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作為曹操來說,他並不在乎什麽讚拜不名、入朝不趨,而唯獨看中劍履上殿。


    或者更準確地說,他更看重的是帶著佩劍麵見天子的這個特權。


    之前在關中,曹操與文武官員商議後決定一邊讓夏侯淵鏟除關中餘孽,一邊等著看劉備和劉璋自相殘殺。


    但曹操覺得不能光等著看好戲,自己什麽事也不做。


    正所謂:寧可十年不將軍,不可一日不拱卒。


    思來想去之後,曹操決定親自來許昌,讓劉協賜給他一些特權,尤其是劍履上殿的特權。


    這種做法,也是為他今後的登基稱帝做鋪墊。


    一方麵,曹操通過享有這種特權,可以讓天下人都知道,如今他已經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裏,幾乎與皇帝平起平坐,假以時日之後,他便會將劉協取而代之。


    另一方麵,曹操也想看看朝廷的文武百官都是什麽看法。


    其中肯定會有人支持他、有人反對他。


    對於那些支持他的人,不用說,肯定是自己人,也是擁護他登基稱帝的人。


    對於那些反對他的人,那自然就是劉協的人,曹操會想方設法鏟除異己。


    至於什麽讚拜不名、入朝不趨,那都是華而不實的東西,其實曹操早就享有這樣的特權了。


    滿朝文武,早就無人敢當著曹操的麵兒對其直唿其大名了。


    對人直唿其名本身就是不禮貌的行為,除非是比你身份地位低微的人,或是跟你有深仇大恨的人,才會當著人家的麵兒直唿大名。


    大家對曹操恭維、親近還來不及,又哪有人敢當麵直接叫他的名字?


    劉協雖然是皇帝,但卻早就有名無實了,他平日裏根本也不用上朝,所以跟曹操見麵的機會少之又少。


    除非是曹操主動找他,他們才會有機會見麵。


    平時沒事的時候,他也肯定不會主動召見曹操。


    曹操來覲見劉協,每次也都是大搖大擺、挺胸抬頭的,從來不會一路小跑著過來。


    至於劍履上殿,其實曹操看重的也隻是帶著佩劍進殿這一點。


    脫不脫鞋的根本無所謂,而且曹操見劉協也一直都不脫鞋。


    所以“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這個特權,對於曹操來說,其他的都是鋪墊和掩飾,隻有帶劍進殿才是唯一的重點。


    劉協自然是心裏一萬個不願意曹操劍履上殿。


    當年董卓入京,廢了少帝劉辯,擁立劉協為皇帝。


    隨後董卓控製了整個朝廷,也自立為相國,便擁有“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權。


    那個時候劉協還是個不到十歲的孩子,他並不懂這些都是什麽意思。


    不過董卓高高的個子、胖胖的身軀,腰間別著一把佩劍的樣子,卻令劉協刻骨銘心、永生難忘。


    一想到那個情景,劉協便不由心驚膽戰、毛骨悚然,總感覺如果自己不聽話的話,董卓隨時就會拔出佩劍殺了他。


    劉協的哥哥劉辯就是董卓所殺,所以董卓想殺劉協的話,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不費吹灰之力。


    於是劉協便一直對董卓畢恭畢敬、言聽計從,不敢有半句頂撞、半點違拗。


    其實大漢朝擁有“劍履上殿”特權的人,並不隻有蕭何和董卓,還有一個人擁有此等特權,那就是李傕。


    董卓被刺殺後,王允控製了政權,隨後李傕、郭汜便反攻長安,除掉了王允,劫持了漢獻帝劉協。


    李傕與董卓不同,董卓還講究一些朝廷禮法,而李傕卻完全不懂規矩。


    李傕是西涼草莽出身,並沒有什麽文化,隻知道打打殺殺,所以行事也向來是我行我素、為所欲為。


    他當年入朝見劉協的時候,不光是帶著佩劍,有時候還拿著其他的武器。


    後來西涼各路諸侯發生了內亂,李傕與其他諸侯之間也是戰爭不斷。


    李傕經常打完了仗之後,就直接來見劉協,有時手裏提著血淋淋的大刀,也有時手裏握著明晃晃的長槍,嘴裏也經常罵罵咧咧。


    每當遇到這些時候,劉協都嚇得心驚膽戰、魂飛魄散,因為他不知道李傕是來幹什麽。


    看李傕的架勢,手裏握著武器,又怒氣衝衝的樣子,劉協總以為李傕是過來殺他的。


    逃出長安之後,劉協被曹操接到了許昌,才總算擺脫了心理陰影,過了幾年消停日子。


    沒想到今日曹操卻再次把這個有辱斯文、有傷風化的荒唐特權搬了出來。


    麵對著曹操的咄咄逼人,劉協也不敢裝傻充愣,囁囁嚅嚅地道:“還有一個?哦,劍履,劍履上殿!”


    曹操滿意地點了點頭。


    “愛卿啊,你的意思是說,想要讓朕給予你‘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殊禮遇?”劉協明知故問地道。


    曹操搖了搖頭道:“老臣並沒有這個意思!隻是蕭何當年是這種禮遇,陛下又說老臣的功勞比蕭何大,理應享有蕭何當年的特權。”


    曹操並不想承認是自己找劉協要的這種待遇,而是想要劉協主動給他這種待遇。


    劉協也知道曹操是什麽意思,但他實在不想讓曹操劍履上殿。


    如果曹操每次都帶著兇器來見自己的話,實在是兇多吉少。


    他高興的話,還則罷了。


    他不高興的話,一下子拔出佩劍把自己的腦袋砍了,豈不是防不勝防?


    而且曹操以後要是帶著兇器來見自己的話,那就得什麽事都聽他的,稍微違拗他的意思,他便會動了殺機。


    曹操看劉協一副為難的樣子,又問道:“陛下,莫非在您眼中,老臣連當年的董卓都不如嗎?”


    劉協有些莫名其妙,不由問道:“董卓?這怎麽可能呢!愛卿跟董卓相比,實在是有著天壤之別啊!一個是淫亂後宮、禍亂天下的國賊,一個是匡扶漢室、平定天下的棟梁!”


    曹操冷笑道:“那麽董卓當年都可以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為何陛下卻不肯給予老臣這種待遇呢?”


    “愛卿啊,那個時候朕還隻有九歲,也根本不懂那些東西。並不是朕賞賜給他的,而是他自己給自己的特權!您看這樣行不行,讚拜不名、入朝不趨,這些禮遇朕都可以給你!劍履上殿實在有傷大雅,咱就算了吧。”劉協討價還價道。


    曹操站起身來,麵無表情地道:“陛下,老臣也不急著等您答複,你先好好考慮考慮,等考慮好了,再召見老臣!不過茲事體大、非容輕議,您可一定要慎重考慮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秘事第三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寰宇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寰宇散人並收藏三國秘事第三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