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後言語縈繞在李世民心間,似乎除了勇敢麵對,別無其他選擇。
欽天監,袁天罡正在祭壇祈雨。
李世民一臉嫌棄,卻又忍著心中不快,走上祭壇請教袁天師。
“陛下,貧道稽首了。”
袁天罡起身施禮,李世民麵露笑容,細聲細氣詢問。
“天師透個底,何時來雨?”
袁天罡掐指算了一會,迴稟。
“依天象推算,還有二十天就能有雨。”
京畿道各州陸續有百姓湧到長安周圍各大關隘處,等候開關外出乞食。
二十天,再等二十天,不知要死多少人。
李世民不敢耽擱,也不辭別,匆忙轉身離開。
太極殿召集大臣商議,李世民坦言道。
“關中大旱,祈雨無果!諸卿可有何良策?”
房玄齡躬身說道:“陛下,事已至此,曆代王朝皆會允許百姓逃往外地討食,”
“如今觀之,隴右之地尚可,陛下,理應開關放人。”
李世民反問道:“開放關門,那麽,草原是否會來搶奪人口呢?”
裴寂神色凝重地說道:“武德年間,西部都是緊閉不開的。若是開放,恐怕會滋生禍端,況且還有外敵虎視眈眈。若不開關,災民將會變成饑民,饑民則容易引發動亂啊!”
李世民當機立斷,下令道:“既然如此,那就開放關門,準許百姓們討食。你們戶部,立刻下發討食關文吧。”
魏征起身拱手,道:“京城周邊臨近水源田地尚有挽留餘地。請陛下,下敕令,工部牽頭開鑿溝渠,引經緯二河灌之。”
“不可!”
鄭仁泰禦史大聲打斷,起身指著魏征喝道。
“魏征老匹夫存心不良,請陛下責斥!”
五姓七望坐擁天下財富,一到天災,便趁機高價兜售糧食,以糧食兼並天下土地。
李世民肅然道:“哦?為何?”
鄭仁泰身軀挺直,神色沉穩,沉聲道:“經緯二河乃我大唐龍脈之所在,魏征竟敢萌此念頭,實乃欲毀我大唐根基!望陛下嚴懲不貸,斷不可使此等奸人得逞!”
一旁的王越亦附和道:“陛下,煬帝當年便是因觸動龍脈而失天下。陛下萬不可不以為戒!唯有護好大唐龍脈,方能保我大唐江山永固、社稷長存!”
七八個身著官服的禦史挺身而出,他們一臉肅穆地表明自己對鄭仁泰的支持。
魏征目睹此景,先是略感詫異,而後不禁怒極反笑。
他提高嗓音,沉聲道:“天下之本在民之向背,而非河流!龍脈之水無法解民之苦,莫非上天不仁?亦或爾等欲借上天之無情以遂己之私欲?”
魏征聲音在朝堂之上迴蕩,帶著一股威嚴與質詢,令眾人皆為之側目。
鄭仁泰心中的怒火難以遏製,他顫抖的手指著魏征,怒聲斥道:“你這老匹夫,竟敢口出狂言!”
而此時,李世民則沉穩地拍了一下案板,語氣堅定地敕令:“魏征所言甚得朕心,便依此而行吧!”
就在這時,禦史崔璋忽然高聲奏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李世民原本麵色微沉,但轉瞬之間便恢複了平靜,嘴角微揚。他緩聲應道:“準奏。”
崔璋拱了拱手,然後挺直腰杆,仰頭朗聲道:“自貞觀之建元,逮作噩之居歲。
祲災薦起,暵潦相仍,人多癘疫之傷,稼有蟲螟之害。
亦嚐去損兼膳之珍,宵旰不遑,但虞於闕政,牲幣靡愛,遍禱於群神。
然而豐澤尚愆,和氣猶鬱,物價騰湧,編氓阻饑。
常賦既蠲,廩粟皆振,豈惻隱之心弗至,致休若之應未臻。
玄武血濺,深宮兵見,仁孝懼無!
上未嚐側身內思,其咎安在?
且夫效法聖賢,行仁孝之行。
惟上感天動地,下詔罪己。隻若靈心,庶迎丕貺。”
李世民臉色陰沉如水,手狠狠抓著龍椅邊,即將爆發。
王越附和道:“孔聖人曾有言:邦大旱,毋乃失諸刑與德乎?
還請陛下,下罪己詔,嚴明失德,公告天下!”
長安謠言:天災之所以不斷,隻因上位德行不修,殘暴不仁,弑兄殺弟,逼父退位,惡性累累,所以上天降下災害,以示懲罰。
無論李世民是否迴應,都會對自身造成負麵影響,而他心中也清楚這一切究竟是何人在幕後操縱。
太上皇李淵禪位後,身為武德年間最為出眾的大臣裴寂最為不甘。
從前顯赫地位不在,幕僚衣襟皆被長孫無忌和房玄齡裁撤。
朝堂就剩下一根柱子,獨力難支。
武德朝對世家大族采取寬容仁和之策,但到了貞觀朝,局勢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朝廷中的重要職務幾乎皆由那些出身低微的秦王府舊人擔任。
曾經無限風光的五姓七望之士,如今要麽被外放至地方擔任小吏,要麽隻能在朝堂上掛個有名無實的虛銜。
麵對李世民如此大力度的打壓,世家大族們自然心生不滿,遂與同樣心懷怨恨的裴寂結成同盟。
至於那幾個敢於直言進諫的小禦史,不過是用來頂罪的羔羊罷了,李世民根本不會將他們放在眼裏。
念及此,李世民強壓內心憤怒,正色道:“禦史所奏,朕允了。”
上天降災,因罪而起,何罪?李世民以退為進,避重就輕。
李世民麵有愧色,深情說道:“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若使年穀豐稔,天下乂安,移災朕身,以存萬國,是所願也,甘心無吝。”
李世民輕輕一句話,將對方攻擊化解於無形。
如朕施政不善,有瑕疵錯漏,致使上天降災,使百姓受苦。那麽請上天將一切歸到朕頭上,不要牽累百姓。
如百姓有罪,那就是朕沒做好份內之事。
李世民以此昭示自己愛民之赤心。
“陛下英明!”
滿朝文武高聲讚歎。
裴寂心裏咯噔一下,臉色難看無比。
五姓禦史灰溜溜迴班,李世民瞥了一眼那些人,嘴角浮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
“散朝!”
王德高聲宣布。
“各位,大家正在內殿等候諸位,請隨咱家來。”
無關大臣陸續離開,魏征等親近大臣被留了下來。
欽天監,袁天罡正在祭壇祈雨。
李世民一臉嫌棄,卻又忍著心中不快,走上祭壇請教袁天師。
“陛下,貧道稽首了。”
袁天罡起身施禮,李世民麵露笑容,細聲細氣詢問。
“天師透個底,何時來雨?”
袁天罡掐指算了一會,迴稟。
“依天象推算,還有二十天就能有雨。”
京畿道各州陸續有百姓湧到長安周圍各大關隘處,等候開關外出乞食。
二十天,再等二十天,不知要死多少人。
李世民不敢耽擱,也不辭別,匆忙轉身離開。
太極殿召集大臣商議,李世民坦言道。
“關中大旱,祈雨無果!諸卿可有何良策?”
房玄齡躬身說道:“陛下,事已至此,曆代王朝皆會允許百姓逃往外地討食,”
“如今觀之,隴右之地尚可,陛下,理應開關放人。”
李世民反問道:“開放關門,那麽,草原是否會來搶奪人口呢?”
裴寂神色凝重地說道:“武德年間,西部都是緊閉不開的。若是開放,恐怕會滋生禍端,況且還有外敵虎視眈眈。若不開關,災民將會變成饑民,饑民則容易引發動亂啊!”
李世民當機立斷,下令道:“既然如此,那就開放關門,準許百姓們討食。你們戶部,立刻下發討食關文吧。”
魏征起身拱手,道:“京城周邊臨近水源田地尚有挽留餘地。請陛下,下敕令,工部牽頭開鑿溝渠,引經緯二河灌之。”
“不可!”
鄭仁泰禦史大聲打斷,起身指著魏征喝道。
“魏征老匹夫存心不良,請陛下責斥!”
五姓七望坐擁天下財富,一到天災,便趁機高價兜售糧食,以糧食兼並天下土地。
李世民肅然道:“哦?為何?”
鄭仁泰身軀挺直,神色沉穩,沉聲道:“經緯二河乃我大唐龍脈之所在,魏征竟敢萌此念頭,實乃欲毀我大唐根基!望陛下嚴懲不貸,斷不可使此等奸人得逞!”
一旁的王越亦附和道:“陛下,煬帝當年便是因觸動龍脈而失天下。陛下萬不可不以為戒!唯有護好大唐龍脈,方能保我大唐江山永固、社稷長存!”
七八個身著官服的禦史挺身而出,他們一臉肅穆地表明自己對鄭仁泰的支持。
魏征目睹此景,先是略感詫異,而後不禁怒極反笑。
他提高嗓音,沉聲道:“天下之本在民之向背,而非河流!龍脈之水無法解民之苦,莫非上天不仁?亦或爾等欲借上天之無情以遂己之私欲?”
魏征聲音在朝堂之上迴蕩,帶著一股威嚴與質詢,令眾人皆為之側目。
鄭仁泰心中的怒火難以遏製,他顫抖的手指著魏征,怒聲斥道:“你這老匹夫,竟敢口出狂言!”
而此時,李世民則沉穩地拍了一下案板,語氣堅定地敕令:“魏征所言甚得朕心,便依此而行吧!”
就在這時,禦史崔璋忽然高聲奏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李世民原本麵色微沉,但轉瞬之間便恢複了平靜,嘴角微揚。他緩聲應道:“準奏。”
崔璋拱了拱手,然後挺直腰杆,仰頭朗聲道:“自貞觀之建元,逮作噩之居歲。
祲災薦起,暵潦相仍,人多癘疫之傷,稼有蟲螟之害。
亦嚐去損兼膳之珍,宵旰不遑,但虞於闕政,牲幣靡愛,遍禱於群神。
然而豐澤尚愆,和氣猶鬱,物價騰湧,編氓阻饑。
常賦既蠲,廩粟皆振,豈惻隱之心弗至,致休若之應未臻。
玄武血濺,深宮兵見,仁孝懼無!
上未嚐側身內思,其咎安在?
且夫效法聖賢,行仁孝之行。
惟上感天動地,下詔罪己。隻若靈心,庶迎丕貺。”
李世民臉色陰沉如水,手狠狠抓著龍椅邊,即將爆發。
王越附和道:“孔聖人曾有言:邦大旱,毋乃失諸刑與德乎?
還請陛下,下罪己詔,嚴明失德,公告天下!”
長安謠言:天災之所以不斷,隻因上位德行不修,殘暴不仁,弑兄殺弟,逼父退位,惡性累累,所以上天降下災害,以示懲罰。
無論李世民是否迴應,都會對自身造成負麵影響,而他心中也清楚這一切究竟是何人在幕後操縱。
太上皇李淵禪位後,身為武德年間最為出眾的大臣裴寂最為不甘。
從前顯赫地位不在,幕僚衣襟皆被長孫無忌和房玄齡裁撤。
朝堂就剩下一根柱子,獨力難支。
武德朝對世家大族采取寬容仁和之策,但到了貞觀朝,局勢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朝廷中的重要職務幾乎皆由那些出身低微的秦王府舊人擔任。
曾經無限風光的五姓七望之士,如今要麽被外放至地方擔任小吏,要麽隻能在朝堂上掛個有名無實的虛銜。
麵對李世民如此大力度的打壓,世家大族們自然心生不滿,遂與同樣心懷怨恨的裴寂結成同盟。
至於那幾個敢於直言進諫的小禦史,不過是用來頂罪的羔羊罷了,李世民根本不會將他們放在眼裏。
念及此,李世民強壓內心憤怒,正色道:“禦史所奏,朕允了。”
上天降災,因罪而起,何罪?李世民以退為進,避重就輕。
李世民麵有愧色,深情說道:“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若使年穀豐稔,天下乂安,移災朕身,以存萬國,是所願也,甘心無吝。”
李世民輕輕一句話,將對方攻擊化解於無形。
如朕施政不善,有瑕疵錯漏,致使上天降災,使百姓受苦。那麽請上天將一切歸到朕頭上,不要牽累百姓。
如百姓有罪,那就是朕沒做好份內之事。
李世民以此昭示自己愛民之赤心。
“陛下英明!”
滿朝文武高聲讚歎。
裴寂心裏咯噔一下,臉色難看無比。
五姓禦史灰溜溜迴班,李世民瞥了一眼那些人,嘴角浮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
“散朝!”
王德高聲宣布。
“各位,大家正在內殿等候諸位,請隨咱家來。”
無關大臣陸續離開,魏征等親近大臣被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