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
天幕:海外遍地銀山金樹,速搶 作者:葉落瀟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登基第十個月,軍隊的訓練基本完成。
你將四千人撒到了全軍基層,剩下的一千人,則是被你編入到了羽林衛中。
你的思想,進入到了軍隊基層。
公元前48年,八月,你登基的第十二個月。
你種植的玉米成熟了,由於施肥得當,這一斤玉米變成了一百八十斤玉米。
按照這種速度,隻要再過兩年,你就能在一些地方試點推行玉米的種植了。
土豆在上個月就已經收獲了,但產量方麵比之玉米還要少很多,僅僅隻有七十斤左右。
這是沒辦法的,畢竟一斤土豆種子總共也沒幾個。
另外,紙張的改進,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雖然他們弄出來的紙張成色,相對於後世來說,那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但用來簡單書已經沒有問題了。
現在隻需要將工序固定下來,開啟批量生產就行。
另外焦炭方麵的製作,也取得了較大成果,基本上能夠初步使用了。
軍隊方麵,由於有你撒出去的四千人,此時你已經初步的執掌了整個大漢的軍隊。
雖說這支軍隊自從你繼承皇位之後,他們就已經是歸屬於你執掌的。
但在你心中,隻有此時,才算是真正的初步掌握了軍隊。
除了以上的成果之外。
過去的一年中,你沒有對其他的政策進行太多的調整。
大漢主體上還是之前的大漢一樣。
還是使用著宣帝時期的體製。
前48年,九月。
你在朝堂上稍稍提了一下改變軍製。
西漢的軍隊,一共分為四種。
首先是皇帝近衛,期門軍,羽林軍,羽林孤兒。
這三軍的人數大概是四千左右,他們的服役時間是最長的。
二是京師的南北兩軍,這兩支軍隊各有萬人,這些人是一年一換,屬於征兵,也就是兵役。
他們的來源是郡縣訓練中優秀者,以及清白者。
三是武帝時期設置八校尉,不過常備的也僅僅隻有五校尉而已,人數大概在一萬左右。
五校尉屬於募兵,算是職業軍人。
四是邊軍,西漢的常備邊軍人數大概在十二萬左右, 另外還有兩萬多駐紮在西域各國的軍隊,也隸屬於邊軍之中,共計十四萬左右。
這些邊軍也是一年一換。
也就是說,大漢的總兵力,在十八萬左右。
除了這十八萬之外,還有十八萬郡縣兵。
西漢的兵役製度是兩年,一年在郡縣服役,一年則是在京城或邊疆服役,前麵的十八萬是沒有算郡縣兵的。
這種製度或許不錯,但想要完成你心中的目標,人數方麵還是太少了。
所以,你想改變整個軍製。
第一點,那就是給所有士兵增加軍餉,另外增加糧餉。
第二點,就是征兵製度,從此之後,漢軍全部改成征兵製,五營校尉軍也得從募兵改征兵。
第三點,是將大漢正卒的一年一換,改成三年一換,郡縣服役一年,京師或邊疆服役三年。
百夫長以上的士卒,根據官職的不同,服役年限也將額外增加。
另外,征兵年限更改,從之前的20歲到56歲,改成18歲到40歲。
第四點,是對於征兵數量進行增加,此時的大漢人數在五千萬左右。
一個人口如此龐大的國家,僅僅隻有十八萬正規軍,以及十八萬預備役,實在是太少了。
你提出這些之後,毫無疑問的遭到了大量官員的反對。
有說服役四年,對百姓的負擔太重。
有說給士卒全部增加軍餉,糧餉,會極大增加國家負擔。
況且再擴軍的話,大漢負擔不起。
反正這些大臣,不是為百姓著想,就是為大漢國庫著想,一個個說的都是有理有據的。
你也沒有反駁什麽,隻是心中默默記住了說得最多的那些臣子。
這次的改製,不過就是你的一個小小試探而已。
因為你知道,這玩意根本就不是現在能夠完成的事情。
就算大漢此時強盛,但受製於時代,大漢再強盛,也禁不起這樣造不是。
你這次試探的主要目的有兩點。
一來是給朝中之人漏一點點風聲,也算是給他們提醒了一下。
到以後你正式改製的時候,他們不至於全部蒙圈。
另一個,就是你想試探試探朝中的這些大臣。
看看有沒有阿諛奉承之輩,也看看,有沒有故意讓你難堪之人。
事實證明,阿諛奉承的人,你暫時沒有發現,但讓你難堪的人卻發現了好幾個。
好幾人看似是勸解,但在你都表示暫時不提改製的情況下。
他們的言語中,還是有著一些咄咄逼人之意。
對此,你隻是默默的記了下來。】
網友【彈幕】:“一年?一年隔壁都打下半個藍星了,你這卻還沒有半點動靜,會不會玩?會不會穿越?
你不行的話,就讓我來,朕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出兵倭島,覆滅倭寇。”
網友【彈幕】:“雖然你這話多多少少有點吹,但對於你上位之後幹的第一件事情,朕表示讚許。”
網友【彈幕】:“新帝登基就發兵萬裏之外,怎麽?你也想當海昏侯?”
網友【彈幕】:“海昏侯:我才被趕下去幾年呐,又來一個?真是不長記性呐。”
網友【彈幕】:“除非你帶係統,不然的話,你登基就跳,下場很可能不會太好。
如果你帶係統的話,那別說一年了,你就是一天通關,那我認為正常。”
網友【彈幕】:“海昏侯是不可能的,劉洵那是吃過苦的,他不可能給他兒子留下大權臣的。
不過就曆史上的劉奭那表現,劉洵真應該給他留幾個權臣。”
網友【彈幕】:“霍光怎麽了?就算是比之周公那也是一點不差了好吧。
除了娶了個傻媳婦,幹了件滅九族的事情之外 ,他有什麽錯?”
網友【彈幕】:“九族都沒了,那說個錘子。”
..........
漢文帝劉恆:“提高軍餉,提高糧餉的情況下,增加服役年限到也不是不可,隻怕就是錢糧不夠。”
漢武帝劉徹:“昭宣之治,兩代人的積累下來,錢糧在短時間內應該是夠用的。”
漢文帝劉恆:“崽賣爺田不心疼呐。”
漢景帝劉啟:“就是就是。”
祖龍嬴政:“沒錯沒錯。”
唐太宗李世民:“是這道理。”
唐高宗李治:“父皇這是何意啊!??”
唐太宗李世民:“你還敢說話?快說,武則天到底是誰?是不是武媚娘?”
唐高宗李治:“這......這....”
唐太宗李世民:“你不會在你那個世界,還沒有廢後吧?
你.....朕怎麽就生了你們這些兒子?
就老四讓我省心點,你和老大,唉......”
漢高後呂雉:“女子為帝怎麽了?朕雖未登帝位,但這大漢若非朕一手操持,估計早就易主了。”
漢高祖劉邦:“辛苦了辛苦了。”
漢高後呂雉:“哼,朕為了你們老劉家忙活一生,到頭來,這大漢江山到與我呂家沒了絲毫瓜葛,嗬......”
唐太宗李世民:“還不是你自己作的?把親兒子嚇死,還把親外孫女,嫁個親兒子,導致你兒子也沒個後人接手皇位,這能怪誰?”
漢高後呂雉:“你......活該你大唐被女子奪位!”
唐太宗李世民:“你呂家還在你死後被全滅了。”
漢高後呂雉:“將軍忠於大唐而被殺,你李家估計也好不到哪去。”
唐太宗李世民:“總比你這千古毒婦好。”
漢高後呂雉:“千古毒婦?哈哈哈,對,朕是千古毒婦,但朕殺的終究也不過就是些外人罷了。
朕可比不上你,囚父殺兄,你對親人挺能下手的啊!
更是開創了亙古未有的玄武門傳承製。
致使你李家後人,不是父殺子,就是子囚父,不是弟弑兄,就是兄殺弟。
你這千古一帝可真厲害啊!真了不起!
朕佩服之至。”
唐太宗李世民:“皇權之爭,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曆史也證明朕是對的。”
漢高後呂雉:“你就是皇權之爭,是不得已而為之,朕難道就不是了?
你皇權爭鬥,管理好國家,就是千古一帝?
朕皇權爭鬥,也管理好了國家,就成千古毒婦了?
你這小輩,可真會狡辯呐。”
明太祖朱元璋:“@漢高祖劉邦。高祖,你不勸勸?”
漢高祖劉邦:“哈??勸什麽?”
隋煬帝楊廣:“@明太祖朱元璋,別管閑事,這種跨時代的吵架,你能看到幾次?
@則天大聖皇帝武曌,侄媳婦....嗯....侄孫媳婦.....你不說兩句?”
明太祖朱元璋:“你是真會拱火啊!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啊!”
你將四千人撒到了全軍基層,剩下的一千人,則是被你編入到了羽林衛中。
你的思想,進入到了軍隊基層。
公元前48年,八月,你登基的第十二個月。
你種植的玉米成熟了,由於施肥得當,這一斤玉米變成了一百八十斤玉米。
按照這種速度,隻要再過兩年,你就能在一些地方試點推行玉米的種植了。
土豆在上個月就已經收獲了,但產量方麵比之玉米還要少很多,僅僅隻有七十斤左右。
這是沒辦法的,畢竟一斤土豆種子總共也沒幾個。
另外,紙張的改進,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雖然他們弄出來的紙張成色,相對於後世來說,那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但用來簡單書已經沒有問題了。
現在隻需要將工序固定下來,開啟批量生產就行。
另外焦炭方麵的製作,也取得了較大成果,基本上能夠初步使用了。
軍隊方麵,由於有你撒出去的四千人,此時你已經初步的執掌了整個大漢的軍隊。
雖說這支軍隊自從你繼承皇位之後,他們就已經是歸屬於你執掌的。
但在你心中,隻有此時,才算是真正的初步掌握了軍隊。
除了以上的成果之外。
過去的一年中,你沒有對其他的政策進行太多的調整。
大漢主體上還是之前的大漢一樣。
還是使用著宣帝時期的體製。
前48年,九月。
你在朝堂上稍稍提了一下改變軍製。
西漢的軍隊,一共分為四種。
首先是皇帝近衛,期門軍,羽林軍,羽林孤兒。
這三軍的人數大概是四千左右,他們的服役時間是最長的。
二是京師的南北兩軍,這兩支軍隊各有萬人,這些人是一年一換,屬於征兵,也就是兵役。
他們的來源是郡縣訓練中優秀者,以及清白者。
三是武帝時期設置八校尉,不過常備的也僅僅隻有五校尉而已,人數大概在一萬左右。
五校尉屬於募兵,算是職業軍人。
四是邊軍,西漢的常備邊軍人數大概在十二萬左右, 另外還有兩萬多駐紮在西域各國的軍隊,也隸屬於邊軍之中,共計十四萬左右。
這些邊軍也是一年一換。
也就是說,大漢的總兵力,在十八萬左右。
除了這十八萬之外,還有十八萬郡縣兵。
西漢的兵役製度是兩年,一年在郡縣服役,一年則是在京城或邊疆服役,前麵的十八萬是沒有算郡縣兵的。
這種製度或許不錯,但想要完成你心中的目標,人數方麵還是太少了。
所以,你想改變整個軍製。
第一點,那就是給所有士兵增加軍餉,另外增加糧餉。
第二點,就是征兵製度,從此之後,漢軍全部改成征兵製,五營校尉軍也得從募兵改征兵。
第三點,是將大漢正卒的一年一換,改成三年一換,郡縣服役一年,京師或邊疆服役三年。
百夫長以上的士卒,根據官職的不同,服役年限也將額外增加。
另外,征兵年限更改,從之前的20歲到56歲,改成18歲到40歲。
第四點,是對於征兵數量進行增加,此時的大漢人數在五千萬左右。
一個人口如此龐大的國家,僅僅隻有十八萬正規軍,以及十八萬預備役,實在是太少了。
你提出這些之後,毫無疑問的遭到了大量官員的反對。
有說服役四年,對百姓的負擔太重。
有說給士卒全部增加軍餉,糧餉,會極大增加國家負擔。
況且再擴軍的話,大漢負擔不起。
反正這些大臣,不是為百姓著想,就是為大漢國庫著想,一個個說的都是有理有據的。
你也沒有反駁什麽,隻是心中默默記住了說得最多的那些臣子。
這次的改製,不過就是你的一個小小試探而已。
因為你知道,這玩意根本就不是現在能夠完成的事情。
就算大漢此時強盛,但受製於時代,大漢再強盛,也禁不起這樣造不是。
你這次試探的主要目的有兩點。
一來是給朝中之人漏一點點風聲,也算是給他們提醒了一下。
到以後你正式改製的時候,他們不至於全部蒙圈。
另一個,就是你想試探試探朝中的這些大臣。
看看有沒有阿諛奉承之輩,也看看,有沒有故意讓你難堪之人。
事實證明,阿諛奉承的人,你暫時沒有發現,但讓你難堪的人卻發現了好幾個。
好幾人看似是勸解,但在你都表示暫時不提改製的情況下。
他們的言語中,還是有著一些咄咄逼人之意。
對此,你隻是默默的記了下來。】
網友【彈幕】:“一年?一年隔壁都打下半個藍星了,你這卻還沒有半點動靜,會不會玩?會不會穿越?
你不行的話,就讓我來,朕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出兵倭島,覆滅倭寇。”
網友【彈幕】:“雖然你這話多多少少有點吹,但對於你上位之後幹的第一件事情,朕表示讚許。”
網友【彈幕】:“新帝登基就發兵萬裏之外,怎麽?你也想當海昏侯?”
網友【彈幕】:“海昏侯:我才被趕下去幾年呐,又來一個?真是不長記性呐。”
網友【彈幕】:“除非你帶係統,不然的話,你登基就跳,下場很可能不會太好。
如果你帶係統的話,那別說一年了,你就是一天通關,那我認為正常。”
網友【彈幕】:“海昏侯是不可能的,劉洵那是吃過苦的,他不可能給他兒子留下大權臣的。
不過就曆史上的劉奭那表現,劉洵真應該給他留幾個權臣。”
網友【彈幕】:“霍光怎麽了?就算是比之周公那也是一點不差了好吧。
除了娶了個傻媳婦,幹了件滅九族的事情之外 ,他有什麽錯?”
網友【彈幕】:“九族都沒了,那說個錘子。”
..........
漢文帝劉恆:“提高軍餉,提高糧餉的情況下,增加服役年限到也不是不可,隻怕就是錢糧不夠。”
漢武帝劉徹:“昭宣之治,兩代人的積累下來,錢糧在短時間內應該是夠用的。”
漢文帝劉恆:“崽賣爺田不心疼呐。”
漢景帝劉啟:“就是就是。”
祖龍嬴政:“沒錯沒錯。”
唐太宗李世民:“是這道理。”
唐高宗李治:“父皇這是何意啊!??”
唐太宗李世民:“你還敢說話?快說,武則天到底是誰?是不是武媚娘?”
唐高宗李治:“這......這....”
唐太宗李世民:“你不會在你那個世界,還沒有廢後吧?
你.....朕怎麽就生了你們這些兒子?
就老四讓我省心點,你和老大,唉......”
漢高後呂雉:“女子為帝怎麽了?朕雖未登帝位,但這大漢若非朕一手操持,估計早就易主了。”
漢高祖劉邦:“辛苦了辛苦了。”
漢高後呂雉:“哼,朕為了你們老劉家忙活一生,到頭來,這大漢江山到與我呂家沒了絲毫瓜葛,嗬......”
唐太宗李世民:“還不是你自己作的?把親兒子嚇死,還把親外孫女,嫁個親兒子,導致你兒子也沒個後人接手皇位,這能怪誰?”
漢高後呂雉:“你......活該你大唐被女子奪位!”
唐太宗李世民:“你呂家還在你死後被全滅了。”
漢高後呂雉:“將軍忠於大唐而被殺,你李家估計也好不到哪去。”
唐太宗李世民:“總比你這千古毒婦好。”
漢高後呂雉:“千古毒婦?哈哈哈,對,朕是千古毒婦,但朕殺的終究也不過就是些外人罷了。
朕可比不上你,囚父殺兄,你對親人挺能下手的啊!
更是開創了亙古未有的玄武門傳承製。
致使你李家後人,不是父殺子,就是子囚父,不是弟弑兄,就是兄殺弟。
你這千古一帝可真厲害啊!真了不起!
朕佩服之至。”
唐太宗李世民:“皇權之爭,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曆史也證明朕是對的。”
漢高後呂雉:“你就是皇權之爭,是不得已而為之,朕難道就不是了?
你皇權爭鬥,管理好國家,就是千古一帝?
朕皇權爭鬥,也管理好了國家,就成千古毒婦了?
你這小輩,可真會狡辯呐。”
明太祖朱元璋:“@漢高祖劉邦。高祖,你不勸勸?”
漢高祖劉邦:“哈??勸什麽?”
隋煬帝楊廣:“@明太祖朱元璋,別管閑事,這種跨時代的吵架,你能看到幾次?
@則天大聖皇帝武曌,侄媳婦....嗯....侄孫媳婦.....你不說兩句?”
明太祖朱元璋:“你是真會拱火啊!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