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起身拂袖而去,劉備不敢怠慢,趕緊追了出來。
“周將軍!周將軍!大都督!……”劉備在後麵喊道。
周瑜卻置若罔聞,仍然大步流星地朝前走去。
劉備一路小跑地追了上去,氣喘籲籲地道:“大都督,請聽劉某一言!”
周瑜停下了腳步,迴頭看了一眼劉備,臉上明顯帶著不滿。
劉備連忙說道:“大都督,剛才軍帳裏人多眼雜,說話不方便,劉某還有很多心裏話要跟您說啊!”
周瑜有些好奇地看了看劉備,說道:“這裏隻有我們兩個人,劉皇叔有話但說無妨!”
劉備點了點頭,又道:“其實,我並不是想違抗您的軍令,而是的確有苦衷啊!”
周瑜有些莫名其妙,等著劉備繼續往下說。
“大都督可知曹操為何遲遲沒有對我們江東動兵嗎?”劉備反問道。
其實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周瑜。
那封密函上也說,曹操在冬季不會發兵,起碼要等到來年開春。
也就是說,起碼還要再等三個月。
那如果是這樣的話,曹操完全沒必要帶著二十幾萬大軍在這荒郊野嶺上幹耗著,而是應該先班師迴朝,厲兵秣馬、養精蓄銳。
在這耗上幾個月,不但將士們都十分辛苦,而且每日的耗費也十分龐大。
周瑜覺得應該是曹軍內部出現了一定的問題,但具體是什麽問題就不得而知了。
一想到那封密函,再結合劉備所提的問題,一個念頭在周瑜腦中閃過,莫非那封密函是劉備寫的?
如果真是劉備寫的,那他到底意欲何為呢?
又為何不直接當麵跟我說呢?
一係列的問題困擾著周瑜,一時之間他也感到大惑不解。
周瑜沉吟了一下,問道:“劉皇叔覺得是什麽原因?”
“曹操是在等著關羽迴心轉意、棄暗投明!”劉備煞有介事地說道。
話說出口之後,劉備立刻感到自己失言了,又解釋道:“當然了,站在曹操的角度上來說,關羽去投奔他是棄暗投明。但是站在我們的角度上來說,關羽去投奔曹操,那就是棄明投暗。”
周瑜秀眉一皺,半信半疑地問道:“你的意思是說,曹操一直沒有發兵,是因為他在等著關羽去投奔他?”
“不錯!曹操一向求賢若渴、愛才如命,而關羽又是世間罕見的猛將,如果當年沒有關羽幫曹操解白馬之圍,曹操就不可能打敗袁紹。也正是由於那一次關羽單人獨騎於萬軍叢中斬下了顏良的首級,才讓曹操親眼見證了他的本事,一心想把他納入麾下。”劉備十分篤定地說道。
周瑜微一躊躇,又問道:“可是這和我們去主動進攻曹操,又有什麽關係?”
“當然有關係啊!曹操一心想招納關羽,所以就一直都對他特別好。當年官渡之戰時,曹操就對關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我們來江東之前,曹操還想讓關羽任領荊州牧呢!整個荊州,那麽大的一塊風水寶地,曹操都能直接送給關羽,可見他對關羽是何等的優待和器重!”劉備牽強附會地解釋道。
周瑜還是覺得這些跟主動攻打曹操沒什麽關係,於是也不置褒貶。
劉備又道:“那麽問題來了!曹操對關羽可以說是恩重如山,那關羽又豈能恩將仇報?關羽那人吧,雖然是狂傲不可一世,但世人都是既有缺點,也有優點的。關羽的優點就是豪爽、仗義,可以說是豪情萬丈、義薄雲天。所以派他去攻打曹操,去攻打一個對他恩重如山的人,他是斷然不會去的!”
周瑜這才聽懂劉備到底想說什麽。
原來是關羽和曹操的私交甚篤,曹操一直不發兵是因為關羽在這,所以關羽也不可能去攻打曹操。
“皇叔的意思,周某聽懂了,曹操對關羽有恩,所以派關羽去打曹操不合適,他也不會去。那張飛呢?張飛總可以了吧?”周瑜反問道。
“張飛呀?您是說張飛是吧?”
劉備一邊撓著後腦勺,一邊搜腸刮肚地構思著說辭。
周瑜怔怔地看著劉備,等著他繼續往下說。
片刻之後,劉備又振振有詞地道:“當年我們被呂布竊取了徐州,便趕到許昌去投奔曹操,確切地說是投奔朝廷。那時曹操便注意到張飛了,知道他的本事不在關羽之下。於是曹操便對張飛禮遇有加,經常是好酒好肉地招待。張飛那人你也知道,他好喝酒,哪裏經得住曹操美酒的誘惑啊,於是便經常去曹操那喝酒。這俗話說得好: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軟。當年曹操好酒好菜的招待了張飛那麽多次,張飛又哪好意思再去打人家啊?再有一點就是什麽呢,張飛是個旱鴨子,在陸地上打仗誰也不服,但卻不通水性。剛來赤壁的時候,他就差點兒沒被呂蒙嗆死,這件事您也應該聽說了!如果我們去打曹操的話,肯定是通過水戰,所以張飛也根本不合適。”
周瑜眉頭微皺,也不知劉備說的哪句是真的、哪句是假的。
但不管他說的是真是假,周瑜都無從考證,所以也不好辯駁什麽。
“關羽不合適,張飛也不合適,那趙雲呢,趙雲總該沒問題了吧?”周瑜又問道。
這次劉備算是有所準備了,不假思索地搖了搖頭道:“子龍更不合適!大都督有所不知,之前我們從荊州來到江東,整個部隊一直都是子龍斷後的。當曹操大軍追到長阪坡的時候,子龍當時被包圍了,但曹操非但沒有殺他,還沒生擒他,而是放了他一條生路。曹操當時下令,如果誰敢傷子龍一根汗毛的話,小心項上人頭不保。子龍也是個重感情、講義氣的人,曹操如此對他,他又怎能忍心去攻打曹操啊?”
曹操求賢若渴,隻要是個人才,曹操都想納入麾下。
想納入麾下,就要掏心掏肺地對人家好。
曹操一對人家好,人家也會投桃報李,而絕不可能恩將仇報。
劉備按照這個套路,把為什麽不能派關羽、張飛、趙雲出戰一一解釋了一遍,覺得自己說得合情合理、絲絲入扣。
周瑜聽得哭笑不得,雖然他知道劉備說的有真有假,但卻根本無法拿出劉備說謊的任何證據來。
既然拿不出證據,那就不如不去爭論這個話題。
想到這裏,周瑜又說道:“周某原來並不知道這其中還有這麽多隱情,唐突之處還請劉皇叔見諒!”
劉備笑了笑,表示並不介意。
周瑜似乎想起了什麽,又問道:“劉皇叔,那你覺得曹操何時會開戰啊?”
“快了!曹操不可能無限期地等下去,我覺得他快發兵了!”劉備信口雌黃地道。
“周將軍!周將軍!大都督!……”劉備在後麵喊道。
周瑜卻置若罔聞,仍然大步流星地朝前走去。
劉備一路小跑地追了上去,氣喘籲籲地道:“大都督,請聽劉某一言!”
周瑜停下了腳步,迴頭看了一眼劉備,臉上明顯帶著不滿。
劉備連忙說道:“大都督,剛才軍帳裏人多眼雜,說話不方便,劉某還有很多心裏話要跟您說啊!”
周瑜有些好奇地看了看劉備,說道:“這裏隻有我們兩個人,劉皇叔有話但說無妨!”
劉備點了點頭,又道:“其實,我並不是想違抗您的軍令,而是的確有苦衷啊!”
周瑜有些莫名其妙,等著劉備繼續往下說。
“大都督可知曹操為何遲遲沒有對我們江東動兵嗎?”劉備反問道。
其實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周瑜。
那封密函上也說,曹操在冬季不會發兵,起碼要等到來年開春。
也就是說,起碼還要再等三個月。
那如果是這樣的話,曹操完全沒必要帶著二十幾萬大軍在這荒郊野嶺上幹耗著,而是應該先班師迴朝,厲兵秣馬、養精蓄銳。
在這耗上幾個月,不但將士們都十分辛苦,而且每日的耗費也十分龐大。
周瑜覺得應該是曹軍內部出現了一定的問題,但具體是什麽問題就不得而知了。
一想到那封密函,再結合劉備所提的問題,一個念頭在周瑜腦中閃過,莫非那封密函是劉備寫的?
如果真是劉備寫的,那他到底意欲何為呢?
又為何不直接當麵跟我說呢?
一係列的問題困擾著周瑜,一時之間他也感到大惑不解。
周瑜沉吟了一下,問道:“劉皇叔覺得是什麽原因?”
“曹操是在等著關羽迴心轉意、棄暗投明!”劉備煞有介事地說道。
話說出口之後,劉備立刻感到自己失言了,又解釋道:“當然了,站在曹操的角度上來說,關羽去投奔他是棄暗投明。但是站在我們的角度上來說,關羽去投奔曹操,那就是棄明投暗。”
周瑜秀眉一皺,半信半疑地問道:“你的意思是說,曹操一直沒有發兵,是因為他在等著關羽去投奔他?”
“不錯!曹操一向求賢若渴、愛才如命,而關羽又是世間罕見的猛將,如果當年沒有關羽幫曹操解白馬之圍,曹操就不可能打敗袁紹。也正是由於那一次關羽單人獨騎於萬軍叢中斬下了顏良的首級,才讓曹操親眼見證了他的本事,一心想把他納入麾下。”劉備十分篤定地說道。
周瑜微一躊躇,又問道:“可是這和我們去主動進攻曹操,又有什麽關係?”
“當然有關係啊!曹操一心想招納關羽,所以就一直都對他特別好。當年官渡之戰時,曹操就對關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我們來江東之前,曹操還想讓關羽任領荊州牧呢!整個荊州,那麽大的一塊風水寶地,曹操都能直接送給關羽,可見他對關羽是何等的優待和器重!”劉備牽強附會地解釋道。
周瑜還是覺得這些跟主動攻打曹操沒什麽關係,於是也不置褒貶。
劉備又道:“那麽問題來了!曹操對關羽可以說是恩重如山,那關羽又豈能恩將仇報?關羽那人吧,雖然是狂傲不可一世,但世人都是既有缺點,也有優點的。關羽的優點就是豪爽、仗義,可以說是豪情萬丈、義薄雲天。所以派他去攻打曹操,去攻打一個對他恩重如山的人,他是斷然不會去的!”
周瑜這才聽懂劉備到底想說什麽。
原來是關羽和曹操的私交甚篤,曹操一直不發兵是因為關羽在這,所以關羽也不可能去攻打曹操。
“皇叔的意思,周某聽懂了,曹操對關羽有恩,所以派關羽去打曹操不合適,他也不會去。那張飛呢?張飛總可以了吧?”周瑜反問道。
“張飛呀?您是說張飛是吧?”
劉備一邊撓著後腦勺,一邊搜腸刮肚地構思著說辭。
周瑜怔怔地看著劉備,等著他繼續往下說。
片刻之後,劉備又振振有詞地道:“當年我們被呂布竊取了徐州,便趕到許昌去投奔曹操,確切地說是投奔朝廷。那時曹操便注意到張飛了,知道他的本事不在關羽之下。於是曹操便對張飛禮遇有加,經常是好酒好肉地招待。張飛那人你也知道,他好喝酒,哪裏經得住曹操美酒的誘惑啊,於是便經常去曹操那喝酒。這俗話說得好: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軟。當年曹操好酒好菜的招待了張飛那麽多次,張飛又哪好意思再去打人家啊?再有一點就是什麽呢,張飛是個旱鴨子,在陸地上打仗誰也不服,但卻不通水性。剛來赤壁的時候,他就差點兒沒被呂蒙嗆死,這件事您也應該聽說了!如果我們去打曹操的話,肯定是通過水戰,所以張飛也根本不合適。”
周瑜眉頭微皺,也不知劉備說的哪句是真的、哪句是假的。
但不管他說的是真是假,周瑜都無從考證,所以也不好辯駁什麽。
“關羽不合適,張飛也不合適,那趙雲呢,趙雲總該沒問題了吧?”周瑜又問道。
這次劉備算是有所準備了,不假思索地搖了搖頭道:“子龍更不合適!大都督有所不知,之前我們從荊州來到江東,整個部隊一直都是子龍斷後的。當曹操大軍追到長阪坡的時候,子龍當時被包圍了,但曹操非但沒有殺他,還沒生擒他,而是放了他一條生路。曹操當時下令,如果誰敢傷子龍一根汗毛的話,小心項上人頭不保。子龍也是個重感情、講義氣的人,曹操如此對他,他又怎能忍心去攻打曹操啊?”
曹操求賢若渴,隻要是個人才,曹操都想納入麾下。
想納入麾下,就要掏心掏肺地對人家好。
曹操一對人家好,人家也會投桃報李,而絕不可能恩將仇報。
劉備按照這個套路,把為什麽不能派關羽、張飛、趙雲出戰一一解釋了一遍,覺得自己說得合情合理、絲絲入扣。
周瑜聽得哭笑不得,雖然他知道劉備說的有真有假,但卻根本無法拿出劉備說謊的任何證據來。
既然拿不出證據,那就不如不去爭論這個話題。
想到這裏,周瑜又說道:“周某原來並不知道這其中還有這麽多隱情,唐突之處還請劉皇叔見諒!”
劉備笑了笑,表示並不介意。
周瑜似乎想起了什麽,又問道:“劉皇叔,那你覺得曹操何時會開戰啊?”
“快了!曹操不可能無限期地等下去,我覺得他快發兵了!”劉備信口雌黃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