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並不了解金旋,所以他才會覺得金旋的這個要求不可理喻。


    其實此時的金旋並沒有糊塗,而是比任何時刻都更加清醒。


    一個人在臨死之前,會把很多事都看得很明白,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質、人生的真諦。


    金旋在官場上打拚了一輩子,他實在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再重蹈他的覆轍。


    大多數人都覺得當官是好事,那是因為他們並沒有當過官兒,或者當了官兒之後就變得麻木不仁、神誌不清了。


    在金旋看來,宦海實在荊棘密布、波譎雲詭,這是一條不歸之路,一旦深陷其中便無法自拔、很難迴頭。


    人們常說:伴君如伴虎,翻臉似翻書。


    狹義上來說,這個‘君’指的是皇帝,而廣義上來說,指得卻是自己的頂頭上司。


    在官場上,除了皇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頂頭上司。


    縣令上麵是郡守,郡守上麵是州牧,州牧上麵是三公或宰相,三公或宰相上麵則是皇帝。


    縣令要看郡守的臉色,郡守要看州牧的臉色,州牧要看三公或宰相的臉色,三公或宰相要看皇帝的臉色。


    下級說錯了話,或是做錯了事,讓上級不高興了,輕則罷官免職,重則滿門抄斬。


    所以下級在上級麵前,總是唯唯諾諾、低三下四、卑躬屈膝、俯首帖耳。


    而上級在下級麵前,則是品頭評足、指手畫腳、居高臨下、囂張跋扈。


    人們常說: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迴家賣紅薯。


    但那隻不過是為官者冠敏堂皇的說辭罷了,實際則是:千裏來做官,為了吃喝穿。三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


    你不想辦法搜刮民脂民膏,又拿什麽去孝敬上級?


    你不懂得孝敬上級,又憑什麽能保住位置、提拔重用?


    金旋也曾想過為百姓做一些好事實事,盡自己的能力,解決一些大家急難愁盼的問題。


    但實際操作起來,又談何容易?


    如果做一些改革和調整的話,其中就會涉及到很多權貴的利益,無論達官顯貴,還是世族豪強,哪個都不是好惹的。


    所以要想自保的話,隻能碌碌無為、因循守舊、道貌岸然、屍位素餐。


    也有很多身居高位的人,不是被罷免流放,就是被滿門抄斬。


    人們都說,那是因為他們跟錯人了、站錯隊了。


    但誰又能保證自己跟的人一直都是對的、站的隊一直都是對的?


    就算一時跟對了人、站對了隊,也未必代表以後也永遠都是對的。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朝不用上朝人。


    身處官場之中,如果不想看別人的臉色活著,那就隻能一直往上爬,直到當了皇帝為止。


    但當了皇帝也並不是什麽好事,雖然不用看別人臉色了,但卻要麵臨更多的難題。


    盤點古往今來、曆朝曆代的帝王,長壽的人屈指可數,有的人曾經統計過,帝王的平均壽命還不到四十歲。


    縱觀整個大漢王朝,也隻有漢武帝劉徹是唯一一個長壽的皇帝,但他享年也不過隻有七十歲。


    至於其他人,短則隻有幾個月,長的也不過六十出頭,絕大多數都是人到中年便撒手人寰。


    遠的不說,就說東漢的桓靈二帝,二人都隻活了三十幾歲便駕崩了。


    究其原因,是當皇帝太累,不光身體累,心理也累,可謂身心俱疲。


    一個人一旦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又沒人製約、監督,他便會無法無天、為所欲為。


    飲酒過度、飲食過度、房事過度、玩樂過度,這些都會導致皇帝過早死亡。


    桓靈二帝便是活生生的例子,由於縱欲過度,年紀輕輕的就被酒色掏空了身體,最後藥石無靈、撒手人寰。


    當皇帝的人,心理壓力也一直很大。


    對外,他得考慮如何搞好邦交、如何抵禦外敵入侵、如何開疆拓土、如何保境安民。


    幸運的皇帝登基之後,可能會遇到鄰國實力都較弱,不敢與本國開戰的情況。


    而不幸的皇帝,則是老爹給自己留下了個爛攤子,周邊各國都對本國虎視眈眈、磨刀霍霍,甚至大軍壓境、戰火連年。


    然而禍福相生、安危相易,就算最幸運的皇帝,如果不勵精圖治的話,也早晚會被外敵入侵。


    對內,皇帝要考慮的問題就更多了。


    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自己手下的這幫文臣武將,有沒有人要謀朝篡位、將自己取而代之的。


    曆史上之所以有那麽多皇帝,在很小的年紀就離奇死亡,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造成的。


    甚至有的皇帝都還沒成年,就被人給害死了。


    事關皇帝自己的生死存亡,所以由不得他不想。


    有很多皇帝在這個問題上采取的態度是,寧可錯殺一萬,不可放過一人,他們覺得隻有這樣才能高枕無憂。


    有道是: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


    每個人心中的真實想法,皇帝是不可能全都精準掌握的。


    而且世間萬物是在不斷變化的,隨著局勢的變化,人心也在不斷變化。


    可能這個人現在對你忠心,但以後就會背叛你。


    也可能這個人對你一直忠心,但他卻不會對你的兒子忠心。


    所以皇帝對於謀逆者簡直防不勝防,隻能聽天由命。


    皇帝除了要考慮別人謀逆,還要考慮天下百姓的生活。


    如果百姓能活得下去,便可以海晏河清、國泰民安。


    如果百姓活不下去的話,那便會揭竿而起、天下大亂,就像眼下的大漢王朝一樣。


    當然了,有很多皇帝隻顧著自己吃喝玩樂,從來不管百姓的死活,所以他們很快就大禍臨頭了。


    思慮之害,甚於酒色。


    而皇帝是既沉迷酒色,也思慮過度,又豈能不短壽?


    在金旋看來,一個人如果踏上了仕途之路,便會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要想保住身家性命,就得終日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費勁九牛二虎、使遍渾身解數地一直往上爬,就算最後爬到了皇帝的位置,也隻不過是承擔了天底下最苦的差事。


    就算自己僥幸毫發無損、全身而退,也很難保證自己的子孫不遭到報應。


    正所謂:弄權一時,淒涼萬古。


    所以金旋才在彌留之際,對劉備提出了不讓自己獨子涉足仕途的要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秘事第三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寰宇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寰宇散人並收藏三國秘事第三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