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這次突然從馬上掉下來,可以說是半真半假、亦假亦真。


    當張飛對他不聽號令時、當趙雲對他有所質疑時、當關羽對他冷嘲熱諷時、當諸葛亮對他置之不理時,他的確是兩眼一黑、萬念俱灰。


    這次與以往不同,如果大家真的就光在這看熱鬧的話,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如果曹操贏了,那自然什麽都好說,就算與東吳是盟友,劉備帶著自己的兄弟提前逃跑也無可厚非,因為兩支部隊關係再好,大難臨頭各自飛也是人之常情。


    但這次是周瑜贏了,劉備作為盟友來講,出兵是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而且晚上他剛當著周瑜的麵兒承諾了人家。


    等周瑜凱旋歸來,劉備就是再能狡辯,也解釋不過去。


    而且這已經是劉備第三次公然違抗軍令了,輕則驅逐出江東,重則軍法從事。


    就算周瑜給個麵子,不按軍法處罰,趕出江東也等於是要了劉備的老命。


    現在的天下除了是曹操的地盤,就是孫權的地盤,雖然益州和涼州不在他們手裏,但要想逃到那裏實在是事比登天。


    其路途不但十分遙遠,而且中間還隔著老大一片曹操的地盤。


    從曹操的地盤經過,豈不是自投羅網,主動給曹操送貨上門嘛?


    劉備感受到了自己已經窮途末路,而且毫無辦法,可以說是黔驢技窮了。


    迴首這些年來,始終東逃西竄、顛沛流離,而且又一直寄人籬下、仰人鼻息。


    如今在這緊要關頭,弟兄們竟然不聽自己號令,這個主公當的實在是沒什麽意思。


    與其當個窩窩囊囊、躲躲藏藏的主公,還不如直接撂挑子不幹了!


    無官一身輕,當個破主公就是麵子上好聽一點兒,實際上則是一點兒好處都沒有,成天全是讓人頭疼的事。


    茫然無助、心灰意冷之下,劉備便在馬上坐不住了。


    但他卻並不至於直接從上麵摔下來,隻要稍微振作一下,就算是掉下來也會有所緩衝。


    劉備一咬牙,決定賣賣慘、煽煽情,沒準兒大家一看他太可憐了,就會生出憐憫之心。


    由於之前周瑜要帶劉備去柴桑養病,劉備不想去,便從轎子上摔過一次,所以這次也就輕車熟路了。


    掉在地上之後,隻要四肢緩衝一下,並不是很疼,更不會摔傷。


    最後果不其然,劉備一掉下去,大家便趕緊圍了過來。


    劉備又靈機一動,決定來個退位讓賢,把主公的位置讓給關羽。


    這樣一來,無論關羽接不接,劉備就都好辦了。


    如果關羽接了的話,劉備就不怕周瑜再迴來興師問罪了,因為主公不是我劉備,有什麽事你跟我說不著。


    如果關羽不接的話,那大家就得讓劉備繼續當這個主公,而接著當的條件就是必須要服從自己的命令。


    大家一看劉備要撂挑子,便一下子都老實了。


    如果再不服從命令聽指揮的話,劉備就不當主公了。


    劉備一不當主公,也沒人適合帶領這幫人,那大家就隻能一拍兩散、各奔東西了。


    於是在劉備發布了命令之後,大家便也都不敢怠慢,立刻作鳥獸散,各行其事去了。


    劉備獨自坐在馬上,望著江上的情景心急如焚,隻盼著這場仗打得慢點兒,一定要等自己的兵馬趕過去了再結束。


    不知過了多久,張飛、趙雲帶著大隊人馬前來與劉備會合。


    “雲長、孔明那邊什麽情況?”劉備焦急地問道。


    “大哥,他們已經率領水軍出發了。”張飛迴答道。


    劉備還是有些放心不下,又對著江麵上四處張望找尋起來。


    不大一會兒,果然看到了自己的戰船朝著對岸飛速駛去。


    劉備這才放下心來,又趕緊帶著張飛、趙雲和手下的人馬直奔巴丘而去。


    “哥,咱們這是要去哪啊?”張飛一邊策馬揚鞭,一邊問道。


    “先去巴丘,然後再去江陵!”劉備迴答道。


    張飛十分不解地道:“咱們去江陵幹嘛呀?這曹操大軍都在烏林一帶呢!我們應該和羽哥一起走水路才對呀!”


    劉備轉頭瞪了張飛一眼,埋怨道:“你怎麽那麽多問題?先把嘴閉上,這嗆風冷氣的,你灌一肚子涼風,一會兒還怎麽打仗!”


    張飛吐了吐舌頭,隻好悻悻地不再說話。


    其實劉備如此安排,並不是隨口一說,而是有自己的小算盤。


    曹操與周瑜在長江上作戰,如果曹操最後敗了的話,他除了南郡的江陵便別無去處。


    但曹操那麽多人馬,兵力是周瑜的數倍,兵敗逃跑的話幾乎是不可能的。


    那麽兩軍交戰的主戰場,就會在江上和烏林一帶。


    劉備選擇自己親自率軍走陸路,就是想避開主戰場,遠離兇險之地。


    但主戰場又不能不派人去,而關羽在荊州時又正好掌管水軍,所以劉備便把他派了過去。


    張飛一直與劉備是一條心,劉備肯定是舍不得他離開自己。


    而趙雲的武藝高強,辦事又十分沉穩老練,把他放在身邊,既可以當保鏢,又可以幫著出謀劃策。


    關羽畢竟是一名武將,隻派他一個人去顯然是不行的,於是劉備又把諸葛亮也派了過去。


    因為諸葛亮是謀士,他可以幫關羽出出主意把把關,從而減輕關羽的危險。


    劉備覺得這樣一安排,便萬無一失了。


    如果曹操沒跑到江陵的話,劉備迴去便可以說他親自帶著人馬前去江陵阻擊曹操,但曹操並沒有退兵。


    這就把責任推到了周瑜身上,是他指揮不力,才沒把曹軍擊退。


    如果曹操真的被打敗了,跑到江陵的話,也是在長江的對麵。


    劉備率領的是騎兵,根本沒法過江去追殺,隻能望江興歎。


    無論是哪種情況,劉備迴去之後都能夠跟周瑜交代過去,而且自己還沒什麽危險。


    就這樣,一路無話,劉備的人馬迅速抵達了巴丘,又從巴丘馬不停蹄地趕到了江陵南岸。


    江東的兵馬早已來到江陵多時,此時也正觀察著長江對岸的動靜。


    對岸的江陵城此時已是漆黑一片,更加毫無動靜,看情形曹操的人馬應該是還沒有抵達。


    劉備一看自己的部隊總算及時趕到了,方才長出了一口氣,心中一塊大石總算落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秘事第三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寰宇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寰宇散人並收藏三國秘事第三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