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此言一出,眾人皆有議論。


    趙雲龐統倒是表現的很平靜,對於劉備此來荊州他們早有猜測。


    劉備:“五數年以來,曹操先敗荊州,又敗關中,此次又並州兵敗。”


    “損兵折將不說,此時已遷都臨淄,困守於中原腹地。”


    “曹操鋒銳之勢已折,反觀江東孫權反複無常,側身於我軍之背,常懷陰暗之心。”


    “我時恐與曹操開啟大戰後,受孫權所擾。”


    “故我與孔明商議,並州之戰後,趁曹操蟄伏,我軍發兵東吳,征伐孫權!”


    “主公”南郡太守石韜起身。


    劉備聞聽有言上奏,欣然看去。


    石韜:“稟主公,我軍剛剛戰罷並州。此時在動兵伐吳未免倉促。”


    “況且主公與孫權結有盟約,若此時發兵,恐怕落人口實。”


    對於石韜的勸阻,劉備笑而不語。


    龐統開口:“廣元兄過慮了。”


    “若說結盟,是孫權之前被盟在先。與曹賊結盟,夾擊荊州此事時天下皆知。”


    “更有當年曹操攜大軍南下,若無主公從旁策應,他東吳必敗於曹操鐵蹄之下。”


    “主公對孫權仁至義盡,而孫權對主公卻是不仁不義,無情無義。主公何必再對其講信義!”


    龐統:“再有,孫權乃是漢臣,卻在曹操悖逆稱王之時,也自尊王位,實乃大逆不道!”


    “主公出伐吳,名正而言順!”


    石韜:“可荊州之兵北抵許昌,如何調以攻吳呢?”


    對此龐統並未迴答,迴到自己的位置上。


    “單以荊州之兵伐吳,是不妥當的。”


    劉備:“我不日便會下令益州黃漢升,令他率蜀中之兵,東出荊州。”


    “會合兩軍之兵,攻伐東吳!”


    劉備掃視眾人,又說:“到時我會親自領軍督戰。”


    “荊州,自此刻起便做好發兵之準備。”


    “領命”


    “喏”


    主領荊州軍政的趙雲,龐統起身應下。


    “報!”


    “稟主公,諸葛軍師發來急信,請主公速迴南鄭,有要事相商!”


    劉備猛然起身!


    不到兩個時辰,數艘戰船便由漢水北上,向漢中而去。


    劉備一接到諸葛亮的消息,便馬不停蹄的啟程。


    日夜輪換,劉備以最快的速度趕迴了南鄭。


    “孔明,有何要事?為何如此急促催我迴來?”


    劉備一到,為及氣息平穩,便開口問道。


    他知孔明素來穩重,凡有大事必將運籌帷幄。此番如此急促的催他返迴南鄭,必有非同一般的大事!


    諸葛亮也來不及和劉備寒暄,直接便將那日拿到的薄紙交給了劉備。


    “主公,數日以前,我在洛陽收到了一名寺人送來的密信,稱是天子之意!”


    其實諸葛亮也隻比劉備早到了兩日。


    “哦!”


    劉備一聽是天子旨意,頓時顯得鄭重起來。


    看過這薄紙上的內容,劉備神情凝重。


    與諸葛亮一樣,劉備自然認得這薄紙上。蓋著的那紅色璽印。


    天子之寶,國家神器!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劉備沒有一瞬間的欣喜,反倒是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孔明,依你看,這薄紙到底是真是假?”


    此事事關重大,容不得劉備不謹慎。


    諸葛亮:“主公,亮做過兩方麵的估計。”


    諸葛亮分析:


    “送信之人的確為宮中寺人,曹操遷都臨淄,受天子之命,趁亂逃出。”


    “其二,從鄴城一線往西而來,一路上千難萬阻,天子旨意幾乎不可能送達。這道旨意是假的。”


    劉備:“這兩種猜測都經得起推敲,無法得到絕對的肯定。”


    “而且,天子送這道旨意,其中深意為何?”


    劉備凝眸。


    諸葛亮突然道:“其實這道旨意,無論是真是假,都沒有關係。”


    劉備木然看向諸葛亮:“孔明這是何意?”


    諸葛亮淡然說道:“這道的內容明顯是讓主公兼領天下大事,討伐逆賊。”


    “我們就姑且當他是真的,如此,行事起來,豈不是承天受命,如有神助。”


    諸葛亮上前:“主公在細看這一句。”


    “皇叔可尊於天下諸侯之上!”


    “這是天子承認,主公位於天下諸侯之上。”


    “天下諸侯,曹操孫權,以往的劉表劉璋,皆是。”


    諸葛亮急切催促劉備迴來,可不是為了討論這一封天子旨意的真偽。


    諸葛亮沉聲:“主公可就此稱王!”


    劉備眸子一震,進而眸色沉凝,不知其意。


    諸葛亮也看著劉備的反應。


    劉備緩緩說:“當初曹操等人稱王,孔明你勸我不可貪圖一時之王位尊貴。”


    “以順伐逆”


    “如今再行稱王,孰能行否?”


    諸葛亮淡然一笑:“主公,今時不同往日。”


    “當時,主公隻有漢中關中之地,周邊強敵四立。稱王是累贅。”


    “而現在,主公已坐擁四州兩都!”


    諸葛亮:“主公已超越曹操,成為了天下第一諸侯。”


    “此時即使沒有這一道旨意,王不加位,也可我自尊爾!”


    “更何況此時有了這一道旨意!”


    諸葛亮的話敲打著劉備的心扉。


    “主公此時稱王,名正言順。稱王之後盡可以王位之尊,統領天下,討伐逆賊!”


    “眼下隻有主公稱王,才能真正開啟漢室興複!”


    劉備要說沒有稱王之心,他自己都不信。


    當初也就不會詢問諸葛亮可否稱王。


    劉備眼底莫名,自當年曹操稱王算起。


    那一顆跳躍的心,他已經壓製了整整七年!


    諸葛亮又開口:


    “主公”


    “此時盡可稱王!”


    劉備:“天子旨意,足可擋天下之口。”


    “我若稱王,則必效仿高祖當年之業。”


    “以漢中為中心,自立漢中王,統領西南之地。”


    諸葛亮拱手:“主公正當如此。”


    劉備:“既然如此,就請孔明為我上表吧。”


    諸葛亮躬身應下:“亮領命!”


    稱王之事重大,不在於單單一道表章。


    諸葛亮將天子旨意散布各地,以劉備仁德之名,獲取百姓擁戴。


    此時諸葛亮也顧不上遠在臨淄的漢獻帝了。


    建安二十年末,劉備在諸葛亮等文武的支持下,領天子旨意,受荊州益州兩地萬民書。


    順天意應民心,進位稱王,為漢中王!


    五十四歲的劉備,向權力的巔峰又邁進了一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龍逆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塵了然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塵了然2並收藏三國之龍逆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