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主、那我到底該怎麽做呢?總不可能把所有涉嫌走私的家族全都抓起來吧?戚繼光帶著一絲無可奈何地說。
如果你真這麽做,恐怕不出兩天,在朝廷裏就會有一堆抓錯的人。但同時,你家那位大爺也頂不住各方的壓力,把你召迴京城平息民憤啊。唐峰接著說。
其實你該做的事情並不複雜,一方麵是搜集那些大家族走私勾結倭寇的確證;另一方麵則是找出這些倭寇藏匿的地方,然後渡海奇襲。隨後,他繼續講道。
火器是個很有用的東西,特別是維郎機器人的火器,比起大明的鳥銃強多了,不僅射擊速度快,穩定性也好得多。你可以在火器上下更多的功夫研究。
說到這兒,唐峰稍微停頓了一下。
現如今的大明正處在時代變革的關鍵節點上。如果大明能抓住這次機會,那麽就有可能像歐洲其他國家那樣,邁進工業化時代,步入近代化。
但如果大明依然沉淪下去,一旦真的無可救藥,等到後金野豬皮進關後,這華夏大地,將會迎來長達二百多年的黑暗野蠻統治時期。
華夏民族也將徹底失去提前邁入近代化的機會,未來注定會被歐洲國家奴役和掠奪。
如果可以的話,唐峰倒是很樂意幫戚繼光壯大實力。要是戚繼光能在朝中權傾一時,掌握了大明朝的權柄,那時,他就有可能引領大明走向……
當然啦,這些都是後話。目前,他需要做的就是向戚繼光灌輸火器的正確使用理論,讓他明白火器的威力,然後再談大航海時代的事情。
一口吃不成個胖子,路得一步步走,任何事情都不能急於求成。
又和戚繼光談論了一會兒火器之後,唐峰才退出了武神艦天群,並熄滅了書房中的燈光,很快便進入了夢鄉。
次日清晨,一位皇宮太監來到衛國公府,送來了一份宮內的旨意,要求唐峰在第二天前往長安北大營報到,三天後啟程前往北地。
這份旨意來得很突然。想必是因為北地的戰事出現了變故,所以皇帝才會迫不及待地命令李孝恭帶領大軍趕往北地。
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接到宮內旨意不久,高履行便匆忙趕來。
盡管距離大戰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但高履行畢竟習武之人,這一晚的休息便恢複了精力,看上去精神飽滿,鬥誌昂揚。
唐峰自然明白對方不是來找自己閑聊玩耍的,肯定是有什麽重要的事情要說。兩人相見點頭示意之後,一起走進了書房,門外由韋通負責守護。
“北境是不是發生了什麽重大變故?”看到高履行臉色略顯凝重,唐峰開口問道。
高履行並未直接迴答,而是看向了書房外,似乎有所暗示。
“放心,韋通絕對可靠。”唐峰了解他的意思,於是說。
高履行點點頭,沉聲道:“確實是大事,天大的事!近日,東突厥首領突然昏迷不醒,不知道他們從哪裏得到了這個情報,連夜偷襲了邢國公部的駐地和江夏郡王李道宗部,損失慘重。”
聽到這裏,唐峰不由得挑了挑眉毛。
曆史上,在貞觀四年,大唐潛心蟄伏了數年後,開始從戰略防禦轉向對突厥的戰略進攻,二十萬唐軍全軍出擊,北擊東突厥。
李世績、秦瓊、程知節、李靖等大唐名將悉數出戰,各自率領軍馬,從不同方向對東突厥發動奇襲。
其中李靖更是率領數千唐騎在陰山腳下正麵硬撼突厥主力,最終大破東突厥,東突厥主將頡利可汗被李道宗俘虜,之後執失思力、阿史那社爾、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紛紛投降,東突厥由此滅亡。
然而在這個時空裏,東突厥人在貞觀四年並沒有滅亡。雖然大唐與突厥連續爆發了幾場大戰,屢次戰敗,但東突厥始終沒有被消滅。
十多年過去了,大唐的那些名將們都已漸漸老去,甚至連那位威震草原的吉利可汗,如今也是滿頭白發,再也不複當年的雄心壯誌。
被突厥大軍突襲,損失慘重,這是曆史前所未有的。要知道,最終生擒吉利可汗的,正是這位江夏郡王李道宗。
作為與李績、薛萬徹齊名的大唐名將,任城王李道宗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由於他是高宗李淵的堂侄,在大唐建國之後,被冊封為江夏郡王。
與李孝恭同樣身為大唐君王,但相較於李孝恭,江夏郡王李道宗的人生可謂是崎嶇坎坷,經曆了多次起落。最終卻因卷入房遺愛和高陽公主的謀反事件,受到長孫無品等人的誣陷,被流放到象州。
提到李道宗的坎坷一生,唐峰又想起另一件事:貞觀十二年,李道宗因貪腐遭到唐王的厭惡,被剝奪官職,並削去封邑,僅保留郡王身份迴到家中。
直至年初,即貞觀十年,李二才重新啟用李道宗,任命他為鼓州都督,尚未赴任又改任為晉州刺史。
這時,唐峰明白為何不再覺得奇怪了。
即便再出色的將領,也會有低穀時期。李道宗在其人生的巔峰時刻遭遇罷免,現在雖被重新啟用並派往前線,但他手下的軍隊對他仍有不服,加上時間尚短,恐怕他還沒有完全掌控這支軍隊。
如今擔任主帥的蘇定方突然病倒,而突厥又突然來襲,他所率部隊的主官與下屬將領不合,兵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此次戰敗,失之於天時地利人和。而這次戰敗,直接導致了邊疆戰局的變化,原本占有絕對優勢的唐軍,現如今……
突厥方麵,必定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肯定會連續行動,尋找機會擊敗其他的唐軍。
問及李道宗的處理結果,唐峰看向高履行問道。盡管李道宗的確有些貪婪,但他的能力毋庸置疑。在秦瓊、李靖、尉遲敬德等人逐漸年邁的情況下,大唐可用的名將已經不多了。
目前,在戰場上仍活躍的將領隻剩下侯君集、蘇定方、張亮、李勖以及李道宗等人。唐朝還在西域各國駐紮大軍,並且北方正在持續作戰,這樣一來,這些屈指可數的大將分散開來,能夠調配的兵力就更為有限了。
從貞觀十四年至貞觀二十年,這是唐軍新舊交替的時代,像羅通、薛仁貴這樣的新一代軍神尚未嶄露頭角,而老一代的軍神們已漸漸老去。
如果在這個節骨眼上,皇帝再次因憤怒罷免李道宗,那麽北方邊境就會更加缺乏可用的大將。
高履行表示並不知情,但他認為,在這種關鍵時刻,陛下李二應該不會立刻處置江夏郡王。
聽聞高履行的話,唐峰微微點頭。他認為,自己和高履行能考慮到這一點,身為帝國主宰者的唐王李二自然也會有類似的思考。
“你自己要做好心理準備,此次前往北境,可能會麵臨更加慘烈的戰鬥,那時即便是主帥,也不能保證自身的安全,你自己要多加小心。”高履行提醒唐峰。
唐峰點頭應允。高履行隨後沒在衛國公府久留,與唐峰一番交談後便匆忙離去。待高履行離開後,唐峰獨自站在門口,凝視著庭院,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局勢變化太快,令人猝不及防。原本緊張的北境局勢已經足夠棘手,現在卻又因這場變故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正如高履行所說,接下來的北境之戰將更為慘烈,又有誰能預知會有多少人在這片焦土上戰死呢?
要說害怕,當然存在;但如果要說後悔,那就沒有了。作為一名女婿,對他而言,唯有戰場才是能徹底改變命運的地方。
如今北境烽火連天,雖然危機四伏,但也充滿了機遇。他擁有了武勳職位,還獲得了諸多與戰爭相關的技能和光環,對他而言,戰場猶如星辰大海。
正當唐峰的思緒飄向北境戰場之時,大明宮內已是爭吵一片。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留在長安城內的所有功臣均在此處,包括平素稱病不出的秦瓊以及小越國公羅通等人。
此刻,唐王李二端坐於雕龍的禦座之上,他威嚴的麵容上表情時明時暗,變幻莫測。
邢國公的位置暫由河間都王代理,然而麵對西突厥的問題,卻又不知該派遣何人前往處理。長孫無忌緊鎖眉頭,目光在大殿內這群經曆過無數沙場的老將們身上徘徊。
坐在寶座上的唐王,目光也同樣在這群曾經隨他一同征戰天下的老將們身上一一掠過,那些曾陪伴他披荊斬棘的大將們,如今都已經老去。
在這個世界上,又能有幾個廉頗?又有幾個黃忠呢?
再加上突厥的襲擊,損失慘重,原本一直安分守己的西突厥也開始躁動不安,似乎正與東突厥遙相唿應。
同時,高原上的吐蕃——那位被稱為高原雄主的鬆讚幹布,完成了高原統一的偉業,似乎也有了擴張領土的勢頭。恰好這時,高麗國內政變,東部大將軍蓋蘇文殺死了一百多位大臣,並闖入皇宮殺害了高麗王高建武,轉而擁立高建武的侄子高藏為傀儡王。
蓋蘇文掌控高麗大權之後,開始大規模操練軍隊,顯露出吞並新羅與百濟的野心。
隋朝時期,大隋軍士用頭骨堆砌的人頭館仍矗立在高麗城外,警示著世人。
大唐接過大隋的接力棒,從建國之初,高祖李淵便立誌要征服高麗;到了貞觀年間,即位的李二同樣一心想要征服三韓之地,完成曆代君王夢寐以求但未能實現的宏大事業。
如今看著野心勃勃的蓋蘇文在高麗製造政變,大規模操練軍隊,作為帝國主宰者的唐王李二感到坐立不安。
他滿心隻想盡快結束北方的戰事,徹底摧毀北突厥,然後再騰出手來對付高麗和吐蕃。
對於西突厥的情況,暫且按下不表;至於吐蕃,又該如何應對呢?房玄齡皺著眉頭問道。
那鬆讚幹布狼子野心,表麵上提出想迎娶大唐公主,與我國聯姻,從此兩國永結秦晉之好,不再兵戈相見。我看,他不過是故意擺出迷魂陣罷了。李孝恭憤慨地說。
其他幾位大臣聽了李孝恭的話,也都點頭表示讚同。
目前,天下四境皆不安寧,而大唐的兵馬數量有限,在與東突厥激戰正酣之際,已無力再展開另一場大規模戰役。
如若不能妥善安撫吐蕃,恐怕西部邊境將會大亂。長孫無忌憂慮地說道。
確實如此,吐蕃必須安撫,尤其是在當前這個關鍵時刻,必須讓他們保持平靜。
高士廉聲音洪亮地道。“送宗室之女去和親?他鬆讚幹布也配得上我大唐的公主?何況,他索求的還是長公主。”身為皇族,提及和親之事,李孝恭便忍不住心中憤慨。
公主……
曆史上,為了安撫吐蕃,唐朝皇帝也曾選擇了和親的道路,隻不過送去和親的女子並非皇帝的親生女兒,而是李氏宗親中某一支係的女子。
而在這個時空,吐蕃讚普鬆讚幹布想要迎娶的是唐王李二最為寵愛的長公主——長樂公主。
送一個宗室庶女去和親,為了大唐的安定,唐王李二或許可以答應,但如果讓他把自己最愛的大女兒送往高原之地,那是他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
如果換成其他公主,長孫無忌這樣的文臣或許還會試圖說服唐王,但是涉及到長樂長公主,他們都自覺地選擇沉默。
當下的形勢,已經不容再猶豫拖延,否則大唐將會陷入四麵楚歌的局麵。
高士廉看向坐在最高處的唐王,含蓄地提醒道。他的意思很明確,那就是告訴唐王:現在大唐麵臨困境,必須盡快想辦法解決,在和親這件事上,也要早日做出決斷。
坐在龍椅上的唐王李二聽著眾人談論起和親之事,內心愈發煩躁,憤怒之下將身旁的所有物品全都掀翻在地。
高士廉,你是想逼迫我去送我的長樂去吐蕃嗎?李二強忍怒氣,眼中閃爍著深邃而寒冷的光芒。
高士廉不由得苦笑了幾聲:“不敢。”
“不敢?”還有什麽事情是你不敢做的嗎?竟然提出和親這種事,虧你能說得出口!李二憤怒到極點,用那冰冷的聲音質問道。
那一刻,那股屬於帝王的威壓彌漫在整個大殿之中,所有人都站立不安,不敢直視盛怒之中的皇帝。
而東方的一眾淩煙閣大臣們也都微微皺眉,不敢去觸碰這位怒火衝天的皇帝的目光。
如果你真這麽做,恐怕不出兩天,在朝廷裏就會有一堆抓錯的人。但同時,你家那位大爺也頂不住各方的壓力,把你召迴京城平息民憤啊。唐峰接著說。
其實你該做的事情並不複雜,一方麵是搜集那些大家族走私勾結倭寇的確證;另一方麵則是找出這些倭寇藏匿的地方,然後渡海奇襲。隨後,他繼續講道。
火器是個很有用的東西,特別是維郎機器人的火器,比起大明的鳥銃強多了,不僅射擊速度快,穩定性也好得多。你可以在火器上下更多的功夫研究。
說到這兒,唐峰稍微停頓了一下。
現如今的大明正處在時代變革的關鍵節點上。如果大明能抓住這次機會,那麽就有可能像歐洲其他國家那樣,邁進工業化時代,步入近代化。
但如果大明依然沉淪下去,一旦真的無可救藥,等到後金野豬皮進關後,這華夏大地,將會迎來長達二百多年的黑暗野蠻統治時期。
華夏民族也將徹底失去提前邁入近代化的機會,未來注定會被歐洲國家奴役和掠奪。
如果可以的話,唐峰倒是很樂意幫戚繼光壯大實力。要是戚繼光能在朝中權傾一時,掌握了大明朝的權柄,那時,他就有可能引領大明走向……
當然啦,這些都是後話。目前,他需要做的就是向戚繼光灌輸火器的正確使用理論,讓他明白火器的威力,然後再談大航海時代的事情。
一口吃不成個胖子,路得一步步走,任何事情都不能急於求成。
又和戚繼光談論了一會兒火器之後,唐峰才退出了武神艦天群,並熄滅了書房中的燈光,很快便進入了夢鄉。
次日清晨,一位皇宮太監來到衛國公府,送來了一份宮內的旨意,要求唐峰在第二天前往長安北大營報到,三天後啟程前往北地。
這份旨意來得很突然。想必是因為北地的戰事出現了變故,所以皇帝才會迫不及待地命令李孝恭帶領大軍趕往北地。
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接到宮內旨意不久,高履行便匆忙趕來。
盡管距離大戰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但高履行畢竟習武之人,這一晚的休息便恢複了精力,看上去精神飽滿,鬥誌昂揚。
唐峰自然明白對方不是來找自己閑聊玩耍的,肯定是有什麽重要的事情要說。兩人相見點頭示意之後,一起走進了書房,門外由韋通負責守護。
“北境是不是發生了什麽重大變故?”看到高履行臉色略顯凝重,唐峰開口問道。
高履行並未直接迴答,而是看向了書房外,似乎有所暗示。
“放心,韋通絕對可靠。”唐峰了解他的意思,於是說。
高履行點點頭,沉聲道:“確實是大事,天大的事!近日,東突厥首領突然昏迷不醒,不知道他們從哪裏得到了這個情報,連夜偷襲了邢國公部的駐地和江夏郡王李道宗部,損失慘重。”
聽到這裏,唐峰不由得挑了挑眉毛。
曆史上,在貞觀四年,大唐潛心蟄伏了數年後,開始從戰略防禦轉向對突厥的戰略進攻,二十萬唐軍全軍出擊,北擊東突厥。
李世績、秦瓊、程知節、李靖等大唐名將悉數出戰,各自率領軍馬,從不同方向對東突厥發動奇襲。
其中李靖更是率領數千唐騎在陰山腳下正麵硬撼突厥主力,最終大破東突厥,東突厥主將頡利可汗被李道宗俘虜,之後執失思力、阿史那社爾、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紛紛投降,東突厥由此滅亡。
然而在這個時空裏,東突厥人在貞觀四年並沒有滅亡。雖然大唐與突厥連續爆發了幾場大戰,屢次戰敗,但東突厥始終沒有被消滅。
十多年過去了,大唐的那些名將們都已漸漸老去,甚至連那位威震草原的吉利可汗,如今也是滿頭白發,再也不複當年的雄心壯誌。
被突厥大軍突襲,損失慘重,這是曆史前所未有的。要知道,最終生擒吉利可汗的,正是這位江夏郡王李道宗。
作為與李績、薛萬徹齊名的大唐名將,任城王李道宗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由於他是高宗李淵的堂侄,在大唐建國之後,被冊封為江夏郡王。
與李孝恭同樣身為大唐君王,但相較於李孝恭,江夏郡王李道宗的人生可謂是崎嶇坎坷,經曆了多次起落。最終卻因卷入房遺愛和高陽公主的謀反事件,受到長孫無品等人的誣陷,被流放到象州。
提到李道宗的坎坷一生,唐峰又想起另一件事:貞觀十二年,李道宗因貪腐遭到唐王的厭惡,被剝奪官職,並削去封邑,僅保留郡王身份迴到家中。
直至年初,即貞觀十年,李二才重新啟用李道宗,任命他為鼓州都督,尚未赴任又改任為晉州刺史。
這時,唐峰明白為何不再覺得奇怪了。
即便再出色的將領,也會有低穀時期。李道宗在其人生的巔峰時刻遭遇罷免,現在雖被重新啟用並派往前線,但他手下的軍隊對他仍有不服,加上時間尚短,恐怕他還沒有完全掌控這支軍隊。
如今擔任主帥的蘇定方突然病倒,而突厥又突然來襲,他所率部隊的主官與下屬將領不合,兵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此次戰敗,失之於天時地利人和。而這次戰敗,直接導致了邊疆戰局的變化,原本占有絕對優勢的唐軍,現如今……
突厥方麵,必定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肯定會連續行動,尋找機會擊敗其他的唐軍。
問及李道宗的處理結果,唐峰看向高履行問道。盡管李道宗的確有些貪婪,但他的能力毋庸置疑。在秦瓊、李靖、尉遲敬德等人逐漸年邁的情況下,大唐可用的名將已經不多了。
目前,在戰場上仍活躍的將領隻剩下侯君集、蘇定方、張亮、李勖以及李道宗等人。唐朝還在西域各國駐紮大軍,並且北方正在持續作戰,這樣一來,這些屈指可數的大將分散開來,能夠調配的兵力就更為有限了。
從貞觀十四年至貞觀二十年,這是唐軍新舊交替的時代,像羅通、薛仁貴這樣的新一代軍神尚未嶄露頭角,而老一代的軍神們已漸漸老去。
如果在這個節骨眼上,皇帝再次因憤怒罷免李道宗,那麽北方邊境就會更加缺乏可用的大將。
高履行表示並不知情,但他認為,在這種關鍵時刻,陛下李二應該不會立刻處置江夏郡王。
聽聞高履行的話,唐峰微微點頭。他認為,自己和高履行能考慮到這一點,身為帝國主宰者的唐王李二自然也會有類似的思考。
“你自己要做好心理準備,此次前往北境,可能會麵臨更加慘烈的戰鬥,那時即便是主帥,也不能保證自身的安全,你自己要多加小心。”高履行提醒唐峰。
唐峰點頭應允。高履行隨後沒在衛國公府久留,與唐峰一番交談後便匆忙離去。待高履行離開後,唐峰獨自站在門口,凝視著庭院,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局勢變化太快,令人猝不及防。原本緊張的北境局勢已經足夠棘手,現在卻又因這場變故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正如高履行所說,接下來的北境之戰將更為慘烈,又有誰能預知會有多少人在這片焦土上戰死呢?
要說害怕,當然存在;但如果要說後悔,那就沒有了。作為一名女婿,對他而言,唯有戰場才是能徹底改變命運的地方。
如今北境烽火連天,雖然危機四伏,但也充滿了機遇。他擁有了武勳職位,還獲得了諸多與戰爭相關的技能和光環,對他而言,戰場猶如星辰大海。
正當唐峰的思緒飄向北境戰場之時,大明宮內已是爭吵一片。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留在長安城內的所有功臣均在此處,包括平素稱病不出的秦瓊以及小越國公羅通等人。
此刻,唐王李二端坐於雕龍的禦座之上,他威嚴的麵容上表情時明時暗,變幻莫測。
邢國公的位置暫由河間都王代理,然而麵對西突厥的問題,卻又不知該派遣何人前往處理。長孫無忌緊鎖眉頭,目光在大殿內這群經曆過無數沙場的老將們身上徘徊。
坐在寶座上的唐王,目光也同樣在這群曾經隨他一同征戰天下的老將們身上一一掠過,那些曾陪伴他披荊斬棘的大將們,如今都已經老去。
在這個世界上,又能有幾個廉頗?又有幾個黃忠呢?
再加上突厥的襲擊,損失慘重,原本一直安分守己的西突厥也開始躁動不安,似乎正與東突厥遙相唿應。
同時,高原上的吐蕃——那位被稱為高原雄主的鬆讚幹布,完成了高原統一的偉業,似乎也有了擴張領土的勢頭。恰好這時,高麗國內政變,東部大將軍蓋蘇文殺死了一百多位大臣,並闖入皇宮殺害了高麗王高建武,轉而擁立高建武的侄子高藏為傀儡王。
蓋蘇文掌控高麗大權之後,開始大規模操練軍隊,顯露出吞並新羅與百濟的野心。
隋朝時期,大隋軍士用頭骨堆砌的人頭館仍矗立在高麗城外,警示著世人。
大唐接過大隋的接力棒,從建國之初,高祖李淵便立誌要征服高麗;到了貞觀年間,即位的李二同樣一心想要征服三韓之地,完成曆代君王夢寐以求但未能實現的宏大事業。
如今看著野心勃勃的蓋蘇文在高麗製造政變,大規模操練軍隊,作為帝國主宰者的唐王李二感到坐立不安。
他滿心隻想盡快結束北方的戰事,徹底摧毀北突厥,然後再騰出手來對付高麗和吐蕃。
對於西突厥的情況,暫且按下不表;至於吐蕃,又該如何應對呢?房玄齡皺著眉頭問道。
那鬆讚幹布狼子野心,表麵上提出想迎娶大唐公主,與我國聯姻,從此兩國永結秦晉之好,不再兵戈相見。我看,他不過是故意擺出迷魂陣罷了。李孝恭憤慨地說。
其他幾位大臣聽了李孝恭的話,也都點頭表示讚同。
目前,天下四境皆不安寧,而大唐的兵馬數量有限,在與東突厥激戰正酣之際,已無力再展開另一場大規模戰役。
如若不能妥善安撫吐蕃,恐怕西部邊境將會大亂。長孫無忌憂慮地說道。
確實如此,吐蕃必須安撫,尤其是在當前這個關鍵時刻,必須讓他們保持平靜。
高士廉聲音洪亮地道。“送宗室之女去和親?他鬆讚幹布也配得上我大唐的公主?何況,他索求的還是長公主。”身為皇族,提及和親之事,李孝恭便忍不住心中憤慨。
公主……
曆史上,為了安撫吐蕃,唐朝皇帝也曾選擇了和親的道路,隻不過送去和親的女子並非皇帝的親生女兒,而是李氏宗親中某一支係的女子。
而在這個時空,吐蕃讚普鬆讚幹布想要迎娶的是唐王李二最為寵愛的長公主——長樂公主。
送一個宗室庶女去和親,為了大唐的安定,唐王李二或許可以答應,但如果讓他把自己最愛的大女兒送往高原之地,那是他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
如果換成其他公主,長孫無忌這樣的文臣或許還會試圖說服唐王,但是涉及到長樂長公主,他們都自覺地選擇沉默。
當下的形勢,已經不容再猶豫拖延,否則大唐將會陷入四麵楚歌的局麵。
高士廉看向坐在最高處的唐王,含蓄地提醒道。他的意思很明確,那就是告訴唐王:現在大唐麵臨困境,必須盡快想辦法解決,在和親這件事上,也要早日做出決斷。
坐在龍椅上的唐王李二聽著眾人談論起和親之事,內心愈發煩躁,憤怒之下將身旁的所有物品全都掀翻在地。
高士廉,你是想逼迫我去送我的長樂去吐蕃嗎?李二強忍怒氣,眼中閃爍著深邃而寒冷的光芒。
高士廉不由得苦笑了幾聲:“不敢。”
“不敢?”還有什麽事情是你不敢做的嗎?竟然提出和親這種事,虧你能說得出口!李二憤怒到極點,用那冰冷的聲音質問道。
那一刻,那股屬於帝王的威壓彌漫在整個大殿之中,所有人都站立不安,不敢直視盛怒之中的皇帝。
而東方的一眾淩煙閣大臣們也都微微皺眉,不敢去觸碰這位怒火衝天的皇帝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