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在屋子裏轉悠了一會兒,又重新坐了下來。
他手撚胡須、麵色凝重,眼神之中也漸漸閃現出了兇光。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曹操若是不死,自己將永遠生活在惶恐不安之中。
既然你苦苦相逼,那就別怪我心狠手辣了!
世人都說我賈詡是毒士,這次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危,隻怕還要再毒上一次!
若是曹操突然死了,以目前的形勢,最有可能接替他位置的人便是曹彰。
曹丕、曹彰、曹植雖然都具備繼承大位的實力,但曹丕、曹植卻沒有兵權,而曹彰卻是手握重兵。
權力鬥爭曆來都是誰有兵馬誰就是贏家,到時就算曹丕、曹植再不願意,也隻能妥協於曹彰。
自己這又剛跟曹彰搭上關係,他也說了,一旦他繼承了大位,一定會重用我。
到時鄴城的形勢就會與當年宛城如出一轍,曹彰也會像當年的張繡那樣,淪為自己隨意擺布的工具。
曹彰年少無知、涉世未深,肯定比張繡更好擺弄。
自己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無論說什麽、無論怎麽說,都會滔滔不絕、頭頭是道,曹彰自然也會深信不疑、指哪打哪。
若是蒼天有眼的話,那就讓曹彰去把各路諸侯全部消滅,隨後自己再伺機篡權奪位。
如此一來,自己的後輩兒孫便可以改朝換代、名垂青史了。
賈詡拿定主意之後,又高聲說道:“來人呐!”
管家聞聲走了進來,拱手道:“老爺,有何吩咐?”
賈詡剛想說話,但話到嘴邊,又硬生生地咽了迴去。
他沉吟了一下,問道:“自從上次的事情結束之後,你跟那個宋姬又有過來往嗎?”
管家搖了搖頭道:“在下沒再跟她接觸過。”
賈詡點了點頭,又道:“以後也不要再跟她有任何接觸了,就當從來都不認識她!”
“小的記下了。”管家答應道。
賈詡擺了擺手道:“嗯,下去吧。”
賈詡覺得要想殺害曹操的話,無非有三種途徑:一種是兵變,一種是刺殺,一種是毒殺。
對於兵變的話,當年張繡發動的宛城反叛,是將曹操置於死地的最佳時機。
隻可惜曹操命大,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情況下都能死裏逃生。
此時的鄴城已經完全不具備當年宛城那樣的條件了。
賈詡手裏沒有兵馬,更沒有張繡那樣對他言聽計從的猛將。
而且鄴城是曹操的地盤,想在這裏發起兵變根本不可能。
刺殺的話,就是派一名刺客,找機會對曹操下手。
但曹操府內守衛森嚴,出入也有大量侍衛保護,陌生人根本無法靠近。
所以派刺客這條路也並不可行。
那就隻剩下最後一條道,就是毒殺。
賈詡把管家叫進來,原本是打算讓他去找宋姬,再讓宋姬去給曹操下毒。
宋姬並不喜歡曹操,而且曹操妻妾眾多,也照顧不過來宋姬。
曹操長期不與宋姬親近,也讓宋姬心中頗有怨懟。
宋姬巴不得曹操早點兒死,她就可以重獲自由之身,再找個如意郎君嫁了。
所以賈詡覺得讓宋姬去給曹操下毒的話,宋姬應該會答應。
然而轉念一想,又覺得如此做法實在有諸多不妥。
首先,宋姬會不會配合。
她與趙公子勾搭成奸雖然被管家發現,她自己也心知肚明,但管家手裏卻並沒有什麽證據。
趙姬與趙公子分別寫了兩份供詞,在其中說明了宋姬與趙公子有染,但那兩份供詞都已經被燒為灰燼。
也就是說管家雖然知道趙姬的事,卻並沒有什麽有力的證據可以拿來要挾宋姬。
空口無憑,宋姬完全可以矢口否認。
如今趙公子已死,趙姬也不太可能出來指證宋姬。
所以宋姬要是不肯合作的話,管家也是毫無辦法。
萬一宋姬不肯合作,再反過來去告訴曹操,那可就麻煩了。
不但沒有把曹操怎麽樣,最後還得把管家也給搭進去。
管家在賈詡手下任事多年,也一直忠心耿耿,即便他被曹操抓了的話,也不會把賈詡咬出來。
但管家自己的性命卻是無論如何也保不住了,以曹操的行事風格,一旦發現有人要暗害他,必然會大開殺戒。
管家不但對賈詡忠心,也性格沉穩、精明幹練。
若是管家死了的話,賈詡無異於折了左膀右臂。
這種自剪羽翼、自毀長城的事,賈詡是絕不會做的。
其次,就算宋姬肯合作的話,想要給曹操下毒也是事比登天。
當年的國舅董承並非等閑之輩,又有漢獻帝和多名文官武將的支持,然而即便如此,密謀誅殺曹操仍然未遂。
密謀失敗之後,曹操不但將董承一黨斬草除根,就連有孕在身的董貴人也被縊死。
一屍兩命,龍種胎死腹中,一時之間滿朝文武無不心驚膽寒,就連皇帝也嚇得不敢再打曹操的主意。
從那之後,曹操也更加提防自己身邊的人,不但加強了身邊守衛,自己也變得多疑起來。
他在睡覺的時候,不許任何人靠近,還說他會夢中殺人。
這種鬼話當然會有很多人不信。
曹操為了讓大家信以為真,便在一次假寐當中,真的拔刀殺了一個仆人。
《禮記》有雲:君有疾,飲藥,臣先嚐之。親有疾,飲藥,子先嚐之。
曹操便把這句典籍拿過來大做文章,不但自己有病服藥的時候要讓其他人先品嚐,就連吃飯、飲酒之時,也從不自己先用,而是讓別人嚐試之後,過一會兒看那人沒什麽問題了,自己再行服用。
宋姬本就是一介柔弱女子,又年少無知、膽小怕事,在老奸巨猾的曹操麵前,她實在太微不足道了。
所以讓宋姬去毒害曹操的話,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事情一旦敗露,不但會害了宋姬,也會搭上管家的性命。
於是賈詡把管家叫進來,本想對其吩咐一番,然而稍一琢磨,便覺得如此行事實在太過冒險,完全得不償失,便欲言又止了。
賈詡讓管家不再與宋姬接觸,是覺得宋姬已經沒什麽用了。
她日後本分也好、出牆也罷,那畢竟是曹操的家事,與外人沒什麽關係。
而且男女授受不親,若是管家跟宋姬走得太近,也會惹人非議。
他手撚胡須、麵色凝重,眼神之中也漸漸閃現出了兇光。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曹操若是不死,自己將永遠生活在惶恐不安之中。
既然你苦苦相逼,那就別怪我心狠手辣了!
世人都說我賈詡是毒士,這次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危,隻怕還要再毒上一次!
若是曹操突然死了,以目前的形勢,最有可能接替他位置的人便是曹彰。
曹丕、曹彰、曹植雖然都具備繼承大位的實力,但曹丕、曹植卻沒有兵權,而曹彰卻是手握重兵。
權力鬥爭曆來都是誰有兵馬誰就是贏家,到時就算曹丕、曹植再不願意,也隻能妥協於曹彰。
自己這又剛跟曹彰搭上關係,他也說了,一旦他繼承了大位,一定會重用我。
到時鄴城的形勢就會與當年宛城如出一轍,曹彰也會像當年的張繡那樣,淪為自己隨意擺布的工具。
曹彰年少無知、涉世未深,肯定比張繡更好擺弄。
自己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無論說什麽、無論怎麽說,都會滔滔不絕、頭頭是道,曹彰自然也會深信不疑、指哪打哪。
若是蒼天有眼的話,那就讓曹彰去把各路諸侯全部消滅,隨後自己再伺機篡權奪位。
如此一來,自己的後輩兒孫便可以改朝換代、名垂青史了。
賈詡拿定主意之後,又高聲說道:“來人呐!”
管家聞聲走了進來,拱手道:“老爺,有何吩咐?”
賈詡剛想說話,但話到嘴邊,又硬生生地咽了迴去。
他沉吟了一下,問道:“自從上次的事情結束之後,你跟那個宋姬又有過來往嗎?”
管家搖了搖頭道:“在下沒再跟她接觸過。”
賈詡點了點頭,又道:“以後也不要再跟她有任何接觸了,就當從來都不認識她!”
“小的記下了。”管家答應道。
賈詡擺了擺手道:“嗯,下去吧。”
賈詡覺得要想殺害曹操的話,無非有三種途徑:一種是兵變,一種是刺殺,一種是毒殺。
對於兵變的話,當年張繡發動的宛城反叛,是將曹操置於死地的最佳時機。
隻可惜曹操命大,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情況下都能死裏逃生。
此時的鄴城已經完全不具備當年宛城那樣的條件了。
賈詡手裏沒有兵馬,更沒有張繡那樣對他言聽計從的猛將。
而且鄴城是曹操的地盤,想在這裏發起兵變根本不可能。
刺殺的話,就是派一名刺客,找機會對曹操下手。
但曹操府內守衛森嚴,出入也有大量侍衛保護,陌生人根本無法靠近。
所以派刺客這條路也並不可行。
那就隻剩下最後一條道,就是毒殺。
賈詡把管家叫進來,原本是打算讓他去找宋姬,再讓宋姬去給曹操下毒。
宋姬並不喜歡曹操,而且曹操妻妾眾多,也照顧不過來宋姬。
曹操長期不與宋姬親近,也讓宋姬心中頗有怨懟。
宋姬巴不得曹操早點兒死,她就可以重獲自由之身,再找個如意郎君嫁了。
所以賈詡覺得讓宋姬去給曹操下毒的話,宋姬應該會答應。
然而轉念一想,又覺得如此做法實在有諸多不妥。
首先,宋姬會不會配合。
她與趙公子勾搭成奸雖然被管家發現,她自己也心知肚明,但管家手裏卻並沒有什麽證據。
趙姬與趙公子分別寫了兩份供詞,在其中說明了宋姬與趙公子有染,但那兩份供詞都已經被燒為灰燼。
也就是說管家雖然知道趙姬的事,卻並沒有什麽有力的證據可以拿來要挾宋姬。
空口無憑,宋姬完全可以矢口否認。
如今趙公子已死,趙姬也不太可能出來指證宋姬。
所以宋姬要是不肯合作的話,管家也是毫無辦法。
萬一宋姬不肯合作,再反過來去告訴曹操,那可就麻煩了。
不但沒有把曹操怎麽樣,最後還得把管家也給搭進去。
管家在賈詡手下任事多年,也一直忠心耿耿,即便他被曹操抓了的話,也不會把賈詡咬出來。
但管家自己的性命卻是無論如何也保不住了,以曹操的行事風格,一旦發現有人要暗害他,必然會大開殺戒。
管家不但對賈詡忠心,也性格沉穩、精明幹練。
若是管家死了的話,賈詡無異於折了左膀右臂。
這種自剪羽翼、自毀長城的事,賈詡是絕不會做的。
其次,就算宋姬肯合作的話,想要給曹操下毒也是事比登天。
當年的國舅董承並非等閑之輩,又有漢獻帝和多名文官武將的支持,然而即便如此,密謀誅殺曹操仍然未遂。
密謀失敗之後,曹操不但將董承一黨斬草除根,就連有孕在身的董貴人也被縊死。
一屍兩命,龍種胎死腹中,一時之間滿朝文武無不心驚膽寒,就連皇帝也嚇得不敢再打曹操的主意。
從那之後,曹操也更加提防自己身邊的人,不但加強了身邊守衛,自己也變得多疑起來。
他在睡覺的時候,不許任何人靠近,還說他會夢中殺人。
這種鬼話當然會有很多人不信。
曹操為了讓大家信以為真,便在一次假寐當中,真的拔刀殺了一個仆人。
《禮記》有雲:君有疾,飲藥,臣先嚐之。親有疾,飲藥,子先嚐之。
曹操便把這句典籍拿過來大做文章,不但自己有病服藥的時候要讓其他人先品嚐,就連吃飯、飲酒之時,也從不自己先用,而是讓別人嚐試之後,過一會兒看那人沒什麽問題了,自己再行服用。
宋姬本就是一介柔弱女子,又年少無知、膽小怕事,在老奸巨猾的曹操麵前,她實在太微不足道了。
所以讓宋姬去毒害曹操的話,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事情一旦敗露,不但會害了宋姬,也會搭上管家的性命。
於是賈詡把管家叫進來,本想對其吩咐一番,然而稍一琢磨,便覺得如此行事實在太過冒險,完全得不償失,便欲言又止了。
賈詡讓管家不再與宋姬接觸,是覺得宋姬已經沒什麽用了。
她日後本分也好、出牆也罷,那畢竟是曹操的家事,與外人沒什麽關係。
而且男女授受不親,若是管家跟宋姬走得太近,也會惹人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