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英明!”
龐統一看終於說服了劉備,不由長出了一口氣。
劉備換了個思維角度,說道:“其實像法正這種行為,倒也無可厚非。人家隻不過是憑借自己的意念,去完成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發泄了自己心中的情緒,並沒有影響任何人,更沒有觸犯什麽法律嘛!這是讓咱們無意之間撞見了,若是沒撞見的話,誰又能想象得到他有這種怪癖?再說了,像法正這種情況,沒準兒在別人身上也會有呢,隻不過是咱們沒撞見而已!”
“不瞞主公,在下年少時也有過類似的行為。”龐統直言不諱地說道。
劉備看了看龐統,有些忍俊不禁。
其實嚴格地說,劉備也曾有過類似的行為。
當年他在徐州時,先是娶了甘夫人。
隨後袁術攻打他,劉備與關羽率兵出去應戰,讓張飛留下來守城。
可呂布卻趁著張飛醉酒,竊取了下邳城,還擄走了劉備的老婆甘夫人。
通過此事,也讓劉備對呂布深惡痛絕。
他覺得呂布就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當年呂布走投無路,劉備在徐州收留了他,結果他非但不感恩戴德,還恩將仇報,奪了劉備的城池和女人。
後來劉備又娶了糜夫人。
糜夫人姿色平平,隻不過是因為他是糜竺的妹妹,而糜竺又是廣陵的富豪,給予了劉備不少的資助。
當時劉備對呂布恨之入骨,又覺得呂布的老婆貂蟬簡直就是天姿國色,再加上自己的這個糜夫人實在乏善可陳,便在與糜夫人行房時,時常把她想象成貂蟬。
這樣既能夠在心理上報複呂布,又能夠在生理上滿足自己,還能夠對糜夫人有所交代,可謂一舉多得。
但是劉備畢竟是一方諸侯,龐統可以實話實說,劉備卻不能直言不諱。
若是讓人知道劉備也有這種變態的行為,那還如何服眾?
又如何在眾人麵前樹立自己正人君子的形象?
龐統又道:“主公,其實人生在世,絕大多數人都是在偽裝自己、掩飾自己,人們表麵上滿口的仁義道德,以正人君子的姿態示人,暗地裏卻經常有各種卑鄙無恥的行徑和勾當。”
劉備點了點頭道:“這就叫做道貌岸然!不過士元剛才你說得對,用人不宜過於求全責備,而是要多看人家的長處。如果對人過於苛刻的話,天下便沒有可用之人,手下的人也會紛紛離去。正所謂:交友不宜濫,濫則貢諛者來;用人不宜刻,刻則思效者去。曹操的為人我雖然無法苟同,但他在用人方麵的風格,還是很值得我們去借鑒的。要看一個人的長處,而不能光看他的短處。”
龐統表示讚成地道:“用人之長,則天下無不用之人;用人之短,則天下無可用之人。”
兩個人聊了一會兒,劉備也不再那麽討厭法正了,而是覺得變態之心,人皆有之。
不但法正有,他和龐統也都有。
“主公,我看這會兒差不多了,咱們還是去找法正吧。”龐統又提議道。
劉備振作了一下精神,說道:“好,還是正經事要緊,那些無關緊要的,管他呢!”
於是二人又去了法正的房間。
龐統猜得沒錯,這次裏麵的確沒什麽動靜了。
劉備敲了敲門,問道:“孝直啊,在嗎?”
“在!主公,我在呢!”法正在裏麵答道。
緊接著,便聽得裏麵傳來了一陣手忙腳亂的聲音。
許久之後,法正才把門打開。
劉備和龐統走了進去,頓時都感覺直辣眼睛,一股腥臭的味道充滿了整個屋子。
顯然法正的那種行為,並不隻是今日這麽一次,在這幾個月當中,肯定有過無數次了。
劉備和龐統互視了一眼,都顯得有些尷尬。
劉備又朝著剛才法正在地上噴發的位置看了看,已經沒有任何痕跡了,顯然是法正剛剛擦過。
“我說孝直兄,你這屋子多久沒通風了?平時得多通通風啊,要不屋子裏空氣不流通,對身體也不好啊!”
龐統一邊說著,一邊去打開了窗戶和房門。
法正連忙掩飾道:“是是是,士元說得沒錯!我這又有口臭,又有腳臭的,是應該多通通風!這平時都是老婆在家料理家務,所以一個人在外頭,也想不到這些細節,嗬嗬嗬!”
窗戶和門都打開之後,空氣一對流,屋子裏的味道很快便減輕了不少。
劉備找個位置坐了下來,想盡快把剛才在窗外偷看到的內容忘掉,就當什麽事都沒發生過一樣。
不大一會兒,法正和龐統也坐到了劉備跟前。
“孝直啊,你對目前的形勢怎麽看啊?”劉備又問道。
法正連忙站起身來,一臉歉疚地道:“主公,是我法正無能,讓事態沒能按照預想的方向發展,我負有責任!我該受懲罰!”
說完之後,法正便又開始自己扇起耳光來。
目前的情況,讓劉備感到左右為難,而法正更是感到度日如年。
法正雖然暗中投靠了劉備,但他表麵上卻還是劉璋的手下。
這次是劉璋派他去荊州把劉備請來的,按理來說法正迴來之後應該先去跟劉璋複命,然後再留在劉璋那邊。
隻有劉備快速拿下了益州,法正才會順理成章、光明正大地投靠劉備。
法正本以為帶著劉備能夠順利進入成都,然後張鬆那邊再想辦法說服劉璋,或是用什麽手段,讓劉璋乖乖把益州交到劉備的手裏。
可來了之後,卻完全跟法正想的不一樣。
劉璋幹脆就沒讓劉備進入成都,而是把他安排在了涪城。
張鬆也是一直沒見著人,也沒什麽動靜。
法正開始時,還以為張鬆有自己的安排,隻是時機還沒到,便決定靜候佳音。
可是左等也沒什麽動靜、右等也沒什麽動靜,一轉眼三個月的時間都過去了。
法正也給張鬆寫過好幾封信,但卻都是泥牛入海、杳無音訊。
這才讓法正開始懷疑起張鬆,覺得他很有可能是反悔了,否則不會這樣。
當然也可能是張鬆謀劃了一番,但卻由於種種原因,最後未能順利實施。
不過不管怎麽說,張鬆都有無法推卸的責任,要麽就是出爾反爾,要麽就是辦事不力。
於是法正便開始對張鬆懷恨在心,經常做出剛才那些古怪的行為。
龐統一看終於說服了劉備,不由長出了一口氣。
劉備換了個思維角度,說道:“其實像法正這種行為,倒也無可厚非。人家隻不過是憑借自己的意念,去完成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發泄了自己心中的情緒,並沒有影響任何人,更沒有觸犯什麽法律嘛!這是讓咱們無意之間撞見了,若是沒撞見的話,誰又能想象得到他有這種怪癖?再說了,像法正這種情況,沒準兒在別人身上也會有呢,隻不過是咱們沒撞見而已!”
“不瞞主公,在下年少時也有過類似的行為。”龐統直言不諱地說道。
劉備看了看龐統,有些忍俊不禁。
其實嚴格地說,劉備也曾有過類似的行為。
當年他在徐州時,先是娶了甘夫人。
隨後袁術攻打他,劉備與關羽率兵出去應戰,讓張飛留下來守城。
可呂布卻趁著張飛醉酒,竊取了下邳城,還擄走了劉備的老婆甘夫人。
通過此事,也讓劉備對呂布深惡痛絕。
他覺得呂布就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當年呂布走投無路,劉備在徐州收留了他,結果他非但不感恩戴德,還恩將仇報,奪了劉備的城池和女人。
後來劉備又娶了糜夫人。
糜夫人姿色平平,隻不過是因為他是糜竺的妹妹,而糜竺又是廣陵的富豪,給予了劉備不少的資助。
當時劉備對呂布恨之入骨,又覺得呂布的老婆貂蟬簡直就是天姿國色,再加上自己的這個糜夫人實在乏善可陳,便在與糜夫人行房時,時常把她想象成貂蟬。
這樣既能夠在心理上報複呂布,又能夠在生理上滿足自己,還能夠對糜夫人有所交代,可謂一舉多得。
但是劉備畢竟是一方諸侯,龐統可以實話實說,劉備卻不能直言不諱。
若是讓人知道劉備也有這種變態的行為,那還如何服眾?
又如何在眾人麵前樹立自己正人君子的形象?
龐統又道:“主公,其實人生在世,絕大多數人都是在偽裝自己、掩飾自己,人們表麵上滿口的仁義道德,以正人君子的姿態示人,暗地裏卻經常有各種卑鄙無恥的行徑和勾當。”
劉備點了點頭道:“這就叫做道貌岸然!不過士元剛才你說得對,用人不宜過於求全責備,而是要多看人家的長處。如果對人過於苛刻的話,天下便沒有可用之人,手下的人也會紛紛離去。正所謂:交友不宜濫,濫則貢諛者來;用人不宜刻,刻則思效者去。曹操的為人我雖然無法苟同,但他在用人方麵的風格,還是很值得我們去借鑒的。要看一個人的長處,而不能光看他的短處。”
龐統表示讚成地道:“用人之長,則天下無不用之人;用人之短,則天下無可用之人。”
兩個人聊了一會兒,劉備也不再那麽討厭法正了,而是覺得變態之心,人皆有之。
不但法正有,他和龐統也都有。
“主公,我看這會兒差不多了,咱們還是去找法正吧。”龐統又提議道。
劉備振作了一下精神,說道:“好,還是正經事要緊,那些無關緊要的,管他呢!”
於是二人又去了法正的房間。
龐統猜得沒錯,這次裏麵的確沒什麽動靜了。
劉備敲了敲門,問道:“孝直啊,在嗎?”
“在!主公,我在呢!”法正在裏麵答道。
緊接著,便聽得裏麵傳來了一陣手忙腳亂的聲音。
許久之後,法正才把門打開。
劉備和龐統走了進去,頓時都感覺直辣眼睛,一股腥臭的味道充滿了整個屋子。
顯然法正的那種行為,並不隻是今日這麽一次,在這幾個月當中,肯定有過無數次了。
劉備和龐統互視了一眼,都顯得有些尷尬。
劉備又朝著剛才法正在地上噴發的位置看了看,已經沒有任何痕跡了,顯然是法正剛剛擦過。
“我說孝直兄,你這屋子多久沒通風了?平時得多通通風啊,要不屋子裏空氣不流通,對身體也不好啊!”
龐統一邊說著,一邊去打開了窗戶和房門。
法正連忙掩飾道:“是是是,士元說得沒錯!我這又有口臭,又有腳臭的,是應該多通通風!這平時都是老婆在家料理家務,所以一個人在外頭,也想不到這些細節,嗬嗬嗬!”
窗戶和門都打開之後,空氣一對流,屋子裏的味道很快便減輕了不少。
劉備找個位置坐了下來,想盡快把剛才在窗外偷看到的內容忘掉,就當什麽事都沒發生過一樣。
不大一會兒,法正和龐統也坐到了劉備跟前。
“孝直啊,你對目前的形勢怎麽看啊?”劉備又問道。
法正連忙站起身來,一臉歉疚地道:“主公,是我法正無能,讓事態沒能按照預想的方向發展,我負有責任!我該受懲罰!”
說完之後,法正便又開始自己扇起耳光來。
目前的情況,讓劉備感到左右為難,而法正更是感到度日如年。
法正雖然暗中投靠了劉備,但他表麵上卻還是劉璋的手下。
這次是劉璋派他去荊州把劉備請來的,按理來說法正迴來之後應該先去跟劉璋複命,然後再留在劉璋那邊。
隻有劉備快速拿下了益州,法正才會順理成章、光明正大地投靠劉備。
法正本以為帶著劉備能夠順利進入成都,然後張鬆那邊再想辦法說服劉璋,或是用什麽手段,讓劉璋乖乖把益州交到劉備的手裏。
可來了之後,卻完全跟法正想的不一樣。
劉璋幹脆就沒讓劉備進入成都,而是把他安排在了涪城。
張鬆也是一直沒見著人,也沒什麽動靜。
法正開始時,還以為張鬆有自己的安排,隻是時機還沒到,便決定靜候佳音。
可是左等也沒什麽動靜、右等也沒什麽動靜,一轉眼三個月的時間都過去了。
法正也給張鬆寫過好幾封信,但卻都是泥牛入海、杳無音訊。
這才讓法正開始懷疑起張鬆,覺得他很有可能是反悔了,否則不會這樣。
當然也可能是張鬆謀劃了一番,但卻由於種種原因,最後未能順利實施。
不過不管怎麽說,張鬆都有無法推卸的責任,要麽就是出爾反爾,要麽就是辦事不力。
於是法正便開始對張鬆懷恨在心,經常做出剛才那些古怪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