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紙鈔是代表民眾對大明的信任
大明:我朱祁鈺不是代班皇帝! 作者:張開雙眼做場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麵對金濂所說的難處,朱祁鈺自然是知道,自家的明朝攏共建立不到百年,而且華夏地域遼闊,加上自己這一脈的朱棣老太爺是造反出身,國家不動蕩是假的。
大明真正意義上邁入高速發展的局麵,還是自家老登朱瞻基開始的,眾所周知,朱瞻基號稱六邊形戰士,但是在朱祁鈺看來,那不過是世人的吹捧。
別的不說,大明版圖在朱瞻基手中縮水是不容爭議的事實,棄邊一事就是朱瞻基幹的,六邊形戰士壽命是其中重要一維,朱瞻基好像跟這個東西也不沾邊。
導致朱祁鎮上位時隻是一個幼童,若不是他那爺爺的媳婦屬實賢良,沒事就逮著王振臭罵一頓,並且非常信任朱瞻基立的幾位托孤大臣,明朝可以說剛剛有些苗頭。
就要走上衰敗的道路,在這種情況下朱祁鈺想要印紙鈔無異於登天之難,明朝很明顯在他朱祁鈺這個時代還不具備印錢的能力。
而用銅錢,就是一個試探,試探一下民眾對明朝的接納度!
好在朱元璋這個開國皇帝得位之正,在民眾裏麵算是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但是銅錢同樣有弊端,那就是會被人發現其中的利用價值,到時候銅錢流到的商戶手中,轉手一熔鑄,便是破天的富貴!雖然這玩意犯法。
但是隻要操作得當,誰會知道呢?
“金大人,你說的難度是什麽呢?”朱祁鈺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金濂。
這個身材高大的尚書大人用長袖抹了一把頭上的汗水,也不知道是這秋季的風沒刮了還是怎麽迴事,他在心裏暗罵著自己:“沒事顯擺啥,在朝堂上麵拿出來不就完了?”
可作為政治嗅覺敏銳的人他也知道,自己能夠從刑部尚書一躍而成為戶部尚書這個皇家大總管,若是讓朱祁鈺發現自己和他不是條心的話,自己的位置難保。
“迴稟陛下,臣認為想要推行紙鈔,有這麽些難點,第一個就是各地錢莊,他們的銀票印刷數量有限,而且在民間沒有流通性。第二個就是紙鈔在百姓心中沒有銅錢這樣有份量的東西踏實。”
他說的是實話,底層的人流通最廣的還是金銀銅這三件東西,至於銀票這個東西,隻在這些上層的士族和官員之間流通,你沒點身份,銀票怎麽來的你就說不清。
另外宋朝的紙鈔也就是交子,雖然流通一時,但是弊病就是後期通貨膨脹,是最大的弊端之一。
當然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金銀銅這些東西不管這種花姓不姓朱,都可以用,可是紙鈔你朱家萬一玩完,那就是張擦屁股的紙而已!
朱祁鈺也知道,明知道這是陽謀,但是現在情況是這麽個情況,也隻能迴了一聲:
“朕知道了,金大人,那就按照朕的意思,先在京城試行吧,景泰通寶先造五十萬枚,另外,嚴格把關,誰要是敢把通寶熔鑄,視同謀逆,朕不管他是什麽身份,誅九族!”
這句話說出來,等於向金濂攤牌了,你小子最好老實點,你管著這件事情,從裏麵獲利朕不管,畢竟你管著造錢的,怎麽造是你的事情,樣板是樣板,成品是成品。
但是要有人不長眼睛敢打這上麵的主意,那就不好意思,死吧。
金濂一聽朱祁鈺把這事情交給自己,哪能不明白其中的彎彎道道,當即俯身:
“臣遵旨,臣定當嚴格把控,不負陛下所托!”
“金大人啊,朕知道朕的步子邁的有些大,可紙鈔是代表民眾對大明的信任,如果能夠流通開來,對大明是一件好事,而銅錢的流通就是重中之重!”
在古代,一個國家要想發行紙幣,就必須確保有一個參照之物,而這個參照物就是這些金銀銅等金屬。
其中銅錢隻要廣泛流通,那麽就能夠逐步建立起來民眾的信任度,到時候才能夠發行紙幣!
君臣二人繼續嘮了一會兒,出了紫禁城,金濂已經是汗流浹背了。
戶部鑄錢一事在請示過朱祁鈺後順利開展,這個消息當金濂帶迴去後戶部官員盡皆麵露喜色。
可是一聽才五十萬錢眾人立馬傻眼了。
“不是尚書大人,陛下就讓鑄五十萬錢?這些錢夠幹啥的?”
其中一個侍郎的疑惑也是代表著戶部所有人的心聲。
“陛下聖意,咱們做臣子的豈可擅自揣摩?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陛下說了,這次隻是一個試點,就和上次的糧食一樣,隻在京城範圍裏麵開展!”
這些個官員都是人精,很多話不用說的太明白,他們都懂了,雖然心中頗有微詞,但是鑄錢這個事情是大明的大事情,就算心中有什麽想法,也隻能憋著。
明朝對比宋朝,其實更加迴歸了農耕社會,這也不怪明朝,實在是宋朝的例子擺在那裏,貨幣的流通之後,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起來。
也隻是表麵的繁榮,真正苦的還是底下的百姓,這點,朱元璋看的通透。
底層的百姓是人民嗎?大漢的州牧一職將百姓說的一清二楚。
牧民牧羊,而官牧民也!
在官員眼中,百信,何嚐不是和羊一般的?
不過隻要有了試行,那麽說明朱祁鈺還是會開展的,尤其是當金濂說了當今陛下有意鑄紙幣的時候,個個欣喜之色不言而喻。
任何政策,剛開始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隻是經過時間和環境的變化,才會偏離。
因此改革是永遠的!
就在戶部這邊大造銅錢之時,那一邊的瓦剌軍隊也是終於抵達了寧夏附近,看著逐漸有人煙的景象。
也先連上一喜:“哈哈,總算是到了大明邊境了,孩兒們,發財的機會就在眼前!”
手底下的瓦剌將士們也是暗歎這連日的行軍總算是結束了。
寧夏的邊關軍事防備落後,而且距離京城的路途也是非常之遠,這也就代表著,他們瓦剌軍隊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可以盡情的去燒殺搶掠!
大明真正意義上邁入高速發展的局麵,還是自家老登朱瞻基開始的,眾所周知,朱瞻基號稱六邊形戰士,但是在朱祁鈺看來,那不過是世人的吹捧。
別的不說,大明版圖在朱瞻基手中縮水是不容爭議的事實,棄邊一事就是朱瞻基幹的,六邊形戰士壽命是其中重要一維,朱瞻基好像跟這個東西也不沾邊。
導致朱祁鎮上位時隻是一個幼童,若不是他那爺爺的媳婦屬實賢良,沒事就逮著王振臭罵一頓,並且非常信任朱瞻基立的幾位托孤大臣,明朝可以說剛剛有些苗頭。
就要走上衰敗的道路,在這種情況下朱祁鈺想要印紙鈔無異於登天之難,明朝很明顯在他朱祁鈺這個時代還不具備印錢的能力。
而用銅錢,就是一個試探,試探一下民眾對明朝的接納度!
好在朱元璋這個開國皇帝得位之正,在民眾裏麵算是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但是銅錢同樣有弊端,那就是會被人發現其中的利用價值,到時候銅錢流到的商戶手中,轉手一熔鑄,便是破天的富貴!雖然這玩意犯法。
但是隻要操作得當,誰會知道呢?
“金大人,你說的難度是什麽呢?”朱祁鈺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金濂。
這個身材高大的尚書大人用長袖抹了一把頭上的汗水,也不知道是這秋季的風沒刮了還是怎麽迴事,他在心裏暗罵著自己:“沒事顯擺啥,在朝堂上麵拿出來不就完了?”
可作為政治嗅覺敏銳的人他也知道,自己能夠從刑部尚書一躍而成為戶部尚書這個皇家大總管,若是讓朱祁鈺發現自己和他不是條心的話,自己的位置難保。
“迴稟陛下,臣認為想要推行紙鈔,有這麽些難點,第一個就是各地錢莊,他們的銀票印刷數量有限,而且在民間沒有流通性。第二個就是紙鈔在百姓心中沒有銅錢這樣有份量的東西踏實。”
他說的是實話,底層的人流通最廣的還是金銀銅這三件東西,至於銀票這個東西,隻在這些上層的士族和官員之間流通,你沒點身份,銀票怎麽來的你就說不清。
另外宋朝的紙鈔也就是交子,雖然流通一時,但是弊病就是後期通貨膨脹,是最大的弊端之一。
當然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金銀銅這些東西不管這種花姓不姓朱,都可以用,可是紙鈔你朱家萬一玩完,那就是張擦屁股的紙而已!
朱祁鈺也知道,明知道這是陽謀,但是現在情況是這麽個情況,也隻能迴了一聲:
“朕知道了,金大人,那就按照朕的意思,先在京城試行吧,景泰通寶先造五十萬枚,另外,嚴格把關,誰要是敢把通寶熔鑄,視同謀逆,朕不管他是什麽身份,誅九族!”
這句話說出來,等於向金濂攤牌了,你小子最好老實點,你管著這件事情,從裏麵獲利朕不管,畢竟你管著造錢的,怎麽造是你的事情,樣板是樣板,成品是成品。
但是要有人不長眼睛敢打這上麵的主意,那就不好意思,死吧。
金濂一聽朱祁鈺把這事情交給自己,哪能不明白其中的彎彎道道,當即俯身:
“臣遵旨,臣定當嚴格把控,不負陛下所托!”
“金大人啊,朕知道朕的步子邁的有些大,可紙鈔是代表民眾對大明的信任,如果能夠流通開來,對大明是一件好事,而銅錢的流通就是重中之重!”
在古代,一個國家要想發行紙幣,就必須確保有一個參照之物,而這個參照物就是這些金銀銅等金屬。
其中銅錢隻要廣泛流通,那麽就能夠逐步建立起來民眾的信任度,到時候才能夠發行紙幣!
君臣二人繼續嘮了一會兒,出了紫禁城,金濂已經是汗流浹背了。
戶部鑄錢一事在請示過朱祁鈺後順利開展,這個消息當金濂帶迴去後戶部官員盡皆麵露喜色。
可是一聽才五十萬錢眾人立馬傻眼了。
“不是尚書大人,陛下就讓鑄五十萬錢?這些錢夠幹啥的?”
其中一個侍郎的疑惑也是代表著戶部所有人的心聲。
“陛下聖意,咱們做臣子的豈可擅自揣摩?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陛下說了,這次隻是一個試點,就和上次的糧食一樣,隻在京城範圍裏麵開展!”
這些個官員都是人精,很多話不用說的太明白,他們都懂了,雖然心中頗有微詞,但是鑄錢這個事情是大明的大事情,就算心中有什麽想法,也隻能憋著。
明朝對比宋朝,其實更加迴歸了農耕社會,這也不怪明朝,實在是宋朝的例子擺在那裏,貨幣的流通之後,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起來。
也隻是表麵的繁榮,真正苦的還是底下的百姓,這點,朱元璋看的通透。
底層的百姓是人民嗎?大漢的州牧一職將百姓說的一清二楚。
牧民牧羊,而官牧民也!
在官員眼中,百信,何嚐不是和羊一般的?
不過隻要有了試行,那麽說明朱祁鈺還是會開展的,尤其是當金濂說了當今陛下有意鑄紙幣的時候,個個欣喜之色不言而喻。
任何政策,剛開始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隻是經過時間和環境的變化,才會偏離。
因此改革是永遠的!
就在戶部這邊大造銅錢之時,那一邊的瓦剌軍隊也是終於抵達了寧夏附近,看著逐漸有人煙的景象。
也先連上一喜:“哈哈,總算是到了大明邊境了,孩兒們,發財的機會就在眼前!”
手底下的瓦剌將士們也是暗歎這連日的行軍總算是結束了。
寧夏的邊關軍事防備落後,而且距離京城的路途也是非常之遠,這也就代表著,他們瓦剌軍隊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可以盡情的去燒殺搶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