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聽完了劉度的一番講述之後,在頭腦之中大致對那幾個郡守有了一定的印象。


    武陵郡的太守金旋,是個年紀比較大的人,那他就應該與劉表有幾分相似之處。


    劉表苦心經營荊州近二十年,治下百姓基本上可以安居樂業,並沒受到戰火的摧殘。


    雖然與江東和交州一直關係不太融洽,小摩擦不斷,但那也都是對讓主動挑事,劉表迫於無奈才勉強奉陪。


    很多人都說劉表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但劉備卻並不這麽認為,他覺得那隻不過是常人對劉表的一種誤解而已。


    袁紹野心勃勃,曹操銳意進取,可他們又是以什麽為代價?


    每次戰端開啟,倒黴的不是那些將士和百姓?


    戰爭的結果無非兩種:要麽勝利,要麽失敗。


    但無論勝利,還是失敗,都會讓很多人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所以劉表一直不與各路諸侯爭天下、爭土地,也正說明了他愛民如子、視民如傷。


    而其他各路諸侯所謂的積極向上,則說明了他們視人命如草芥。


    之所以大多數人都覺得好戰才是英雄、避戰則是孬種,是因為他們沒什麽文化,也沒什麽頭腦,從來都是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去考慮問題,而完全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劉表之所以與其他諸侯有著明顯的區別,主要還是因為他的年紀比其他人都大很多。


    一個人隻有飽經了人間滄桑、曆盡了世事變幻,才會活得清醒、看得通透,而這與一個人的年紀是密不可分的。


    那麽金旋也是一個上了年紀的人,所以劉備覺得他應該不會像年輕人那樣血氣方剛、好狠鬥勇。


    長沙郡的太守韓玄,是一個泛泛之輩。


    一個沒本事的人,自然也就沒什麽想法、沒什麽欲望,誰當領導都行,隻要能保住自己的飯碗就行。


    但他手下卻有一員虎將,那就是黃忠。


    劉備在荊州寄居多年,早就聽說過黃忠這個人,都說他是荊州第一猛將。


    而劉度的形容更誇張,竟然說就是呂布在世的話,也未必是黃忠的對手。


    當年在徐州,劉備與呂布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打了多年的交道。


    雖然呂布反複無常、出爾反爾的人品令劉備不齒,但呂布的武藝和帶兵打仗的能力,劉備卻是心服口服的。


    無論關羽、張飛、趙雲,還是曹操手下的那些猛將,以及周瑜手下的那幫將軍,可以說無人能與之相提並論。


    呂布如此厲害,卻未必是黃忠的對手,可見黃忠的武藝是何等的高超。


    越有本事的武將,就越喜歡打仗,也越不喜歡投降別人。


    他們寧可戰死沙場,也不願束手就擒。


    正所謂:隻有斷頭將軍,沒有屈膝宰相。


    所以就算韓玄想歸順劉備的話,黃忠也很有可能反對。


    黃忠武藝高強,又手握重兵,他如果不同意投降的話,隻怕韓玄也隻能乖乖聽話。


    桂陽郡的太守趙範,是一個虛情假意、兩麵三刀的人,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笑麵虎。


    這種人看著和藹可親、笑容可掬,實際則是一肚子壞水,在個人利益麵前出賣朋友,從來不會心慈手軟。


    有的人是奸在表麵、壞在明處,這樣的人雖然可惡,但卻也容易提防。


    怕就怕那種大奸似忠、大偽似真的人,給人的印象很好,完全是正人君子的做派,但等你一旦相信了他,他隨時都可能背後捅你一刀。


    劉備在腦海之中苦苦搜索著與趙範類似的人物,但他發現自己活了大半輩子,似乎還真沒碰到過這樣的人。


    其實劉備也心知肚明,他自己就是趙範這樣的人,隻不過不願意承認罷了。


    如果劉備身邊再有第二個自己的話,他們是絕不會成為朋友的,頂多是形同陌路,很可能會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


    兩個風格相似的人,不會成為朋友,隻有性格互補的人,才會走到一起。


    這也正是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道理。


    劉備雖然還沒見過幾個太守,但卻大致了解了他們的脾氣秉性。


    聽人勸,吃飽飯;識人教,武藝高。


    既然劉度建議劉備先去武陵,劉備也準備采納他的建議。


    “賢弟呀,這次可多虧了你,我才少走了很多彎路啊!來,愚兄敬你一杯!”劉備端起酒杯來,畢恭畢敬地說道。


    劉度與劉備碰了一下,一仰脖全喝了下去。


    “明日一早,我就準備帶兵前往武陵,去會會那個金旋!”劉備又說道。


    “皇叔,在下願帶上手下萬餘精兵與您一同前往!”劉度豪氣幹雲地說道。


    劉度絕非等閑之輩,他知道劉備前去武陵,很可能會管他借兵,因為此番劉備帶來的兵馬實在是太少了。


    而他劉度又不可能不借,畢竟都已經投奔人家了。


    劉備現在是劉度的主公,劉備給劉度下達命令的話,劉度也隻有無條件服從的份兒。


    但如果劉備把劉度的兵馬帶走了,再也不還迴來了,或者與哪個郡守交戰不利,導致將士們被屠戮殆盡的話,他劉度手裏可就剩下一個關防大印和一座空城了。


    劉度也不可能隻是象征性地借給劉備少量兵馬,因為他是帶著萬餘精兵趕往南郡,在途中與劉備不期而遇。


    去前線支援都能帶上全部兵馬,就更別說去各地招募了。


    所以劉度便主動請纓,要親自跟劉備去武陵。


    這樣一來,起碼有兩點好處。


    一方麵,自己是主動幫了劉備,先讓他欠自己一個人情。


    另一方麵,自己手下的兵馬也在控製範圍之內,不會輕易被帶走或折損。


    但這已經是幫了劉備天大的忙,劉備目前所缺的,正是兵馬。


    有趙雲、假關羽、假張飛帶兵,再加上劉度的萬餘精兵,別說是小小的郡守,就是州牧、刺史見了,也不敢掉以輕心。


    劉備正愁不知該如何開口跟劉度借兵,沒想到他竟然主動獻上殷勤,真是想吃冰就下雹子、想睡覺就送枕頭。


    “哎呀,那可就太感謝賢弟了!等日後消滅曹賊,漢室中興之時,劉某一定會在陛下麵前保舉賢弟加官進爵,乃至封侯拜相!”劉備對劉度封官許願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秘事第三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寰宇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寰宇散人並收藏三國秘事第三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