領不敢言語,隻得聽之任之。
“傳令!”
“五萬兵馬守城,五萬兵馬是我出城伏擊蜀軍先鋒!”
“殲滅蜀軍前鋒,挫其銳氣!”
“喏!”
………………
“張遼當年駐守合肥,大大加強了合肥的城防。”
“如今曹休守合肥,其下有十萬兵馬,他必然會效仿當年的張遼。”
“固守合肥,並與我軍交戰。”
“其首選之策,莫過於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