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曹操自己已經做出了判斷和決定,但為了顯示他不獨斷專行、剛愎自用,還是要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見。


    另一方麵,黃蓋投靠過來也是個喜訊,理應讓大家分享一下喜悅。


    第二日一大早,曹操便把程昱、賈詡、荀攸幾個謀士叫到了中軍大帳。


    “這個,孔夫子說得好,上士殺人用筆端,中士殺人用舌端,下士殺人懷石盤!我的那篇《短歌行》還是很有效果的,這才剛寫出來就立竿見影,短短不到兩天的時間,就已經有兩名有分量的人物過來向老夫示好了!”曹操笑逐顏開地說道。


    “敢問丞相大人,都是哪兩個人啊?”程昱好奇地問道。


    “這第一個嘛,是西川劉璋的別駕,叫做張鬆。不過老夫並不喜歡他,長得獐頭鼠目、尖嘴猴腮的,所以老夫也沒怎麽太搭理他,就把他打發走了,嗬嗬嗬。”曹操訕笑著說道。


    “丞相大人,那麽第二位又是何方神聖啊?”荀攸又問道。


    曹操狡黠一笑,說道:“猜猜看!”


    程昱、賈詡、荀攸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之間都猜不出來是誰。


    賈詡又道:“丞相,您還是直接告訴我們吧!”


    曹操點了點頭,把一塊絹帛從衣袖中拿了出來,遞給旁邊的侍衛,吩咐道:“給大家念一下!”


    侍衛按照曹操的指示,把黃蓋給曹操寫的信大聲朗誦了一遍。


    讀完之後,隻見下麵的幾個人表情各異。


    程昱是老眉緊皺、一臉狐疑,賈詡是氣定神閑、麵色如常,荀攸則是一直暗自打量著曹操。


    過了一會兒,曹操又問道:“你們可知,這封信出自何人之手啊?”


    雖然信上沒有署名,但在場的人都猜得出來,是江東的老將黃蓋所寫。


    程昱走上前來,說道:“丞相,老朽這裏有上中下三策,不知您想聽哪一策?”


    曹操好奇地道:“哦?仲德不妨分別講一講你的謀略!”


    “老朽的下策,是老朽也給孫權寫封信,說想要過去投降!老朽的中策,是我和老賈一起給孫權寫信,說想要過去投降!老朽的上策,則是我們三個一起給孫權寫信,說想要過去投降!”程昱調侃道。


    曹操聽得忍俊不禁,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笑過一陣之後,曹操問道:“仲德呀,你這出的是什麽餿主意呀?你給孫權寫信投降,他能信嗎?還你們三個都寫信?你是真把孫權當小孩兒了?哈哈哈!”


    曹操說完之後,在場的幾個人也都哄堂大笑起來。


    程昱雖然沒有直接道出自己對這封信的看法,但他開的這個玩笑,已經間接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黃蓋給曹操寫信投降,正如程昱給孫權寫信投降一樣,是根本不可信的。


    黃蓋從當年追隨孫堅,再到孫策,再到孫權,已經是孫家的三代老臣了,又怎麽可能在如此緊要關頭突然背主投敵?


    這便是程昱的看法。


    曹操一看自己碰了個軟釘子,也不計較,又把目光望向了賈詡。


    賈詡站在那一聲不吭,靜靜地發呆。


    “文和,你在想什麽呢?”曹操好奇地問道。


    賈詡一聽曹操招唿自己,這才迴過神來,說道:“哦,丞相,老朽聽完了這封信,不由想起了當年的官渡之戰!”


    曹操先是愣了一下,緊接著便開懷大笑起來。


    官渡之戰的許攸是第一個過來投靠曹操的,也正是由於他及時投靠過來,才使得曹操扭轉乾坤、反敗為勝。


    此時賈詡這麽說,明顯是在把黃蓋比作當年的許攸,把與江東的這場仗比作當年的官渡之戰。


    其實賈詡也並不相信黃蓋是真心投降,因為他與黃蓋的年紀相仿,太知道這個年紀的人,到底是什麽心態和想法了。


    賈詡今年六十二歲,程昱今年六十八歲,黃蓋雖然不知具體年齡多大,但應該至少也在六十歲左右。


    常言道,人生七十古來稀。


    亂世之中,人活到六十歲已經是高壽了,後邊根本沒幾天活頭兒了。


    那麽人在這個時候,最看重什麽?


    絕不是身份、地位、權力、錢財,而是聲譽,一生的聲譽。


    正所謂: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一個人眼看著活一輩子了,誰願意晚節不保,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把自己一輩子的聲譽給毀了?


    除非他是個傻子!


    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得為子孫後代考慮、為自己的家人考慮。


    所以程昱和賈詡聽完了黃蓋的這封信之後,便覺得其中肯定有詐。


    但賈詡並不希望曹操拿下江東,更不希望他一統天下、登基稱帝。


    因為他怕到時曹操會來個秋後算賬,曹操的長子曹昂和愛將典韋可是因他賈詡而戰死沙場的。


    所以賈詡雖然看出了其中有問題,卻絕對不能說出來。


    如果說了,那就是提醒曹操要防著黃蓋、防著江東。


    那麽江東的陰謀就很難得逞,曹操也很難被江東算計。


    如果不說,曹操真著了江東的道兒,他一統天下這場戲就還能一直唱下去。


    隻要曹操一直忙乎著一統天下,就沒時間找賈詡秋後算賬。


    於是賈詡就在那裝瘋賣傻,假裝想起了官渡之戰,實際則是拐彎抹角地告訴曹操,黃蓋投靠過來這件事十分可信。


    曹操自然是非常滿意,覺得自己的判斷還是對的,就連賈詡也讚成。


    荀攸一直在暗中打量著曹操的神色,他雖然也對此事充滿了懷疑,但看到曹操是這般態度,也不好提出什麽質疑。


    他知道自己畢竟不是程昱,人家一把年紀了可以無所顧忌地在曹操麵前暢所欲言,曹操也不會計較。


    自己如今年過半百,但年輕的謀士可有的是,如果不懂得察言觀色的話,自己隨時就會被替換掉。


    荀攸整理了一下語言,走上前幾步,說道:“微臣恭喜丞相!我軍在烏林一帶屯兵數日,一直按兵不動,想必那江東部隊內部也是人心惶惶。相信假以時日,還會有更多的人前來投奔丞相的。到那時我們不費一兵一卒便可拿下整個江東,正是兵不頓而利可全啊!”


    曹操滿意地點了點頭,引經據典地道:“不錯,孫子有雲: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秘事第三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寰宇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寰宇散人並收藏三國秘事第三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