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聞言一愣,下意識開口:“難道不是為了此事嗎?”
周瑜負手頂脖,緩緩說道:“諸葛亮的那封信第一眼讓我憤怒,再看讓我驚歎,三看讓我欣賞,四看讓我感到後怕。”
周瑜眼中色彩複雜,“此人雖在信中明裏暗裏的嘲諷我,但每一字,每一句都切中要害。與我心中想法不謀而合,可見他已經完全預料到了這場大戰。”
周瑜轉眼看向魯肅,說道:“諸葛亮的事跡我也有所了解,短短數年之間他能讓漂泊無依,兵微將寡的劉備取漢中占據長安。此人之智謀實在讓我欽佩。”
唉,周瑜又微微歎息一聲,說:“可站在江東臣子的角度上,此戰大勝之後,劉備諸葛亮必是我江東強勁之敵手。”
魯肅聞言笑道:“公瑾,曹操八十萬大軍尚在荊州枕戈待旦,此戰未勝,你就在考慮下一場戰爭了。”
周瑜神情中閃過自信之色,“曹操八十萬大軍,我眼中也不過如此而已。曹操剛剛平定河北不久,又千裏挺進荊州,大軍長途跋涉之下,極為疲勞。整合荊州投降之兵後才得到八十萬大軍,其中魚龍混雜,整編尚未完成,戰力參差不齊。再加上其麾下士兵水土不服,多生疫病,戰力更將要大打折扣。”
周瑜輕笑道:“此計算下來,曹操聲勢浩大的八十萬大軍,能用之兵不過二十萬左右,而且是軍心渙散。更兼舍長就短,以水戰進攻我江東。”
“在你出使漢中未有結果之前,我便有八成勝算,如今你又取得了與劉備的聯盟成功,不論劉備是出擊關中,是直接攪入荊州這場亂戰。算下來,此戰我江東都有九成勝算!”
周瑜目光向上,“最後一成,就看天意如何了。”
魯肅微微點,開口:“既然諸葛亮的想法與你不謀而合,那你打算如何擊敗曹操的三十餘萬水寨大軍呢?”
“火攻!”
周瑜眼眸一沉:“三十餘萬大軍都要通過水戰與我江東決戰,戰船龐大,橫連江麵,如此水上決戰非用火攻才能一舉挫敗曹操!”
魯肅略微思索,開口道:“等凜冬一過,東南風漸起,曹操龐大的水軍一旦起火,風借火勢,那將是一場驚天大火啊!”
魯肅眼中映射著烈烈火光,那是一場火焰的煉獄!
周瑜對自己的計劃也是抱有極大的期望的,他已經無數次設想過那一場大火的情景了。
隻是……,周瑜想到了什麽,眼中洶湧的光芒微微暗淡了幾分。
設想是好的,可是要真的將其付諸實踐,還需要經過多種努力。曹操用兵多年,如何才能讓他早上他明目張膽設下的圈套。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在周瑜微微陷入沉思之時,一名小校前來稟報。
“稟大都督,主公已進入軍營,請大都督及魯大人迴大帳相見!”
周瑜轉眼看向魯肅,開口:“子敬,剛才我與你所說,沒錯吧。”
周瑜臉上那一絲笑意,實屬包含著無奈。
魯肅微微語噎之後才開口:“公瑾,無論主公來此所為何事,當此大戰之時,你必不可頂撞主公。”
魯肅我看向周瑜的目光中有著勸誡和擔心,知道周瑜對江東基業和孫氏的忠誠,是大過對孫權的忠誠的。而這恰恰就是孫權心中有所芥蒂的。
周瑜給了魯肅一個放心的眼神,隨即向中軍大帳而去。
魯肅:看似很放心,實則根本發現不了。
“周瑜拜見主公”
周瑜趕到中軍大帳之時,孫權已經與眾位將領交談過了。
孫權語氣親和,“公瑾請坐吧!”
“謝主公!”
周瑜剛剛坐下便開口:“前方軍情緊急,不知主公突然到此,是有何要事?”
周瑜此話一出,孫權臉上的笑意略微淡了淡,有些尷尬。
剛剛要坐下的魯肅則是被周瑜這一句話驚的坐立不安。
這話裏的意思明晃晃的,便是不歡迎孫權的到來。魯肅暗自看了看孫權的臉色,又轉眼看向一臉坦然的周瑜。
好好好,果然,真不負他的所望。
孫權輕笑了聲,緩解了一下尷尬。
“哈哈”
以孫權的聰明,他自然聽出了周瑜話裏的意思,也明白周瑜的用意。
孫權沒有怪罪周瑜,態度依舊溫和。
“公瑾,孤此次前來,是為勞軍而來。”
孫權微笑開口:“孤深知你與諸位將軍屯兵於此,勞苦功高,所以特地送來酒肉,犒勞三軍。”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大事。”
孫權說著,命一旁的侍者捧出自己的佩劍。
孫權拿起佩劍緩緩走至案前,這一操作把周瑜看的都愣了愣。
孫權神情鄭重,正聲道:“周瑜聽令!”
周瑜眼眸一黯,他此時此刻想的,自己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周瑜情緒略微低沉,但還是起身來到孫權麵前。
帳內諸將都看著孫權的下一步動作,剛才孫權還和他們談笑如常,不知道現在到底要做什麽。
孫權手捧佩劍,揚聲說道:“孤已命周瑜為大都督,統領江東全部軍馬。今特賜周瑜孤之佩劍,全權統領與曹軍作戰事宜。凡遇戰事不必向孤稟報,可自主抉擇!”
周瑜聞言一驚,想到會是這個結果。
孫權目光堅定的看著周瑜,“周瑜接劍!”
“臣領命!”
周瑜當即受命接過佩劍。
“主公聖明!”
諸將見此狀況,紛紛高唿孫權聖明。
孫權心情愉悅,將佩劍授予周瑜之後,便開口道。
“孤在此已無事可做,就先迴柴桑了。公瑾,諸位將軍,孤等待著你們凱旋的消息!”
孫權當即便要離開,特別囑咐周瑜不必相送。
周瑜握著孫權給的佩劍,心下漸起波瀾。
孫權帶著幾名侍者離開軍帳後,魯肅急忙跟了出來。
“主公”
孫權迴頭,“子敬”
魯肅躬身道:“主公,公瑾他全為我江東基業著想,還請主公不要怪罪他。”
孫權一笑,開口道:“子敬多慮了,孤沒有那麽小氣,公瑾的意思孤明白。所以孤剛才才會那麽做。”
魯肅聞言微愣,連忙道:“主公動若觀火,是在下孟浪了。”
孫權沒有在意,抬眼望向中軍大帳,輕聲道:“我相信周公瑾的為人,所以才會把一切都托付給他。我也相信他絕不會辜負我的期望!”
周瑜負手頂脖,緩緩說道:“諸葛亮的那封信第一眼讓我憤怒,再看讓我驚歎,三看讓我欣賞,四看讓我感到後怕。”
周瑜眼中色彩複雜,“此人雖在信中明裏暗裏的嘲諷我,但每一字,每一句都切中要害。與我心中想法不謀而合,可見他已經完全預料到了這場大戰。”
周瑜轉眼看向魯肅,說道:“諸葛亮的事跡我也有所了解,短短數年之間他能讓漂泊無依,兵微將寡的劉備取漢中占據長安。此人之智謀實在讓我欽佩。”
唉,周瑜又微微歎息一聲,說:“可站在江東臣子的角度上,此戰大勝之後,劉備諸葛亮必是我江東強勁之敵手。”
魯肅聞言笑道:“公瑾,曹操八十萬大軍尚在荊州枕戈待旦,此戰未勝,你就在考慮下一場戰爭了。”
周瑜神情中閃過自信之色,“曹操八十萬大軍,我眼中也不過如此而已。曹操剛剛平定河北不久,又千裏挺進荊州,大軍長途跋涉之下,極為疲勞。整合荊州投降之兵後才得到八十萬大軍,其中魚龍混雜,整編尚未完成,戰力參差不齊。再加上其麾下士兵水土不服,多生疫病,戰力更將要大打折扣。”
周瑜輕笑道:“此計算下來,曹操聲勢浩大的八十萬大軍,能用之兵不過二十萬左右,而且是軍心渙散。更兼舍長就短,以水戰進攻我江東。”
“在你出使漢中未有結果之前,我便有八成勝算,如今你又取得了與劉備的聯盟成功,不論劉備是出擊關中,是直接攪入荊州這場亂戰。算下來,此戰我江東都有九成勝算!”
周瑜目光向上,“最後一成,就看天意如何了。”
魯肅微微點,開口:“既然諸葛亮的想法與你不謀而合,那你打算如何擊敗曹操的三十餘萬水寨大軍呢?”
“火攻!”
周瑜眼眸一沉:“三十餘萬大軍都要通過水戰與我江東決戰,戰船龐大,橫連江麵,如此水上決戰非用火攻才能一舉挫敗曹操!”
魯肅略微思索,開口道:“等凜冬一過,東南風漸起,曹操龐大的水軍一旦起火,風借火勢,那將是一場驚天大火啊!”
魯肅眼中映射著烈烈火光,那是一場火焰的煉獄!
周瑜對自己的計劃也是抱有極大的期望的,他已經無數次設想過那一場大火的情景了。
隻是……,周瑜想到了什麽,眼中洶湧的光芒微微暗淡了幾分。
設想是好的,可是要真的將其付諸實踐,還需要經過多種努力。曹操用兵多年,如何才能讓他早上他明目張膽設下的圈套。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在周瑜微微陷入沉思之時,一名小校前來稟報。
“稟大都督,主公已進入軍營,請大都督及魯大人迴大帳相見!”
周瑜轉眼看向魯肅,開口:“子敬,剛才我與你所說,沒錯吧。”
周瑜臉上那一絲笑意,實屬包含著無奈。
魯肅微微語噎之後才開口:“公瑾,無論主公來此所為何事,當此大戰之時,你必不可頂撞主公。”
魯肅我看向周瑜的目光中有著勸誡和擔心,知道周瑜對江東基業和孫氏的忠誠,是大過對孫權的忠誠的。而這恰恰就是孫權心中有所芥蒂的。
周瑜給了魯肅一個放心的眼神,隨即向中軍大帳而去。
魯肅:看似很放心,實則根本發現不了。
“周瑜拜見主公”
周瑜趕到中軍大帳之時,孫權已經與眾位將領交談過了。
孫權語氣親和,“公瑾請坐吧!”
“謝主公!”
周瑜剛剛坐下便開口:“前方軍情緊急,不知主公突然到此,是有何要事?”
周瑜此話一出,孫權臉上的笑意略微淡了淡,有些尷尬。
剛剛要坐下的魯肅則是被周瑜這一句話驚的坐立不安。
這話裏的意思明晃晃的,便是不歡迎孫權的到來。魯肅暗自看了看孫權的臉色,又轉眼看向一臉坦然的周瑜。
好好好,果然,真不負他的所望。
孫權輕笑了聲,緩解了一下尷尬。
“哈哈”
以孫權的聰明,他自然聽出了周瑜話裏的意思,也明白周瑜的用意。
孫權沒有怪罪周瑜,態度依舊溫和。
“公瑾,孤此次前來,是為勞軍而來。”
孫權微笑開口:“孤深知你與諸位將軍屯兵於此,勞苦功高,所以特地送來酒肉,犒勞三軍。”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大事。”
孫權說著,命一旁的侍者捧出自己的佩劍。
孫權拿起佩劍緩緩走至案前,這一操作把周瑜看的都愣了愣。
孫權神情鄭重,正聲道:“周瑜聽令!”
周瑜眼眸一黯,他此時此刻想的,自己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周瑜情緒略微低沉,但還是起身來到孫權麵前。
帳內諸將都看著孫權的下一步動作,剛才孫權還和他們談笑如常,不知道現在到底要做什麽。
孫權手捧佩劍,揚聲說道:“孤已命周瑜為大都督,統領江東全部軍馬。今特賜周瑜孤之佩劍,全權統領與曹軍作戰事宜。凡遇戰事不必向孤稟報,可自主抉擇!”
周瑜聞言一驚,想到會是這個結果。
孫權目光堅定的看著周瑜,“周瑜接劍!”
“臣領命!”
周瑜當即受命接過佩劍。
“主公聖明!”
諸將見此狀況,紛紛高唿孫權聖明。
孫權心情愉悅,將佩劍授予周瑜之後,便開口道。
“孤在此已無事可做,就先迴柴桑了。公瑾,諸位將軍,孤等待著你們凱旋的消息!”
孫權當即便要離開,特別囑咐周瑜不必相送。
周瑜握著孫權給的佩劍,心下漸起波瀾。
孫權帶著幾名侍者離開軍帳後,魯肅急忙跟了出來。
“主公”
孫權迴頭,“子敬”
魯肅躬身道:“主公,公瑾他全為我江東基業著想,還請主公不要怪罪他。”
孫權一笑,開口道:“子敬多慮了,孤沒有那麽小氣,公瑾的意思孤明白。所以孤剛才才會那麽做。”
魯肅聞言微愣,連忙道:“主公動若觀火,是在下孟浪了。”
孫權沒有在意,抬眼望向中軍大帳,輕聲道:“我相信周公瑾的為人,所以才會把一切都托付給他。我也相信他絕不會辜負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