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評價一個曆史人物,我們就得以事實為證,不能吹捧,也不能貶低,不然咱們這期視頻也就沒什麽意義了。


    本期視頻,咱們分兩步走,先談功績,再談過錯。


    要說始皇帝的功績,那咱們在書本上學過,這些年在各種短視頻中也沒少了解。


    大家基本上能張口就來。


    對內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統一度量衡,修長城,築靈渠,掃六合,一統神州。


    開創神州第一個大一統皇朝,創建皇帝稱號,廢除分封製,創建郡縣製,加強中央集權。


    還有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擴大神州領土。


    可以說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社會這五個方麵。


    始皇帝的功績,都可以說是極為卓越的。


    很多方麵的製度一直延續到了封建皇朝的結束,甚至是沿用至今,可以說是貫穿了整個神州曆史。


    也為各朝各代的神州一統定下了基礎。


    隻憑這些功績,那就已經奠定了秦始皇千古一帝的功績。


    以上我所提到的,都是公認的事實。


    但是對於這些功績,網上也是有一些否定言論的。


    網上有博主說,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統一度量衡。


    不過就是始皇帝為了鞏固皇權,才提出的這四條,秦始皇頒布這樣的詔令,也不過就是順勢而為罷了。


    甚至還有人說,封建帝製的出現也是必然,畢竟大秦以法治國,在統一之後,必然會出現類似的政策,這功績應該算在商君頭上,與秦始皇也沒有太大關係。


    還有人對掃六合,統一天下也有同樣的辯論。


    他們說統一是必然的,大秦的統一,是大秦奮六世之餘烈才統一的。


    秦始皇不過就是那摘桃子的人而已,真正的功績得算在他祖爺爺秦昭襄王身上,還有白起身上。


    另外就是修長城,有的人認為沒必要修,說當時大秦國力強盛,北擊匈奴時,將匈奴打退到草原之外七百裏。


    當時大秦剛立,沒必要勞民傷財的去修長城。


    對於這些言論,我的意思,那就是當他們在放屁。


    古代的情況,除了咱們神州有完整的史冊記錄,其他國家史冊不是太假就是太少,沒有什麽參考意義。


    我了解的也不多,所以咱們就不多說古代其他國家的情況了。


    我就拿現代的國家來對比。


    你們說統一是必然的,歐洲那邊有多少國家?


    他們很多國家的都是一個民族的人,多少年了,他們統一了嗎?


    難道他們是沒有出現過一家獨大的時候嗎?


    不見得吧,遠了不說,就從拿破侖時代算起,到二戰結束,歐陸就出現幾次霸主級人物?


    出現了幾次一國極強,橫壓數國的情況。


    結果呢?他們統一了沒?沒有。


    始皇帝打六國的時候,六國是弱了,但特麽不是死了,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那時候還活著呢!


    還是個人就能統一?


    你把胡亥放上去試試,你看大秦能不能統一?


    這難道還不能算始皇帝的功績?


    你們說書同文,行同倫,統一度量衡也是必然的。


    那麽我問你,阿三你知道吧,你不能說人家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吧?


    人家有多少種官方語言你知道嗎?22種。


    注意,這是官方語言,這些你們是看不到嗎?


    這是21世紀了,他們到現在也還沒有完成始皇帝兩千多年前完成的事情。


    這也不能算始皇帝的功績?


    修長城你說不應該。


    可要是沒那長城攔著,大漢能不能活到漢武帝時代都是個問題,神州此時還能否立於這萬國之林都是個未知數。


    而且秦長城隻是將其他幾國的舊長城連一起。


    工程是大,對大秦根基是有影響,但這影響也是有限的,算不得什麽。


    另外修長城的人,多是罪犯,至於罪犯來處,這點我一會講。


    既然要講曆史,那就不要去假設,功是功,過是過。


    你自己得客觀些,不然的話,你去編故事不是更好?


    何必要借一個曆史的名頭呢?


    這些原本就是始皇帝的功勞,你就不要去扭曲事實,黑不是這樣黑的。


    好了,接下來說重點,在始皇帝的眾多功績之中。


    up主個人認為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是皇帝製度和郡縣製,簡單來說就是封建帝製。


    沒錯,就是我們現在認為的糟粕,封建帝製,或者說是家國天下製度。


    這玩意在如今看來,確實是不好的,是剝削百姓的,但放在兩千多年之前,這一套體製是極其先進的。


    它的出現,極大的激發了後世君主對於神州一統的野心。


    雖然很多人認為,始皇帝的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統一度量衡,是我們神州統一的基石。


    但我認為,若光憑這個,最多隻能在當時算基石,畢竟即便是現在,也有很多地方十裏不同音,百裏不同俗。


    哪怕文字統一了,但在方言的帶動之下,統一的文字,在時間的流逝之下,也可能會出現改變。


    比如“恰飯““吃飯”這兩個詞是一個意思,但因為讀音不同,他就會慢慢造出新詞。


    最後的結果,那就會導致文字體係出現極大變化,同一個字這湘是一個意思,到了贛卻成了另一個意思。


    所以我認為,同文同軌同綸,如果那個皇朝延續的時間足夠長,那麽在那個皇朝倒下之後的百年左右,或許還會有一點聯係,但時間一久,這聯係也就沒了。


    真正讓神州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根源,其實是始皇帝創建出來的皇帝製度,是他對家國天下改進後,形成封建帝製。


    畢竟人的欲望就擺在那裏,當一個人登上帝位之後。


    他必然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完成神州的大一統。


    隻有完成了大一統,他才是真正的皇帝,才是神州史書上認可的正統皇帝。


    不然的話,那他就隻是如南北十四國一樣,最多隻能算作是一方割據的諸侯而已。


    不信的話,大家可以翻開史書看一看,自始皇帝之後,他定下的其他製度,在兩千多年中,偶有改動,但是,皇帝永遠沒有改動。


    天下,隻能有一個皇帝,但凡出現第二個,那麽這兩個皇帝,或多個皇帝的時候。


    他們就會相互給對方安排上一個反賊之類的名頭,然後想盡一切辦法弄死其他的。


    直到神州完全一統之後,神州才會安寧下來。


    兩千年下來,這製度確實是給神州帶來了無數的戰爭,但是,兩千年來,神州卻基本保持著一統的狀態,割據分裂的情況,即便出現了,最終也會歸於一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幕:海外遍地銀山金樹,速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落瀟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落瀟湘並收藏天幕:海外遍地銀山金樹,速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