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年。


    王莽再次用之前的手段。


    也就是讓百官請封的手段。


    讓朝廷給他封了一個宰衡的稱號。


    這個稱號是一個新創的稱號,取自伊尹和周公,伊尹的稱號是阿衡,周公是大宰。


    所以王莽就從這其中各取了一個字,當做了自己的官職。


    同年他又上書,要求國家弄了國營建造市場和國家倉庫,也就是常滿倉。


    另外還建造了一萬套住房,平時,這些房子給天下遊學的學子住宿。


    遇到天災時,也可用來安置流民。


    除此之外,他還網羅天下能人異士入京,也算是給這些人解決了工作吧。


    到這一年的王莽。


    他在大漢天下民眾心中。


    那就是一個治國平天下的治世良臣了。


    朝廷之中的公卿大臣,再次向朝廷上書,說王莽如今的待遇還是太差了,配不上王莽。


    朝廷應該還要給王莽加九錫。


    上書之人足有九百餘人,從朝堂,到地方的官員,基本都上書了。


    於是朝廷就又給王莽加封九錫。


    後世眾所周知的假節鉞,加九錫,劍履上殿等等一係列稱帝流程。


    就是從王莽加九錫開始的。


    此時的王莽在朝在野,名聲已經高到了一個頂峰。


    但是,漢平帝在這一年也快十四歲了。


    按照古人的計算,這個年紀也快成年了。


    王莽之前對衛家做了什麽,皇帝可是清清楚楚的。


    而太皇太後,此時的年歲也將近八十了。


    常言道,人到八十古來稀,誰也不能保證太皇太後王政君還能活多久。


    老劉家的皇帝有多bug,王莽那是清清楚楚的,前有周勃,後有霍光。


    那兩人,再擁立新帝的時候,他們都覺得自己能拿捏新皇帝。


    結果呢?


    所以,王莽也怕成年的劉氏皇帝啊!


    這時候他就得想辦法換皇帝了。


    次年,漢平帝重病,王莽向天祈求,能讓自己代替皇帝生病。


    這.......想代替皇帝生病應該是假,想代替皇帝,那應該是真了。


    公元5年,十四歲的漢平帝死。


    史書記載為病死,但在資治通鑒上,說是被王莽毒死的。


    雖然很多人說漢平帝應該真的病死的,畢竟沒有證據嘛。


    但若是從利益的角度出發,漢平帝很大可能是被毒死的。


    並且從後麵王莽立的新帝就能看出,王莽當時心中應該就有了要篡位想法了。


    在漢平帝死後,王莽立奶娃子當皇帝。


    這皇帝就是孺子嬰。


    咳咳,名字熟悉吧,大秦最後一個秦王叫什麽?子嬰!


    王莽這篡位之心,算是表露出來了。


    孺子嬰,一個兩歲的奶娃子。


    連吃飯撒尿的管理不好,怎麽可能管理一個國家呢?


    於是,王莽就成了攝政。


    年號,居攝元年。


    天下稱王莽為攝皇帝,也就是假皇帝的意思。


    公元七年,天下各地出祥瑞,什麽狐狸開口,王八背字,玉石刻字之類的祥瑞層出不窮。


    所有祥瑞的意思隻有一個,讓王莽登基,大漢已經完了。


    上天都在告訴天下,劉氏沒氣運了。


    該他王莽上位了。


    在這各種祥瑞的輪番轟炸之下。


    公元八年,王莽正式登基。


    新朝建立。


    那年王莽54歲。


    從安漢公開始算,到宰衡,假皇帝,登基成為真皇帝,一共曆時八年。


    王莽在做到宰衡之前,也就是50歲之前的王莽。


    他心裏是不是忠於大漢的,咱們不多說。


    可他做的事情,絕對是能夠在史書上留下濃墨一筆的。


    後世之人最多猜測他有當權臣的心,有成為霍光的心。


    但不會有人把他聯想到篡漢去。


    而在他登上宰衡之後,他的一切就是奔著皇位去的。


    但是王莽在登上皇位之後,一切就變了。


    他低估了世家,低估了劉氏,也低估了大漢當時的局勢。


    加上他是篡位登基,所有他想要開疆擴土,他想要功績,他想要製定新的製度。


    隻有這樣,他才能真正的跟天下人說,西漢是真的沒落了。


    他取代西漢,真的是上天選擇。


    所以他登基之後,最先做的就是禍害四方蠻夷。


    先是脅迫羌人把青海交出來,他在那裏設置了青海郡。


    加上之前被他改名的北海,南海,西海三郡。


    統稱四海。


    另外,他將西域諸國,匈奴,高麗,南越等等諸侯國君主的稱號,降低了一級。


    之前這些蠻夷都被大漢打服了,可雖是俯首稱臣,但人家還是國。


    王莽卻想著直接將他們變成侯。


    這裏麵的問題是挺大的。


    他們如果稱王的話,那對於大漢來說隻是小弟。


    可如果接受了封侯,那就是兒子了。


    結果,那就是打唄。


    這是王莽對外的態度。


    而對內。


    王莽就是恢複之前的周禮。


    天下土地歸公,山川河流歸公,不許奴隸買賣。


    鹽鐵官營,修改幣製。


    加強律法,修改地名等等。


    這玩意吧,那是實行又快又急,而且中間邏輯還有些衝突之處。


    一時間,那是鬧的天下沸沸揚揚。


    其實若是按照王莽改製完全執行的話,對於百姓來說,那是有好處的。


    這一點是不能否認的。


    可是,王莽的政令根本就通不下去。


    他是怎麽當的皇帝?他特麽是依靠世家當的皇帝,他自己的王家,在之前就是天下最大的世家豪族了。


    結果一上台就想廢除世家利益?


    所以他這個政令下去之後,百姓直接吃不起飯了,落草為寇者不知其數,什麽綠林軍,赤眉軍,呂母軍等等。


    這還僅僅隻是民間造反,劉氏諸侯造反的就更多了。


    也就在同時期,天災又來了。


    百姓日子那就更不好過了,結果就是造反的更多了。


    三年的時間,王莽的這新朝亂成了一鍋粥。


    王莽在這三年中,表現出來的能力,與他之前當權臣時表現出來的能力。


    完全就不像是同一個人了。


    王莽表現成這樣,真的是因為被奪舍了?


    並不是,也並沒有。


    他那屬實是被屬下人忽悠飄了。


    屬下人讓他篡漢,他是真信了,也真篡位了。


    結果,之前那些忽悠他的手下,那些幫他各種請命的屬下,一見王莽真敢篡位。


    他們轉頭就走了,完全沒有一點想幫忙的意思。


    孔休,新都國相,漢哀帝時期,孔休就是和王莽共事的,後期甚至可以說是王莽的鐵杆支持者了。


    結果王莽篡漢後,孔休轉頭就走。


    甚至在記載中,王莽請他當國師的時候,他是極其氣憤,甚至還嘔血稱病。。


    另外還有大司空彭宣,王崇,光祿大夫龔勝,太中大夫邴漢等等一眾大官,在王莽篡位之後,直接辭官走了。


    這些人,在王莽之前掌權的時候,能坐上這麽高的位置,那就不可能不是王莽一派的。


    他們不但是王莽一派的,還是絕對的鐵杆。


    可在王莽登基後,他們就和商量好了一樣,沒有絲毫留念的跑了。


    這時候的王莽,那就跟被架在皇位上一樣了。


    少了這麽多出謀劃策的人。


    再加上篡位登基,想要留個好名聲就得有功績,就得四處征戰。


    在這些事情之下,王莽的冷靜,早就消失不見了。


    這年,也不過才公元11年。


    而昆陽之戰的時候,已經是公元23年了。


    天下已經崩的不成樣子了。


    王莽在那時,早不複之前模樣,他的所謂四十萬大軍,也不過就是個笑話了。


    但凡有點戰鬥力,也不至於在被劉秀擊潰一萬軍隊後,就四十萬大軍全散了吧。


    注意,僅僅隻是擊潰,也就是說劉秀可能隻是殺了幾千人,就讓四十萬大軍做鳥獸散。


    百分之一不到了傷亡率,就讓這崩盤了,可見戰力之差。


    所以劉秀這人,運氣是玄乎了一點。


    但和他對戰的王莽,那也真不算什麽氣運之子。


    至於王莽,那也真不什麽穿越者。


    他那就是沒篡位經驗,最後才導致出現這樣的情況。


    至於土地改革,遊標卡尺,還有超短褲,追殺劉秀之類,基本是巧合。


    特別是追殺劉秀一事,那是因為,當時有一個諸侯的兒子叫劉秀,追殺的是那個劉秀。


    和後麵漢光武帝沒有半毛錢關係。


    真要是穿越者,要是穿越到古代,基本上不會去走篡位的路子。


    神州篡位而建立的王朝,那下場基本是不怎麽好的。


    怎麽說呢,迷信一點,那就是得位不正,是老天懲罰。


    科學一點,那就是王朝周期論上麵的事情了。


    一個王朝,他在巔峰的時候,你不可能篡位成功。


    而當這個王朝走向低穀的時候,王朝內部其實已經出了巨大的問題。


    土地兼並的問題一定很嚴重了。


    這時候你再篡位,那就是一個巨大的爛攤子。


    這個爛攤子,你隻能重新打一遍,重新打造一個攤子,才能持久。


    你要是用幾根新木頭,替換攤子上的幾根爛木頭,哪怕你將這攤子勉強撐好,也撐不了多久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幕:海外遍地銀山金樹,速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落瀟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落瀟湘並收藏天幕:海外遍地銀山金樹,速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