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磚窯燒製磚塊
從原始人開始建立帝國 作者:吃飯加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鍾原打算花費幾天時間教導他們如何燒製磚瓦,炭窯目前暫時不做使用。
野外找到的鐵細菌本就不多,小土窯就足夠了,另一個是還未到達冬季,不需要燒炭取暖。
忙完這個事情,鍾原就得帶領狩獵隊外出了,準備交易和過冬的物資了。
雖然目前部落並不缺少食物,但是秋季這個收獲的季節,鍾原不打算錯過。
還是想去看一看是否有一些新發現,也趁著這個機會多走幾處地方。
磚塊的製作眾人已經知曉,相應的模具也一應俱全,接下來就是建造房屋的另一項重要的東西。
瓦片。
作為房屋的頂部,它最常見的形狀呈現拱形,不僅僅起到美觀的作用,還擔負著遮陽避雨的重要作用。
瓦片所需的條件要高於磚塊,不僅僅需要粘性更高的黃土,還需要更為精細的製作。
黃土的供應不成問題,周圍的山體有很多,隻不過需要背簍運輸到燒窯的地方。
製作瓦片的模具鍾原采用了一節節半米不到的滾直的樹木,將樹木的外表打磨光滑,去除那些小突出。
用繩子在兩端圍上一圈,將這圈繩子折疊成等長的三段,記錄好相應的位置,複刻到木頭上。
這個方法可以確定瓦片的切割地點,保證每個瓦片的大小一致。
將黃泥攪和好,加入少量的水,不斷拍打擠壓。
這一步要比磚塊更仔細更持久,確保裏麵的氣體絕大部分被排出,避免後期房屋漏雨。
處理好的黃泥質地就像橡皮泥,能夠輕易造型還不容易垮塌,用線繩切割成大小合適的方塊,用陶盆打來一盆清水放在一旁備用。
將光滑的木頭固定好,在表麵沾染上清水,確保後麵方便脫模,接著用線繩在黃泥塊上切割出一厘米厚度的黃泥片。
這些黃泥片被捧著圍到木頭上,用水打濕表麵,將它連接處粘黏好。
拿來小刀和筆直的木棍,沿著木頭上的標記將這個圓筒均分成三份。
輕輕取下,三塊表麵平整、大小相同、帶有弧度的瓦片就形成了,將他們轉移到平地上晾幹定型。
看著在周圍觀望的眾人,鍾原開口道。
“風,虎妞,你們來坐!”
說著便走到一旁觀看。
這些簡單的手工活,眾人早已掌握,製作出來的瓦片有的甚至比鍾原還要美觀,那手藝就和沉浸在這一行十多年的老師傅一樣。
觀察了一會,發現都能熟練上手的鍾原滿意的點了點頭,轉身開始做另外的事情。
趁著他們製作磚瓦,鍾原叫上山幾人一起,打算在窯邊修建一個小涼亭。
燒製磚窯時,窯內一處的高溫本來就讓周圍的溫度升得更高,再加上太陽的直射,鍾原擔心他們會中暑。
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下,簡易的涼亭搭建十分迅速,很快一個幾平米的竹棚在眾人眼中成型。
鍾原坐在涼亭下休息,旁邊製作磚瓦的人、遠處修建圍牆的人都還在炎炎烈日下辛勤的幹活。
這讓他不禁感慨,無論什麽時候,為幸福生活而奮鬥的人總是最為努力的。
看著越來越炎熱的天氣,鍾原對著製作磚瓦的眾人出聲道。
“過來休息一會吧,吃個午飯下午再接著幹。”
聽到神子的話,眾人這才停止下來,匯聚到一起。
“風,你再跑過去和他們修建圍牆的人說一下,讓他們也休息吃飯!”
“好的,神子!”說著便朝圍牆處走去。
眾人匯集在放置食物的大竹棚內,拿出食物就地坐在地下,一邊休息,一邊啃著手裏的肉幹。
吃過午飯,休息後的眾人下午接著開工。
鍾原也帶著人接著製作磚瓦,這個磚窯能夠容納的數量遠遠超過以前,可以一次性燒製大量磚瓦。
——————
晚飯過後,鍾原躺在涼席上,這些涼席都是進入夏季時編織的,還編織了不少的竹扇。
由於洞中的悶熱,身上的毛皮早就被脫了下來,放在一旁。
葉抱著小葉子就在旁邊的一個涼席上,兩張涼席邊緣交疊在一起,擴大小葉子的活動範圍。
一邊逗著坐在涼席上的小葉子,一邊拿著扇子給兩人扇風,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小,扇子的速度也越來越慢,不一會就陷入了沉睡。
一直帶領著族人在山下勞作,不僅僅自己也在幹活,還把控著總的方向,就算有超越常人的體力,但未發育完全的身體還是感覺到了勞累。
小葉子也好像十分懂事,看到鍾原睡著了後,也不再大聲吵鬧,慢慢爬到鍾原的涼席上,抱著鍾原的手臂睡去。
葉看著神子因為太陽照射,變黑了一個度的皮膚,心裏也感到一陣的心疼。
拿過扇子,半坐在涼席上,目光溫和的看著兩個小孩,手裏的竹扇不停的扇動。
兩個小孩的發絲被風吹動,在這炎熱的天氣中帶來一絲清涼。
第二天一早,經過一晚的休息,鍾原又重新活力滿滿。
這兩天製作的磚瓦數量已經十分可觀,鍾原打算今天就開始燒製。
準備好的磚瓦,通過窯門將它們放入窯內,一層層錯開堆碼好,方便這些磚瓦的空氣流通。
擺放好之後,鍾原讓人將窯門用磚塊泥土封好,點燃燃燒室中的木柴。
木柴燃燒產生的熱量傳輸到整個窯內,讓窯溫不斷的上升,而產生的煙霧也順著窯頂的煙道,匯集到煙囪滾滾冒出。
遠處修建圍牆的眾人看見這個五米高的建築冒出滾滾濃煙,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計,愣愣的看著。
和這個建築工作時的動靜相比,之前的小型窯爐就顯得相形見絀,無疑給了他們很大的震撼。
觀望了好一陣子,眾人才重新拾起手裏的活計。
磚窯的燒製是個費力煎熬的活動,通常一爐磚的燒製需要好幾天的時間。
鍾原將這段時間修建磚窯的人分成了兩批,日夜看守,夏季也不用擔心感冒。
經過一周的燒製降溫,窯內的溫度終於降了下來,扒開窯門,進入到內部,小山一般的磚瓦已經全部變成了紅色。
將這些磚瓦取出來,擺放在空地上,破碎掉的丟在一個角落。
這些磚塊壘得密密麻麻,少說也有一兩萬塊,這個效率可驚呆了眾人。
鍾原將這些磚瓦拿起來,互相敲了敲,聲音清脆,一聽就是好磚。
這些紅磚紅瓦質地堅硬,用來修建房屋一點問題也沒有。
野外找到的鐵細菌本就不多,小土窯就足夠了,另一個是還未到達冬季,不需要燒炭取暖。
忙完這個事情,鍾原就得帶領狩獵隊外出了,準備交易和過冬的物資了。
雖然目前部落並不缺少食物,但是秋季這個收獲的季節,鍾原不打算錯過。
還是想去看一看是否有一些新發現,也趁著這個機會多走幾處地方。
磚塊的製作眾人已經知曉,相應的模具也一應俱全,接下來就是建造房屋的另一項重要的東西。
瓦片。
作為房屋的頂部,它最常見的形狀呈現拱形,不僅僅起到美觀的作用,還擔負著遮陽避雨的重要作用。
瓦片所需的條件要高於磚塊,不僅僅需要粘性更高的黃土,還需要更為精細的製作。
黃土的供應不成問題,周圍的山體有很多,隻不過需要背簍運輸到燒窯的地方。
製作瓦片的模具鍾原采用了一節節半米不到的滾直的樹木,將樹木的外表打磨光滑,去除那些小突出。
用繩子在兩端圍上一圈,將這圈繩子折疊成等長的三段,記錄好相應的位置,複刻到木頭上。
這個方法可以確定瓦片的切割地點,保證每個瓦片的大小一致。
將黃泥攪和好,加入少量的水,不斷拍打擠壓。
這一步要比磚塊更仔細更持久,確保裏麵的氣體絕大部分被排出,避免後期房屋漏雨。
處理好的黃泥質地就像橡皮泥,能夠輕易造型還不容易垮塌,用線繩切割成大小合適的方塊,用陶盆打來一盆清水放在一旁備用。
將光滑的木頭固定好,在表麵沾染上清水,確保後麵方便脫模,接著用線繩在黃泥塊上切割出一厘米厚度的黃泥片。
這些黃泥片被捧著圍到木頭上,用水打濕表麵,將它連接處粘黏好。
拿來小刀和筆直的木棍,沿著木頭上的標記將這個圓筒均分成三份。
輕輕取下,三塊表麵平整、大小相同、帶有弧度的瓦片就形成了,將他們轉移到平地上晾幹定型。
看著在周圍觀望的眾人,鍾原開口道。
“風,虎妞,你們來坐!”
說著便走到一旁觀看。
這些簡單的手工活,眾人早已掌握,製作出來的瓦片有的甚至比鍾原還要美觀,那手藝就和沉浸在這一行十多年的老師傅一樣。
觀察了一會,發現都能熟練上手的鍾原滿意的點了點頭,轉身開始做另外的事情。
趁著他們製作磚瓦,鍾原叫上山幾人一起,打算在窯邊修建一個小涼亭。
燒製磚窯時,窯內一處的高溫本來就讓周圍的溫度升得更高,再加上太陽的直射,鍾原擔心他們會中暑。
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下,簡易的涼亭搭建十分迅速,很快一個幾平米的竹棚在眾人眼中成型。
鍾原坐在涼亭下休息,旁邊製作磚瓦的人、遠處修建圍牆的人都還在炎炎烈日下辛勤的幹活。
這讓他不禁感慨,無論什麽時候,為幸福生活而奮鬥的人總是最為努力的。
看著越來越炎熱的天氣,鍾原對著製作磚瓦的眾人出聲道。
“過來休息一會吧,吃個午飯下午再接著幹。”
聽到神子的話,眾人這才停止下來,匯聚到一起。
“風,你再跑過去和他們修建圍牆的人說一下,讓他們也休息吃飯!”
“好的,神子!”說著便朝圍牆處走去。
眾人匯集在放置食物的大竹棚內,拿出食物就地坐在地下,一邊休息,一邊啃著手裏的肉幹。
吃過午飯,休息後的眾人下午接著開工。
鍾原也帶著人接著製作磚瓦,這個磚窯能夠容納的數量遠遠超過以前,可以一次性燒製大量磚瓦。
——————
晚飯過後,鍾原躺在涼席上,這些涼席都是進入夏季時編織的,還編織了不少的竹扇。
由於洞中的悶熱,身上的毛皮早就被脫了下來,放在一旁。
葉抱著小葉子就在旁邊的一個涼席上,兩張涼席邊緣交疊在一起,擴大小葉子的活動範圍。
一邊逗著坐在涼席上的小葉子,一邊拿著扇子給兩人扇風,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小,扇子的速度也越來越慢,不一會就陷入了沉睡。
一直帶領著族人在山下勞作,不僅僅自己也在幹活,還把控著總的方向,就算有超越常人的體力,但未發育完全的身體還是感覺到了勞累。
小葉子也好像十分懂事,看到鍾原睡著了後,也不再大聲吵鬧,慢慢爬到鍾原的涼席上,抱著鍾原的手臂睡去。
葉看著神子因為太陽照射,變黑了一個度的皮膚,心裏也感到一陣的心疼。
拿過扇子,半坐在涼席上,目光溫和的看著兩個小孩,手裏的竹扇不停的扇動。
兩個小孩的發絲被風吹動,在這炎熱的天氣中帶來一絲清涼。
第二天一早,經過一晚的休息,鍾原又重新活力滿滿。
這兩天製作的磚瓦數量已經十分可觀,鍾原打算今天就開始燒製。
準備好的磚瓦,通過窯門將它們放入窯內,一層層錯開堆碼好,方便這些磚瓦的空氣流通。
擺放好之後,鍾原讓人將窯門用磚塊泥土封好,點燃燃燒室中的木柴。
木柴燃燒產生的熱量傳輸到整個窯內,讓窯溫不斷的上升,而產生的煙霧也順著窯頂的煙道,匯集到煙囪滾滾冒出。
遠處修建圍牆的眾人看見這個五米高的建築冒出滾滾濃煙,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計,愣愣的看著。
和這個建築工作時的動靜相比,之前的小型窯爐就顯得相形見絀,無疑給了他們很大的震撼。
觀望了好一陣子,眾人才重新拾起手裏的活計。
磚窯的燒製是個費力煎熬的活動,通常一爐磚的燒製需要好幾天的時間。
鍾原將這段時間修建磚窯的人分成了兩批,日夜看守,夏季也不用擔心感冒。
經過一周的燒製降溫,窯內的溫度終於降了下來,扒開窯門,進入到內部,小山一般的磚瓦已經全部變成了紅色。
將這些磚瓦取出來,擺放在空地上,破碎掉的丟在一個角落。
這些磚塊壘得密密麻麻,少說也有一兩萬塊,這個效率可驚呆了眾人。
鍾原將這些磚瓦拿起來,互相敲了敲,聲音清脆,一聽就是好磚。
這些紅磚紅瓦質地堅硬,用來修建房屋一點問題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