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迴到館驛之後,便直接來到了龐統的住處。
“士元呐,劉璋那老小子今天終於跟我攤牌了!”劉備開門見山地說道。
龐統一看劉備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便猜到了沒什麽好事。
“主公,他怎麽說的啊?”龐統好奇地問道。
劉備歎了口氣道:“他說明日就迴成都了,然後讓我帶兵前往漢中去攻打張魯。還說什麽他在成都等著我的好消息,嗬嗬!”
“那他給咱們兵馬了嗎?”龐統又問道。
“他說給咱們一萬兵馬,還讓我掌管白水的部隊,也不知道白水那有多少人。”劉備迴答道。
隨後二人便都不再說話,屋子裏安靜下來。
此時此刻,劉備很後悔自己當初來益州。
其實他來益州,並不是因為法正說什麽要把益州獻給他,他也壓根兒就對益州不感興趣。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想遠離孫小妹。
那日劉備在家中與小喬有親密舉動,被孫小妹當場抓了個正著,這才是劉備真正的軟肋。
孫小妹拿酒潑他、拿碟子砸他,甚至動手打他,他都能夠忍受,畢竟把門關起來,外人不知道。
可若是孫小妹不依不饒,在江陵到處宣揚他跟小喬之間的事,那他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本來劉備一直都是以正人君子示人,如今竟然把周瑜的老婆給弄到自己家來了,還當著自己老婆的麵兒跟人家摟摟抱抱,人們要是知道了的話,劉備還哪有臉見人?
劉備沒想到的是,他前腳剛一離開江陵,孫小妹後腳就返迴了江東。
早知道是這樣的話,劉備就會帶著兵馬假裝出去溜達一圈兒,等孫小妹走了再迴去,就什麽事都沒有了。
可現如今劉備已經來了益州,又答應了劉璋要去攻打張魯,如果就這麽迴去了,不但劉璋那裏說不過去,就連自己手下的將士們也無法交代。
劉備是打心眼兒裏不想去攻打張魯。
一來,你劉璋先殺了人家張魯的母親,這已經很不像話了,再去主動攻打人家,豈不是錯上加錯?
二來,劉備活了大半輩子,還從來沒主動攻打過任何人。
雖然劉備戎馬半生,卻一直都是被別人打,或者被曹操追著跑,這突然讓劉備去主動進攻別人,他實在無法接受。
三來,劉備對張魯根本不了解,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麽實力。
劉備自己的兵馬,再加上劉璋給他的,差不多有兩萬人。
可誰知道張魯有多少兵馬啊?
誰知道張魯現在投沒投靠曹操啊?
若是張魯的兵馬超過兩萬,又已經投奔了曹操,曹操現在可就在關中呢,他的十幾萬大軍可是隨時都會過來支援張魯的。
雖然劉備根本不想打張魯,可既然劉璋提出來了,他也沒法拒絕人家。
來了益州之後,劉璋親自帶兵出城迎接,已經給足了劉備麵子。
呆在涪城的這好幾個月,劉璋又每日都是鶯歌燕舞、好酒好肉的盛情款待。
所以人家剛開口跟你提出一個要求,總是不好意思拒絕。
半晌過後,龐統說道:“主公,我看不如這樣!”
說完之後,龐統又在劉備耳邊小聲說了幾句。
劉備聽完之後,沉吟了一會兒,緩緩搖了搖頭。
原來龐統是讓劉備在今晚就將劉璋挾持,以他為人質進入成都,再繼而控製整個益州的兵馬和政權。
劉備卻覺得如此行事萬萬不妥。
首先,挾持劉璋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劉璋這次來涪城,表麵上看是熱烈迎接劉備,但實際上則是有所防備,否則他也不會帶來三萬多的兵馬。
既然劉璋有所防備,那麽他就勢必會加強自己身邊的侍衛。
劉備來益州隻帶了個黃忠,關羽、張飛、趙雲都留在了荊州。
雙拳難敵四手,惡虎還怕群狼。
黃忠就是再厲害,也架不住人家人多啊!
再說誰又知道劉璋手下有沒有武藝高強的侍衛呢?
其次,就算能夠挾持住劉璋的話,也未必就能怎麽樣。
劉備對益州的情況並不了解,對劉璋的家庭也不清楚。
如果在益州有人想將劉璋取而代之的話,那麽挾持劉璋豈不正好給人家做了嫁衣?
到時益州成了別人的,劉璋也沒什麽用了,自己還是進不了成都,更是占領不了整個益州。
而且劉璋活了這麽大年紀,膝下肯定也有子嗣。
誰又知道他出城之前有沒有交代呢?
萬一人家對兒子交代好了,你挾持了人家老子,人家兒子繼位,你還是白忙乎一場。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劉備一直都是以正人君子自居。
雖然他也經常會幹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有一些齷齪不堪的想法,但這麽多年來卻一直都掩飾得很好。
在老百姓的心目當中,劉備也是個仁義之君。
劉備當年還說過,他與曹操勢同水火:曹操苛刻,他就寬厚;曹操殘暴,他就仁慈;曹操狡詐,他就忠厚;曹操爭奪,他就謙讓……
總之曹操是各種小人的本質,而劉備則是各種君子的風範。
劉備與劉璋都是漢室後裔、皇室宗親,從祖上論起的話也是親戚關係。
人家劉璋沒得罪過你,還十分熱情地招待你,又給你兵馬、糧草、輜重。
你反過頭來挾持人家,圖謀人家的地盤,這實在不是君子行徑。
劉備並不想跟龐統說這些,但他也絕不能接受龐統的這個餿主意。
龐統一看劉備堅決不同意,又問道:“主公,您何不去找法正問問計策呢?”
劉備一聽這話,才想起法正當初曾經跟他說過的話。
“當初我來益州,就是受了法正的蠱惑!他說益州有個叫張鬆的,是劉璋身邊的第一紅人。他還說他們倆個已經商量好了,到時來個裏應外合,讓我輕而易舉地得到益州。可來了之後,根本也不是他說的那樣啊!張鬆人在哪呢?又怎麽裏應外合的啊?我早就感覺法正那小子不靠譜,要說記仇的話,他是專業的水平,誰也比不過他。可要說其他的,我看也不過是大言不慚之徒、誇誇其談之輩。”劉備滔滔不絕地抱怨道。
龐統卻不以為然地道:“主公,我看未必吧。記仇的人一般心思都很重,說話做事也都很有邏輯性,不會輕易說大話的。”
劉備一聽這話,覺得倒也有幾分道理,便道:“也罷,那咱們就一起去法正那問問吧。”
“士元呐,劉璋那老小子今天終於跟我攤牌了!”劉備開門見山地說道。
龐統一看劉備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便猜到了沒什麽好事。
“主公,他怎麽說的啊?”龐統好奇地問道。
劉備歎了口氣道:“他說明日就迴成都了,然後讓我帶兵前往漢中去攻打張魯。還說什麽他在成都等著我的好消息,嗬嗬!”
“那他給咱們兵馬了嗎?”龐統又問道。
“他說給咱們一萬兵馬,還讓我掌管白水的部隊,也不知道白水那有多少人。”劉備迴答道。
隨後二人便都不再說話,屋子裏安靜下來。
此時此刻,劉備很後悔自己當初來益州。
其實他來益州,並不是因為法正說什麽要把益州獻給他,他也壓根兒就對益州不感興趣。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想遠離孫小妹。
那日劉備在家中與小喬有親密舉動,被孫小妹當場抓了個正著,這才是劉備真正的軟肋。
孫小妹拿酒潑他、拿碟子砸他,甚至動手打他,他都能夠忍受,畢竟把門關起來,外人不知道。
可若是孫小妹不依不饒,在江陵到處宣揚他跟小喬之間的事,那他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本來劉備一直都是以正人君子示人,如今竟然把周瑜的老婆給弄到自己家來了,還當著自己老婆的麵兒跟人家摟摟抱抱,人們要是知道了的話,劉備還哪有臉見人?
劉備沒想到的是,他前腳剛一離開江陵,孫小妹後腳就返迴了江東。
早知道是這樣的話,劉備就會帶著兵馬假裝出去溜達一圈兒,等孫小妹走了再迴去,就什麽事都沒有了。
可現如今劉備已經來了益州,又答應了劉璋要去攻打張魯,如果就這麽迴去了,不但劉璋那裏說不過去,就連自己手下的將士們也無法交代。
劉備是打心眼兒裏不想去攻打張魯。
一來,你劉璋先殺了人家張魯的母親,這已經很不像話了,再去主動攻打人家,豈不是錯上加錯?
二來,劉備活了大半輩子,還從來沒主動攻打過任何人。
雖然劉備戎馬半生,卻一直都是被別人打,或者被曹操追著跑,這突然讓劉備去主動進攻別人,他實在無法接受。
三來,劉備對張魯根本不了解,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麽實力。
劉備自己的兵馬,再加上劉璋給他的,差不多有兩萬人。
可誰知道張魯有多少兵馬啊?
誰知道張魯現在投沒投靠曹操啊?
若是張魯的兵馬超過兩萬,又已經投奔了曹操,曹操現在可就在關中呢,他的十幾萬大軍可是隨時都會過來支援張魯的。
雖然劉備根本不想打張魯,可既然劉璋提出來了,他也沒法拒絕人家。
來了益州之後,劉璋親自帶兵出城迎接,已經給足了劉備麵子。
呆在涪城的這好幾個月,劉璋又每日都是鶯歌燕舞、好酒好肉的盛情款待。
所以人家剛開口跟你提出一個要求,總是不好意思拒絕。
半晌過後,龐統說道:“主公,我看不如這樣!”
說完之後,龐統又在劉備耳邊小聲說了幾句。
劉備聽完之後,沉吟了一會兒,緩緩搖了搖頭。
原來龐統是讓劉備在今晚就將劉璋挾持,以他為人質進入成都,再繼而控製整個益州的兵馬和政權。
劉備卻覺得如此行事萬萬不妥。
首先,挾持劉璋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劉璋這次來涪城,表麵上看是熱烈迎接劉備,但實際上則是有所防備,否則他也不會帶來三萬多的兵馬。
既然劉璋有所防備,那麽他就勢必會加強自己身邊的侍衛。
劉備來益州隻帶了個黃忠,關羽、張飛、趙雲都留在了荊州。
雙拳難敵四手,惡虎還怕群狼。
黃忠就是再厲害,也架不住人家人多啊!
再說誰又知道劉璋手下有沒有武藝高強的侍衛呢?
其次,就算能夠挾持住劉璋的話,也未必就能怎麽樣。
劉備對益州的情況並不了解,對劉璋的家庭也不清楚。
如果在益州有人想將劉璋取而代之的話,那麽挾持劉璋豈不正好給人家做了嫁衣?
到時益州成了別人的,劉璋也沒什麽用了,自己還是進不了成都,更是占領不了整個益州。
而且劉璋活了這麽大年紀,膝下肯定也有子嗣。
誰又知道他出城之前有沒有交代呢?
萬一人家對兒子交代好了,你挾持了人家老子,人家兒子繼位,你還是白忙乎一場。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劉備一直都是以正人君子自居。
雖然他也經常會幹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有一些齷齪不堪的想法,但這麽多年來卻一直都掩飾得很好。
在老百姓的心目當中,劉備也是個仁義之君。
劉備當年還說過,他與曹操勢同水火:曹操苛刻,他就寬厚;曹操殘暴,他就仁慈;曹操狡詐,他就忠厚;曹操爭奪,他就謙讓……
總之曹操是各種小人的本質,而劉備則是各種君子的風範。
劉備與劉璋都是漢室後裔、皇室宗親,從祖上論起的話也是親戚關係。
人家劉璋沒得罪過你,還十分熱情地招待你,又給你兵馬、糧草、輜重。
你反過頭來挾持人家,圖謀人家的地盤,這實在不是君子行徑。
劉備並不想跟龐統說這些,但他也絕不能接受龐統的這個餿主意。
龐統一看劉備堅決不同意,又問道:“主公,您何不去找法正問問計策呢?”
劉備一聽這話,才想起法正當初曾經跟他說過的話。
“當初我來益州,就是受了法正的蠱惑!他說益州有個叫張鬆的,是劉璋身邊的第一紅人。他還說他們倆個已經商量好了,到時來個裏應外合,讓我輕而易舉地得到益州。可來了之後,根本也不是他說的那樣啊!張鬆人在哪呢?又怎麽裏應外合的啊?我早就感覺法正那小子不靠譜,要說記仇的話,他是專業的水平,誰也比不過他。可要說其他的,我看也不過是大言不慚之徒、誇誇其談之輩。”劉備滔滔不絕地抱怨道。
龐統卻不以為然地道:“主公,我看未必吧。記仇的人一般心思都很重,說話做事也都很有邏輯性,不會輕易說大話的。”
劉備一聽這話,覺得倒也有幾分道理,便道:“也罷,那咱們就一起去法正那問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