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雖然嘴上是這麽說,但心中卻是另一種想法。
曹操在夢中把幾個兒子都說了一頓,但側重點卻完全不同。
曹丕被曹操說成心腸歹毒、文武不通,這在旁人聽來,似乎是最差的評價。
但實際卻恰恰相反,曹操非但不是在罵曹丕,反而是在誇他。
曹操被世人罵為一代奸雄,他又何嚐不是一個陰險奸詐的小人呢?
亂世之中,隻有這樣的人才會逢兇化吉、遇難成祥,長久立於不敗之地。
若是正人君子的話,講究的是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別說是爭名奪利、攻城掠地了,隻怕自己的身家性命都難保。
至於文武不通,那就更是為人主者所具備的特點了。
用人之人完全沒必要在文學上有什麽造詣,更不必在武藝上有什麽優勢,隻要會用人就足矣了。
就像當年劉邦說的那樣:夫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軍百萬、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為人主者沒必要什麽事都身先士卒、親力親為,最重要的是要知人善任、量能授官。
當今之世,孫權和劉備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無論是孫權也好,還是劉備也罷,在文武方麵都乏善可陳,但他們卻懂得把專業的事去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這樣一來,不但自己很省心,也能更好地發揮別人的長處,更好地取得預期的效果。
正所謂:下君盡己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
曹操為什麽總腦袋疼?
就是因為他每次打仗都親自帶兵出征,不但風險很大,還把自己累夠嗆。
常年在戰場上麵臨槍林箭雨、刀光劍影的,難免會提心吊膽、擔驚受怕,再加上操勞過度,必然積勞成疾。
人不可能永遠年輕,總有老去的一天。
年輕時還可以事無巨細地什麽都衝在前頭,而一旦歲數大了,便會捉襟見肘,心有餘而力不足。
通過這次討伐西川曹操並沒有親征這件事情上便能夠看得出來,他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若是讓曹彰接替曹操,也不是沒有道理。
曹彰擅長帶兵打仗,在軍中威望自然甚高。
若是讓他繼承大位的話,可以牢牢掌握軍權,隻有牢牢掌握軍權,才能牢牢掌握政權。
當年孫堅就是靠著武藝超群打天下,孫策也是憑著大殺四方創立江東。
孫堅能征慣戰,號稱“江東猛虎”,孫策驍勇善戰,號稱“小霸王”,都是偏重於武力的人物。
隻不過這麽做的話有一點弊端,那就是武將擔任人主,向來喜歡鋌而走險、窮兵黷武。
孫堅與孫策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而早早丟掉了性命。
曹操雖然喜歡帶兵打仗,但卻並不是孫堅、孫策那樣的人物,他打仗從來不靠勇猛,而是靠謀略。
曹操向來手不釋卷、深研兵法,他既然覺得曹彰不喜讀書,那就說明在曹操眼裏曹彰並不是他那樣的人物,所以也就不會把自己的位置傳給他。
論人品,卞夫人的這幾個孩子當中,當屬曹植的人品最佳,可謂謙謙君子。
這樣的人,在不同人的眼裏,也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還會截然相反。
有的人會覺得,若是曹植成為人主的話,必然是一代仁君,也會大力推行仁政,教化人們知書達理、慎終思遠。
也有的人會覺得,曹植性格懦弱,若是讓他承接大位的話,不但會被別人篡權奪位,還會遭到其他兄弟的算計和陷害。
曹操便是後者。
因為曹植的性格與曹操完全不同,曹操是一代奸雄,並非什麽仁義之君。
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一個人的性格有天生的一麵,也有後期因環境和條件而長期塑造的一麵。
可見性格很難改變,更何況曹植已經是成年人了。
曹操既然也當著幾個兒子的麵兒,說曹植的性格有問題,那他就無論如何也不會傳位於曹植了。
可見曹操雖然心思難以捉摸,在立嗣之事上始終沒有表態,但他卻已經有了想法,那就是把大位交給曹丕。
賈詡心下也不由暗喜,覺得這次終於有了明確的方向,日後自己也要抓緊朝著曹丕靠攏。
曹彰聽了賈詡的一番恭維之詞,感到十分受用,又問道:“先生,何以見得啊?”
賈詡眼珠微一轉動,說道:“恕老朽直言,你與曹丕、曹植雖然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但每個人的風格卻各不相同。若是在太平盛世,曹丕、曹植倒是可以接任丞相大位,甚至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因為他們都文強武弱。但現在畢竟是亂世。亂世之中,群雄割據、狼煙四起,隻能用武力來說話。誰兵強馬壯、誰驍勇善戰,誰才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在這個兵荒馬亂、生靈塗炭的年代,最沒用的就是文弱書生。所以老朽覺得,丞相早晚都會把大位傳給你的!”
曹彰聽得心花怒放,連忙端起茶碗道:“先生說的好!我就以茶代酒,敬先生一杯。若是日後父親真的立我為嗣子的話,我定會重用先生!”
賈詡也裝模作樣地端起了茶碗,朝著曹彰比劃了一下,又喝下兩口。
曹彰似乎又想起了什麽,說道:“先生說的還真對,其實老爺子也是很崇尚武力的。這次他頭風發作,精神恍惚之際可沒少提到典韋,說他這麽勇猛、那麽厲害的。典韋都死去這麽多年了,可老爺子還是一直對他念念不忘,也足以說明老爺子十分重視優秀的武將啊!”
賈詡心頭一凜,問道:“哦?莫非那次你們幾個去聽丞相夢中囈語,他點評完了你們幾個之後,又把典韋大肆褒獎了一番?”
“那倒不是。老爺子把我們幾個挨個兒數落了一頓之後,又有一次,他在夢中專門提到了武將。於是那幫將軍就都過去聽了,結果老爺子誰也沒提,從頭到尾都是在誇典韋。我也是後來聽那些將軍們私下議論,才知道這件事的。”曹彰實話實說地道。
賈詡微一沉吟,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曹操在夢中把幾個兒子都說了一頓,但側重點卻完全不同。
曹丕被曹操說成心腸歹毒、文武不通,這在旁人聽來,似乎是最差的評價。
但實際卻恰恰相反,曹操非但不是在罵曹丕,反而是在誇他。
曹操被世人罵為一代奸雄,他又何嚐不是一個陰險奸詐的小人呢?
亂世之中,隻有這樣的人才會逢兇化吉、遇難成祥,長久立於不敗之地。
若是正人君子的話,講究的是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別說是爭名奪利、攻城掠地了,隻怕自己的身家性命都難保。
至於文武不通,那就更是為人主者所具備的特點了。
用人之人完全沒必要在文學上有什麽造詣,更不必在武藝上有什麽優勢,隻要會用人就足矣了。
就像當年劉邦說的那樣:夫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軍百萬、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為人主者沒必要什麽事都身先士卒、親力親為,最重要的是要知人善任、量能授官。
當今之世,孫權和劉備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無論是孫權也好,還是劉備也罷,在文武方麵都乏善可陳,但他們卻懂得把專業的事去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這樣一來,不但自己很省心,也能更好地發揮別人的長處,更好地取得預期的效果。
正所謂:下君盡己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
曹操為什麽總腦袋疼?
就是因為他每次打仗都親自帶兵出征,不但風險很大,還把自己累夠嗆。
常年在戰場上麵臨槍林箭雨、刀光劍影的,難免會提心吊膽、擔驚受怕,再加上操勞過度,必然積勞成疾。
人不可能永遠年輕,總有老去的一天。
年輕時還可以事無巨細地什麽都衝在前頭,而一旦歲數大了,便會捉襟見肘,心有餘而力不足。
通過這次討伐西川曹操並沒有親征這件事情上便能夠看得出來,他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若是讓曹彰接替曹操,也不是沒有道理。
曹彰擅長帶兵打仗,在軍中威望自然甚高。
若是讓他繼承大位的話,可以牢牢掌握軍權,隻有牢牢掌握軍權,才能牢牢掌握政權。
當年孫堅就是靠著武藝超群打天下,孫策也是憑著大殺四方創立江東。
孫堅能征慣戰,號稱“江東猛虎”,孫策驍勇善戰,號稱“小霸王”,都是偏重於武力的人物。
隻不過這麽做的話有一點弊端,那就是武將擔任人主,向來喜歡鋌而走險、窮兵黷武。
孫堅與孫策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而早早丟掉了性命。
曹操雖然喜歡帶兵打仗,但卻並不是孫堅、孫策那樣的人物,他打仗從來不靠勇猛,而是靠謀略。
曹操向來手不釋卷、深研兵法,他既然覺得曹彰不喜讀書,那就說明在曹操眼裏曹彰並不是他那樣的人物,所以也就不會把自己的位置傳給他。
論人品,卞夫人的這幾個孩子當中,當屬曹植的人品最佳,可謂謙謙君子。
這樣的人,在不同人的眼裏,也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還會截然相反。
有的人會覺得,若是曹植成為人主的話,必然是一代仁君,也會大力推行仁政,教化人們知書達理、慎終思遠。
也有的人會覺得,曹植性格懦弱,若是讓他承接大位的話,不但會被別人篡權奪位,還會遭到其他兄弟的算計和陷害。
曹操便是後者。
因為曹植的性格與曹操完全不同,曹操是一代奸雄,並非什麽仁義之君。
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一個人的性格有天生的一麵,也有後期因環境和條件而長期塑造的一麵。
可見性格很難改變,更何況曹植已經是成年人了。
曹操既然也當著幾個兒子的麵兒,說曹植的性格有問題,那他就無論如何也不會傳位於曹植了。
可見曹操雖然心思難以捉摸,在立嗣之事上始終沒有表態,但他卻已經有了想法,那就是把大位交給曹丕。
賈詡心下也不由暗喜,覺得這次終於有了明確的方向,日後自己也要抓緊朝著曹丕靠攏。
曹彰聽了賈詡的一番恭維之詞,感到十分受用,又問道:“先生,何以見得啊?”
賈詡眼珠微一轉動,說道:“恕老朽直言,你與曹丕、曹植雖然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但每個人的風格卻各不相同。若是在太平盛世,曹丕、曹植倒是可以接任丞相大位,甚至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因為他們都文強武弱。但現在畢竟是亂世。亂世之中,群雄割據、狼煙四起,隻能用武力來說話。誰兵強馬壯、誰驍勇善戰,誰才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在這個兵荒馬亂、生靈塗炭的年代,最沒用的就是文弱書生。所以老朽覺得,丞相早晚都會把大位傳給你的!”
曹彰聽得心花怒放,連忙端起茶碗道:“先生說的好!我就以茶代酒,敬先生一杯。若是日後父親真的立我為嗣子的話,我定會重用先生!”
賈詡也裝模作樣地端起了茶碗,朝著曹彰比劃了一下,又喝下兩口。
曹彰似乎又想起了什麽,說道:“先生說的還真對,其實老爺子也是很崇尚武力的。這次他頭風發作,精神恍惚之際可沒少提到典韋,說他這麽勇猛、那麽厲害的。典韋都死去這麽多年了,可老爺子還是一直對他念念不忘,也足以說明老爺子十分重視優秀的武將啊!”
賈詡心頭一凜,問道:“哦?莫非那次你們幾個去聽丞相夢中囈語,他點評完了你們幾個之後,又把典韋大肆褒獎了一番?”
“那倒不是。老爺子把我們幾個挨個兒數落了一頓之後,又有一次,他在夢中專門提到了武將。於是那幫將軍就都過去聽了,結果老爺子誰也沒提,從頭到尾都是在誇典韋。我也是後來聽那些將軍們私下議論,才知道這件事的。”曹彰實話實說地道。
賈詡微一沉吟,不由倒吸一口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