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將自己的力作《短歌行》在全國各地大力推廣之後,本以為會受到廣泛的關注、引發強烈的反響,天下間有識之士也應該紛至遝來、如期而至。
然而讓他意外的是,除了張鬆和黃蓋之外,便再無一人前來投奔。
如果說其他各州離得遠,收到效果還有待時日的話,荊州卻是最近的,卻是一直都毫無動靜。
曹操早就聽說荊州的名門望族當中有四大家族,分別是蔡、蒯、龐、黃。
其中蔡家的代表人物是蔡瑁、蒯家的代表人物是蒯越、龐家的代表人物是龐德公、黃家的代表人物是黃承彥。
前兩個人在朝為官,後兩個人在家賦閑。
如今蔡瑁和蒯越都已被曹操招致麾下,但龐德公和黃承彥卻始終不見其人。
據說他們還有個好友叫司馬徽,也是個十分有名望的人物。
於是曹操便派手下人去請他們過來。
這一日,三人被帶到了烏林軍營。
進入曹操的中軍大帳,曹操打眼一看,不由心下暗暗稱奇。
從年齡上來說,這幾個人應該都比曹操大,但看他們的長相,卻是紅光滿麵、神采奕奕,明顯比曹操年輕很多。
幾個山野之人,又是以務農為生,平時應該是缺穿少吃,生活十分拮據,遠遠比不上曹操每天的山珍海味、美酒佳釀。
曹操覺得自己應該比他們看著更精神才對,然而事實卻截然相反。
“今日把幾位叫過來,是有一些問題想請教一下,還望各位不吝賜教!”曹操彬彬有禮地說道。
但見一人走上前來,不卑不亢地道:“這位就是當今的丞相大人曹操曹孟德吧?”
曹操點了點頭道:“正是鄙人!敢問閣下是?”
那人答道:“在下司馬徽,字德操。”
曹操又道:“久仰久仰!剩下的兩個也不妨自我介紹一下吧,也好讓曹某認識認識。”
龐德公和黃承彥也不客氣,紛紛上前做了自我介紹。
曹操將三個人一一記下,又義正辭嚴地道:“漢室日漸衰微,前有十常侍亂政專權,後有董太尉禍亂朝綱,導致天下諸侯割據、狼煙四起,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幾位都是才華出眾之輩、能力超群之人,卻為何要避世而居,而不為國家排憂解難,救蒼生於水火、解黎民於倒懸呢?”
下麵的三個人互相看了看,司馬徽首先走上前來,說道:“有道是: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有道則現,無道則隱!剛才丞相也已經說了,天下大亂已久,之所以會大亂是因為無道,所以我等才選擇了隱居山野!”
無道指的自然是天子無道,司馬徽雖然沒有明說,但他的話很顯然是大逆不道。
曹操也不計較,又問道:“那麽為何無道就要隱居呢?”
龐德公走上前來,說道:“德操啊,這個問題我來迴答吧。”
接著龐德公又轉過身來,對曹操說道:“天下無道,就會導致官場黑暗腐敗。那麽一個黑暗腐敗的官場,正直的人又怎麽會涉足呢?如果出仕為官的話,就勢必要與那些酒囊飯袋同流合汙、要對上級吮癰舐痔、要與同僚勾心鬥角、要對百姓橫征暴斂。拯救萬民?澤被蒼生?哈哈哈,那隻不過是那些狗官愚弄百姓的說辭,終日作威作福、搜刮民脂民膏才是他們的真實寫照!”
龐德公的一番話,讓曹操想起了他當年剛入官場時的情景。
那時曹操年少懵懂、年少輕狂,並不懂得官場險惡,本來想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地幹出一番事業、造福一方百姓,卻由於剛正不阿、大公無私而得罪了一批權貴。
結果很快曹操就被明升暗降,從洛陽調到了頓丘,曹操一氣之下,便辭官迴鄉。
在家一待就是兩年,後來由於黃巾起義在全國各地爆發,曹操才被迫出來平定叛亂。
龐德公說得真是鞭辟入裏、入木三分!
官場上想當個正直的人,嗬嗬,那會死得很慘的!
曹操收迴思緒,又對黃承彥問道:“黃老先生,老夫聽說你的女婿叫諸葛亮,是劉備身邊的謀士。如果按照你們幾個人的思路,他也應該在山野隱居才對啊,怎麽入世了呢?”
黃承彥走上前來,說道:“丞相大人說得沒錯,在下的小婿的確是叫諸葛亮,也確實追隨了劉備。這個隻能說人各有誌、各行其誌吧!別說是女婿了,就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也未必全能聽自己的話呀,您說是不是這麽個道理?”
曹操一聽這話,心中也是不無感慨。
自己的幾個兒子,投入心血最多的就是曹丕、曹彰、曹植。
但每個兒子都有明顯的缺點,而且自己就算再怎麽苦口婆心,他們也聽不進去,總是虛心接受、堅決不改。
曹丕的性格是錙銖必較、睚眥必報。
自己總是教育他,男人要心胸寬廣,這樣才能成就大事。
可他根本聽不進去,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似乎氣量反而越來越狹小。
曹彰天生蠻力,自幼便喜歡舞槍弄棒。
自己總是教育他,好狠鬥勇隻能當個匹夫,根本成不了大器。
可他也是根本聽不進去,除了衝鋒陷陣什麽都不會,兵法更是從來都不學。
曹植雖然在文學方麵十分出類拔萃,也寫了很多膾炙人口、蕩氣迴腸的詩詞歌賦,但他卻酗酒成性,終日醉生夢死。
自己總是跟他說,喝酒誤事、喝酒亂性,不是不可以喝,但絕不能成天到晚地喝。
可他更是把自己的話當耳旁風,隨著年齡的增長,酒癮也越來越大,如今已經到了無酒不歡的程度。
“丞相如果沒什麽事的話,我等就先告辭了。”
就在曹操愣神之際,幾個人一起說道。
曹操微笑著點了點頭。
司馬徽又道:“臨走之前,在下送丞相一首詩。名利場上幾時休,爾虞我詐不自由。當了縣令想郡守,做了宰相望王侯。”
曹操一邊細細品味,一邊點了點頭。
龐德公也走上前來,說道:“在下也送丞相一首詩。人笑青山不曾老,青山笑人不得閑。無為原來方為道,退步其實是向前。”
“好詩好詩啊!”
曹操說著,又把目光望向了黃承彥,說道:“老夫要是沒猜錯的話,你也得送我一首吧?”
黃承彥走上前來,說道:“不錯!身有衣服足有鞋,兒子有爹孫有爺。吃飽穿暖家人在,便是人間好時節。”
然而讓他意外的是,除了張鬆和黃蓋之外,便再無一人前來投奔。
如果說其他各州離得遠,收到效果還有待時日的話,荊州卻是最近的,卻是一直都毫無動靜。
曹操早就聽說荊州的名門望族當中有四大家族,分別是蔡、蒯、龐、黃。
其中蔡家的代表人物是蔡瑁、蒯家的代表人物是蒯越、龐家的代表人物是龐德公、黃家的代表人物是黃承彥。
前兩個人在朝為官,後兩個人在家賦閑。
如今蔡瑁和蒯越都已被曹操招致麾下,但龐德公和黃承彥卻始終不見其人。
據說他們還有個好友叫司馬徽,也是個十分有名望的人物。
於是曹操便派手下人去請他們過來。
這一日,三人被帶到了烏林軍營。
進入曹操的中軍大帳,曹操打眼一看,不由心下暗暗稱奇。
從年齡上來說,這幾個人應該都比曹操大,但看他們的長相,卻是紅光滿麵、神采奕奕,明顯比曹操年輕很多。
幾個山野之人,又是以務農為生,平時應該是缺穿少吃,生活十分拮據,遠遠比不上曹操每天的山珍海味、美酒佳釀。
曹操覺得自己應該比他們看著更精神才對,然而事實卻截然相反。
“今日把幾位叫過來,是有一些問題想請教一下,還望各位不吝賜教!”曹操彬彬有禮地說道。
但見一人走上前來,不卑不亢地道:“這位就是當今的丞相大人曹操曹孟德吧?”
曹操點了點頭道:“正是鄙人!敢問閣下是?”
那人答道:“在下司馬徽,字德操。”
曹操又道:“久仰久仰!剩下的兩個也不妨自我介紹一下吧,也好讓曹某認識認識。”
龐德公和黃承彥也不客氣,紛紛上前做了自我介紹。
曹操將三個人一一記下,又義正辭嚴地道:“漢室日漸衰微,前有十常侍亂政專權,後有董太尉禍亂朝綱,導致天下諸侯割據、狼煙四起,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幾位都是才華出眾之輩、能力超群之人,卻為何要避世而居,而不為國家排憂解難,救蒼生於水火、解黎民於倒懸呢?”
下麵的三個人互相看了看,司馬徽首先走上前來,說道:“有道是: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有道則現,無道則隱!剛才丞相也已經說了,天下大亂已久,之所以會大亂是因為無道,所以我等才選擇了隱居山野!”
無道指的自然是天子無道,司馬徽雖然沒有明說,但他的話很顯然是大逆不道。
曹操也不計較,又問道:“那麽為何無道就要隱居呢?”
龐德公走上前來,說道:“德操啊,這個問題我來迴答吧。”
接著龐德公又轉過身來,對曹操說道:“天下無道,就會導致官場黑暗腐敗。那麽一個黑暗腐敗的官場,正直的人又怎麽會涉足呢?如果出仕為官的話,就勢必要與那些酒囊飯袋同流合汙、要對上級吮癰舐痔、要與同僚勾心鬥角、要對百姓橫征暴斂。拯救萬民?澤被蒼生?哈哈哈,那隻不過是那些狗官愚弄百姓的說辭,終日作威作福、搜刮民脂民膏才是他們的真實寫照!”
龐德公的一番話,讓曹操想起了他當年剛入官場時的情景。
那時曹操年少懵懂、年少輕狂,並不懂得官場險惡,本來想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地幹出一番事業、造福一方百姓,卻由於剛正不阿、大公無私而得罪了一批權貴。
結果很快曹操就被明升暗降,從洛陽調到了頓丘,曹操一氣之下,便辭官迴鄉。
在家一待就是兩年,後來由於黃巾起義在全國各地爆發,曹操才被迫出來平定叛亂。
龐德公說得真是鞭辟入裏、入木三分!
官場上想當個正直的人,嗬嗬,那會死得很慘的!
曹操收迴思緒,又對黃承彥問道:“黃老先生,老夫聽說你的女婿叫諸葛亮,是劉備身邊的謀士。如果按照你們幾個人的思路,他也應該在山野隱居才對啊,怎麽入世了呢?”
黃承彥走上前來,說道:“丞相大人說得沒錯,在下的小婿的確是叫諸葛亮,也確實追隨了劉備。這個隻能說人各有誌、各行其誌吧!別說是女婿了,就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也未必全能聽自己的話呀,您說是不是這麽個道理?”
曹操一聽這話,心中也是不無感慨。
自己的幾個兒子,投入心血最多的就是曹丕、曹彰、曹植。
但每個兒子都有明顯的缺點,而且自己就算再怎麽苦口婆心,他們也聽不進去,總是虛心接受、堅決不改。
曹丕的性格是錙銖必較、睚眥必報。
自己總是教育他,男人要心胸寬廣,這樣才能成就大事。
可他根本聽不進去,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似乎氣量反而越來越狹小。
曹彰天生蠻力,自幼便喜歡舞槍弄棒。
自己總是教育他,好狠鬥勇隻能當個匹夫,根本成不了大器。
可他也是根本聽不進去,除了衝鋒陷陣什麽都不會,兵法更是從來都不學。
曹植雖然在文學方麵十分出類拔萃,也寫了很多膾炙人口、蕩氣迴腸的詩詞歌賦,但他卻酗酒成性,終日醉生夢死。
自己總是跟他說,喝酒誤事、喝酒亂性,不是不可以喝,但絕不能成天到晚地喝。
可他更是把自己的話當耳旁風,隨著年齡的增長,酒癮也越來越大,如今已經到了無酒不歡的程度。
“丞相如果沒什麽事的話,我等就先告辭了。”
就在曹操愣神之際,幾個人一起說道。
曹操微笑著點了點頭。
司馬徽又道:“臨走之前,在下送丞相一首詩。名利場上幾時休,爾虞我詐不自由。當了縣令想郡守,做了宰相望王侯。”
曹操一邊細細品味,一邊點了點頭。
龐德公也走上前來,說道:“在下也送丞相一首詩。人笑青山不曾老,青山笑人不得閑。無為原來方為道,退步其實是向前。”
“好詩好詩啊!”
曹操說著,又把目光望向了黃承彥,說道:“老夫要是沒猜錯的話,你也得送我一首吧?”
黃承彥走上前來,說道:“不錯!身有衣服足有鞋,兒子有爹孫有爺。吃飽穿暖家人在,便是人間好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