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一邊是宗室一邊是百姓,就看朱元璋怎麽選了。
大明:開局我跟朱元璋談人丁稅 作者:法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滿朝文武即便有人想到辦法,那也一定會是削減藩王的待遇,而得罪了藩王,那他們絕對會被記恨上。”
徐平安算計的很好,即便有官員真的能夠跳出這個迷局也不一定會多說什麽。
洪武朝的官,狗都不做,多說多錯,少說少錯,不說不錯。
既然是這麽個道理,為什麽要得罪藩王呢?
滿朝文官都是儒家出身,對禮的追求近乎苛刻,又怎麽會以下犯上,既得罪朱元璋又得罪藩王呢。
“是這麽個道理,小公爺此舉實乃殺人誅心,幾乎是把皇帝給拿捏了,貧僧實在是佩服。”
道衍和尚十分清楚如今的局麵,一時間,他感覺學了個低配版的屠龍術,方方麵麵差了點意思。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接下來,攤丁入畝這個國策也會受到限製,現在想想,我這個問題一出,老朱到時候絕對會抓耳撓腮,焦頭爛額,甚至整宿整宿的睡不著覺。”
本以為攤丁入畝會是個好策略,可也得看在什麽時代使用。
除非朱元璋接下來大幅度削減宗室的待遇,否則,那就得向士紳富戶多征收好幾倍的稅款才行,本來就定下的休養生息、低稅政策很容易就出現矛盾。
矛盾一旦變得無限大,無可調和,文臣武將就會成為阻礙朱元璋的堅實後盾。
一邊是宗室一邊是百姓,就看朱元璋怎麽選了。
即便徐平安是魏國公徐達的兒子,後世的見識也讓他眼光獨到,可想要做出改變,依舊是艱難無比,至少現在是。
沒有商人帶來巨大財富,想要發展,那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不知接下來小公爺有何打算?”
道衍和尚話題一轉,詢問了起來。
“雖然是我的好奇害死了翠柳跟紅桃,可皇帝這雙控製命運的大手我早晚要給他砍斷,接下來,大師幫我處理些事情吧。
這段時間有點忙,那幾個商人我也顧不上,這鏡子的製作之法若是他們能出到五十萬兩,那就賣了吧。
最好是一貨多賣,如今原材料也改成了細沙,溫度方麵就低了不少。
隻不過他們的命運,我似乎已經能夠看到了,缺錢的皇爺麵對如此富有的賤商,等胡惟庸造反案出現的時候,他們若是賺了很多錢的話,那肯定也會是被株連的對象。
咱們能撈一筆是一筆。
然後嘛,就請大師幫我招一些無家可歸的孩童亦或者是從牙行那裏買一些迴來,從小培養的孩子才是最為忠心的。
最好是買一座莊園,不遠不近最好,然後把這些人打散安置。”
徐平安頭一次感覺需要培養一些人來用是多麽的必要,隻不過一切都得小心謹慎才行。
“此事交給貧僧,貧僧定然把一切都安排的妥當,行商坐賈,貧僧亦有所涉獵。”
道衍和尚來了精神。
“鏡子細水長流倒也是不錯的選擇,隻不過胡惟庸也就剩下一年多時間了,我可沒有那麽多時間等,早一天教出學生來,那麽各種實驗、提純等方方麵麵就能早一天。
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大師了,大師若有興趣做皇帝,到時候也不是不能談,隻要價錢談的攏。”
徐平安嗬嗬一笑,打趣道。
“貧僧方外之人,要皇位有什麽用?能夠跟在小公爺身邊學習一些新東西,一展自身所學,貧僧此生無憾矣。”
道衍和尚搖了搖頭,他若是追求名利,就不會年紀輕輕遁入佛門了,隻是一生所學無處施展成了他的執念。
“那接下來我不在的時候,就辛苦大師了,一會我會交代李伯的。”
徐平安已經準備好了,等下次再見到朱元璋的時候,怎麽也得把宗室供養製度這個問題拋給他,惡心惡心他,反正短時間內曆史進程也改變不了。
即便是如今有了紅薯、玉米、土豆,可想要推廣到全國,按照這個時代的交通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推廣過程中肯定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意外,即便是皇帝朱元璋也不可能時刻盯著這一件事情。
光是殘元勢力就足夠分攤他的精力了。
...
“好好好,藍玉跟沐英大破西番叛軍,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穩定住局麵,非常好。”
禦書房內,朱元璋看著手裏那前線送來的戰報,頓時開心無比,連帶著孫兒誕生,心情舒暢無比。
“父皇,戰功統計不日就應該送到了,這封賞事宜也該提上日程了。”
太子朱標建議道,如今藍玉跟沐英立下大功,也是時候該把封賞提上日程了,不然容易寒了將士們的心。
“嗯,讓禮部著手準備吧,西番叛亂平定,咱這也算能鬆口氣了。”
朱元璋很快就做出了安排,很多將領戰功積累足以更進一步了。
朱元璋雖然很高興,但他不知道的是,一件令他抓耳撓腮的事情就在路上,很快就會如同平地旱雷一般砸在他頭上。
“對了,還有平安這小子,咱最近想了想,這小子老是喜歡往城外的莊園跑,這次就先賞賜他個莊子吧,他才五歲,即便立下大功,也不好賞賜過重,等年紀大一些再一並賞賜。
來人呐,去跟魏國公說一聲,明早朝會讓他帶上徐平安這小子,攤丁入畝的事情咱還想看看官員們有沒有新的問題提出。
既然要做,那就一次性把問題都給挖出來吧。”
朱元璋一時間又想到了徐平安,當即就是吩咐太監傳達旨意。
午後,徐達派人去城外把徐平安給帶迴了魏國公府。
“平安,你到底跟聖上說什麽了,聖上讓我明早帶你去早朝。”
徐達一臉的疑惑,從小這個小兒子就比較跳脫,雖然恭敬有禮,但皮也是真皮,小小年紀就喜歡往城外的莊園跑,這個年紀的孩子,哪個不是老老實實的呆在家裏。
“父親,也沒什麽,就是前兩個月救濟了一些災民,碰到了皇爺視察,然後孩兒就給皇爺提了一個建議,攤丁入畝,廢除如今的人頭稅改為田地多的多交稅,田地少的少交稅,沒有田地的不交稅。”
徐平安平靜的很。
“我兒長大了,懂得憂國憂民了,不過在聖上麵前還是得謹言慎行才是。”
徐達摸著徐平安的小腦袋,盡是慈愛。
徐平安算計的很好,即便有官員真的能夠跳出這個迷局也不一定會多說什麽。
洪武朝的官,狗都不做,多說多錯,少說少錯,不說不錯。
既然是這麽個道理,為什麽要得罪藩王呢?
滿朝文官都是儒家出身,對禮的追求近乎苛刻,又怎麽會以下犯上,既得罪朱元璋又得罪藩王呢。
“是這麽個道理,小公爺此舉實乃殺人誅心,幾乎是把皇帝給拿捏了,貧僧實在是佩服。”
道衍和尚十分清楚如今的局麵,一時間,他感覺學了個低配版的屠龍術,方方麵麵差了點意思。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接下來,攤丁入畝這個國策也會受到限製,現在想想,我這個問題一出,老朱到時候絕對會抓耳撓腮,焦頭爛額,甚至整宿整宿的睡不著覺。”
本以為攤丁入畝會是個好策略,可也得看在什麽時代使用。
除非朱元璋接下來大幅度削減宗室的待遇,否則,那就得向士紳富戶多征收好幾倍的稅款才行,本來就定下的休養生息、低稅政策很容易就出現矛盾。
矛盾一旦變得無限大,無可調和,文臣武將就會成為阻礙朱元璋的堅實後盾。
一邊是宗室一邊是百姓,就看朱元璋怎麽選了。
即便徐平安是魏國公徐達的兒子,後世的見識也讓他眼光獨到,可想要做出改變,依舊是艱難無比,至少現在是。
沒有商人帶來巨大財富,想要發展,那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不知接下來小公爺有何打算?”
道衍和尚話題一轉,詢問了起來。
“雖然是我的好奇害死了翠柳跟紅桃,可皇帝這雙控製命運的大手我早晚要給他砍斷,接下來,大師幫我處理些事情吧。
這段時間有點忙,那幾個商人我也顧不上,這鏡子的製作之法若是他們能出到五十萬兩,那就賣了吧。
最好是一貨多賣,如今原材料也改成了細沙,溫度方麵就低了不少。
隻不過他們的命運,我似乎已經能夠看到了,缺錢的皇爺麵對如此富有的賤商,等胡惟庸造反案出現的時候,他們若是賺了很多錢的話,那肯定也會是被株連的對象。
咱們能撈一筆是一筆。
然後嘛,就請大師幫我招一些無家可歸的孩童亦或者是從牙行那裏買一些迴來,從小培養的孩子才是最為忠心的。
最好是買一座莊園,不遠不近最好,然後把這些人打散安置。”
徐平安頭一次感覺需要培養一些人來用是多麽的必要,隻不過一切都得小心謹慎才行。
“此事交給貧僧,貧僧定然把一切都安排的妥當,行商坐賈,貧僧亦有所涉獵。”
道衍和尚來了精神。
“鏡子細水長流倒也是不錯的選擇,隻不過胡惟庸也就剩下一年多時間了,我可沒有那麽多時間等,早一天教出學生來,那麽各種實驗、提純等方方麵麵就能早一天。
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大師了,大師若有興趣做皇帝,到時候也不是不能談,隻要價錢談的攏。”
徐平安嗬嗬一笑,打趣道。
“貧僧方外之人,要皇位有什麽用?能夠跟在小公爺身邊學習一些新東西,一展自身所學,貧僧此生無憾矣。”
道衍和尚搖了搖頭,他若是追求名利,就不會年紀輕輕遁入佛門了,隻是一生所學無處施展成了他的執念。
“那接下來我不在的時候,就辛苦大師了,一會我會交代李伯的。”
徐平安已經準備好了,等下次再見到朱元璋的時候,怎麽也得把宗室供養製度這個問題拋給他,惡心惡心他,反正短時間內曆史進程也改變不了。
即便是如今有了紅薯、玉米、土豆,可想要推廣到全國,按照這個時代的交通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推廣過程中肯定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意外,即便是皇帝朱元璋也不可能時刻盯著這一件事情。
光是殘元勢力就足夠分攤他的精力了。
...
“好好好,藍玉跟沐英大破西番叛軍,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穩定住局麵,非常好。”
禦書房內,朱元璋看著手裏那前線送來的戰報,頓時開心無比,連帶著孫兒誕生,心情舒暢無比。
“父皇,戰功統計不日就應該送到了,這封賞事宜也該提上日程了。”
太子朱標建議道,如今藍玉跟沐英立下大功,也是時候該把封賞提上日程了,不然容易寒了將士們的心。
“嗯,讓禮部著手準備吧,西番叛亂平定,咱這也算能鬆口氣了。”
朱元璋很快就做出了安排,很多將領戰功積累足以更進一步了。
朱元璋雖然很高興,但他不知道的是,一件令他抓耳撓腮的事情就在路上,很快就會如同平地旱雷一般砸在他頭上。
“對了,還有平安這小子,咱最近想了想,這小子老是喜歡往城外的莊園跑,這次就先賞賜他個莊子吧,他才五歲,即便立下大功,也不好賞賜過重,等年紀大一些再一並賞賜。
來人呐,去跟魏國公說一聲,明早朝會讓他帶上徐平安這小子,攤丁入畝的事情咱還想看看官員們有沒有新的問題提出。
既然要做,那就一次性把問題都給挖出來吧。”
朱元璋一時間又想到了徐平安,當即就是吩咐太監傳達旨意。
午後,徐達派人去城外把徐平安給帶迴了魏國公府。
“平安,你到底跟聖上說什麽了,聖上讓我明早帶你去早朝。”
徐達一臉的疑惑,從小這個小兒子就比較跳脫,雖然恭敬有禮,但皮也是真皮,小小年紀就喜歡往城外的莊園跑,這個年紀的孩子,哪個不是老老實實的呆在家裏。
“父親,也沒什麽,就是前兩個月救濟了一些災民,碰到了皇爺視察,然後孩兒就給皇爺提了一個建議,攤丁入畝,廢除如今的人頭稅改為田地多的多交稅,田地少的少交稅,沒有田地的不交稅。”
徐平安平靜的很。
“我兒長大了,懂得憂國憂民了,不過在聖上麵前還是得謹言慎行才是。”
徐達摸著徐平安的小腦袋,盡是慈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