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告成,來,試一試這個礱用起來怎麽樣!”


    鍾原拍了拍手,笑著說道。


    這個耗費幾天時間做出來的工具實用性到底如何,還是得依靠實驗來檢驗。


    在場圍著人躍躍欲試,很快就搬來了幾簸箕稻穀,將編織好的大籮筐放在出料口,當作容器盛接脫殼後的稻米。


    緊接著山搬起一簸箕稻穀,將它傾瀉在礱的進料口。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神子,我來,讓我來拉!”


    風從人堆中竄了出來,自告奮勇,擔任起了拉磨的重任。


    礱的推動方式和石磨一樣,通過推動搖杆讓礱的上半部分轉動。


    由於下半部分處於固定狀態,兩者就會不斷的摩擦,由於礱齒的特殊排列,稻米就會在擠壓摩擦的過程中被排到外麵。


    “既然你這麽想要,那你來嘛!”


    有人來推磨,鍾原巴不得呢,又不用自己上手了。


    “嘿嘿,多謝神子!”


    風擼起了袖子,笑嘻嘻的拉起了礱盤。


    初次上手,掌握不到訣竅的風磨磨蹭蹭了半天,礱盤始終是無法連續轉動,還是鍾原出聲告訴他方法後,礱盤才正常轉動起來。


    隨著礱盤開始轉動,眾人也能看見進料口的稻穀開始慢慢下降,越靠近下料口的地方,料下降得也更快。


    這讓礱盤上麵的糧食出現了個圓錐狀的凹坑。


    隨著稻穀進入礱盤,礱盤間原本有序的“哢哢”聲開始變得雜亂,鍾原知道這是稻穀在礱盤間摩擦導致的。


    眾人都聚精會神,好奇的看著土礱,都想要查看這個東西是不是真的能將稻穀脫殼。


    結果沒讓他們失望,不一會的時間,礱盤邊緣就排出了稻穀。


    在刮板的作用下,這些稻穀被掃到出料口,掉落在籮筐裏。


    掉落的過程中,米粒較重,率先落入筐中,脫掉外殼的稻穀就像脫韁的野馬,它在籮筐中四處彈跳。


    稻殼重量比較輕,加上被曬幹的原因,它們有些也被磨成了片狀,慢慢飄落。


    鍾原伸手在出料口接了一把,攤開手掌,用力吹了幾下,輕飄飄的稻殼就被吹走,顯露出白花花的大米和少部分沒有脫殼的稻穀。


    這個效果讓眾人驚歎,經過礱前還是帶殼的稻穀,現在就變成了神子手中的大米,這個方法比起用石臼捶打快多了。


    而且他們也瞧見了,神子手中的大米碎掉的顆粒很少,比起石臼敲打少了不知幾何。


    神子帶著木他們做出來的這個礱太厲害了!


    等到這幾簸箕稻穀全部被碾磨過一次後,鍾原又將它們過了一遍礱,這讓剩下的少部分倔強的稻殼也脫落了下來。


    這時籮筐裏的稻穀已經變成了大米和稻殼的混合物,到了這裏就需要借助風車的力量。


    把它們倒入風車中,靠著風力篩分,鍾原就得到了兩籮筐的大米。


    稻米可以食用,這些稻殼也不能浪費,鍾原將它們收集起來,裝了幾大筐。


    這些稻殼不隻是生活中用得上,就算將它拿來喂豬也行啊。


    收拾好稻殼,鍾原吩咐人將兩筐稻米搬到了廚房,看著這些質地黃白的大米,嚐過它味道的人都念念不忘,大家知道今天中午又能吃到這個美味了!


    兩籮筐,一百來斤的大米被全部下鍋,足足用了將近十個個蒸籠才將它們全部放下。


    有了主食,配菜也不能忘,搭配起這幾天收集到的新鮮食材,讓眾人牢牢的記住了這個味道。


    原本規劃的食堂不夠大,桌椅板凳也不夠多,大家幹脆紛紛蹲在了地上,享受起這來之不易的美味。


    第一次嚐到大米的族人內心震撼,尤其是原本草部落的人,他們想不到自己領地內的雜草居然能搖身一變,變成如此美味飽腹的食物。


    見識過水稻好處的人都牢牢記住了一個想法,那就是種田,找到更好的土地,種更多的糧食。


    他們當中的有些人還在想到,既然這個水稻能種,那麽其它能吃的雜草種子是不是也能種。


    看來以後外出都得注意這些東西了,若是找到一樣和水稻類似的東西,豈不是能養活更多的人!


    嚐到米飯味道的眾人,開墾起周邊的土地更加賣力了,上百畝的土地被他們挖掘出來,幾乎是將周圍平地翻完了。


    他們也總算知道了神子為什麽著急去大平原了,明明能養活更多的人,吃得更飽,卻因為地勢原因被阻礙,這讓他們感覺有力沒地方使!


    在開墾水田的同時,地裏的大豆鍾原也沒有忘記,就在水稻收獲兩周後,鍾原就組織起了大豆的收獲。


    大豆收集起來可比水稻快多了,將他們用鐮刀割下來,紮成一捆捆放在太陽底下曝曬就行。


    之所以要曬,是因為剛割下來的豆莢裏含有很多水分,韌性十足,這個時候想要將豆子取出來就隻有一個豆莢一個豆莢去剝,十分耗費時間。


    但曬幹的就不一樣了,幹了之後的豆莢,它的結構就會變得十分脆弱,經過敲打就能將豆子完全脫落出來。


    敲打的工具也十分簡單,就是一個連蓋。


    一根竹子,幾根有韌性的木棍就能組成,以前家裏麵每年夏季的時候,油菜籽脫殼就是靠的它。


    脫殼後的大豆收集起來,那些桔梗之類的物質鍾原就將它們燒在了田地裏,充當著肥田的作用。


    大豆的畝產不高,就算有肥料和精心打理,也不過畝產百斤,但即使這樣,鍾原依舊收獲了幾千斤大豆。


    留下了千斤左右當作種子,其餘的豆子都被鍾原拿來當作糧食。


    可惜了現在沒有鹵水石膏這些東西,那些種類繁多的豆製品,隻能製作簡單的豆飯或者豆漿。


    但即使如此,眾人對它依舊抱有喜愛。


    先秦時期,大豆可是當時人們的主食,雖然這個東西吃多了會導致脹氣,不停的排氣,但是卻能養活不少人口。


    大豆的生長條件可比水稻低上不少,也更好打理,自己手中的這幾千斤種子,相信明年又能種上不少田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原始人開始建立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飯加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飯加菜並收藏從原始人開始建立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