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葛亮和龐統的一唱一和、軟磨硬泡之下,法正終於當場答應了投奔劉備。
這一晚他們聊得很盡興,法正說了很多,也喝了不少,直到半夜才迴到自己的館驛歇息。
第二日一早,龐統和諸葛亮便來到了劉備的府邸。
“孔明,你怎麽過來了?”劉備十分驚訝地問道。
之前劉備坐鎮江陵,諸葛亮和趙雲則是駐守在桂陽郡的郴縣。
沒有劉備的召喚,諸葛亮一般是不會來江陵的。
所以劉備看到諸葛亮突然過來了,不禁有些忐忑,尋思著是不是有什麽大事發生了。
“主公勿驚,桂陽那邊目前十分安定。在下此番前來,是另有其事。”諸葛亮首先安慰道。
劉備一聽這話,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又問道:“孔明啊,那你此番來江陵,到底所為何事啊?”
“在下是為法正而來。”諸葛亮開門見山地道。
接著,諸葛亮又把昨日發生的一切跟劉備詳細講述了一遍。
對於法正這個人,龐統和諸葛亮的意思可以說是不謀而合。
當年諸葛亮在南陽的時候,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就跟他提出了隆中對策。
第一步是先取荊州。
荊州的北麵是漢水和沔水,可以用來抵禦曹操大軍的南下。
荊州的東麵是江東,與吳郡和會稽郡接壤,可以與孫權結盟,一起對抗曹操。
荊州的西麵是益州,劉璋素來胸無大誌,所以西麵不會受到什麽威脅。
第二步是再取益州。
益州物產豐富,又到處都是崇山峻嶺作為天然屏障,可謂是天府之國。
而劉璋暗弱無能,拿下益州並非難事。
一旦劉備得到了益州之後,便可以與曹操、孫權呈鼎足之勢,三分天下得其一。
當年的高祖皇帝劉邦也是在益州起家,最後打敗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的。
第三步是一統天下。
得到了荊州和益州之後,再勵精圖治、富民強兵。
隨後便兵出祁山,先對曹操進行北伐。
北伐成功之後,天下各路諸侯便隻剩下了江東孫權一家。
到那時,再一舉拿下江東便猶如探囊取物一般。
也許並不用再交兵,孫權便會主動向劉備投降。
這樣一來,劉備便統一了天下,也可以登基稱帝、匡扶漢室了。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劉備似乎也對當年諸葛亮提出的方案有所淡忘了,目前他雖然控製了荊州的大部分地區,卻並沒有西進的想法。
龐統投入到劉備麾下之後,也多次跟劉備提出過圖謀益州的方案,但劉備卻一直沒有采納,似乎對此並不感興趣。
眼下曹操拿下了關中地區,肯定會繼續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那麽很顯然,曹操下一步就會討伐漢中的張魯和益州的劉璋。
如果劉備再猶豫不決、裹足不前的話,便會眼看著益州落入曹操手裏。
等曹操拿下了益州,荊州便會麵臨著北部和西部兩方麵的威脅。
目前的形勢可以說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劉備必須搶在曹操前麵進入益州,否則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所以當龐統跟諸葛亮說要把法正拉攏過來,諸葛亮當時就舉雙手讚成,並火速從桂陽趕了過來,就是想親自來說服法正。
法正雖然不是什麽重要人物,但把他拉攏過來卻有諸多好處。
首先,他來自益州,對那裏的地形地貌、關隘要塞、錢糧府庫、風土人情都十分了解,可以幫助劉備順利地進入益州。
其次,劉備雖然並不想進兵益州,但可以讓法正去勸他。
俗話說得好:家人說話耳旁風,外人說話金字經。
劉備雖然聽不進去諸葛亮和龐統的話,但卻很有可能聽進去法正的話。
法正是外人,他說話更客觀一些,劉備也會仔細聆聽、認真考慮。
第三,此番劉璋派法正前來拜見劉備,說明法正是個人才,在劉璋手下也能夠獨當一麵。
若是把法正挖過來了,就等於削減了劉璋的羽翼,而助長了劉備的實力,可以說是此消彼長的關係,更有利於劉備快速打敗劉璋。
劉備聽完了諸葛亮的一番闡述,並沒有什麽反應。
他對法正的印象很差,並不希望法正投入到自己的麾下。
可諸葛亮和龐統既然已經把事情做下了,劉備也沒法再說什麽,就是再埋怨他們擅自做主的話,也是於事無補。
而且諸葛亮和龐統也屬於劉備的左膀右臂,是劉備麾下數一數二的謀士。
既然於事無補,就沒必要再去求全責備,否則會寒了人心。
就在劉備沉默不語之際,一名侍衛跑了進來。
“報,法正在外求見。”侍衛氣喘籲籲地說道。
劉備有些哭笑不得,勉為其難地道:“請他進來吧。”
不大一會兒工夫,法正走了進來。
昨晚諸葛亮和龐統一起勸法正轉投劉備,法正便猜測是劉備的主意。
此時一看二人都在劉備身邊,對此更加深信不疑。
“先生,昨晚休息得可好啊?”劉備噓寒問暖地道。
法正點了點頭道:“嗯,休息得非常之好!劉皇叔,在下此番前來,是來向您此行的。”
劉備心下一怔,問道:“先生這麽快就要迴去嗎?何不在荊州再呆上些時日呢?”
法正正色道:“劉皇叔不必多慮,在下既然答應要投奔到您的麾下,就絕不會食言。但此時在下得盡快趕迴去,因為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待在下把益州的事情都料理妥當了,自然便會前來投奔您!”
劉備一聽這話,也不知該說什麽才好。
自己這稀裏糊塗的,就把法正給招納過來了。
而且聽他的意思,並不是他主動投奔的,而是自己上趕子挖他的。
但話已經說到這個份兒上了,劉備也實在不好說什麽,隻能是將錯就錯了。
於是劉備又說道:“哦嗬嗬,原來是這樣啊!那先生就先迴益州吧,等把那邊的事都處理完了,再來荊州不遲。”
說完之後,劉備又對身邊的侍衛耳語了一番。
過了一會兒,侍衛便端著一大堆的金銀珠寶走了過來。
劉備又道:“先生,也沒什麽東西好送的,一點心意,還望先生務必收下。”
法正也不客氣,接過東西說道:“劉皇叔,我法正向來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在不久的將來,您就會深深地體會到這一點!”
這一晚他們聊得很盡興,法正說了很多,也喝了不少,直到半夜才迴到自己的館驛歇息。
第二日一早,龐統和諸葛亮便來到了劉備的府邸。
“孔明,你怎麽過來了?”劉備十分驚訝地問道。
之前劉備坐鎮江陵,諸葛亮和趙雲則是駐守在桂陽郡的郴縣。
沒有劉備的召喚,諸葛亮一般是不會來江陵的。
所以劉備看到諸葛亮突然過來了,不禁有些忐忑,尋思著是不是有什麽大事發生了。
“主公勿驚,桂陽那邊目前十分安定。在下此番前來,是另有其事。”諸葛亮首先安慰道。
劉備一聽這話,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又問道:“孔明啊,那你此番來江陵,到底所為何事啊?”
“在下是為法正而來。”諸葛亮開門見山地道。
接著,諸葛亮又把昨日發生的一切跟劉備詳細講述了一遍。
對於法正這個人,龐統和諸葛亮的意思可以說是不謀而合。
當年諸葛亮在南陽的時候,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就跟他提出了隆中對策。
第一步是先取荊州。
荊州的北麵是漢水和沔水,可以用來抵禦曹操大軍的南下。
荊州的東麵是江東,與吳郡和會稽郡接壤,可以與孫權結盟,一起對抗曹操。
荊州的西麵是益州,劉璋素來胸無大誌,所以西麵不會受到什麽威脅。
第二步是再取益州。
益州物產豐富,又到處都是崇山峻嶺作為天然屏障,可謂是天府之國。
而劉璋暗弱無能,拿下益州並非難事。
一旦劉備得到了益州之後,便可以與曹操、孫權呈鼎足之勢,三分天下得其一。
當年的高祖皇帝劉邦也是在益州起家,最後打敗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的。
第三步是一統天下。
得到了荊州和益州之後,再勵精圖治、富民強兵。
隨後便兵出祁山,先對曹操進行北伐。
北伐成功之後,天下各路諸侯便隻剩下了江東孫權一家。
到那時,再一舉拿下江東便猶如探囊取物一般。
也許並不用再交兵,孫權便會主動向劉備投降。
這樣一來,劉備便統一了天下,也可以登基稱帝、匡扶漢室了。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劉備似乎也對當年諸葛亮提出的方案有所淡忘了,目前他雖然控製了荊州的大部分地區,卻並沒有西進的想法。
龐統投入到劉備麾下之後,也多次跟劉備提出過圖謀益州的方案,但劉備卻一直沒有采納,似乎對此並不感興趣。
眼下曹操拿下了關中地區,肯定會繼續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那麽很顯然,曹操下一步就會討伐漢中的張魯和益州的劉璋。
如果劉備再猶豫不決、裹足不前的話,便會眼看著益州落入曹操手裏。
等曹操拿下了益州,荊州便會麵臨著北部和西部兩方麵的威脅。
目前的形勢可以說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劉備必須搶在曹操前麵進入益州,否則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所以當龐統跟諸葛亮說要把法正拉攏過來,諸葛亮當時就舉雙手讚成,並火速從桂陽趕了過來,就是想親自來說服法正。
法正雖然不是什麽重要人物,但把他拉攏過來卻有諸多好處。
首先,他來自益州,對那裏的地形地貌、關隘要塞、錢糧府庫、風土人情都十分了解,可以幫助劉備順利地進入益州。
其次,劉備雖然並不想進兵益州,但可以讓法正去勸他。
俗話說得好:家人說話耳旁風,外人說話金字經。
劉備雖然聽不進去諸葛亮和龐統的話,但卻很有可能聽進去法正的話。
法正是外人,他說話更客觀一些,劉備也會仔細聆聽、認真考慮。
第三,此番劉璋派法正前來拜見劉備,說明法正是個人才,在劉璋手下也能夠獨當一麵。
若是把法正挖過來了,就等於削減了劉璋的羽翼,而助長了劉備的實力,可以說是此消彼長的關係,更有利於劉備快速打敗劉璋。
劉備聽完了諸葛亮的一番闡述,並沒有什麽反應。
他對法正的印象很差,並不希望法正投入到自己的麾下。
可諸葛亮和龐統既然已經把事情做下了,劉備也沒法再說什麽,就是再埋怨他們擅自做主的話,也是於事無補。
而且諸葛亮和龐統也屬於劉備的左膀右臂,是劉備麾下數一數二的謀士。
既然於事無補,就沒必要再去求全責備,否則會寒了人心。
就在劉備沉默不語之際,一名侍衛跑了進來。
“報,法正在外求見。”侍衛氣喘籲籲地說道。
劉備有些哭笑不得,勉為其難地道:“請他進來吧。”
不大一會兒工夫,法正走了進來。
昨晚諸葛亮和龐統一起勸法正轉投劉備,法正便猜測是劉備的主意。
此時一看二人都在劉備身邊,對此更加深信不疑。
“先生,昨晚休息得可好啊?”劉備噓寒問暖地道。
法正點了點頭道:“嗯,休息得非常之好!劉皇叔,在下此番前來,是來向您此行的。”
劉備心下一怔,問道:“先生這麽快就要迴去嗎?何不在荊州再呆上些時日呢?”
法正正色道:“劉皇叔不必多慮,在下既然答應要投奔到您的麾下,就絕不會食言。但此時在下得盡快趕迴去,因為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待在下把益州的事情都料理妥當了,自然便會前來投奔您!”
劉備一聽這話,也不知該說什麽才好。
自己這稀裏糊塗的,就把法正給招納過來了。
而且聽他的意思,並不是他主動投奔的,而是自己上趕子挖他的。
但話已經說到這個份兒上了,劉備也實在不好說什麽,隻能是將錯就錯了。
於是劉備又說道:“哦嗬嗬,原來是這樣啊!那先生就先迴益州吧,等把那邊的事都處理完了,再來荊州不遲。”
說完之後,劉備又對身邊的侍衛耳語了一番。
過了一會兒,侍衛便端著一大堆的金銀珠寶走了過來。
劉備又道:“先生,也沒什麽東西好送的,一點心意,還望先生務必收下。”
法正也不客氣,接過東西說道:“劉皇叔,我法正向來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在不久的將來,您就會深深地體會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