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軍整個渡過了渭水,成功登陸了南岸,又擊敗了關中幾路諸侯,將士們都歡唿雀躍、鬥誌昂揚,但曹操本人卻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


    曹軍擊退了關中軍之後,曹操親自仔細地觀察了一下整個潼關的地形。


    潼關的關門是朝東麵,北麵則是有渭水這道天然屏障。


    然而渡過了渭水之後,雖然理論上是進入了潼關,但想要進入關中的腹地卻並不容易。


    渭水南岸先是泥濘的濕地,再往南便進入了丘陵地帶,地勢逐漸上升。


    丘陵之中草高林密,若是對地形不熟悉的話,很難進入關中。


    這種地形對關中軍來說極其有利,對曹軍來說卻十分不利。


    兩軍一旦交戰,關中軍是居高臨下,曹軍則隻能仰攻敵人。


    若是曹操繼續用兵的話,也很有可能中了關中軍的埋伏,輕則損兵折將、重則全軍覆沒。


    所以曹軍雖然渡河擊退了關中軍,曹操卻並不敢下令乘勝追擊。


    既然不能繼續進兵,那就隻能原地駐紮下來。


    但渭水南岸的地形跟之前潼關東部的地形完全不同。


    潼關東部是幹燥的土地,很容易紮下營寨。


    而渭水南岸卻都是濕軟的泥沙,營寨若是紮的不深,稍微大點兒的風就會把營寨刮倒。


    要想深紮營寨的話,不但要花費很大的人力,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但此時除了紮營,曹操也實在別無他法,於是他便下令整個大軍火速紮建營寨。


    可將士們剛開始動工,關中軍這邊又過來了。


    帶兵的將領不是別人,正是曹操恨之入骨的馬超。


    原來那日馬超管韓遂要兵,成宜與李堪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冷嘲熱諷,都不讚成給馬超增兵。


    馬超本來也不善言辭,更懶得跟成宜、李堪這種小人多費口舌,便顯得有些理虧。


    韓遂始終不置可否,最後大家隻好不歡而散。


    雖然韓遂沒表態,卻已經是表態了,那就是不想給馬超增兵。


    馬超知道韓遂對他有所懷疑,再加上成宜、李堪在韓遂跟前肯定也沒少說他壞話,此時韓遂已經根本不相信他了。


    馬超直感到有口難辯、有冤難申,自己明明跟曹操是死對頭,卻被韓遂認為是曹操的奸細。


    為了自證清白,馬超決定自己帶兵攻打曹軍。


    隻要擊退了曹軍,在鐵一般的事實麵前,也由不得成宜、李堪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同時也會讓韓遂再次相信馬超。


    雖然馬超的兵馬隻有一萬左右,遠遠不如曹軍,但他們卻有著自己的優勢。


    曹軍剛一開始紮營,馬超便帶著自己手下的兵馬前去襲擾,讓他們根本騰不出手來紮營。


    而曹軍一放下紮營的工作,打算跟馬超正麵交鋒,馬超便又率軍退迴了潼關。


    曹軍也不敢貿然進入潼關,隻能再返迴渭水南岸。


    就這樣馬超帶著手下的部隊反複襲擾曹軍,讓曹軍既無法紮營,也無法交戰。


    關中軍本來就擅長騎射,這種突襲騷擾的打法正是他們所擅長的,幾天下來便把曹軍累得徒勞無功、疲於奔命。


    曹操對於馬超也是十分頭疼,他甚至覺得自己的整個部隊輕而易舉地渡過渭水,是馬超故意設計的圈套。


    因為過了渭水之後,曹軍實在是進退兩難。


    若是進攻吧,馬超很可能在山上早就布下了埋伏,正等著關門打狗、甕中捉鱉呢。


    若是紮營吧,本來地形就很難紮營,再加上馬超的不斷襲擾,根本沒工夫紮下營寨。


    若是退兵吧,雖然可解一時之憂,卻又實在於心不忍。


    這好不容易才渡過了渭水,要是再退迴去的話,豈不是前功盡棄?


    就算退迴去了,日後早晚還得再過來,這來迴折騰也實在耗費不起。


    時間一天天過去,形勢也對曹操這邊變得越來越不利。


    將士們雖然都是鏗鏘男兒,但也都是血肉之軀。


    打完了仗需要休整,就是不打仗的話,晚上也需要睡覺。


    可現在連營寨都沒有,又哪裏有休息的地方?


    幾天下來,整個曹軍上下的將士們都身心俱疲、叫苦不迭。


    還有一點,對曹軍來說也是足以致命的。


    過了渭水之後,曹操的補給線明顯地拉長了很多,糧草、輜重需要從河東先西渡黃河,然後再南渡渭水,才能運送過來。


    此時曹軍已經全部渡過了渭水,若是關中軍那邊再派幾路諸侯北渡渭水的話十分容易。


    他們完全可以在渭水北岸駐紮下來,先切斷曹軍的補給線,然後再與渭水南岸的關中軍來個兩麵夾擊。


    到時曹軍糧草一斷,再腹背受敵,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對於眼前的形勢,曹操也感到黔驢技窮了。


    無奈之下,這日一早,曹操隻好把賈詡和婁圭二人叫了過來。


    此番西征,曹操帶來的謀士隻有他們二人。


    “文和,子伯,你們對眼下的形勢有什麽看法?”曹操故作鎮定地問道。


    婁圭把目光望向了賈詡,一副禮讓有加的樣子。


    曹操麾下的幾個謀士當中,賈詡的資曆和威望都遠遠高於婁圭,所以婁圭並不敢先出風頭。


    賈詡沉吟了一下,說道:“依老朽之見,我軍當務之急還是要盡快紮下營寨,在潼關站穩腳跟啊!”


    “是啊,我也知道是這麽個道理。可咱們一紮營,馬超就帶著部隊過來襲擾,咱們又不能對他置之不理。可是一跟他糾纏吧,就根本沒工夫紮營了!”曹操愁眉苦臉地說道。


    賈詡不再說話,一副冥思苦想的樣子。


    眼下的局麵正是賈詡想看到的。


    曹軍無法紮建營寨,那就隻有兩條路,一條是進兵,一條是退兵。


    而無論哪一條路,對曹操來說,都夠他喝上一壺的。


    進兵的話,關中軍也不是吃素的,而且人家熟悉地形,具備曹軍無與倫比的優勢。


    退兵的話,你曹操興師動眾地折騰了這麽長時間,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如果最後無功而返,又何顏麵對滿朝文武和天下諸侯。


    便在這時,婁圭突然提議道:“主公,眼下天氣陡然變冷,我們完全可以借助這個天時啊!晝夜溫差很大,水到了夜裏就會結冰,我們可以用水澆灌泥沙,到了夜裏就會凍成土牆!”


    曹操不由眼前一亮,一臉興奮地道:“子伯果然足智多謀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秘事第三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寰宇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寰宇散人並收藏三國秘事第三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