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卿在田間發愁,長安太極殿,也是愁雲慘淡。
涼州都督李大亮因涼州等地大旱請旨朝廷賑災還未徹底結束,關中各地相繼就爆發了旱災。
收關中各地旱災情報,李世民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李世民麵色凝重道:“關中大旱,如此下去,聽聞將顆粒無收。是否要祭祀祈雨呀!”
房玄齡跪坐於軟榻之上,神色肅穆道:“各州皆已祈雨,至今旱象未解。看來需在京師舉行朝廷祭祀了。”
“善。”
李世民挺直身軀,無奈抬頭應道。
“由太常寺卿主祭嗎?”
李世民詢問大臣,房玄齡答道。
“依禮製,當由太常寺操辦,但太常卿可主持,不得主祭,主祭須天子,以示誠意。”
“善。”
“我來。”
事關天子顏麵,李世民毫不猶豫應下。
房玄齡勸道:“然而,主祭甚苦,自古以來,如祈雨這般祭祀,異常慘烈。不慘烈不足以感動上天。”
聞大臣之言,李世民並未屈服,渾身氣勢陡然間變得威嚴。無奈的眼神瞬間充滿威懾力。
“較刀傷,箭傷如何?”
房玄齡低頭哀歎,道:“何止是傷,當以性命奉獻。”
李世民仰頭歎息道:“皆言天子至尊至貴,無所畏懼,實非如此!天子對上,畏懼天,對下,畏懼朝廷與百姓呀。關中大旱,我畏懼,還是我來吧。”
水澤山莊,每日傍晚,楊卿組織村民放水灌溉田地。
一到田地以下水位,楊卿便分組接力取水。
果林交給了侍衛和護衛,山下田地廣闊,抽調了一半護衛,大約五百餘名。
加上村民和雇傭工有一千五百餘人,分一百五十組,一組十人。
十人分百畝,一千五百人伺候近兩萬畝。
晚風徐來,溫度差較大,一下涼爽了不少。
楊卿排在隊伍裏傳遞水桶,五人一來五人一去,循環往複很累。
最前頭自田井打水的人最累,楊卿提議輪流來。
輪到楊卿,楊卿用鐵扣子鎖住木桶,提著繩子甩入水渠。
近些天,水消耗頗大,此時水桶要下到十米才能取到水了。
一種濃濃的危機感襲來,現在才五月中旬,也不知道何時才能下雨。
一連五天,水田水懟到了一米。
陽光正烈,楊卿在院子用芒硝製冰,將製好的冰搬入右側方。
孩子們在午睡,楊梅和孔雪戴著耳機看電視劇。
見到冰塊,兩人眼睛瞪著溜圓,連忙上前搭手。
“大熱天,賣冰塊肯定掙錢。”
楊梅腦子活泛,一腳踹到了楊卿心窩裏。
楊卿搖頭苦笑:“外麵還不知道,就隻有你家大量賣冰塊,也太招紅眼了。到時好事搞不好變禍事,那就得不償失了。趁還沒計劃,早早熄了這不切實際的念想吧!”
小環在搖籃中間放置了一個空盆,楊卿將冰塊放在裏麵。
再給孔雪他們弄了一盆,悶熱的屋子瞬間瞬間變得清爽。
“田地澆完了?”
孔雪拿毛巾給楊卿擦拭臉上汗水,問道。
“完了,下次要到六月了。”
“辛苦夫君了!”
楊梅拉著楊卿坐下,孔雪泡了一杯茶水,端給楊卿。
一家子和和美美,此時,李世民光著上身在祭壇祈雨。
太陽散發熾白光芒,異常刺眼。
李世民迎著太陽微微睜開眼,披散的黑發遮擋了部分。
文武大臣陪著跪拜在祭壇下,整整齊齊。
圍著祭壇豎立著祈雨幡,兩名道士麵色肅穆,分跪李世民左右。
李世民張開雙臂,閉目朝天。臉頰汗水刷刷往下流,魁梧身軀劇烈顫抖。
汗水一接觸滾燙石板,呲呲幾聲就幹了。
不到半個時辰,李世民轟然倒了下去。
“陛下!”
文武大臣大驚,紛紛上前救助。
一些大臣熟視無睹,依然跪著。裴寂抬頭蔑視一顧,而後迴頭認真祈雨。
內侍趕忙架起李世民,長孫無忌急得大聲嗬斥內侍。
“還不快快背陛下迴宮!”
背著李世民的內侍身子瘦弱,身子一沉,差點翻了,嚇得左右內侍護住。
“小心點!”房玄齡大聲喊道。
內侍額頭青筋暴起,咬牙穩住步子,走向馬車。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上前搭手,將李世民抬上馬車。
“快!快!”
長孫無忌催促,禦醫趕忙上車救治。
迴到甘露殿,長孫皇後攜太子李承乾探望。
貞觀二年,李承乾十歲,本是一個孩童。
秀氣中自帶貴氣,行為舉止很早熟,加之個子高,卻不似孩童。
李世民緩緩醒轉,坐起身,女內侍上前扶住李世民,一名內侍端著碗喂食解暑湯藥。
長孫皇後站在門口,雙手搭在正前麵李承乾雙肩上,母子滿臉擔心地看著李世民。
李世民揮手,左右侍女退下。
長孫皇後攜子上前,李世民轉頭自責道。
“朕這個皇帝當得不好?”
長孫皇後一臉肅然,道:“陛下心懷天下蒼生,陛下是一代明君呐!”
李世民抬頭,輕輕歎氣。
“為何老天爺總是與朕為難?”
長孫皇後一臉關切,道:“老天爺的心思,誰又能猜得透?”
“朕一心要將大唐變成一個強國”李世民轉頭看向長孫皇後,“朕錯了嗎?”
“你知道,朕心係百姓,事事為國家考慮,為何老天爺,要將朕逼入絕境。”
李世民轉頭,質問上天。
“難道朕不該當這個皇帝?”
長孫皇後憂心忡忡,伸手抓住躲在背後的李承乾的手,心下稍安。
李世民喃喃自語,道:“當初朕想,朕想用一個強盛的大唐向太上皇證明,他選錯了太子。”
李世民麵露痛苦之色,道:“國家衰敗至此,太上皇看在眼裏,朕有何顏麵向他交待?”
言及此處,李世民仰頭,無奈歎氣。
長孫皇後安慰道:“陛下,如今不隻太上皇在看著。”
長孫皇後將太子扶到跟前,一臉堅定道。
“太子也在看著。”
李承乾緊抿雙唇,一臉肅穆。李世民麵上神色微變。
長孫皇後瞅準時機,繼續勸道:“若天子如此消沉,天下還有救嗎?”
“曆朝曆代之明君,孰未曆經如此困境?上蒼如何待我等,我等無法左右。然我等不可自棄。”
“陛下!”長孫皇後低頭言道:“當為太子立榜樣啊!”
李世民凝視著皇後與太子,轉過頭去,陷入沉思。
長孫皇後拉著太子進入偏殿,母子相對而坐。
李承乾低垂著頭,不敢直視。
長孫皇後見之不喜,命令道:“抬起頭來。”
李承乾緩緩抬頭,長孫皇後繼續說道:“此乃為君之道,亦為你將來必行之事。”
李承乾無意中又低下了頭,似乎已成習慣,長孫皇後再次命令道:“抬起頭。”
李承乾抬起頭,望向母親。
長孫皇後諄諄教導道:“你為太子,乃大唐之繼任者,你父所承受之一切,你將來未必會經曆。然你須有所準備。諸多事隨時可能發生在你身上,隻因你為大唐之繼任者,故你必須承受此一切。莫懼,此乃每一位天子必經之路。”
李承乾輕聲道:“或許我非為天子之材。”
“非也,汝是!”
長孫皇後強調道:“吾之諸子中,唯汝可為。上蒼令汝為吾長子,即是要汝繼承大唐之基業。”
李承乾怯怯說道:“父皇亦非長子,”
長孫皇後耐心教誨:“彼不同,你父皇生於亂世,若不自保,恐為他人所滅。”
李承乾童言無忌道:“是故父皇親手殺了大伯和四叔?”
“正是!”
長孫皇後稍作遲疑後,毅然決然,頷首應道。
“若不除之,必為其所害。”
李承乾滿臉狐疑,追問道:“為何?”
“為了皇位!”
長孫皇後言辭犀利,擲地有聲。
李承乾愁眉不展,惶恐道:“青鳥也會對我動手嗎?若我非太子,斷不會為了皇位去加害於他。”
“住口!”
長孫皇後厲聲道,繼而好言勸道。
“你為太子,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因此,你要擔當得起這個太子。”
長孫皇後向李承乾招手,和顏悅色。
“來。”
李承乾走近,長孫皇後將太子攬入懷中,依偎著肩膀。
李承乾心生恐懼,唯恐自己步叔伯後塵,啜泣。
“我怕!”
長孫皇後輕柔地為李承乾拭去淚水,嫣然一笑。
“別怕。”
“身為太子,不應畏懼。待到千秋萬代,你父皇駕崩之後,你便是這天下的主宰。倘若你都膽怯了,這天下還有誰會敬畏於汝乎!”
長孫皇後忽地神情肅穆,凜然道。
“到那時我與你阿耶皆已離去,你需承擔所有的責任。故而你必須成為一個堅毅不屈之人。”
“明白否?”
李承乾未作應答,長孫皇後緊緊抱住太子,柔聲道。
“別怕”
“不準怕”
言及此,長孫皇後語氣堅定道。
“你為太子,終有一日你會知曉,太子之位,無人可以撼動。”
涼州都督李大亮因涼州等地大旱請旨朝廷賑災還未徹底結束,關中各地相繼就爆發了旱災。
收關中各地旱災情報,李世民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李世民麵色凝重道:“關中大旱,如此下去,聽聞將顆粒無收。是否要祭祀祈雨呀!”
房玄齡跪坐於軟榻之上,神色肅穆道:“各州皆已祈雨,至今旱象未解。看來需在京師舉行朝廷祭祀了。”
“善。”
李世民挺直身軀,無奈抬頭應道。
“由太常寺卿主祭嗎?”
李世民詢問大臣,房玄齡答道。
“依禮製,當由太常寺操辦,但太常卿可主持,不得主祭,主祭須天子,以示誠意。”
“善。”
“我來。”
事關天子顏麵,李世民毫不猶豫應下。
房玄齡勸道:“然而,主祭甚苦,自古以來,如祈雨這般祭祀,異常慘烈。不慘烈不足以感動上天。”
聞大臣之言,李世民並未屈服,渾身氣勢陡然間變得威嚴。無奈的眼神瞬間充滿威懾力。
“較刀傷,箭傷如何?”
房玄齡低頭哀歎,道:“何止是傷,當以性命奉獻。”
李世民仰頭歎息道:“皆言天子至尊至貴,無所畏懼,實非如此!天子對上,畏懼天,對下,畏懼朝廷與百姓呀。關中大旱,我畏懼,還是我來吧。”
水澤山莊,每日傍晚,楊卿組織村民放水灌溉田地。
一到田地以下水位,楊卿便分組接力取水。
果林交給了侍衛和護衛,山下田地廣闊,抽調了一半護衛,大約五百餘名。
加上村民和雇傭工有一千五百餘人,分一百五十組,一組十人。
十人分百畝,一千五百人伺候近兩萬畝。
晚風徐來,溫度差較大,一下涼爽了不少。
楊卿排在隊伍裏傳遞水桶,五人一來五人一去,循環往複很累。
最前頭自田井打水的人最累,楊卿提議輪流來。
輪到楊卿,楊卿用鐵扣子鎖住木桶,提著繩子甩入水渠。
近些天,水消耗頗大,此時水桶要下到十米才能取到水了。
一種濃濃的危機感襲來,現在才五月中旬,也不知道何時才能下雨。
一連五天,水田水懟到了一米。
陽光正烈,楊卿在院子用芒硝製冰,將製好的冰搬入右側方。
孩子們在午睡,楊梅和孔雪戴著耳機看電視劇。
見到冰塊,兩人眼睛瞪著溜圓,連忙上前搭手。
“大熱天,賣冰塊肯定掙錢。”
楊梅腦子活泛,一腳踹到了楊卿心窩裏。
楊卿搖頭苦笑:“外麵還不知道,就隻有你家大量賣冰塊,也太招紅眼了。到時好事搞不好變禍事,那就得不償失了。趁還沒計劃,早早熄了這不切實際的念想吧!”
小環在搖籃中間放置了一個空盆,楊卿將冰塊放在裏麵。
再給孔雪他們弄了一盆,悶熱的屋子瞬間瞬間變得清爽。
“田地澆完了?”
孔雪拿毛巾給楊卿擦拭臉上汗水,問道。
“完了,下次要到六月了。”
“辛苦夫君了!”
楊梅拉著楊卿坐下,孔雪泡了一杯茶水,端給楊卿。
一家子和和美美,此時,李世民光著上身在祭壇祈雨。
太陽散發熾白光芒,異常刺眼。
李世民迎著太陽微微睜開眼,披散的黑發遮擋了部分。
文武大臣陪著跪拜在祭壇下,整整齊齊。
圍著祭壇豎立著祈雨幡,兩名道士麵色肅穆,分跪李世民左右。
李世民張開雙臂,閉目朝天。臉頰汗水刷刷往下流,魁梧身軀劇烈顫抖。
汗水一接觸滾燙石板,呲呲幾聲就幹了。
不到半個時辰,李世民轟然倒了下去。
“陛下!”
文武大臣大驚,紛紛上前救助。
一些大臣熟視無睹,依然跪著。裴寂抬頭蔑視一顧,而後迴頭認真祈雨。
內侍趕忙架起李世民,長孫無忌急得大聲嗬斥內侍。
“還不快快背陛下迴宮!”
背著李世民的內侍身子瘦弱,身子一沉,差點翻了,嚇得左右內侍護住。
“小心點!”房玄齡大聲喊道。
內侍額頭青筋暴起,咬牙穩住步子,走向馬車。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上前搭手,將李世民抬上馬車。
“快!快!”
長孫無忌催促,禦醫趕忙上車救治。
迴到甘露殿,長孫皇後攜太子李承乾探望。
貞觀二年,李承乾十歲,本是一個孩童。
秀氣中自帶貴氣,行為舉止很早熟,加之個子高,卻不似孩童。
李世民緩緩醒轉,坐起身,女內侍上前扶住李世民,一名內侍端著碗喂食解暑湯藥。
長孫皇後站在門口,雙手搭在正前麵李承乾雙肩上,母子滿臉擔心地看著李世民。
李世民揮手,左右侍女退下。
長孫皇後攜子上前,李世民轉頭自責道。
“朕這個皇帝當得不好?”
長孫皇後一臉肅然,道:“陛下心懷天下蒼生,陛下是一代明君呐!”
李世民抬頭,輕輕歎氣。
“為何老天爺總是與朕為難?”
長孫皇後一臉關切,道:“老天爺的心思,誰又能猜得透?”
“朕一心要將大唐變成一個強國”李世民轉頭看向長孫皇後,“朕錯了嗎?”
“你知道,朕心係百姓,事事為國家考慮,為何老天爺,要將朕逼入絕境。”
李世民轉頭,質問上天。
“難道朕不該當這個皇帝?”
長孫皇後憂心忡忡,伸手抓住躲在背後的李承乾的手,心下稍安。
李世民喃喃自語,道:“當初朕想,朕想用一個強盛的大唐向太上皇證明,他選錯了太子。”
李世民麵露痛苦之色,道:“國家衰敗至此,太上皇看在眼裏,朕有何顏麵向他交待?”
言及此處,李世民仰頭,無奈歎氣。
長孫皇後安慰道:“陛下,如今不隻太上皇在看著。”
長孫皇後將太子扶到跟前,一臉堅定道。
“太子也在看著。”
李承乾緊抿雙唇,一臉肅穆。李世民麵上神色微變。
長孫皇後瞅準時機,繼續勸道:“若天子如此消沉,天下還有救嗎?”
“曆朝曆代之明君,孰未曆經如此困境?上蒼如何待我等,我等無法左右。然我等不可自棄。”
“陛下!”長孫皇後低頭言道:“當為太子立榜樣啊!”
李世民凝視著皇後與太子,轉過頭去,陷入沉思。
長孫皇後拉著太子進入偏殿,母子相對而坐。
李承乾低垂著頭,不敢直視。
長孫皇後見之不喜,命令道:“抬起頭來。”
李承乾緩緩抬頭,長孫皇後繼續說道:“此乃為君之道,亦為你將來必行之事。”
李承乾無意中又低下了頭,似乎已成習慣,長孫皇後再次命令道:“抬起頭。”
李承乾抬起頭,望向母親。
長孫皇後諄諄教導道:“你為太子,乃大唐之繼任者,你父所承受之一切,你將來未必會經曆。然你須有所準備。諸多事隨時可能發生在你身上,隻因你為大唐之繼任者,故你必須承受此一切。莫懼,此乃每一位天子必經之路。”
李承乾輕聲道:“或許我非為天子之材。”
“非也,汝是!”
長孫皇後強調道:“吾之諸子中,唯汝可為。上蒼令汝為吾長子,即是要汝繼承大唐之基業。”
李承乾怯怯說道:“父皇亦非長子,”
長孫皇後耐心教誨:“彼不同,你父皇生於亂世,若不自保,恐為他人所滅。”
李承乾童言無忌道:“是故父皇親手殺了大伯和四叔?”
“正是!”
長孫皇後稍作遲疑後,毅然決然,頷首應道。
“若不除之,必為其所害。”
李承乾滿臉狐疑,追問道:“為何?”
“為了皇位!”
長孫皇後言辭犀利,擲地有聲。
李承乾愁眉不展,惶恐道:“青鳥也會對我動手嗎?若我非太子,斷不會為了皇位去加害於他。”
“住口!”
長孫皇後厲聲道,繼而好言勸道。
“你為太子,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因此,你要擔當得起這個太子。”
長孫皇後向李承乾招手,和顏悅色。
“來。”
李承乾走近,長孫皇後將太子攬入懷中,依偎著肩膀。
李承乾心生恐懼,唯恐自己步叔伯後塵,啜泣。
“我怕!”
長孫皇後輕柔地為李承乾拭去淚水,嫣然一笑。
“別怕。”
“身為太子,不應畏懼。待到千秋萬代,你父皇駕崩之後,你便是這天下的主宰。倘若你都膽怯了,這天下還有誰會敬畏於汝乎!”
長孫皇後忽地神情肅穆,凜然道。
“到那時我與你阿耶皆已離去,你需承擔所有的責任。故而你必須成為一個堅毅不屈之人。”
“明白否?”
李承乾未作應答,長孫皇後緊緊抱住太子,柔聲道。
“別怕”
“不準怕”
言及此,長孫皇後語氣堅定道。
“你為太子,終有一日你會知曉,太子之位,無人可以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