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華西醫學院
相父安心養老,和約阿鬥去簽 作者:大王你聽我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禪見人都到齊了,招唿大家不要再跪著,都坐下。
十幾個人謹慎小心地跪坐在坐墊上,腰都挺得直直的。
“今天召集大家來,是有一個想法,咱們一起合計合計。”
劉禪的開場白平易近人,絲毫沒有麵對大臣時的威嚴。
這讓殿內的氣氛輕鬆不少。
“為什麽把你們聚在一起呢,你們有沒有想過?”
劉禪先提了個問題。
這一群賤籍從業者互相看了看,都有點不敢說。
“大夥兒不要拘束,有什麽話敞開說,朕就是和你們聊聊天。”
劉禪見他們太緊張了,又繼續鼓勵他們。
這時,一個中年仵作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劉禪發現了他,就對著他笑了笑道:
“這位看你身上的衣服,應該是仵作,你就先說說吧。”
作為仵作這個行業,都是家傳繼承,但凡有一點條件的人家都不願意幹這一行。
整天和死人打交道,都覺得恐怖和晦氣,當仵作的平時連個朋友都沒有,人們都躲著他們。
這仵作壯了壯膽,才說:
“我們這一群人都是幹的和人打交道的差使,郎中是和活人打交道,我們就是和死人打交道。”
“郎中是給人看病,獸醫就是給牲畜看病的。”
劉禪聽了哈哈一笑,鼓勵他道:
“你總結得很好嘛,那你再說說你們聚在一起可以幹些什麽?”
仵作得到鼓勵,放下了包袱,於是又說:
“陛下是不是要我們互通有無,比如郎中給人看病是望聞問切,但對於人身上的五髒六腑就沒有我們熟悉。”
劉禪大喜,讚許了這名仵作:
“你說得對,這就是我今天找大家來的目的。”
“朕在一本奇書上看過,在三皇五帝之前有一個朝代,他們把你們所辦的差使叫作‘醫學’。”
“學這個醫學的人,都要學習一點你們每一個人的差使的技術。”
“比如說郎中就要學習仵作的人體的了解,穩婆也要學習郎中治病救人的方法。”
“這樣的話,對於技藝的提高很有幫助。”
“你們的技藝提高了,大漢的百姓們生病才能更好的治療。”
“我們現在的人丁太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生孩子的時候夭折太多,另一個就是成年人生病得不到好的診治,洗澡受涼受了風寒都要死很多人。”
“那本奇書上記載,遠古的那個朝代的人們,感染了風寒是幾乎死不了人的。”
眾人聽劉禪的介紹,都感歎遠古的朝代如此不可思議,風寒竟然都成了小病。
“可惜的是,那本奇書並未記載是怎麽做到的,但他們能夠做到,就說明一定有辦法。”
“朕就是要辦這樣一個學校,把你們這些各行業的精英人才集中在一起想研究,找到遠古朝代的高明醫術。”
“大家覺得,行不行啊?”
劉禪微笑著,就像是一名和藹的先賢,而不是威嚴的皇帝。
這一群人雖然文化不高,也不可能有劉禪的見識,但都是在各自的行業裏有經驗的人。
劉禪一提醒,每個人都覺得這樣肯定會有作用。
隻不過在古代,每個行業都把技藝作為一種家傳的秘密,師傅傳給徒弟,父親傳給兒子。
就是擔心別人學了砸了自己的飯碗,再加上人們的文化都不高,有些還是文盲,麵對無法解決的問題就要裝神弄鬼搞封建迷信糊弄過去。
“你們把學校辦起來,一兩年後有了成果,朕會考慮在全國廢除賤籍製度,讓你們這些有技能的人和農民、商人、士紳員外都一樣受人尊敬,你們的子弟如果想讀書也可以征辟為官。”
隻是講感情,講意義隻能在短時間內起作用,古人也是現實的,要有好處。
劉禪廢除賤籍的承諾就是這一群人的痛點。
作為掌握專業技術的人群,郎中、穩婆、仵作這些人生活上不至於比農奴還差,他們缺的是社會地位。
一群醫學界人士聽說以後要廢除賤籍,自己的兒孫們也可以做官,大受震撼,平時想都不敢想的事,今天親耳聽到皇帝的承諾。
這是比天還高的恩典,劉禪就是他們的大救星。
在場所有的人一齊跪下叩頭,發毒誓要落實劉禪的最高指示,粉身碎骨報效天恩。
劉禪見這幫人積極性很高,立即讓董允擬旨,在成都近郊的一處皇莊開辦學校。
由董允兼任校長,學校直屬內廷。
董允沒想到自己堂堂一名飽讀詩書的仕子,要去管這一幫賤民,正想推辭。
被劉禪嚴厲的目光阻止。
其實董允這人不算迂腐,剛才在聽了劉禪的闡述之後,也覺得頗有道理,心裏也是暗暗佩服劉禪的想法的。
隻是讀書人的麵子思想,讓他有點接受不了,怕被讀書人恥笑。
不過轉念一想,皇帝作為天下仕人的領袖,不一樣和這些人坐在一起談笑風生嗎?
自己一個大臣,難道還比皇帝的臉麵更大?
而且現在看來,皇帝做事不同凡人,常常有奇思妙想,就拿這醫生學校的事來說,皇帝沒說出來之前,每個人都不會想這樣做,但皇帝提點之下,就覺得做起來並不難,還能收到奇效。
劉禪讓董允當校長的目的也是覺得董允辦事認真,做實事還是放心的,衛校這種部門也沒啥實權,交給他正好,多點事以後也少在自己麵前晃悠,天天就是犯顏直諫打擂台。
三國時期,最寶貴的礦產就是人礦,有人就有兵,有糧,有布。
劉禪並不確定他的做法一定有效,但在花費不多的前提下,布下一枚閉子,也許三兩年後會生出開花結果。
一蹴而就,一錘定音的金手指是沒有的。
他的戰略就是利用超前的知識,在現有條件上多點布局,廣撒網,隻要有一兩個地方試點成功,都會對生產力水平有大的幫助。
這裏提高一點,那裏領先一點,三十年積累下來,對曹魏和東吳就會形成巨大的戰略優勢。
劉禪又對董允道:“拿紙筆來!”
劉禪在新製的紙上揮毫題寫了校名。
“華西醫學院”
十幾個人謹慎小心地跪坐在坐墊上,腰都挺得直直的。
“今天召集大家來,是有一個想法,咱們一起合計合計。”
劉禪的開場白平易近人,絲毫沒有麵對大臣時的威嚴。
這讓殿內的氣氛輕鬆不少。
“為什麽把你們聚在一起呢,你們有沒有想過?”
劉禪先提了個問題。
這一群賤籍從業者互相看了看,都有點不敢說。
“大夥兒不要拘束,有什麽話敞開說,朕就是和你們聊聊天。”
劉禪見他們太緊張了,又繼續鼓勵他們。
這時,一個中年仵作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劉禪發現了他,就對著他笑了笑道:
“這位看你身上的衣服,應該是仵作,你就先說說吧。”
作為仵作這個行業,都是家傳繼承,但凡有一點條件的人家都不願意幹這一行。
整天和死人打交道,都覺得恐怖和晦氣,當仵作的平時連個朋友都沒有,人們都躲著他們。
這仵作壯了壯膽,才說:
“我們這一群人都是幹的和人打交道的差使,郎中是和活人打交道,我們就是和死人打交道。”
“郎中是給人看病,獸醫就是給牲畜看病的。”
劉禪聽了哈哈一笑,鼓勵他道:
“你總結得很好嘛,那你再說說你們聚在一起可以幹些什麽?”
仵作得到鼓勵,放下了包袱,於是又說:
“陛下是不是要我們互通有無,比如郎中給人看病是望聞問切,但對於人身上的五髒六腑就沒有我們熟悉。”
劉禪大喜,讚許了這名仵作:
“你說得對,這就是我今天找大家來的目的。”
“朕在一本奇書上看過,在三皇五帝之前有一個朝代,他們把你們所辦的差使叫作‘醫學’。”
“學這個醫學的人,都要學習一點你們每一個人的差使的技術。”
“比如說郎中就要學習仵作的人體的了解,穩婆也要學習郎中治病救人的方法。”
“這樣的話,對於技藝的提高很有幫助。”
“你們的技藝提高了,大漢的百姓們生病才能更好的治療。”
“我們現在的人丁太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生孩子的時候夭折太多,另一個就是成年人生病得不到好的診治,洗澡受涼受了風寒都要死很多人。”
“那本奇書上記載,遠古的那個朝代的人們,感染了風寒是幾乎死不了人的。”
眾人聽劉禪的介紹,都感歎遠古的朝代如此不可思議,風寒竟然都成了小病。
“可惜的是,那本奇書並未記載是怎麽做到的,但他們能夠做到,就說明一定有辦法。”
“朕就是要辦這樣一個學校,把你們這些各行業的精英人才集中在一起想研究,找到遠古朝代的高明醫術。”
“大家覺得,行不行啊?”
劉禪微笑著,就像是一名和藹的先賢,而不是威嚴的皇帝。
這一群人雖然文化不高,也不可能有劉禪的見識,但都是在各自的行業裏有經驗的人。
劉禪一提醒,每個人都覺得這樣肯定會有作用。
隻不過在古代,每個行業都把技藝作為一種家傳的秘密,師傅傳給徒弟,父親傳給兒子。
就是擔心別人學了砸了自己的飯碗,再加上人們的文化都不高,有些還是文盲,麵對無法解決的問題就要裝神弄鬼搞封建迷信糊弄過去。
“你們把學校辦起來,一兩年後有了成果,朕會考慮在全國廢除賤籍製度,讓你們這些有技能的人和農民、商人、士紳員外都一樣受人尊敬,你們的子弟如果想讀書也可以征辟為官。”
隻是講感情,講意義隻能在短時間內起作用,古人也是現實的,要有好處。
劉禪廢除賤籍的承諾就是這一群人的痛點。
作為掌握專業技術的人群,郎中、穩婆、仵作這些人生活上不至於比農奴還差,他們缺的是社會地位。
一群醫學界人士聽說以後要廢除賤籍,自己的兒孫們也可以做官,大受震撼,平時想都不敢想的事,今天親耳聽到皇帝的承諾。
這是比天還高的恩典,劉禪就是他們的大救星。
在場所有的人一齊跪下叩頭,發毒誓要落實劉禪的最高指示,粉身碎骨報效天恩。
劉禪見這幫人積極性很高,立即讓董允擬旨,在成都近郊的一處皇莊開辦學校。
由董允兼任校長,學校直屬內廷。
董允沒想到自己堂堂一名飽讀詩書的仕子,要去管這一幫賤民,正想推辭。
被劉禪嚴厲的目光阻止。
其實董允這人不算迂腐,剛才在聽了劉禪的闡述之後,也覺得頗有道理,心裏也是暗暗佩服劉禪的想法的。
隻是讀書人的麵子思想,讓他有點接受不了,怕被讀書人恥笑。
不過轉念一想,皇帝作為天下仕人的領袖,不一樣和這些人坐在一起談笑風生嗎?
自己一個大臣,難道還比皇帝的臉麵更大?
而且現在看來,皇帝做事不同凡人,常常有奇思妙想,就拿這醫生學校的事來說,皇帝沒說出來之前,每個人都不會想這樣做,但皇帝提點之下,就覺得做起來並不難,還能收到奇效。
劉禪讓董允當校長的目的也是覺得董允辦事認真,做實事還是放心的,衛校這種部門也沒啥實權,交給他正好,多點事以後也少在自己麵前晃悠,天天就是犯顏直諫打擂台。
三國時期,最寶貴的礦產就是人礦,有人就有兵,有糧,有布。
劉禪並不確定他的做法一定有效,但在花費不多的前提下,布下一枚閉子,也許三兩年後會生出開花結果。
一蹴而就,一錘定音的金手指是沒有的。
他的戰略就是利用超前的知識,在現有條件上多點布局,廣撒網,隻要有一兩個地方試點成功,都會對生產力水平有大的幫助。
這裏提高一點,那裏領先一點,三十年積累下來,對曹魏和東吳就會形成巨大的戰略優勢。
劉禪又對董允道:“拿紙筆來!”
劉禪在新製的紙上揮毫題寫了校名。
“華西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