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闞澤的一番仔細端詳,曹操大致確定來人應該不是刺客,便把信收下了。


    曹操並沒有當場直接表態,而是說再考慮考慮,因為他還無法判斷此事到底是真是假,還須好好斟酌一下。


    曹操本想派人送闞澤迴去,但轉念一想,那樣做實在不妥。


    一旦被江東的人發現,不但闞澤性命不保,甚至連黃蓋也會牽扯出來。


    於是他便讓闞澤自行離去了。


    闞澤出了曹營,便直奔江邊而去,到了江邊,又順江而下。


    他知道曹操很可能會派人在後麵跟蹤,所以一直沒有迴頭,隻有這樣才顯得光明正大,而不是鬼鬼祟祟。


    走了數裏,闞澤終於找到了自己來時乘坐的漁船。


    闞澤知道就算是普通的漁民,如果離曹操的戰船太近的話,也會被懷疑形跡可疑,甚至被防禦的哨兵直接放箭射死。


    所以在來時,他把船停在了烏林的下遊,上岸之後,又徒步走到了曹操大營。


    解下纜繩,闞澤上了船方才如釋重負,心下不禁生出無限感慨。


    當日周瑜派人去找自己,自己便意識到周瑜是有事相求。


    但人家周瑜是江東的大都督,手眼通天的人物,又能求到一個平民百姓什麽事?


    所以肯定不是什麽普通的事,而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


    當周瑜跟自己講述他的通盤計劃時,自己便已猜到了八九分,周瑜這次交代給自己的任務不但十分艱巨,而且兇險萬分。


    後來果不其然,原來是黃蓋詐降得給曹操寫信,周瑜想派自己去送信。


    對於天下大勢,自己早就做過分析,並且也有著與眾不同的見解。


    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各路諸侯割據了這麽久,早晚還是要被統一的,隻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曹操這次親自率兵南下,不費吹灰之力便收複了荊州,恰恰說明荊州的文武也看清了這一點。


    既然早晚都要統一,那就還是早統一的好,免得打來打去的,死了不少人,最後的結局還是一樣。


    但孫權卻與劉琮的態度截然不同,他並不想歸順朝廷,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歸順曹操。


    也許孫權覺得,歸順曹操之後,他會兇多吉少,而奮力一戰,或許可以擊退曹操。


    站在士子和儒生的角度,自己完全不讚成孫權的觀點。


    因為江東無論兵馬還是人才,都完全不是曹操的對手,如果真要交戰的話,十有八九會敗。


    而且一旦戰端開啟,必將生靈塗炭、哀鴻遍野,屍骨如山、血流成河。


    雖然會延緩曹操統一的進程,但結局還是一樣。


    所以孫權的做法,說白了就是為了他的個人利益,而拿整個江東去賭,置整個江東百姓的安危於不顧。


    作為一個讀書人,講究的是“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正所謂:“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


    由於孫權的自私自利,決定了江東要負隅頑抗,也注定了眼下的這場戰爭不可避免。


    毋庸置疑,曹操獲勝的可能性更大,即便是曹操此戰敗了,日後也必將卷土重來。


    孫權就算能躲得了這次,也躲不了下次、下下次。


    江東之所以能偏安一隅,主要還是因為有長江天險。


    但自古君王想要保境安民,都不能靠這種外界的自然環境,而是要靠實力和民心。


    正所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雖然自己看好曹操,而不看好孫權,但卻別無選擇。


    天下有識之士,誰不想投奔曹操?


    誰不想在最有實力的諸侯手底下做事?


    而且這個最有實力的諸侯還是打著朝廷的旗號。


    但卻注定隻能有少數人才會那麽幸運!


    你沒關係、沒背景的,又如何接觸到曹操?


    又如何能取得曹操的賞識和重用?


    春秋時期有個叫孫陽的人,此人有個本事,就是擅長發現千裏馬。


    但世間有那麽多千裏馬,又有幾個孫陽?


    馬有千裏之程,無騎不能自往。


    一個人就是有再大的本事,沒人肯用你的話也是白扯。


    如果說自己是千裏馬的話,那麽周瑜就是那個孫陽。


    這次表麵上看周瑜是求自己辦事,實際則是給自己一個展示才能的機會。


    如果這次能順利完成任務的話,日後他向孫權保舉自己也有話說。


    這個送信的任務看似簡單,卻事關重大、兇險萬分,不僅關係著江東的安危,也關係著自己的生死。


    自己麵對的是整個曹操大軍,還有曹操本人,如果稍有不慎說錯了話,恐怕瞬間就要人頭落地。


    就算沒說錯話,也有可能曹操突然產生了什麽想法,便會對自己痛下殺手。


    但自己隻是個窮酸書生,又沒有老婆孩子,還有什麽可怕的,腦袋掉了不過碗大的疤。


    而且自己已經年近不惑,人生能有幾迴搏?此時不搏何時搏?


    為了自己的前程,必須要賭一次!


    如果蒼天有眼,就讓自己順利完成任務,就讓江東能打贏這場仗!


    如果蒼天無眼,最後真是曹操拿下了江東,那自己也就認命了!


    已經努力過了,就沒什麽可遺憾的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此番非同小可,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於是在去見曹操之前,自己做足了功課,包括說話的眼神、笑容、語氣、語速,等等等等。


    見了曹操眼神一定不能閃爍,要一直看著他。


    時而麵帶微笑,必要時可以狂笑,但絕不能傻笑、憨笑、奸笑、壞笑。


    語氣要平和、真誠,語速要緩慢、平穩,力爭做到不卑不亢、不疾不徐。


    而且說話時不能磕巴,一磕巴就會顯得自己緊張、心虛。


    也不能重複,一重複就會顯得自己太囉嗦。


    更不能前後矛盾,要嚴絲合縫、滴水不漏,這樣才會讓曹操感到可信,看不出絲毫破綻。


    自己還預想了幾個問題,比如曹操要殺自己該怎麽說、曹操認為是詐降該怎麽說、曹操要扣下自己該怎麽說,曹操不接納黃蓋投降該怎麽說,等等。


    一切準備妥當之後,不禁信心滿滿,覺得憑著自己博聞強識的才華和不畏權貴的氣節,一定能夠順利完成此次任務。


    上天垂青,幸不辱命!


    闞澤想著想著,船已經不知不覺地劃到了長江對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秘事第三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寰宇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寰宇散人並收藏三國秘事第三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