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楊橋烽火(一)
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 作者:順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公元1076年夏4月24日這一天,陽光灑在泉河之上,波光粼粼。楊橋鎮,這個原本隻是泉河邊上默默無聞的小漁村,因其村邊有座橫跨泉河的古老石橋而得名。橋邊佇立著一棵古老的楊柳樹,它的枝葉茂密繁盛,如同一個忠誠的守護者,為過往的行人提供了一大片遮陽防曬的天地。久而久之,這棵樹和橋成為了這個小鎮的象征,人們習慣性地稱之為“楊橋”。
楊橋鎮因為地處水路交通要道,四通八達,逐漸成為了周邊地區的重要商品集散地。鎮上的集市熱鬧非凡,各種攤位琳琅滿目,來自四麵八方的商賈絡繹不絕。絲綢、茶葉、瓷器等名優特產在這裏匯聚,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此外,楊橋還以其精美的手工藝品而聞名遐邇,特別是竹編和木雕,這些手工藝品以其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風格吸引了無數手工藝人在此定居,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手工藝文化。
此時在這個繁華的鎮子背後,卻隱藏著一場暗流湧動的危機。趙令畤、趙令蠙、張潛三人率隊,一早就來到了楊橋鎮東南方向唯一的出口——八十裏店橋前。這裏已經被潁州廂軍接管,來往的商旅正在被嚴格盤查,以防遼國探子混入其中。盡管搜查嚴密,遼探至今仍未抓到,這讓守橋的廂軍統領等人倍感壓力。
水麵上的潁州水師也在設卡搜查,這使得楊橋鎮比往日更加繁忙。船隻穿梭不息,一隊隊進出的商旅駝隊絡繹不絕。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名弓騎正在橋頭等候,見到趙令畤一行人,急忙騎行過來,靠近後抱拳稟報說:“徐隊和廂軍對鎮內外進行了嚴格的搜查,暫未發現遼探的蹤跡,甚至連蒙古良馬都未搜到一批。不過,前日確有偵騎看見,二十八人騎著蒙古馬進入了楊橋鎮。”
趙令畤眉頭緊鎖,他詢問道:“鎮中富戶家裏仔細搜過了嗎?”
弓騎點頭說道:“是的!公子!徐隊連地窖都搜查過,並未發現任何可疑之處。”
趙令畤思索片刻,自言自語道:“偵騎明明看見進鎮,鎮中百姓卻沒人看見和發現他們的行蹤?”
他轉頭問張潛說:“此地有皇城司密探沒?”
張潛尷尬地笑了笑,說:“容我進鎮轉轉。”說完,他立刻召集了幾名精幹的廂軍,迅速進入鎮內。
趙令畤對身旁的弓騎下令:“讓那些見過遼探的偵騎,即刻畫出其畫像,或詳述其遼探的特征,務必詳盡。”
趙令畤並不想進入鎮內,而是選擇了路邊的茶館,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靜靜地觀察著鎮內的動靜。
趙令畤對坐在一旁的趙令蠙說:“此事非同小可,我猜測定有本地大族牽涉其中。我們必須請臨泉縣的知縣前來協助,否則此事難以妥善處理。”
趙令蠙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他解下腰間的令牌,遞給一名守橋的廂軍頭領,說:“派人持我的腰牌,速去請臨泉縣知縣,要他帶差役和附近廂軍前來,就說有遼探在楊橋鎮,需他協助捉拿。”
趙令畤沉思片刻,突然問道:“在三聖寺時,是否有人親眼見過遼探的真容?”
趙令蠙輕輕端起茶盞,輕啜一口,緩緩道:“他們皆戴麵巾,難以看清麵容。隻知被捕的是個光頭遼探。”
趙令畤眉頭一挑,他提出一個假設:“若你是遼探,為何會選擇楊橋鎮作為逃亡之地?難道這裏有什麽特別的通道或保護?”
這一問,讓在場的趙令蠙和侍衛們都陷入了沉思。他們明白,趙令畤是在試圖從遼探的角度去分析他們的心理和行為。
趙令畤深思熟慮後,提出了一個極為精妙的假設:“倘若你身處遼探之位,究竟是什麽原因,讓你覺得逃往楊橋鎮能避開追捕,順利抵達遼國呢?”此言一出,不僅讓附近的趙令蠙陷入了沉思,連周圍的侍衛們也都麵麵相覷,紛紛開始琢磨其中的玄機。
為了更準確地描繪遼探的形象,趙令畤迅速調集了十餘名曾親眼見過遼探的偵騎。這些弓騎們紛紛來到了八十裏店橋,憑借幾名擅長速寫的偵騎之手,他們詳細地描繪了遼探的騎行姿態,甚至個別遼探的麵部特征都被細致地勾畫出來。趙令畤看著這些畫像,眼中閃爍著滿意的光芒,他立即命令多名擅長速寫的人迅速謄抄百份,並將這些畫像秘密分發到各個關卡,準備等待臨泉縣知縣的到來,進行一場收網行動。
……………………………………………………………………………………………
在古代,通緝逃犯的手段通常有三種:一是張貼通緝令,讓百姓們都知道罪犯的相貌特征;二是知情不報、窩藏罪犯者將受到連坐的懲罰,以震懾那些可能心存僥幸的人;三是提供線索者將獲得豐厚的賞金,以激勵百姓們積極提供信息。
臨泉縣知縣的到來,將近百張遼探的畫像被貼滿了楊橋鎮的各個角落,臨泉縣的差役和廂兵們敲鑼打鼓,高聲宣唱著通緝令中的連坐和重賞內容。
為了抓典型,趙令畤特意挑選了,八十裏店橋這條必經之路上的茶水鋪掌櫃和店員,進行質詢、抓捕、遊街。他們不可能沒有注意到那二十幾名遼探的隊伍。
隨著臨泉縣差役的加入,趙令畤命令弓騎隊退出臨泉縣,轉而監視楊橋鎮外東麵和南麵附近的村落。他解釋說:“雖然我不確定遼探是否會往這兩個方向逃,但如果他們想要脫身,這兩個方向無疑是最有可能的。當然,他們也可能已經逃離了這裏。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鎮民們看到有人因為未提供線索而被抓,紛紛慌亂起來。線索也因此陸續有人提供的出來,遼探的進鎮路線變得越來越清晰。這讓趙令蠙和張潛大為高興,他們迫不及待地跑到臨泉縣知縣身邊,準備一同見證遼探被抓的時刻。
趙令畤卻對此嗤之以鼻。遼探若真的被圍困,豈會坐以待斃?他們必定會拚死反擊,這跑過去豈不是危險?與其冒險進入楊橋鎮,不如守在八十裏店橋這安全。
或許這就是從政和不從政的區別吧!在抓捕第一現場,呈狀怎麽都要提及其名字。
就在眾人翹首以盼楊橋鎮的消息時,一名偵騎卻傳來了令人震驚的情報:“十裏店橋東北方向4裏外的一處村莊,有50餘車的商隊,正離村往東而去。”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趙令畤的警覺。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是敵人布下的陷阱。
趙令畤迅速審視了當前的局勢。他這邊僅有300來弓騎,橋頭有潁州的500名廂兵值守。如此武力必須謹慎行事。他下令:“令廂兵出二十騎,沿水渠,分兩個方向巡邏,看看商隊反應;北巡的廂兵,行動稍微快點,我們的人繼續隱蔽跟蹤。”對於此時出現的商隊,必須保持足夠的警惕和耐心。
就在派出去廂軍巡邏騎兵即將與商隊接觸之際,楊橋鎮突發大火。多處的房宅同時起火,火勢隨著河風迅速蔓延,一下點燃了大片房屋。鎮民們驚慌失措,有的想去救火,有的則帶著家人往八十裏店橋方向逃來。這無疑給搜捕工作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麵對熊熊烈火,大量的官兵不得不從鎮中撤離,他們迅速分成三路,加強了各出口的防禦,以防有可疑人員趁機逃脫。而在鎮中,2000多名湘軍和差役則臨危受命,他們開始有條不紊地組織人手拆毀部分房屋,開辟出隔離帶,同時用水桶、水盆等工具,努力撲滅肆虐的火勢。
趙令蠙和張潛,這兩位負責抓捕遼國奸細的官員,灰頭土臉地迴到了八十裏店橋的茶水鋪。張潛憤怒地揮舞著手中的茶杯,恨恨地說道:“就差一點,就能將那些遼探一網打盡了。沒想到他們竟然放火,徹底打亂了我們的抓捕計劃。”
趙令畤望著遠方被火光映紅的天空,冷靜地分析道:“這場火並非無緣無故。以後得空,迴頭要好好查查起火點;我猜測,鎮裏某大戶很可能是遼國的據點。這裏應該藏有不少遼探。”
張潛緊握拳頭,狠狠地捶了一下手掌,堅定地說:“等這火勢被控製住,我定當親自徹查此事,將這些遼探一網打盡!”
趙令畤微微搖頭,嗤笑道:“那時,楊橋鎮的人恐怕早已四散而逃,線索也將隨之消失。”
趙令蠙則憂心忡忡地說:“這把火之後,證據都被燒毀了,我們還怎麽查證?這該如何是好?”
趙令畤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其實,我們手中還有條線索可以追查。就看敢不敢去做。”
張潛聞言,臉上閃過一絲陰狠,他緊握著拳頭,目光堅定地說:“隻要能成功抓捕到遼國探子,無論有多少困難和危險,我張潛無所畏懼。”
趙令畤指向東北方向說道:“東北方向那支五十餘輛馬車的商隊,形跡十分可疑。若對其嚴加盤問,甚至動用嚴刑拷打,我相信一定能從中獲取到有價值的線索。”
張潛二話不說,直往橋頭方向調兵匆匆離去。趙令蠙急匆匆地湊近趙令畤,他的眼中閃爍著急切的光芒,問道:“遼探真的藏在那支商隊中嗎?”
趙令畤微微搖頭,神色凝重地說:“目前尚不清楚,但看此情形,對方顯然已經急了。我們何不利用這個機會,去問問那些從火海中逃出來的鎮民呢?效仿他們,在鎮民心頭放一把火,大肆宣揚這是遼國奸細所為,意圖燒毀鎮民的家產,以掩護遼國奸細的逃脫。再將懸賞金額翻倍,這樣一來,或許能引出更多的線索。”
趙令蠙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興奮的光芒,他迅速行動起來,從停在路邊的馬車中取出一個擴音器,疾步奔向橋頭。趙令畤則轉身對侍衛們說:“派十名精銳的侍衛去保護我這位族兄,遼探狡猾,他們可能會狗急跳牆,暴起傷人。”
盡管不知道遼探是否還在鎮中,但趙令畤心中卻有一種預感,這背後定有更大的陰謀。這是一場耐力的較量,看誰能先沉不住氣,先出招。
……………………………………………………………………………………………
果然,不過一盞茶的功夫,偵騎便傳來了消息。楊橋鎮南邊的郭莊,八十裏店橋西四裏外的地方,又出現了一支五十餘輛車的龐大商隊,他們沿著溝渠,浩浩蕩蕩地往八十裏店橋方向而來。楊橋鎮的地形趙令畤早已了然於胸,那裏隻有兩條通往外界的道路,一條是順著河堤向南,另一條則是通往八十裏店橋。
趙令畤迅速問道:“剛才派出的十騎廂軍現在何處?”
偵騎迅速迴答道:“他們此時已到達八十裏店橋西一裏的位置,正在返迴的路上。”
趙令畤當機立斷,命令道:“立即派人通知那十騎廂軍,讓他們設法將商隊往河堤方向驅趕。同時,偵騎要嚴密監視,不可有絲毫懈怠。”
這邊剛部署完畢,又有偵騎來報:“八十裏店橋北二裏外的東郭溝,發現一支商隊在集結。”
趙令畤眉頭緊鎖,迅速下達命令:“讓橋頭的廂軍迅速派人過去,堵住他們往這來的道路,隻允許他們向東去。”
然而,命令剛下完,守護在一旁的侍衛也急匆匆地來報:“西二裏處的一個村落有人正在集結。”
趙令畤心中一緊,他暗想,這莫非是敵人要動手的信號?他目光如炬,緊盯著八十裏店橋西橋頭的方向,沉聲道:“讓趙令蠙和橋西的廂軍都撤到橋東來,並調動五百湘軍包圍西二裏的村落。”
還未等侍衛通知到位,趙令畤已對身邊另一侍衛說:“立即通知所有人,準備戰鬥!”在趙令畤的眼中,敵人的布局已經開始發動了。
果然不出所料,橋西的湘軍還未完全撤離,八十裏店橋北四裏外的冷樓村突然火光衝天,熊熊烈火照亮了夜空。橋西的人群開始騷動起來,仿佛受到了某種信號的驅使。郭莊、劉大村和東郭溝出來的三支商隊,在湘軍的勸阻下不但未減速,反而加速往八十裏店橋而來。
趙令畤站在高處,目光如炬,他迅速判斷出當前的形勢。這三支商隊絕非普通商隊。他立即叫來趙令蠙,嚴肅地調整部署:“族兄,你帶1000廂軍在八十裏店橋,沿溝渠西100步處布防,一旦有人靠近迅速射殺。同時,務必小心溝渠北側的人群,他們可能會趁機暗箭傷人。我的人會堅守在橋東,防止楊橋鎮的人過橋。另外,守橋的廂軍我會調往,沿溝渠往北百步外進行布防。”
趙令畤緊緊抓住趙令蠙的手,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一定要小心,敵人已經出招了。這是一場關乎你我安危的較量,不能有絲毫的懈怠。”
然而,這邊還沒調動部署好,八十裏店橋西4裏外的郭莊就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映紅了半邊天空,仿佛是戰火的預兆。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人都明白,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趙令畤加快了部署速度,他深知時間緊迫。他命令偵騎迅速傳達命令還在鎮裏的臨泉縣知縣,讓他趕緊帶人撤出來,避免被敵人圍困。同時,還通知了徐寧,敵人即將發動襲擊,讓他鎮裏的偵騎撤到鎮外圍進行監視。
不久,徐寧也傳來了消息詢問是否需要增援。趙令畤毫不猶豫地迴複了需要。在這場較量中,隻有團結一致才能取得勝利。很快,今日的第一個好消息傳來,徐寧從八十裏店橋北6裏外的另一個出口調來了1000騎廂軍。這些即將到來的增援,無疑為趙令畤增添了巨大的信心。
然而,好消息的同時,也伴隨著壞消息。東郭溝和劉大村也燃起了熊熊大火。趙令畤拿起單筒望遠鏡,清晰地看到村民正被一些人驅趕著向八十裏店橋而來。他心中一緊,知道敵人的陰謀已經開始展開。他放下望遠鏡,立刻問道:“張潛那邊怎麽樣了?”
幾分鍾後,偵騎迴來報告:“張潛被拖住了,他的部隊一時無法脫身。”
趙令畤此刻的心情可謂是波濤洶湧,他早已將仁慈二字拋諸腦後。麵對遼探的伏擊,他深吸一口氣,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果斷下令道:“立即通知張潛,務必迅速行動,是綁是殺,由他決斷。但無論如何,必須立刻迴防,晚了,功勞可就跑了。”
命令剛往外傳,趙令畤又接到了消息:八十裏橋東南方向二裏外的張莊也升起了熊熊大火。趙令畤明白,這是敵人想要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以便發動更猛烈的進攻。他不再猶豫,大吼一聲:“換盾牌連弩!分一百人用車把東南五十步外的官道堵住。用擴音器喊話,禁止任何人靠近五十步,否則直接射殺!”他的聲音鏗鏘有力,迴蕩在戰場上空。
士兵們迅速執行了趙令畤的命令。他們手持盾牌連弩,嚴陣以待。擴音器裏傳達著趙令畤的命令,聲音洪亮而堅定。那些試圖靠近的敵人,在聽到擴音器的警告後,紛紛停下了腳步。他們知道,如果再敢靠近一步,就會麵臨被射殺的危險。
趙令畤心中也是五味雜陳。他原本以為這隻是一場普通的緝拿行動,就像警察抓小偷一樣簡單。然而,事態的發展卻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料。他沒想到,竟然會演變成一場宋遼之間的小規模伏擊戰,而且還是在大宋的領土上被遼探伏擊。這種屈辱感讓他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
雙方的對峙逐漸進入白熱化階段,大戰一觸即發。在這緊要關頭,廂兵們紛紛摒棄了往日的輕敵之心,他們深知,這是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戰鬥。隻有全力以赴,想活命就不能手軟;或敗或逃都不會有好下場。
……………………………………………………………………………………………
以下為相關史料或資料,可跳閱
……………………………………………………………………………………………
楊橋鎮因為地處水路交通要道,四通八達,逐漸成為了周邊地區的重要商品集散地。鎮上的集市熱鬧非凡,各種攤位琳琅滿目,來自四麵八方的商賈絡繹不絕。絲綢、茶葉、瓷器等名優特產在這裏匯聚,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此外,楊橋還以其精美的手工藝品而聞名遐邇,特別是竹編和木雕,這些手工藝品以其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風格吸引了無數手工藝人在此定居,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手工藝文化。
此時在這個繁華的鎮子背後,卻隱藏著一場暗流湧動的危機。趙令畤、趙令蠙、張潛三人率隊,一早就來到了楊橋鎮東南方向唯一的出口——八十裏店橋前。這裏已經被潁州廂軍接管,來往的商旅正在被嚴格盤查,以防遼國探子混入其中。盡管搜查嚴密,遼探至今仍未抓到,這讓守橋的廂軍統領等人倍感壓力。
水麵上的潁州水師也在設卡搜查,這使得楊橋鎮比往日更加繁忙。船隻穿梭不息,一隊隊進出的商旅駝隊絡繹不絕。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名弓騎正在橋頭等候,見到趙令畤一行人,急忙騎行過來,靠近後抱拳稟報說:“徐隊和廂軍對鎮內外進行了嚴格的搜查,暫未發現遼探的蹤跡,甚至連蒙古良馬都未搜到一批。不過,前日確有偵騎看見,二十八人騎著蒙古馬進入了楊橋鎮。”
趙令畤眉頭緊鎖,他詢問道:“鎮中富戶家裏仔細搜過了嗎?”
弓騎點頭說道:“是的!公子!徐隊連地窖都搜查過,並未發現任何可疑之處。”
趙令畤思索片刻,自言自語道:“偵騎明明看見進鎮,鎮中百姓卻沒人看見和發現他們的行蹤?”
他轉頭問張潛說:“此地有皇城司密探沒?”
張潛尷尬地笑了笑,說:“容我進鎮轉轉。”說完,他立刻召集了幾名精幹的廂軍,迅速進入鎮內。
趙令畤對身旁的弓騎下令:“讓那些見過遼探的偵騎,即刻畫出其畫像,或詳述其遼探的特征,務必詳盡。”
趙令畤並不想進入鎮內,而是選擇了路邊的茶館,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靜靜地觀察著鎮內的動靜。
趙令畤對坐在一旁的趙令蠙說:“此事非同小可,我猜測定有本地大族牽涉其中。我們必須請臨泉縣的知縣前來協助,否則此事難以妥善處理。”
趙令蠙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他解下腰間的令牌,遞給一名守橋的廂軍頭領,說:“派人持我的腰牌,速去請臨泉縣知縣,要他帶差役和附近廂軍前來,就說有遼探在楊橋鎮,需他協助捉拿。”
趙令畤沉思片刻,突然問道:“在三聖寺時,是否有人親眼見過遼探的真容?”
趙令蠙輕輕端起茶盞,輕啜一口,緩緩道:“他們皆戴麵巾,難以看清麵容。隻知被捕的是個光頭遼探。”
趙令畤眉頭一挑,他提出一個假設:“若你是遼探,為何會選擇楊橋鎮作為逃亡之地?難道這裏有什麽特別的通道或保護?”
這一問,讓在場的趙令蠙和侍衛們都陷入了沉思。他們明白,趙令畤是在試圖從遼探的角度去分析他們的心理和行為。
趙令畤深思熟慮後,提出了一個極為精妙的假設:“倘若你身處遼探之位,究竟是什麽原因,讓你覺得逃往楊橋鎮能避開追捕,順利抵達遼國呢?”此言一出,不僅讓附近的趙令蠙陷入了沉思,連周圍的侍衛們也都麵麵相覷,紛紛開始琢磨其中的玄機。
為了更準確地描繪遼探的形象,趙令畤迅速調集了十餘名曾親眼見過遼探的偵騎。這些弓騎們紛紛來到了八十裏店橋,憑借幾名擅長速寫的偵騎之手,他們詳細地描繪了遼探的騎行姿態,甚至個別遼探的麵部特征都被細致地勾畫出來。趙令畤看著這些畫像,眼中閃爍著滿意的光芒,他立即命令多名擅長速寫的人迅速謄抄百份,並將這些畫像秘密分發到各個關卡,準備等待臨泉縣知縣的到來,進行一場收網行動。
……………………………………………………………………………………………
在古代,通緝逃犯的手段通常有三種:一是張貼通緝令,讓百姓們都知道罪犯的相貌特征;二是知情不報、窩藏罪犯者將受到連坐的懲罰,以震懾那些可能心存僥幸的人;三是提供線索者將獲得豐厚的賞金,以激勵百姓們積極提供信息。
臨泉縣知縣的到來,將近百張遼探的畫像被貼滿了楊橋鎮的各個角落,臨泉縣的差役和廂兵們敲鑼打鼓,高聲宣唱著通緝令中的連坐和重賞內容。
為了抓典型,趙令畤特意挑選了,八十裏店橋這條必經之路上的茶水鋪掌櫃和店員,進行質詢、抓捕、遊街。他們不可能沒有注意到那二十幾名遼探的隊伍。
隨著臨泉縣差役的加入,趙令畤命令弓騎隊退出臨泉縣,轉而監視楊橋鎮外東麵和南麵附近的村落。他解釋說:“雖然我不確定遼探是否會往這兩個方向逃,但如果他們想要脫身,這兩個方向無疑是最有可能的。當然,他們也可能已經逃離了這裏。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鎮民們看到有人因為未提供線索而被抓,紛紛慌亂起來。線索也因此陸續有人提供的出來,遼探的進鎮路線變得越來越清晰。這讓趙令蠙和張潛大為高興,他們迫不及待地跑到臨泉縣知縣身邊,準備一同見證遼探被抓的時刻。
趙令畤卻對此嗤之以鼻。遼探若真的被圍困,豈會坐以待斃?他們必定會拚死反擊,這跑過去豈不是危險?與其冒險進入楊橋鎮,不如守在八十裏店橋這安全。
或許這就是從政和不從政的區別吧!在抓捕第一現場,呈狀怎麽都要提及其名字。
就在眾人翹首以盼楊橋鎮的消息時,一名偵騎卻傳來了令人震驚的情報:“十裏店橋東北方向4裏外的一處村莊,有50餘車的商隊,正離村往東而去。”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趙令畤的警覺。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是敵人布下的陷阱。
趙令畤迅速審視了當前的局勢。他這邊僅有300來弓騎,橋頭有潁州的500名廂兵值守。如此武力必須謹慎行事。他下令:“令廂兵出二十騎,沿水渠,分兩個方向巡邏,看看商隊反應;北巡的廂兵,行動稍微快點,我們的人繼續隱蔽跟蹤。”對於此時出現的商隊,必須保持足夠的警惕和耐心。
就在派出去廂軍巡邏騎兵即將與商隊接觸之際,楊橋鎮突發大火。多處的房宅同時起火,火勢隨著河風迅速蔓延,一下點燃了大片房屋。鎮民們驚慌失措,有的想去救火,有的則帶著家人往八十裏店橋方向逃來。這無疑給搜捕工作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麵對熊熊烈火,大量的官兵不得不從鎮中撤離,他們迅速分成三路,加強了各出口的防禦,以防有可疑人員趁機逃脫。而在鎮中,2000多名湘軍和差役則臨危受命,他們開始有條不紊地組織人手拆毀部分房屋,開辟出隔離帶,同時用水桶、水盆等工具,努力撲滅肆虐的火勢。
趙令蠙和張潛,這兩位負責抓捕遼國奸細的官員,灰頭土臉地迴到了八十裏店橋的茶水鋪。張潛憤怒地揮舞著手中的茶杯,恨恨地說道:“就差一點,就能將那些遼探一網打盡了。沒想到他們竟然放火,徹底打亂了我們的抓捕計劃。”
趙令畤望著遠方被火光映紅的天空,冷靜地分析道:“這場火並非無緣無故。以後得空,迴頭要好好查查起火點;我猜測,鎮裏某大戶很可能是遼國的據點。這裏應該藏有不少遼探。”
張潛緊握拳頭,狠狠地捶了一下手掌,堅定地說:“等這火勢被控製住,我定當親自徹查此事,將這些遼探一網打盡!”
趙令畤微微搖頭,嗤笑道:“那時,楊橋鎮的人恐怕早已四散而逃,線索也將隨之消失。”
趙令蠙則憂心忡忡地說:“這把火之後,證據都被燒毀了,我們還怎麽查證?這該如何是好?”
趙令畤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其實,我們手中還有條線索可以追查。就看敢不敢去做。”
張潛聞言,臉上閃過一絲陰狠,他緊握著拳頭,目光堅定地說:“隻要能成功抓捕到遼國探子,無論有多少困難和危險,我張潛無所畏懼。”
趙令畤指向東北方向說道:“東北方向那支五十餘輛馬車的商隊,形跡十分可疑。若對其嚴加盤問,甚至動用嚴刑拷打,我相信一定能從中獲取到有價值的線索。”
張潛二話不說,直往橋頭方向調兵匆匆離去。趙令蠙急匆匆地湊近趙令畤,他的眼中閃爍著急切的光芒,問道:“遼探真的藏在那支商隊中嗎?”
趙令畤微微搖頭,神色凝重地說:“目前尚不清楚,但看此情形,對方顯然已經急了。我們何不利用這個機會,去問問那些從火海中逃出來的鎮民呢?效仿他們,在鎮民心頭放一把火,大肆宣揚這是遼國奸細所為,意圖燒毀鎮民的家產,以掩護遼國奸細的逃脫。再將懸賞金額翻倍,這樣一來,或許能引出更多的線索。”
趙令蠙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興奮的光芒,他迅速行動起來,從停在路邊的馬車中取出一個擴音器,疾步奔向橋頭。趙令畤則轉身對侍衛們說:“派十名精銳的侍衛去保護我這位族兄,遼探狡猾,他們可能會狗急跳牆,暴起傷人。”
盡管不知道遼探是否還在鎮中,但趙令畤心中卻有一種預感,這背後定有更大的陰謀。這是一場耐力的較量,看誰能先沉不住氣,先出招。
……………………………………………………………………………………………
果然,不過一盞茶的功夫,偵騎便傳來了消息。楊橋鎮南邊的郭莊,八十裏店橋西四裏外的地方,又出現了一支五十餘輛車的龐大商隊,他們沿著溝渠,浩浩蕩蕩地往八十裏店橋方向而來。楊橋鎮的地形趙令畤早已了然於胸,那裏隻有兩條通往外界的道路,一條是順著河堤向南,另一條則是通往八十裏店橋。
趙令畤迅速問道:“剛才派出的十騎廂軍現在何處?”
偵騎迅速迴答道:“他們此時已到達八十裏店橋西一裏的位置,正在返迴的路上。”
趙令畤當機立斷,命令道:“立即派人通知那十騎廂軍,讓他們設法將商隊往河堤方向驅趕。同時,偵騎要嚴密監視,不可有絲毫懈怠。”
這邊剛部署完畢,又有偵騎來報:“八十裏店橋北二裏外的東郭溝,發現一支商隊在集結。”
趙令畤眉頭緊鎖,迅速下達命令:“讓橋頭的廂軍迅速派人過去,堵住他們往這來的道路,隻允許他們向東去。”
然而,命令剛下完,守護在一旁的侍衛也急匆匆地來報:“西二裏處的一個村落有人正在集結。”
趙令畤心中一緊,他暗想,這莫非是敵人要動手的信號?他目光如炬,緊盯著八十裏店橋西橋頭的方向,沉聲道:“讓趙令蠙和橋西的廂軍都撤到橋東來,並調動五百湘軍包圍西二裏的村落。”
還未等侍衛通知到位,趙令畤已對身邊另一侍衛說:“立即通知所有人,準備戰鬥!”在趙令畤的眼中,敵人的布局已經開始發動了。
果然不出所料,橋西的湘軍還未完全撤離,八十裏店橋北四裏外的冷樓村突然火光衝天,熊熊烈火照亮了夜空。橋西的人群開始騷動起來,仿佛受到了某種信號的驅使。郭莊、劉大村和東郭溝出來的三支商隊,在湘軍的勸阻下不但未減速,反而加速往八十裏店橋而來。
趙令畤站在高處,目光如炬,他迅速判斷出當前的形勢。這三支商隊絕非普通商隊。他立即叫來趙令蠙,嚴肅地調整部署:“族兄,你帶1000廂軍在八十裏店橋,沿溝渠西100步處布防,一旦有人靠近迅速射殺。同時,務必小心溝渠北側的人群,他們可能會趁機暗箭傷人。我的人會堅守在橋東,防止楊橋鎮的人過橋。另外,守橋的廂軍我會調往,沿溝渠往北百步外進行布防。”
趙令畤緊緊抓住趙令蠙的手,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一定要小心,敵人已經出招了。這是一場關乎你我安危的較量,不能有絲毫的懈怠。”
然而,這邊還沒調動部署好,八十裏店橋西4裏外的郭莊就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映紅了半邊天空,仿佛是戰火的預兆。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人都明白,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趙令畤加快了部署速度,他深知時間緊迫。他命令偵騎迅速傳達命令還在鎮裏的臨泉縣知縣,讓他趕緊帶人撤出來,避免被敵人圍困。同時,還通知了徐寧,敵人即將發動襲擊,讓他鎮裏的偵騎撤到鎮外圍進行監視。
不久,徐寧也傳來了消息詢問是否需要增援。趙令畤毫不猶豫地迴複了需要。在這場較量中,隻有團結一致才能取得勝利。很快,今日的第一個好消息傳來,徐寧從八十裏店橋北6裏外的另一個出口調來了1000騎廂軍。這些即將到來的增援,無疑為趙令畤增添了巨大的信心。
然而,好消息的同時,也伴隨著壞消息。東郭溝和劉大村也燃起了熊熊大火。趙令畤拿起單筒望遠鏡,清晰地看到村民正被一些人驅趕著向八十裏店橋而來。他心中一緊,知道敵人的陰謀已經開始展開。他放下望遠鏡,立刻問道:“張潛那邊怎麽樣了?”
幾分鍾後,偵騎迴來報告:“張潛被拖住了,他的部隊一時無法脫身。”
趙令畤此刻的心情可謂是波濤洶湧,他早已將仁慈二字拋諸腦後。麵對遼探的伏擊,他深吸一口氣,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果斷下令道:“立即通知張潛,務必迅速行動,是綁是殺,由他決斷。但無論如何,必須立刻迴防,晚了,功勞可就跑了。”
命令剛往外傳,趙令畤又接到了消息:八十裏橋東南方向二裏外的張莊也升起了熊熊大火。趙令畤明白,這是敵人想要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以便發動更猛烈的進攻。他不再猶豫,大吼一聲:“換盾牌連弩!分一百人用車把東南五十步外的官道堵住。用擴音器喊話,禁止任何人靠近五十步,否則直接射殺!”他的聲音鏗鏘有力,迴蕩在戰場上空。
士兵們迅速執行了趙令畤的命令。他們手持盾牌連弩,嚴陣以待。擴音器裏傳達著趙令畤的命令,聲音洪亮而堅定。那些試圖靠近的敵人,在聽到擴音器的警告後,紛紛停下了腳步。他們知道,如果再敢靠近一步,就會麵臨被射殺的危險。
趙令畤心中也是五味雜陳。他原本以為這隻是一場普通的緝拿行動,就像警察抓小偷一樣簡單。然而,事態的發展卻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料。他沒想到,竟然會演變成一場宋遼之間的小規模伏擊戰,而且還是在大宋的領土上被遼探伏擊。這種屈辱感讓他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
雙方的對峙逐漸進入白熱化階段,大戰一觸即發。在這緊要關頭,廂兵們紛紛摒棄了往日的輕敵之心,他們深知,這是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戰鬥。隻有全力以赴,想活命就不能手軟;或敗或逃都不會有好下場。
……………………………………………………………………………………………
以下為相關史料或資料,可跳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