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報紙
天幕:海外遍地銀山金樹,速搶 作者:葉落瀟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祖龍嬴政:“雖說這做法有點,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意思在其中。
而且下手也十分果決,似乎沒有拖泥帶水。
但是一次改變太多,是會出大問題的。
在這個假設的世界之中,並沒有天幕的存在,黎民百信也不知道他做這些事情的意思。
他這個皇帝突然進行這麽大的變革變法,隻怕是會遭到無數非議了。”
漢高祖劉邦:“是了,他雖然謀劃了近兩年之久。
但在這種改變國本,改變國策之事麵前,兩年的時間還是太短了。
他應該再等等,或許一件件事情的來,這樣會簡單許多。
軍製改變,徭役改變,擴充軍備,這些一件件一樁樁都是關乎到萬千百信的事情。
真要是如此來的話,隻怕會有不小的動蕩。
另外,他此舉還打壓了不少的士大夫,他的這些改變但凡被傳旨之人曲解,或故意隱瞞,那後果可就嚴重了。”
唐太宗李世民:“靜觀其變吧,朕覺得應該不會僅僅隻有這樣,若是僅僅這樣的話,那這後世穿越者似乎也並不是過於可怕了。”
明太祖朱元璋:“你還真怕有後人迴到大唐,去搶你的皇位不成?”
唐太宗李世民:“朕都能和始皇帝,漢高祖說話了,能和漢高後吵架了,你覺得後世的穿越者來大唐很不可思議嗎?”
明太祖朱元璋:“嘶....咱得讓錦衣衛好好查查了,後世這些人,那一個個都是長滿反骨的人,而且看樣子能耐都不會太差。
萬一要是真過來幾個,那咱這大明可禁不住他這樣禍禍。”
一眾皇帝對於穿越者劉奭的果決表示讚賞,但對於他一下子弄出這麽多的大動作,卻又有些搖頭。
畢竟古來變法者,下場都不會太好。
就算是皇帝想要變法,也是會拉一個靶子擺在前麵。
如此一來,不管變法成功與否,天下各個階級對於皇帝,都不會有太多怨言。
最多,也就是攻擊那個被立起來的靶子而已。
可劉奭進行這麽大的變動,不但下手果決,更是沒有樹立任何標靶。
這樣一來的話,變法成了,那沒什麽好說的。
可一旦要是變法失敗了,那可就不是劉奭一人下場不好了。
弄不好還會將整個大漢搭進去。
.........
視頻繼續
【公元前47年,十一月。
在你的一係列政令發布之後。
你將兩萬訓練好的南北軍撒到了各郡。
你要對軍權進行更進一步的收攏。
與軍隊一同過去的,還有最新發布的大漢旬報。
隨著造紙術的發展,你已經有了足夠的紙張來弄報紙了。
報紙,這就是你控製大漢所有輿論的手段。
這是一個將你的思想,傳播到整個大漢的手段。
原本你是辦日報的,但礙於交通,通訊方麵的受限,你隻能辦旬報,也就是十天一份。
報紙能夠讓你所有的改製,全部原原本本的傳達到大漢百姓手上,讓所有的百信都知道你改製的內容。
如此一來,也就減少了中間官員的欺上瞞下。
另外,在置辦報紙的時候,你用了小楷和簡體字兩版,這也是簡體字首次出現在大漢軍隊之外。
這並不是你看不上漢朝的隸書,僅僅隻是因為簡體字更容易讓人學會。
你不指望大漢的百姓,能人人成才,但你想讓大漢的百姓人人識字。
隻有做到人人識字,你的政令才能更準確的讓百姓理解。
未來,你也能更好的給他們灌輸你的思想。
甚至在第一版的報紙中,還明確刊出了一點,一郡之中,最先識得千字者,賞百金。(大概現代五百萬左右)
第二至第十人,賞十金。
第十一到第一百人,賞千錢。(大概現在五千左右。)
除了前百人之外,凡在此令下達百日之內,能識得千字者,皆賞百錢。
除了內部各郡的措施之外。
你還將三千羽林孤兒派到了邊疆各城。
他們的任務也是一樣,將你的報紙帶過去,也將你的命令帶過去。
同時,在軍隊之中,對於識字的獎賞更大,一部之中,最先識得千字者,升屯長,也就是管五百人。
這對於士卒來說,真的就是一步登天了。
而且除了第一個之外,第二個到第五個升隊長,管五十人。
第六到第十個,升什長,管十人。
若有官職,則官升一級。
剩下的,在命令下達百日之內,能識得千字,均賞百錢。
這些命令的目標隻有一個,讓大漢的所有人卷起來。
對於百金這個數值,大漢的百姓其實是不太奢望的。
畢竟簡體字本就是脫胎於繁體字,識得千字對於那些讀書人來說,並不是什麽難事。
但百姓卻可以爭取一下百錢不是,此時大漢的米價,一百錢能買一石糧,也就是一百二十斤的樣子。
一百二十斤糧食,足夠讓大家卷了的。
加上此時正是冬季,大家也有時間去卷。
至於這些獎金的話,對於你來說並不是很多。
百來個郡,總獎金也不過兩萬金,算上其他的,最多也就是三萬金。
國庫之中,宣宗留下的資產還有大把。
另外,他們認字,總得要有筆墨紙硯不是。
筆墨那倒是好說,但是紙張的話。
當今天下,掌握造紙術的,僅僅隻有你而已。
另外,就算他們用沙子寫字,那也得有個模版不是,他總得知道這一千字不是。
這個模版,那就隻有報紙了。
不管怎麽說,這報紙他們總是要買吧。
所以你根本就不愁獎金來源,甚至到最後你能還能有掙。
畢竟大漢的人口可是足足有五千萬之多,龐大的人口,往往能產生巨大的交易額。
當然,這些其實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你給百姓找到了足夠的事情。
讓他們的注意力,從軍製改革和政策變動上,轉移到了識字和報紙之上。
雖說你弄的這些改革,對於百姓來說也算是好事。
可古代百姓對於服役,那是從骨子裏有抗拒心的。
現在有了識字一事暫時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等到他們慢慢適應了軍製改革。
等到他們家裏服兵役的人,將軍餉錢財寄迴來之後。
他們總會適應下來的。】
........
網友【彈幕】:“有沒有人算算,up主這一箭是幾隻鳥?”
網友【彈幕】:“農閑識字,報紙鋪開,對郡縣加強軍事控製,控製輿論,轉移民眾注意,順帶還掙了一筆。
這波.......這波那屬於始皇帝摸電線,贏麻了、”
網友【彈幕】:“還有就是進一步的抓住了軍心,讓軍隊識字,還給軍隊加響。
這時候誰要是敢造反,都不要劉奭調動,軍隊能自發的把造反的人弄死。”
網友【彈幕】:“不過五營那邊怎麽說?他們之前可是招募軍,人家本來就有高價餉銀的。
現在其他軍隊全部加錢,就他們五營兵馬還是原有的工資,甚至可能還會少一些。
這事情擱誰身上,誰都不高興吧。
要知道人心這東西,那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
人家漲工資,那比自己降工資還難受。”
網友【彈幕】:“人主角第一時間就把四千人撒了出去。
五營這種在京師的部隊肯定是第一個就收心了的。
況且,就算是按照軍餉來說,五營那可是實打實的精銳部隊,他們的軍餉肯定是要比其他軍隊高的。
這種情況下,怎麽可能患不均。
再說了,就算是患不均,他們還能怎麽樣?
主角這一套下來,整個大漢的軍心都收攏了起來,他們敢跳,主角就敢殺。”
........
祖龍嬴政:“報紙?這是何物?這跳過官員,直接將朝堂政令下達到百姓之手,確實能極大增加皇權了。
@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你們兩人知道嗎?”
唐太宗李世民:“不知何物,朕隻知曉邸報,但邸報隻是傳到各地官員手上的,至於傳到百姓手上,這耗資就過於巨大了些。”
明太祖朱元璋:“@祖龍嬴政,這個是真不知道,應該是類似於告示之類的吧。”
乾隆:“朕聽說過海外夷族在弄這個 ,本來朕也想借鑒一二,弄一弄的,可惜了.....”
漢白帝劉之協:“你弄個屁啊!你忙著下江南呢,等死吧你。”
........
而且下手也十分果決,似乎沒有拖泥帶水。
但是一次改變太多,是會出大問題的。
在這個假設的世界之中,並沒有天幕的存在,黎民百信也不知道他做這些事情的意思。
他這個皇帝突然進行這麽大的變革變法,隻怕是會遭到無數非議了。”
漢高祖劉邦:“是了,他雖然謀劃了近兩年之久。
但在這種改變國本,改變國策之事麵前,兩年的時間還是太短了。
他應該再等等,或許一件件事情的來,這樣會簡單許多。
軍製改變,徭役改變,擴充軍備,這些一件件一樁樁都是關乎到萬千百信的事情。
真要是如此來的話,隻怕會有不小的動蕩。
另外,他此舉還打壓了不少的士大夫,他的這些改變但凡被傳旨之人曲解,或故意隱瞞,那後果可就嚴重了。”
唐太宗李世民:“靜觀其變吧,朕覺得應該不會僅僅隻有這樣,若是僅僅這樣的話,那這後世穿越者似乎也並不是過於可怕了。”
明太祖朱元璋:“你還真怕有後人迴到大唐,去搶你的皇位不成?”
唐太宗李世民:“朕都能和始皇帝,漢高祖說話了,能和漢高後吵架了,你覺得後世的穿越者來大唐很不可思議嗎?”
明太祖朱元璋:“嘶....咱得讓錦衣衛好好查查了,後世這些人,那一個個都是長滿反骨的人,而且看樣子能耐都不會太差。
萬一要是真過來幾個,那咱這大明可禁不住他這樣禍禍。”
一眾皇帝對於穿越者劉奭的果決表示讚賞,但對於他一下子弄出這麽多的大動作,卻又有些搖頭。
畢竟古來變法者,下場都不會太好。
就算是皇帝想要變法,也是會拉一個靶子擺在前麵。
如此一來,不管變法成功與否,天下各個階級對於皇帝,都不會有太多怨言。
最多,也就是攻擊那個被立起來的靶子而已。
可劉奭進行這麽大的變動,不但下手果決,更是沒有樹立任何標靶。
這樣一來的話,變法成了,那沒什麽好說的。
可一旦要是變法失敗了,那可就不是劉奭一人下場不好了。
弄不好還會將整個大漢搭進去。
.........
視頻繼續
【公元前47年,十一月。
在你的一係列政令發布之後。
你將兩萬訓練好的南北軍撒到了各郡。
你要對軍權進行更進一步的收攏。
與軍隊一同過去的,還有最新發布的大漢旬報。
隨著造紙術的發展,你已經有了足夠的紙張來弄報紙了。
報紙,這就是你控製大漢所有輿論的手段。
這是一個將你的思想,傳播到整個大漢的手段。
原本你是辦日報的,但礙於交通,通訊方麵的受限,你隻能辦旬報,也就是十天一份。
報紙能夠讓你所有的改製,全部原原本本的傳達到大漢百姓手上,讓所有的百信都知道你改製的內容。
如此一來,也就減少了中間官員的欺上瞞下。
另外,在置辦報紙的時候,你用了小楷和簡體字兩版,這也是簡體字首次出現在大漢軍隊之外。
這並不是你看不上漢朝的隸書,僅僅隻是因為簡體字更容易讓人學會。
你不指望大漢的百姓,能人人成才,但你想讓大漢的百姓人人識字。
隻有做到人人識字,你的政令才能更準確的讓百姓理解。
未來,你也能更好的給他們灌輸你的思想。
甚至在第一版的報紙中,還明確刊出了一點,一郡之中,最先識得千字者,賞百金。(大概現代五百萬左右)
第二至第十人,賞十金。
第十一到第一百人,賞千錢。(大概現在五千左右。)
除了前百人之外,凡在此令下達百日之內,能識得千字者,皆賞百錢。
除了內部各郡的措施之外。
你還將三千羽林孤兒派到了邊疆各城。
他們的任務也是一樣,將你的報紙帶過去,也將你的命令帶過去。
同時,在軍隊之中,對於識字的獎賞更大,一部之中,最先識得千字者,升屯長,也就是管五百人。
這對於士卒來說,真的就是一步登天了。
而且除了第一個之外,第二個到第五個升隊長,管五十人。
第六到第十個,升什長,管十人。
若有官職,則官升一級。
剩下的,在命令下達百日之內,能識得千字,均賞百錢。
這些命令的目標隻有一個,讓大漢的所有人卷起來。
對於百金這個數值,大漢的百姓其實是不太奢望的。
畢竟簡體字本就是脫胎於繁體字,識得千字對於那些讀書人來說,並不是什麽難事。
但百姓卻可以爭取一下百錢不是,此時大漢的米價,一百錢能買一石糧,也就是一百二十斤的樣子。
一百二十斤糧食,足夠讓大家卷了的。
加上此時正是冬季,大家也有時間去卷。
至於這些獎金的話,對於你來說並不是很多。
百來個郡,總獎金也不過兩萬金,算上其他的,最多也就是三萬金。
國庫之中,宣宗留下的資產還有大把。
另外,他們認字,總得要有筆墨紙硯不是。
筆墨那倒是好說,但是紙張的話。
當今天下,掌握造紙術的,僅僅隻有你而已。
另外,就算他們用沙子寫字,那也得有個模版不是,他總得知道這一千字不是。
這個模版,那就隻有報紙了。
不管怎麽說,這報紙他們總是要買吧。
所以你根本就不愁獎金來源,甚至到最後你能還能有掙。
畢竟大漢的人口可是足足有五千萬之多,龐大的人口,往往能產生巨大的交易額。
當然,這些其實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你給百姓找到了足夠的事情。
讓他們的注意力,從軍製改革和政策變動上,轉移到了識字和報紙之上。
雖說你弄的這些改革,對於百姓來說也算是好事。
可古代百姓對於服役,那是從骨子裏有抗拒心的。
現在有了識字一事暫時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等到他們慢慢適應了軍製改革。
等到他們家裏服兵役的人,將軍餉錢財寄迴來之後。
他們總會適應下來的。】
........
網友【彈幕】:“有沒有人算算,up主這一箭是幾隻鳥?”
網友【彈幕】:“農閑識字,報紙鋪開,對郡縣加強軍事控製,控製輿論,轉移民眾注意,順帶還掙了一筆。
這波.......這波那屬於始皇帝摸電線,贏麻了、”
網友【彈幕】:“還有就是進一步的抓住了軍心,讓軍隊識字,還給軍隊加響。
這時候誰要是敢造反,都不要劉奭調動,軍隊能自發的把造反的人弄死。”
網友【彈幕】:“不過五營那邊怎麽說?他們之前可是招募軍,人家本來就有高價餉銀的。
現在其他軍隊全部加錢,就他們五營兵馬還是原有的工資,甚至可能還會少一些。
這事情擱誰身上,誰都不高興吧。
要知道人心這東西,那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
人家漲工資,那比自己降工資還難受。”
網友【彈幕】:“人主角第一時間就把四千人撒了出去。
五營這種在京師的部隊肯定是第一個就收心了的。
況且,就算是按照軍餉來說,五營那可是實打實的精銳部隊,他們的軍餉肯定是要比其他軍隊高的。
這種情況下,怎麽可能患不均。
再說了,就算是患不均,他們還能怎麽樣?
主角這一套下來,整個大漢的軍心都收攏了起來,他們敢跳,主角就敢殺。”
........
祖龍嬴政:“報紙?這是何物?這跳過官員,直接將朝堂政令下達到百姓之手,確實能極大增加皇權了。
@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你們兩人知道嗎?”
唐太宗李世民:“不知何物,朕隻知曉邸報,但邸報隻是傳到各地官員手上的,至於傳到百姓手上,這耗資就過於巨大了些。”
明太祖朱元璋:“@祖龍嬴政,這個是真不知道,應該是類似於告示之類的吧。”
乾隆:“朕聽說過海外夷族在弄這個 ,本來朕也想借鑒一二,弄一弄的,可惜了.....”
漢白帝劉之協:“你弄個屁啊!你忙著下江南呢,等死吧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