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瑾,這是為何呀?”孫權十分不解地問道。


    “為了江東父老,也為了主公,更為了伯符兄的在天之靈!”周瑜大義凜然地說道。


    孫權一看周瑜是這種態度,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周瑜又接著道:“主公,末將已經有近兩年時間沒跟您見麵了,真是有好多話想跟你說。千頭萬緒,不知從何說起,我就想到哪說到哪吧!”


    孫權點點頭道:“好的,公瑾,有什麽話但說無妨!”


    “其實我們當初如果不跟劉備結盟的話,效果要遠比現在好得多!曹操雖然當時看起來很強大,但我們有長江天險,將士們又眾誌成城,還是完全可以與之抗衡的。赤壁之戰中,我們表麵上看,是跟劉備聯合起來打退了曹操,但實際上完全是憑借我們江東的一己之力!劉備根本就沒起到什麽作用,而且還沒少幫倒忙。我給他下達命令,他不是哭天抹淚,就是裝瘋賣傻,再不就是裝病。可以說,劉備是衝鋒在後、撤退在前,吃苦在後、享受在前,打仗在後、搶功在前,出力在後、奪利在前!”周瑜滔滔不絕地抱怨道。


    孫權點了點頭,又問道:“公瑾呐,赤壁戰場上的細節,我還真是不太清楚啊!戰爭結束後,你怎麽沒迴來跟我匯報呢?莫非那個時候,你的身體就出現問題了嗎?”


    周瑜搖了搖頭道:“赤壁之戰曹操逃到了江陵,我率領部隊乘勝追擊,本想一舉殲滅曹操。但江陵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再加上中間隔著一條長江,所以並沒有能夠速勝。後來曹操北歸,留下曹仁駐守江陵。我們又跟曹仁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最後才把江陵城拿下來。劉備在江陵之戰中也沒出什麽力,還故意放走了曹仁的全部兵馬。我本打算江陵之戰結束後,就趕迴來向主公詳細匯報的,但隻可惜心有餘而力不足,我身中毒箭,實在不能長途跋涉。”


    孫權表示理解地點了點頭,又問道:“有件事我一直感到很奇怪,劉備是怎麽一下子就擁有了荊州南部四郡的呢?”


    “在江陵之戰當中,我們跟曹仁的交戰主要集中在城南,而劉備則是駐守在城北。城北幾乎一直都沒什麽戰事,劉備就趁著這個空當去了荊州南部各郡。劉備給人們的印象一直都是仁義之士,他之前在荊州呆了數年,在當地的口碑也很好。所以他無論走到哪裏,當地的人們都很擁護他。各地的太守本來就是牆頭草,並不願意打仗,更不願意得罪人,便都投奔了劉備。”周瑜耐心地解釋道。


    “如此看來,當初我們就不該跟劉備結盟啊!打了兩場大仗,我們死了很多將士,也消耗了很多錢糧,卻沒得到什麽好處。反而把劉備給成全了,讓他從一個喪家之犬,一下子鹹魚翻身,變成了割據一方的諸侯。”孫權一副悔不當初的樣子道。


    “不錯,當初我們的確不該與劉備結盟,更不該與他聯姻。不過事已至此,我們也沒必要耿耿於懷了,還是往前看吧!”周瑜勸道。


    “公瑾啊,你有什麽打算嗎?”孫權又問道。


    周瑜點了點頭道:“主公,府上可有地圖?”


    孫權把周瑜帶到了自己的書房,兩個人又來到了地圖前麵。


    周瑜指著地圖說道:“主公你看!荊州一共有七個郡,北部的南陽郡現在曹操手裏。再往下是南郡和江夏郡。江夏與我們江東接壤,北部是曹操的地盤,南部是我們江東的地盤。南郡大部分掌握在我們手裏,隻有北部的襄樊一帶掌握在曹操手裏。再往下就是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和桂陽郡,這些都是劉備的地盤。”


    孫權點了點頭道:“嗯,這些我都知道。”


    周瑜又接著道:“南郡是荊州的治所,也是荊州的核心,可以說得到了南郡,也就得到了大半個荊州。所以這塊肥肉,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都會垂涎三尺。目前末將在南郡駐守,曹操隨時都有可能揮師南下。如果我們與曹操開戰的話,可謂吉兇未卜、勝負難料。不過就算能守得住南郡的話,我們也會付出極為慘烈的代價。而南部的劉備,到時則很可能會趁火打劫。”


    孫權一邊看著地圖,一邊問道:“公瑾的意思是,南郡腹背受敵,很難守住?”


    周瑜點點頭道:“不錯!我們要想牢牢地把南郡掌握在自己手裏,必須要再做打算!”


    “公瑾,那你有何打算啊?”孫權問道。


    “西川,也就是益州,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那裏的諸侯劉璋卻是驕奢淫逸、紙醉金迷、昏庸無道、暗弱無能!我打算趁著現在曹操休整之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西川。到那時西川、南郡、江夏、江東就會徹底打通,連成一線。如果曹操南下攻打南郡的話,我們就可以在西川和江東同時發兵,給曹操來個東西夾擊。但我估計,如果我們一旦拿下西川的話,曹操也不敢再輕舉妄動。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分三路兵馬向南擴張,把劉備的四郡吞並。”周瑜振振有詞地分析道。


    孫權點了點頭道:“主意倒是不錯,隻是西川那麽大,公瑾有把握快速拿下嗎?”


    “不瞞主公,末將並沒有把握,甚至連五成的勝算都沒有。但有道是盡人事,而後知天命。所以末將願意放手一搏,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拚一下。成功了更好,即便是失敗了,我們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周瑜分析道。


    孫權歎了口氣道:“公瑾呐,我倒是不擔心你的能力,但我卻擔心你的身體啊!此去路途遙遠,川蜀之地又瘟疫肆虐,你的身體能吃得消嗎?”


    周瑜心道:“本來也是將死之人,堂堂七尺男兒與其死在床上,還不如死在戰場上。正所謂: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亦所謂: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


    “主公放心,末將的箭傷早已經好得差不多了!否則也不會長途奔襲了一日一夜前來見你!”


    周瑜強自裝作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秘事第三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寰宇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寰宇散人並收藏三國秘事第三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