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曹操大軍順利地從蒲阪津西渡黃河,與徐晃所部會合,在渭水北岸駐紮下來。
關中軍仍然全部聚集在潼關之中,也就是渭水南岸。
曹軍與關中軍隔河對峙,表麵上風平浪靜,雙方都沒有什麽異動。
曹操不敢貿然讓將士們渡過渭水,韓遂也是有恃無恐,在潼關之中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這一日,馬超來到了韓遂的軍帳之中。
“孩兒參見義父!”馬超抱拳施禮道。
韓遂看了看馬超,並沒有說話,此時他心中對馬超有所不滿,更有所猜忌。
曹操死裏逃生之後,又仔細地分析了一下當前的形勢。
馬超是不顧馬騰死活,非要造反了,這一點毋庸置疑。
關中各路諸侯在韓遂的率領下,也是鐵了心地要跟朝廷作對了,這一點也是千真萬確。
那麽接下來的仗該怎麽打?
這是曹操所需要考慮的問題。
若是硬拚的話,曹軍勝算並不大。
首先擺在眼前的困難就是要渡過渭水,渭水與黃河不同。
曹軍能輕而易舉地兩次渡過黃河,那是因為對麵並沒有敵人攔截。
而渭水南岸就是關中,十路諸侯的十幾萬大軍都在那裏,他們是絕不會讓曹軍輕鬆渡河的。
韓遂完全可以在渭水南岸設下伏兵,待曹軍渡河之時,來個萬箭齊發,半渡而擊之,便可很容易就把曹軍阻攔下來。
有道是:千金用兵,百金求間。
若想讓部隊順利渡過渭水的話,絕對不能硬來,而是要先做好離間工作。
馬超之前曾經幾次出關與曹操等人見麵,曹操覺得韓遂不可能完全不知道。
任何一個主公,自己的手下屢屢去與敵人約見,心下都會有所懷疑和猜忌,這是人之常情。
隻有讓韓遂對馬超的懷疑和猜忌愈發嚴重,才能讓他們離心離德,從而削弱關中聯軍的戰鬥力。
於是曹操便派人到處放出來幾個消息。
第一,他的兵馬已經成功地渡過了黃河,在渭水北岸駐紮下來。
第二,此前曹軍遲遲不肯開戰,是因為後方補給存在問題,成功渡過黃河之後,曹軍的後方補給問題已經完全解決,由河東郡經蒲阪津渡口提供糧草輜重。
第三,北渡黃河時雖然遭遇突襲,但曹操和其他文臣武將都毫發無損,許褚也隻是受了一點點皮外傷。
第四,曹操早就有了滅敵良策,此番誌在必得。
這些消息很快便傳到了韓遂的耳朵裏,韓遂聽了之後,對馬超的疑心也變得更重了。
所以今日馬超前來拜見韓遂,韓遂自然也拿不出好臉色來對待馬超。
馬超看韓遂不但一言不發,還一反常態,似乎對自己有所怨懟,便試探著問道:“義父,您怎麽了?”
韓遂冷哼了一聲,說道:“也沒怎麽,就是最近有很多疑問困擾著我,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古人雲:君憂臣辱,君辱臣死!義父有何疑問不妨說出來,或許孩兒能夠幫您排憂解難!”
韓遂點了點頭,說道:“那晚你前去偷襲曹操,仗打完了,為何不迴來向我匯報?你眼裏還有沒有我這個盟主?有沒有我這個義父?”
“當時天色已晚,孩兒又沒抓到曹操,所以就沒過來打擾義父。不過確實是孩兒疏忽了,還請義父海涵!”馬超一臉歉意地說道。
韓遂一看馬超是這個態度,心中的怨氣頓時消減了不少,又問道:“老夫若是沒記錯的話,之前你曾經說過,曹操派往蒲阪津的人馬是疑兵。可如今他可是把兵馬全部調到了渭水北岸,也徹底地解決了糧草的供應問題,可見曹軍渡黃河並非疑兵,這你又如何解釋?”
“義父,之前曹操的確是跟孩兒說派往渭水方向的部隊是疑兵,而且他當時隻派出了四千兵馬,梁興所部也親眼看到了。至於後來曹軍全部渡過黃河,駐紮到了渭水北岸,想必是曹操臨時改變了想法。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為將者也會根據形勢的變化而隨時調整戰略。正所謂:兵無定勢、水無常形!”馬超解釋道。
韓遂突然朗聲大笑起來,說道:“夫這個,兵形如水!水之形必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製流,兵因敵而製勝!我兒果然是深諳兵法啊!好,就算曹操是臨時調整了戰略,那麽他被你突襲,為何所有主要人物都毫發無損,隻有許褚一人受了點兒外傷?當時很多人都看到了,你與曹操、許褚的距離不過是一箭之地,以你的箭法,絕不可能讓他們二人都逃出生天!”
對於韓遂的這個問題,馬超還真是很難解釋。
當時他跟曹操的距離很近,本來想一箭將其斃命,卻突然生出惻隱之心,想到了自己的父親馬騰。
於是馬超便故意放了曹操一馬,並下令不讓手下的人傷到曹操。
但許褚的確是身中數箭、血流如注。
按說許褚應該當場就死於非命,但他卻奇跡般地硬是掩護著曹操把船劃到了對岸。
若說許褚隻受了一點兒外傷,那是絕無可能,但自己又沒什麽有力的證據。
可若說他已經戰死沙場,韓遂也絕不會相信。
馬超一時之間被韓遂問得啞口無言,隻好低頭沉默不語。
韓遂一看馬超無言以對,又接著質問道:“聽說曹操心中早就有了滅敵良策。我們關中集結了十路諸侯十餘萬兵馬,又有潼關這道天險可以據守,他何以如此有把握?”
韓遂雖然沒有明說,但言外之意卻很明顯,那就是曹操有內應。
這個內應不是別人,很顯然指的就是馬超。
馬超覺得自己那晚放了曹操一馬,也就是饒了馬騰一命。
父親的生育之恩已報,從此自己便與他恩斷義絕、各安天命。
所以日後再遇到曹操,自己也定然不會再放過他。
想到這裏,馬超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道:“義父,孩兒自詡問心無愧。若義父信不過孩兒的話,要殺要剮,悉聽尊便!孩兒絕不反抗,更無半句怨言!”
韓遂雖然心中疑竇叢生,嘴上卻道:“兒啊,剛才這些疑問都是軍營之中傳出來的,並非義父信不過你,實在是人言可畏呀!接下來,義父希望你能用實際行動讓那些流言蜚語不攻自破!”
馬超點了點頭道:“孩兒明白!”
關中軍仍然全部聚集在潼關之中,也就是渭水南岸。
曹軍與關中軍隔河對峙,表麵上風平浪靜,雙方都沒有什麽異動。
曹操不敢貿然讓將士們渡過渭水,韓遂也是有恃無恐,在潼關之中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這一日,馬超來到了韓遂的軍帳之中。
“孩兒參見義父!”馬超抱拳施禮道。
韓遂看了看馬超,並沒有說話,此時他心中對馬超有所不滿,更有所猜忌。
曹操死裏逃生之後,又仔細地分析了一下當前的形勢。
馬超是不顧馬騰死活,非要造反了,這一點毋庸置疑。
關中各路諸侯在韓遂的率領下,也是鐵了心地要跟朝廷作對了,這一點也是千真萬確。
那麽接下來的仗該怎麽打?
這是曹操所需要考慮的問題。
若是硬拚的話,曹軍勝算並不大。
首先擺在眼前的困難就是要渡過渭水,渭水與黃河不同。
曹軍能輕而易舉地兩次渡過黃河,那是因為對麵並沒有敵人攔截。
而渭水南岸就是關中,十路諸侯的十幾萬大軍都在那裏,他們是絕不會讓曹軍輕鬆渡河的。
韓遂完全可以在渭水南岸設下伏兵,待曹軍渡河之時,來個萬箭齊發,半渡而擊之,便可很容易就把曹軍阻攔下來。
有道是:千金用兵,百金求間。
若想讓部隊順利渡過渭水的話,絕對不能硬來,而是要先做好離間工作。
馬超之前曾經幾次出關與曹操等人見麵,曹操覺得韓遂不可能完全不知道。
任何一個主公,自己的手下屢屢去與敵人約見,心下都會有所懷疑和猜忌,這是人之常情。
隻有讓韓遂對馬超的懷疑和猜忌愈發嚴重,才能讓他們離心離德,從而削弱關中聯軍的戰鬥力。
於是曹操便派人到處放出來幾個消息。
第一,他的兵馬已經成功地渡過了黃河,在渭水北岸駐紮下來。
第二,此前曹軍遲遲不肯開戰,是因為後方補給存在問題,成功渡過黃河之後,曹軍的後方補給問題已經完全解決,由河東郡經蒲阪津渡口提供糧草輜重。
第三,北渡黃河時雖然遭遇突襲,但曹操和其他文臣武將都毫發無損,許褚也隻是受了一點點皮外傷。
第四,曹操早就有了滅敵良策,此番誌在必得。
這些消息很快便傳到了韓遂的耳朵裏,韓遂聽了之後,對馬超的疑心也變得更重了。
所以今日馬超前來拜見韓遂,韓遂自然也拿不出好臉色來對待馬超。
馬超看韓遂不但一言不發,還一反常態,似乎對自己有所怨懟,便試探著問道:“義父,您怎麽了?”
韓遂冷哼了一聲,說道:“也沒怎麽,就是最近有很多疑問困擾著我,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古人雲:君憂臣辱,君辱臣死!義父有何疑問不妨說出來,或許孩兒能夠幫您排憂解難!”
韓遂點了點頭,說道:“那晚你前去偷襲曹操,仗打完了,為何不迴來向我匯報?你眼裏還有沒有我這個盟主?有沒有我這個義父?”
“當時天色已晚,孩兒又沒抓到曹操,所以就沒過來打擾義父。不過確實是孩兒疏忽了,還請義父海涵!”馬超一臉歉意地說道。
韓遂一看馬超是這個態度,心中的怨氣頓時消減了不少,又問道:“老夫若是沒記錯的話,之前你曾經說過,曹操派往蒲阪津的人馬是疑兵。可如今他可是把兵馬全部調到了渭水北岸,也徹底地解決了糧草的供應問題,可見曹軍渡黃河並非疑兵,這你又如何解釋?”
“義父,之前曹操的確是跟孩兒說派往渭水方向的部隊是疑兵,而且他當時隻派出了四千兵馬,梁興所部也親眼看到了。至於後來曹軍全部渡過黃河,駐紮到了渭水北岸,想必是曹操臨時改變了想法。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為將者也會根據形勢的變化而隨時調整戰略。正所謂:兵無定勢、水無常形!”馬超解釋道。
韓遂突然朗聲大笑起來,說道:“夫這個,兵形如水!水之形必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製流,兵因敵而製勝!我兒果然是深諳兵法啊!好,就算曹操是臨時調整了戰略,那麽他被你突襲,為何所有主要人物都毫發無損,隻有許褚一人受了點兒外傷?當時很多人都看到了,你與曹操、許褚的距離不過是一箭之地,以你的箭法,絕不可能讓他們二人都逃出生天!”
對於韓遂的這個問題,馬超還真是很難解釋。
當時他跟曹操的距離很近,本來想一箭將其斃命,卻突然生出惻隱之心,想到了自己的父親馬騰。
於是馬超便故意放了曹操一馬,並下令不讓手下的人傷到曹操。
但許褚的確是身中數箭、血流如注。
按說許褚應該當場就死於非命,但他卻奇跡般地硬是掩護著曹操把船劃到了對岸。
若說許褚隻受了一點兒外傷,那是絕無可能,但自己又沒什麽有力的證據。
可若說他已經戰死沙場,韓遂也絕不會相信。
馬超一時之間被韓遂問得啞口無言,隻好低頭沉默不語。
韓遂一看馬超無言以對,又接著質問道:“聽說曹操心中早就有了滅敵良策。我們關中集結了十路諸侯十餘萬兵馬,又有潼關這道天險可以據守,他何以如此有把握?”
韓遂雖然沒有明說,但言外之意卻很明顯,那就是曹操有內應。
這個內應不是別人,很顯然指的就是馬超。
馬超覺得自己那晚放了曹操一馬,也就是饒了馬騰一命。
父親的生育之恩已報,從此自己便與他恩斷義絕、各安天命。
所以日後再遇到曹操,自己也定然不會再放過他。
想到這裏,馬超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道:“義父,孩兒自詡問心無愧。若義父信不過孩兒的話,要殺要剮,悉聽尊便!孩兒絕不反抗,更無半句怨言!”
韓遂雖然心中疑竇叢生,嘴上卻道:“兒啊,剛才這些疑問都是軍營之中傳出來的,並非義父信不過你,實在是人言可畏呀!接下來,義父希望你能用實際行動讓那些流言蜚語不攻自破!”
馬超點了點頭道:“孩兒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