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無論曹植還是楊修,亦或是在場的所有文人,大家都覺得曹操作的這首詩存在著明顯的瑕疵。


    一方麵,詩中的有些句子,使用的太過突兀,與上下文根本沒什麽關係,也不知曹操到底是怎麽考慮的,總之是有些前言不搭後語、驢唇不對馬嘴。


    而曹操在詮釋自己的詩文時,也沒有具體說明,所以恐怕他自己也無法解釋。


    這隻能說明詩人的思維是比較發散的,也是比較飄逸的,也許當時在曹操的頭腦中出現了一些靈感,所以才想到了一些話。


    但那些靈感又轉瞬即逝,消失的無影無蹤,連他自己也找不迴來了。


    另一方麵,就是這首詩的最後一句,竟然直接抄襲了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當中的詩句。


    任何一個文人,都會熟讀史記,對其中的話也都有印象。


    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礙於曹操的顏麵,誰都不敢明說,隻有楊修說了出來。


    周公旦是西周時期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就連孔子都稱他為聖人。


    他在周武王死後,一心輔佐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期間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說他大權獨攬,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但等周成王長大後,周公又還政於他,並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篡權奪位,足見其是一個大公無私、光明磊落的人。


    周公當年非常重視人才,有很多人前去投奔他。


    由於周公求賢若渴、惜才如命,生怕失去任何一名人才,所以他經常在洗澡的時候,還沒洗完就把頭發係上,先出來接見人才;也經常在吃飯的時候,還沒吃完就把嘴裏的食物吐出來,先出來接見人才。


    久而久之,周公便有了“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的美譽。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出自司馬遷的史記。


    如果寫文章的話,可以原封不動的引用。


    但如果是作詩的話,作者起碼也得稍加改動,直接抄襲是令所有文人墨客所不齒的行為。


    而曹操竟然直接搬了過來,這實在讓大家不敢恭維。


    但曹操卻並不這麽想。


    他以為在場的各位,除了楊修,別人都不知道那是太史公的原話。


    但楊修並沒直接說曹操抄襲,隻是說英雄所見略同,也算給了曹操點麵子。


    曹操覺得“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句,正是自己這篇詩文的點睛之筆,它可以讓天下人知道,自己並無心謀朝篡位,隻不過是想當個周公那樣的人罷了。


    畢竟現在天下還沒有完全平定,孫權的揚州、劉璋的益州、張魯的漢中,以及馬超、韓遂的西涼等地,雖然指日可待,但還需假以時日。


    如果有朝一日,天下真的統一了,再改朝換代,天下人也無話可說。


    自己的詩文中隻是說周公是那樣,並沒說自己是那樣,再說劉協又不是自己的大侄兒,自己完全沒必要替他爹管兒子。


    曹操對自己的這篇作品很滿意,它不但代表了此時自己的心情,還暗示了自己大公無私的情懷。


    於是曹操又將這篇詩文命名為《短歌行》,命令手下的人將其大量抄寫並發往全國各地,希望大家看了之後能夠盡快地投奔和歸降自己。


    無巧不成書,第二天便來了個人,要麵見曹操。


    此人是劉璋的手下,益州別駕張鬆。


    別駕全稱是“別駕從事史”,是州刺史的佐官,因其地位較高,出巡時不與刺史同車,而是另乘坐一車,故而得名。


    別駕並沒什麽具體的職責,但卻是刺史身邊的人,所以在一州之地,其身份地位很高。


    劉璋看荊州已經歸順朝廷了,免去了一場生靈塗炭,也想投靠朝廷,便派張鬆來找曹操主動示好,以表明心意。


    曹操聽說有人來謁見他,又是別駕,心裏自然十分高興,於是親自接見了張鬆。


    然而,一看到張鬆,曹操的心直接涼了半截兒。


    此人長得賊眉鼠眼,還東張西望、左顧右盼,時不時地看一眼曹操,目光又趕緊閃到了別處。


    曹操感覺就像有人來自己家裏偷東西,正好與自己撞了個正著一般。


    “來者可是益州別駕張鬆?”曹操放下心中成見,開口問道。


    “正是在下!”張鬆答道。


    隨後,他又四處張望起來。


    “你可是讀過老夫的詩文之後,才過來投奔的?”曹操又問道。


    張鬆一聽這話,先是心下一怔,又笑著道:“嘿嘿,是的!丞相的詩寫得膾炙人口、蕩氣迴腸,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其實張鬆之前雖然也讀過一些曹操的詩,但卻並沒什麽印象。


    最近曹操所做的《短歌行》,張鬆更是從來都沒見過。


    曹操嘴角上揚,十分得意地問道:“那你覺得其中哪句寫得好?”


    張鬆想了想,說道:“在下覺得,哪句都好!”


    “那你就隨便說兩句,再談談你的感受吧。”曹操提議道。


    這下可把張鬆給難住了,搜腸刮肚地想了半天,也毫無印象。


    “在下才疏學淺,丞相寫的詩又太過深奧,在下實在,實在是記不住啊,嘿嘿!”張鬆一副嬉皮笑臉的樣子道。


    曹操心下有些不悅,吩咐道:“來人呐,把我的那篇《短歌行》拿過來!”


    不大一會兒,一個侍衛拿過來一塊絹帛,遞到了張鬆的麵前,上麵正是曹操最近的力作《短歌行》。


    張鬆接過來看了一陣,說道:“丞相,這,這是您的詩嗎?”


    曹操捋髯點了點頭,等著張鬆對自己大肆褒獎一番。


    張鬆卻道:“這最後一句,怎麽也得稍微改改啊,比如‘周公捉發,天下歸心’,或是‘周公吐哺,天下歸真’什麽的!”


    話一出口,張鬆就後悔了。


    他雖然沒直接說曹操是抄襲了司馬遷的詩句,但意思卻十分明顯。


    曹操頓時臉色大變,起身道:“老夫今日身體不適,來人呐,送客!”


    張鬆本以為能在曹操這裏得到封賞,卻沒想到事情會鬧成這樣,隻恨自己一不小心把大實話說了出來,於是隻好灰頭土臉地返迴了益州。


    也正是這次曹操與張鬆的會麵,讓曹操失去了招降益州的唯一一次良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秘事第三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寰宇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寰宇散人並收藏三國秘事第三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