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竇太後
天幕:海外遍地銀山金樹,速搶 作者:葉落瀟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薄姬後麵,就是竇漪房竇太後了。
這位怎麽說呢,雖然她活的久,也夠幸運。
但從她做的事情來說,隻能算是中等了。
比起呂後和薄太後,這位就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了。
文帝時期的竇太後沒什麽好說的。
首先當時薄太後還在,文帝也在,她的話語權本來就不高。
加之後期眼睛也病瞎了,導致有一段時間還失寵了。
她開始作妖的時候,是在景帝時期。
鄭伯克段於鄢大家應該知道,竇太後幹的事情,和這故事中鄭莊公他媽幹的事情差不多。
竇太後很寵愛自己的小兒子,也就是梁王,寵愛到想要景帝把皇位傳給梁王的程度。
這事情竇太後說出來的時候,連她侄子竇嬰,也就是外戚那一派的人都覺得太過分了點。
說帝位傳承,要麽就是傳長子,要麽就是傳長孫,哪裏有傳弟弟一說的。
然後竇嬰就被竇太後從竇氏家族中除名了。
這導致的結果,那就是在七王之亂的時候,梁王被圍攻之際,景帝一度想要借諸位反王之手把梁王宰了。
當然,這也可以說是景帝和周亞夫有其他的作戰規劃。
事後,景帝也是說,自己認為梁王那裏撐的住,而且正麵進攻不利之類。
可他那時候到底是怎麽想的,就誰也不知道了。
除了景帝在竇太後手上吃虧之外,武帝在竇太後手上也是吃虧了的。
景帝死後,武帝登基,十六歲的漢武帝那是雄心壯誌啊!
一登基就是一係列的改革,主要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全國思想,為後麵的大戰做準備。
結果竇太後是直接否認了武帝的一係列新政。
嗯,在這件事情中,竇太後又把自己的侄子,竇嬰給免職了。
外戚能混成竇嬰這樣的,也屬實是有點可憐了。
別人家的姑姑當太後,那多少要沾光不是。
自己姑姑當太後,那是一次次坑侄子啊!
最好是好處一點沒享受到,有亂子的時候就得上,有禍事的時候就得背鍋。
還動不動被拿出來殺雞儆猴。
最後還因為遺詔事情,落了一個身死的結果。
這外戚當的是真特麽窩囊。
當然了,竇太後也不是沒有什麽好的點。
首先是外戚,竇太後基本沒有提拔太多的外戚,這其中確實也有外戚不爭氣的事實。
可她也沒有用手上的權力,去強行塞人。
甚至還對竇家唯一有能耐的竇嬰,進行了多次打壓。
另外在對漢武帝新政,也就是獨尊儒術這件事情上。
那是因為之前在文帝時期,就吃過儒生方士的虧,弄的皇家臉麵落了一地。
竇太後以為漢武帝是要學老一套的儒家,還有一些方士的東西。
所以她很不待見這個獨尊儒術的新政。
這一點,她確實是幹政了。
可咱們換個角度來說,如果這皇帝不是漢武帝,而是漢元帝的話。
那竇太後這一手,可就是大的加分項了。
隻是那時的竇太後,也不知道這漢武帝的能耐。
以當時竇太後的視角來看。
那漢武帝就是一個被一群儒生忽悠的小年輕。
加上自己那個當了丞相的侄子還在支持。
這可不就是儒生和外戚在蠱惑帝王,想要弄權嘛。
她這個太後出來阻止,那不但是合情合理,還可以說是大義滅親了。
所以總的來說,竇太後雖然沒有呂後,薄太後那樣的能耐,但是也不算太差。
若是給曆朝曆代的太後排名一下的話,這位的作為,也算中等偏上了。
西漢,在竇太後之後,有名一點的太後,也就是隻有王太後了。
也就是後期的王政君了。
其他的,漢景帝的皇後王娡,沒太多可說了。
她經曆雖然離奇了一點,甚至還有一個前夫,在外還有個閨女。
史料中記載,她還殺了漢武帝一個男寵。
但在政務方麵,她基本是沒有什麽參與的。
史書對她的記載,那不是後宮中的事情,就是她的家事了,算是一個很規矩的太後了。
而漢武帝時期的皇後,陳阿嬌雖然拿了皇位當嫁妝,可僅僅當了十一年皇後就被廢了。
衛子夫雖然帶了三張王牌當嫁妝,最後也在太子一事後,自殺冤死了。
後麵漢昭帝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也在漢武帝立子殺母一事中被殺了。
不得不說,漢武帝這人在打匈奴方麵狠,在處理家事上,那也是沒有一點心慈手軟。
鉤弋夫人就不說了,前兩位那可真是夠冤的。
若是沒有陳阿嬌,沒有館陶公主的運作,劉徹想當皇帝是有點困難的。
後麵衛子夫的事情,就給別說了,又是衛青,又是霍去病的,還有一個霍光,結果最後卻是這麽一個下場。
漢武帝之後,漢昭帝那去世的太早,死的時候都還沒掌權,他的皇後上官氏,後麵到底如何也沒有留下太多記載。
反正太後肯定是沒當成的。
再後麵就是漢宣帝劉病已了,他的第一任皇後許平君,被霍光媳婦害死了。
第二任皇後霍成君最後也自殺了。
再後麵雖然又立了一個王氏,可漢元帝是許平君的兒子。
這個王氏的記載不多,她應該是沒有什麽權力的太後了,估計結果也和漢昭帝的上官氏差不多。
接下來的漢元帝,那就給大漢來了一個重擊。
不但自己坑,媳婦也不是一點半點的坑。
王政君,這位西漢太後,算是把西漢送走的元兇之一了。
當然,國家存亡不能歸罪於一婦人。
客觀來說她的話。
那隻能說,她沒有呂後的實力,卻想做呂後做過的事。
在漢元帝死後,她是大肆培養外戚。
最後導致王莽篡漢,西漢兩百年的國祚消亡。
更重要的是,她把傳國玉璽給弄壞一個角。
真真是浪費啊!
說是什麽王莽篡位,她奮起反擊,以玉璽砸王莽,最後使得玉璽毀了一角。
何必要演這一出呢?你提拔他的時候,就沒想過這結果嗎?
再說了,那玉璽才多大,你真想砸他的話,你拿什麽不好,非要拿玉璽?】
這位怎麽說呢,雖然她活的久,也夠幸運。
但從她做的事情來說,隻能算是中等了。
比起呂後和薄太後,這位就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了。
文帝時期的竇太後沒什麽好說的。
首先當時薄太後還在,文帝也在,她的話語權本來就不高。
加之後期眼睛也病瞎了,導致有一段時間還失寵了。
她開始作妖的時候,是在景帝時期。
鄭伯克段於鄢大家應該知道,竇太後幹的事情,和這故事中鄭莊公他媽幹的事情差不多。
竇太後很寵愛自己的小兒子,也就是梁王,寵愛到想要景帝把皇位傳給梁王的程度。
這事情竇太後說出來的時候,連她侄子竇嬰,也就是外戚那一派的人都覺得太過分了點。
說帝位傳承,要麽就是傳長子,要麽就是傳長孫,哪裏有傳弟弟一說的。
然後竇嬰就被竇太後從竇氏家族中除名了。
這導致的結果,那就是在七王之亂的時候,梁王被圍攻之際,景帝一度想要借諸位反王之手把梁王宰了。
當然,這也可以說是景帝和周亞夫有其他的作戰規劃。
事後,景帝也是說,自己認為梁王那裏撐的住,而且正麵進攻不利之類。
可他那時候到底是怎麽想的,就誰也不知道了。
除了景帝在竇太後手上吃虧之外,武帝在竇太後手上也是吃虧了的。
景帝死後,武帝登基,十六歲的漢武帝那是雄心壯誌啊!
一登基就是一係列的改革,主要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全國思想,為後麵的大戰做準備。
結果竇太後是直接否認了武帝的一係列新政。
嗯,在這件事情中,竇太後又把自己的侄子,竇嬰給免職了。
外戚能混成竇嬰這樣的,也屬實是有點可憐了。
別人家的姑姑當太後,那多少要沾光不是。
自己姑姑當太後,那是一次次坑侄子啊!
最好是好處一點沒享受到,有亂子的時候就得上,有禍事的時候就得背鍋。
還動不動被拿出來殺雞儆猴。
最後還因為遺詔事情,落了一個身死的結果。
這外戚當的是真特麽窩囊。
當然了,竇太後也不是沒有什麽好的點。
首先是外戚,竇太後基本沒有提拔太多的外戚,這其中確實也有外戚不爭氣的事實。
可她也沒有用手上的權力,去強行塞人。
甚至還對竇家唯一有能耐的竇嬰,進行了多次打壓。
另外在對漢武帝新政,也就是獨尊儒術這件事情上。
那是因為之前在文帝時期,就吃過儒生方士的虧,弄的皇家臉麵落了一地。
竇太後以為漢武帝是要學老一套的儒家,還有一些方士的東西。
所以她很不待見這個獨尊儒術的新政。
這一點,她確實是幹政了。
可咱們換個角度來說,如果這皇帝不是漢武帝,而是漢元帝的話。
那竇太後這一手,可就是大的加分項了。
隻是那時的竇太後,也不知道這漢武帝的能耐。
以當時竇太後的視角來看。
那漢武帝就是一個被一群儒生忽悠的小年輕。
加上自己那個當了丞相的侄子還在支持。
這可不就是儒生和外戚在蠱惑帝王,想要弄權嘛。
她這個太後出來阻止,那不但是合情合理,還可以說是大義滅親了。
所以總的來說,竇太後雖然沒有呂後,薄太後那樣的能耐,但是也不算太差。
若是給曆朝曆代的太後排名一下的話,這位的作為,也算中等偏上了。
西漢,在竇太後之後,有名一點的太後,也就是隻有王太後了。
也就是後期的王政君了。
其他的,漢景帝的皇後王娡,沒太多可說了。
她經曆雖然離奇了一點,甚至還有一個前夫,在外還有個閨女。
史料中記載,她還殺了漢武帝一個男寵。
但在政務方麵,她基本是沒有什麽參與的。
史書對她的記載,那不是後宮中的事情,就是她的家事了,算是一個很規矩的太後了。
而漢武帝時期的皇後,陳阿嬌雖然拿了皇位當嫁妝,可僅僅當了十一年皇後就被廢了。
衛子夫雖然帶了三張王牌當嫁妝,最後也在太子一事後,自殺冤死了。
後麵漢昭帝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也在漢武帝立子殺母一事中被殺了。
不得不說,漢武帝這人在打匈奴方麵狠,在處理家事上,那也是沒有一點心慈手軟。
鉤弋夫人就不說了,前兩位那可真是夠冤的。
若是沒有陳阿嬌,沒有館陶公主的運作,劉徹想當皇帝是有點困難的。
後麵衛子夫的事情,就給別說了,又是衛青,又是霍去病的,還有一個霍光,結果最後卻是這麽一個下場。
漢武帝之後,漢昭帝那去世的太早,死的時候都還沒掌權,他的皇後上官氏,後麵到底如何也沒有留下太多記載。
反正太後肯定是沒當成的。
再後麵就是漢宣帝劉病已了,他的第一任皇後許平君,被霍光媳婦害死了。
第二任皇後霍成君最後也自殺了。
再後麵雖然又立了一個王氏,可漢元帝是許平君的兒子。
這個王氏的記載不多,她應該是沒有什麽權力的太後了,估計結果也和漢昭帝的上官氏差不多。
接下來的漢元帝,那就給大漢來了一個重擊。
不但自己坑,媳婦也不是一點半點的坑。
王政君,這位西漢太後,算是把西漢送走的元兇之一了。
當然,國家存亡不能歸罪於一婦人。
客觀來說她的話。
那隻能說,她沒有呂後的實力,卻想做呂後做過的事。
在漢元帝死後,她是大肆培養外戚。
最後導致王莽篡漢,西漢兩百年的國祚消亡。
更重要的是,她把傳國玉璽給弄壞一個角。
真真是浪費啊!
說是什麽王莽篡位,她奮起反擊,以玉璽砸王莽,最後使得玉璽毀了一角。
何必要演這一出呢?你提拔他的時候,就沒想過這結果嗎?
再說了,那玉璽才多大,你真想砸他的話,你拿什麽不好,非要拿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