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三個人離開之後,曹操一個人坐在帥案之前怔怔出神、久久不語。


    本來曹操是打算把荊州這幾個名士叫過來質問一番,然後再征辟他們入朝做官的,結果卻被他們的一席話說得自己啞口無言。


    跟他們幾個在一起,曹操明顯地感到了自己不再是個丞相,而隻是一個利欲熏心、利令智昏的凡夫俗子。


    而那幾個則是洞悉一切的世外高人,曹操與他們根本不在一個檔次,更不在一個境界。


    曹操迴想起剛才的一幕幕,直感到發人深省、迴味無窮。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有道則現,無道則隱。”是孔夫子所說的話。


    自己雖然也聽過,卻並沒有仔細思考過其中的意思。


    迴想當年那個年少輕狂的自己,剛一被舉為孝廉,也想轟轟烈烈地幹一番事業,既可以匡扶社稷,又可以光宗耀祖。


    但到了官場一看,簡直處處令人作嘔、令人不齒、令人咋舌、令人發指。


    一心想把自己的分內工作幹好,卻總是遭來同僚的非議。


    這倒也有情可原,他們與自己是競爭關係,怕自己表現出色,有朝一日會爬到他們頭上,所以就會嫉妒和使壞。


    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高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但自己的上級領導也看不上自己,總是雞蛋裏挑骨頭,自己做了那麽多事卻動輒得咎,反而還不如那些什麽事也不做的人。


    正如人們總結的那樣: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自己辛辛苦苦幹了幾年,卻一會兒看著這個提拔了,一會兒看著那個升遷了,而自己不但不受重用,竟然還被明升暗降。


    受到提拔重用的那些人,也沒一個有真才實學,靠埋頭苦幹上去的,不是這個有關係,就是那個成天拍馬屁、送禮。


    於是自己一怒之下,就辭官迴家了。


    在家呆了兩年,後來終於想通了,你工作再努力,工作幹得再好,對上級領導來說又有個屁用?


    你把精力都放在了對上級領導屁用沒有的地方,人家又怎麽會看你順眼?


    上級領導看你不順眼,自然就不會對你提拔重用。


    而那些對領導溜須拍馬、給領導送財送物的人,才是真正對領導有用的人,領導才會欣賞他們、重用他們。


    當年就連皇帝劉宏都明目張膽地賣官鬻爵,就更別說下麵的其他官員了。


    所以任何一個正直的人都受不了官場的黑暗和腐敗,也隻能選擇遁世了。


    龐德公說得也很有道理,當官的都是作威作福、橫征暴斂。


    就算是一個小小的縣太爺,在老百姓麵前,也是兩個大狗爪子往身後一別,挺個大肚子道出指點江山、胡說八道。


    而見了郡守,縣令就會把兩個大狗爪子放在身前,一副虛心受教的樣子,小雞啄米般地連連點頭,儼然變成了另一個人。


    俗話說得好:三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


    一個小小的縣令,又是所謂的清官,都能搜刮這麽多財產,就更別說那些大官、貪官了。


    曹操感慨了一會兒,又拿起了筆,把剛才那三個人贈給他的詩寫了下來。


    寫完之後,曹操又開始逐一仔細品味起來。


    “名利場上幾時休,爾虞我詐不自由。當了縣令想郡守,做了宰相望王侯。”


    曹操朗聲吟誦了一遍。


    好詩,好詩啊!


    這首應該是司馬徽贈與我的!


    讀完之後,曹操又不由感慨了一番。


    驀然迴首,這些年來我一直在爭名奪利、爭權奪位,雖然平步青雲、扶搖直上,但卻從來沒想過知足,更沒想過這樣做都失去了什麽。


    名利這個東西最大的莫過於皇帝,如果這次我拿下了江東,隨後的益州、涼州也都不在話下,登基稱帝指日可待。


    可當了皇帝又能如何?


    自己會真的開心嗎?


    無非就是身邊一堆粉黛妖物,整天纏著自己,不讓自己睡覺,而自己又控製不住欲望,便夜夜翻雲覆雨、顛鸞倒鳳。


    然後再像劉宏那樣,用不了多久就把自己給累死了。


    就算卞夫人那邊能治理好後宮,自己也能控製住欲望,終日也會麵臨著一大堆棘手的問題。


    對內,要整天分析自己手下的那幫人,哪個是跟自己一夥的;哪個不是跟自己一夥的;哪個現在是跟自己一夥的,但很快就會背叛自己;哪個現在跟自己不是一夥的,但卻能通過一些手段拉攏過來……


    對外,要考慮周邊的一些蠻夷,哪個會來入侵;哪個不會來入侵;哪個現在不會來入侵,但以後卻很可能來入侵;哪個現在已經入侵,但打敗了他們之後,以後就再也不會來入侵……


    一想起這些破事,就不由頭大如鬥、心亂如麻。


    本來自己就有頭風,到那時恐怕會發作得更加頻繁、疼痛得更加嚴重。


    放下司馬徽的詩,曹操又拿起了一首,朗誦道:“人笑青山不曾老,青山笑人不得閑。無為原來方為道,退步其實是向前。”


    這首是龐德公送我的!


    自古以來隱士就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終日無所事事,也就是傳說中的無為。


    無為這件事聽起來似乎是不求上進、不思進取,但卻的確是大智慧。


    人家什麽也不做,安分守己、安貧樂道,起碼過得舒心。


    不像我,雖然是有為,但也是真操心呐!


    而且哪次出去跟其他諸侯打仗不是把腦瓜子別在褲腰帶上,說白了就是在拿命去賭!


    賭贏了還則罷了,一旦賭輸了就什麽都沒了。


    如今我也是一把年紀的人了,真不應該再冒險了,在家享享清福多好,何必成天忙得腳打後腦勺,把自己累得要死要活的呢!


    正所謂:大巧在所不為,大智在所不慮。


    “身有衣服足有鞋,兒子有爹孫有爺。吃飽穿暖家人在,便是人間好時節。”


    曹操又拿起了最後一首詩,細細品讀了一遍。


    說得真有道理啊,其實人生在世夠吃夠喝,有家人陪伴左右,就此生足矣!


    當年父親如果沒有那麽多金銀財寶,也不會慘遭劫匪殺害。


    長子曹昂如果不跟自己去打宛城,也不會年紀輕輕的就走了。


    如果人生能從頭再來,自己絕不會再走這條路了,也像那幾個人一樣,當一個超凡脫俗的世外高人!


    在家陪父親聊聊天,跟兒子談談心,比現在這種陰陽兩隔的感覺,實在要好上千倍萬倍啊!


    曹操又反複把幾首禪詩品味了一番,方才小心翼翼地收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秘事第三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寰宇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寰宇散人並收藏三國秘事第三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