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弱國強,民強國弱。


    雖然在古代確實很管用,也確實在那個屬於它的時代,為神州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商君的這一手,站在他的角度上,站在當時秦國的角度上,他的變法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這變法也有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


    那就是這一思想,對咱們神州的影響,是很大的,也是很壞的。


    咱們現在一提起古代,想到的就是儒家,將咱們的思想禁錮了。


    這話確實沒錯,不管是哪一派的儒家。


    公羊儒,孔孟之道也好,或者是後麵嚴重扭曲儒家思想的程朱理學也罷。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


    儒家,那就是咱們神州所有人思想上的一個禁錮,一個簡陋版的思想鋼印,哪怕就是到了現在,儒家的思想對咱們依舊有很深的影響。


    可你要是光說儒家的不是,那就多多少少有那麽一點點冤枉儒家了,說不好聽一點,它就是一層皮,它的骨是法。


    核心則是商君的民弱國強,民強國弱。


    主要要做的,就是愚民政策。


    商君書,在說民一章中,第一句說的就是:


    辯慧,亂之讚也。


    禮樂,淫佚之徵也;


    慈仁,過之母也;


    任譽,奸之鼠也。


    後麵的幾條,由於實在過於違背人道了,而且也與儒家觀點完全相悖。


    所以在後世帝王,用的都不是很明顯。


    但第一條幾千年來,那都沒有變過。


    特別是在秦統一之後,漢承秦製,漢武帝啟用儒家之後。


    這一思想,就完全被貫徹了。


    從很多地方,我們都能看出來這一點。


    比如,戰國時期有百家爭鳴,有諸子百家,是神州一個文化大爆發的時期,可為什麽在秦大一統之後,這種文化大爆發,思維大躍進的事情,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呢?


    是因為後麵的人,都變笨了嗎?顯然不是啊!


    那是因為皇帝,因為當權者按照商君的思想,開始遏製民智的開發了。


    再比如儒家一個重要的理念,說是民為重,君為輕,民如水,君如舟。


    可實際上,在過去的幾千年中,儒家做的一直都是,君為重,士為輕,民如草。


    儒家的變質,真的是後麵的人,理解不了先賢的意思嗎?真的是儒家沒君子了嗎?


    這也顯然是不對的,儒家雖然有多變小人,但儒家也是有正人君子的。


    可皇帝需要的就是要一個變質的儒家。


    君子?你若真的以民為重,廣開民智,這帝位最後被誰拿走都不知道,皇帝能用你?


    而商君書中,除了提出了這一觀點之外。


    還有就是以奸民統治善民,讓惡人來管理好人。


    這又是一條與現代完全相悖的思維。


    咱們現在以善治惡,懲奸除惡才是正能量,才是主旋律。


    用奸人來治理善人,這不是本末倒置嘛,如此一來,社會還不得大混亂?


    可根據商君的律法,還真就得這樣才能治理,因為商君變法之後,大秦律法嚴苛至極。


    刑罰極重,動不動就是砍手砍腳,輕點那都得割鼻子,割耳朵,挖眼睛。


    這種刑罰,是需要人去執行的,善人還真下不去手。


    還有就是重罰輕賞,在商君的觀念之中,當完成了以上愚民手段之後。


    就可以用重刑和輕賞,來馭民了。


    罰必須要重,隻有這樣,才能維持法的威嚴。


    賞必須得輕,賞的多了,民就富了,民一富,欲望就多了,欲望多了,民的思維就多了,思維一多,民智就開了,這就和民弱國強相悖了,所以,賞必須要輕。


    大家要是光看秦國的軍功製,你會認為賞的很多了。


    但其實軍功製的賞,相較於秦法的嚴苛而言,賞的是很少的。


    按照商君書的說法,那就是刑九而賞一。


    但是也有一個賞一,大家都有個奔頭。


    可大秦一統之後,戰事沒了,奔頭也沒了,刑罰還是那麽重。


    加上各國的遺民,大秦不崩才是怪事。


    另外電視劇中,商鞅死的時候,那些秦人表現的十分傷心之類的。


    可實際上,商鞅死的時候,秦人都快他媽樂瘋了。


    秦人當時內心想的估計是,商鞅這禍害終於是死了,隻是秦人沒想到的是,商君是死了,但商君的法,卻依舊被留了下來。


    現在很多視頻一說起商鞅,那不是猛吹,就是死噴。


    吹的說他是千古法聖,法家先賢。


    萬古不出一人才,大秦在商鞅的治理下,那是人人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商鞅後期被大秦那樣,那都是秦王卸磨殺驢等等。


    商君死後,百姓人人悲傷之類的。


    說實話,這吹的就有點過了。


    就像前麵說的,辯慧,禮樂,慈仁,任譽,這些基本人道的東西,在商君變法中,屬於要拋棄的。


    外加嚴刑,重法,以奸治善,重罰輕賞等等手段。


    大秦的百姓,在商君手上,都快被他訓練成機器了,一個個的不是被他困在土地上,就是困在軍隊中。


    這樣的百姓,日子能過好才是怪事了。


    他們能感謝商君,那才是怪事。


    秦惠文王殺商鞅,一定程度上,確實是來於老貴族的壓力。


    但還有一部分,那肯定是來源於百姓的。


    也有一定私仇,可以說當時的整個大秦,從上到下,從貴族到平民,就沒一個人是不想商鞅死的。


    而猛噴的,則是說商君是神州數千年來,人之首惡。


    五千年不出的一奸人。


    甚至還有人說,因為他的思想,導致神州後麵幾千年思維僵化之類的。


    這特麽就更扯淡了。


    對,真怪的話,你也可以這麽說。


    可後人不爭氣,你特麽怪上先人了?


    人家商君說的明明白白,武周因變而王,夏商因守舊而亡。


    隻有變,才能強。


    結果後世的人,對他好的思想一眼都不看。


    就守著他的壞思想過日子,那關他屁事啊!


    總的來說,商君這人,他的曆史功績是巨大的。


    可以說他促進了神州的統一。


    若是沒商鞅變法的話,就沒有後麵的強秦。


    沒有那個底子的話,始皇帝想要一統,那難度係數可就太大了。


    至於他的過錯,九分在於秦,一分在於後世。


    畢竟大秦那是實打實因秦法而興,也因秦法而亡。


    後世那一分,都可以說是強行按在他頭上了。


    他這思想對於皇帝來說,確實是香。


    導致後世帝王一直舍不得改,這就形成了神州幾千年的思維困局。】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幕:海外遍地銀山金樹,速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落瀟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落瀟湘並收藏天幕:海外遍地銀山金樹,速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