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孫三恰恰落入了孫權手中。”我懂了,怪不得他叫做吳三呢。”


    “真要這麽說的話,那個加害兄長的人,真的是他?”


    孫尚香低聲說道,接著似有所領悟,目光中透露出淩厲之意。


    周瑜頷首道:“並且那個吳三,已經身亡了。”


    “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但是所有跡象加在一起,毋庸置疑,謀害孫伯符之人,就是孫權。”


    聽見周瑜的結論,孫尚香的手不自覺地發起抖來。


    然而想到此行的目的,她努力抑製住向孫權攤牌的衝動。


    她深深地唿吸了幾下,平緩內心激蕩的情感,然後慢慢問道:“公瑾,既然你也已經明白了一切,那麽,你打算如何應對此事?”


    這個疑問讓周瑜陷入糾結。


    現在他已經確認兇手就是孫權無疑!確實,他心中渴望替兄弟討個公道。


    但如果江東內部穩定,外無強敵,他會毫無猶豫地行動。


    可是,如今的江東內憂外患,每一片土地都浸透了兄弟二人的心血,其中承載的不僅是孫策的汗水,還有自己的犧牲。


    真的要把這一切交到孫權手中來複仇嗎?他心中難以決斷。


    望著猶豫不決的周瑜,孫尚香心中暗暗歎息,丈夫的話果然應驗:“主公果然說對了,周將軍正在痛苦掙紮。”


    走近他身邊,孫尚香提出至關重要的質問:“大哥,你們昔日攜手創建江東大業,究竟是為何初衷呢?”


    這問題令周瑜後退一步,思緒瞬間閃迴,耳邊迴響著當初孫策招攬他共圖大業時的話語。


    “周瑜,加入我,共建這個亂世終結!”


    不錯,終結戰亂,建立盛世,這就是他跟隨孫策的目標。


    這時,周瑜微微上揚嘴角,忽然悟出了什麽。”主公的願景是天下大同,雖然他已經離世,但我卻在世,理當接續他的遺願。”


    江東的基業真的那麽至關重要嗎?如果孫策還在,那是當然的。


    它曾是二人安定亂世的根本基石。


    但現在孫策不在了,這份基業或許不再如過往重要,重要的是有人能夠秉承並繼續孫策的理念。


    孫仲謀無疑不是那個人選。”尚香,我已經明白你話中深意。”


    他繼續平靜地說:“但我不會輕易投降,至少現在不會是這樣。”


    “為什麽?”孫尚香疑惑地問道,同時留意到他在最後補充了一個‘至少現在不會’。


    輕笑聲從周瑜口中響起。”因為張明僅憑他一人之力,便讓一個小女子來做我的說客,完全不顧慮你的安危。


    這種行為在我看來,簡直是不屑一顧。”


    “大哥公瑾,事情不是那樣的。”


    聽到這話,孫尚香本欲反駁,但這時一道熟悉的聲音傳來,令她頓時驚得無法言語。


    “公瑾,尚香可是我的心上人,我怎會讓你一個人來此呢?”


    “張明在這裏,你是否有意和我詳談一番呢,公瑾?”


    隨即,一位英挺的年輕人意外地出現在甲板上,他自稱張明,周瑜的表情瞬間有了微妙的變化。


    盡管他未曾與張明謀麵,但僅憑借對方的氣度和孫尚香的反應,便推斷來者正是此人。


    “夫君,你怎麽在這裏?!” 孫尚香激動地握住張明的手臂,美眸中洋溢著喜悅和擔憂。


    “傻丫頭,我會放心讓你一個人來嗎?” 張明溫柔地撫摸孫尚香的秀發,疼愛地說:“還好我及時趕到了,要不然你真會讓我感到丟臉吧,對吧,公瑾?”


    看向周瑜,張明笑問:“你覺得呢,公瑾?”


    周瑜的眉頭深鎖。


    看著眼前年輕人,他沉思後說道:“這一手遮天瞞國,實在高明。”


    “論謀略,公瑾從未甘於下風,但在你張明麵前,唯有佩服。”他接著補充道:“今日過後,隻怕又要再添一條:膽量亦令我敬佩萬分。”


    “你覺得我還會怕你困留江東嗎?” 張明微笑著迴答:“君子不立危險之地,既然敢來,自然是胸有成竹。”


    周瑜的眼中瞬間射出警惕之光。


    “哦?” 張明反問道:“我與尚香在談話之際,這艘戰船隻怕已經被我的艦隊團團包圍了。


    你說的‘十足把握’是從哪裏來的保障呢?”


    張明明白,這是周瑜對他能力的一次檢驗。


    同時周瑜的直接拒絕了將他作為籌碼的想法,這讓計劃沒有其他選擇餘地。


    “哈哈,你覺得江東的水上軍隊能阻擋得了這艘鬥艦?” 張明微笑著轉換語氣:“若是你不信,大可以隨我一探究竟。”


    張明堅信,機會已在眼前——用實際行動說服周瑜投降。


    第一階段,就是要展現超越江東軍隊的力量,他選用了強大到足以壓倒他們的船艦,讓周瑜刻骨銘心。


    麵對張明的言語挑戰,周瑜卻抱持質疑態度。


    “隻憑這七帆鬥艦?”周瑜表示懷疑道:“雖然七帆的確勝出江東船隊,更何況經你一手摧毀的殘破隊伍,更是不在話下。”


    然而他認為:“但僅此還不夠,在逆境中突圍而出,逃出我水軍圍捕,這還不夠!”


    對於周瑜的質疑,張明輕輕聳肩不置可否,領著他們前往存放水車的區域。


    一旦周瑜看見那一排排由杠杠、齒輪連成的複雜結構水車,驚訝得無以複加。


    作為戰爭經驗豐富的老手,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麽——有了這些水車配合七帆,江麵上那些戰鬥艦幾乎難以抵擋了。


    更為可怕的是,張明的腦海中不禁閃現出如果龐艟和樓船上安裝類似的設備,江東軍又該如何應對對抗荊州?


    整個返迴過程中,周瑜絞盡腦汁也想不到反擊之策。


    盡管心存不甘,但他還是坦誠接受:“張明所謂的‘十分把握’,我想我已經理解了。”他承認。


    張明輕笑了聲,邁向第二階段:


    “公瑾,我們開門見山。


    麵對這樣的水軍力量,江東還能支撐多久,你是最清楚的。”


    “既然江東基業出自公瑾和伯符二人的悉心打造,我相信公瑾絕不願意看到江東子民受苦。


    至於我家主公劉備,他的仁德盛譽遠播,對於其治下的民生我就不多贅述了。”


    “長沙去年秋季的疫病慘況,我想公瑾您必定心裏清楚,疫情的最後結果如何。”


    “然而,如果公瑾您選擇投誠,暫且不說別的,單豫章一郡就可以避開戰火洗禮。”


    “為了江東的百姓,公瑾,您可有意願投降呢?”周瑜保持沉默,深知張明所說在理,這些道理他亦十分明白。


    然而此刻,他依然有些動搖。


    看著眼前的張明和孫尚香,他無言以對。


    孫尚香欲再勸說,卻被張明輕輕製止,他在觀察。


    第一步用道理觸動周瑜已經足夠撼動他,現在進入了最後一步,曉之以情感化。


    “子烈,你也聆聽良久。”


    “現在看來已成定局,孫權與伯符之死有直接關係,對此你作何感想?”


    在張明的催促聲中,周瑜內心震動,他知道陳武,但原以為他已經降服。


    張明的言辭暗示,陳武似乎還未作出決定?


    陳武魁梧的身影赫然站起,眼角分明有淚滴。


    “軍師,我願意投誠!”他先對張明抱拳致意,旋即看向周瑜。


    “公瑾,我並不在乎你心中的想法,我很簡單——伯符的仇恨我必定清算,哪怕是孫權也不例外。”陳武坦誠地說道:“我雖歸順劉備,但在內心,始終伯符是我的 。”


    他的話語直接觸及了周瑜的軟肋,讓其搖擺不定的思緒變得脆弱。”沒錯,陳武全身心隻為伯符複仇,自稱伯符兄弟的我,怎可不如他?”周瑜心下想著,但仍有疑惑未消。


    “子烈,我同樣有複仇之心,隻是……”


    “隻是!”周瑜緊接:“僅憑我們的信任是無法說服所有人的,若無確鑿的證據……”


    “我憂慮的是,在我死後,伯符會指責我把江東基業輕易拱手讓人。”這句話揭示了他的深層擔憂。


    聽到這裏,張明捕捉到了關鍵點:“隻要拿到關於孫權 伯符的確切證據,公瑾你便願意歸降!”他的笑容略帶狡黠,因為他手中就有這份來自吳郡的重要情報,關於孫權安插的眼線現在已經在下雉城,供認了所有。


    聞言,周瑜對張明深深地鞠躬致謝:“原來先生深思熟慮遠見獨到,我在策略方麵的確不如你。”接著他表示願意歸降劉備:“既然這樣,我就向皇叔投誠。”


    “不過我有一個請求,希望能暫留柴桑,好為主公明春東征江東之事預作籌備。”


    得知這願望,張明亮喜,趕緊攙扶周瑜站起來:“自然可以,江東民眾必將記住您的明智之選。”


    說到這裏,張明顯露出一絲微笑:“順便一問,不知太史子義此刻在柴桑嗎?”在招降了周瑜後,他對另一位猛將也不忘關注。


    ---


    “嗬嗬,知漢,難道是考慮著要招攬子義將軍?”周瑜微笑著看向張明,表情帶著一抹捉摸不透的神色。


    “沒錯,如果可能,我會想把他帶迴襄陽。”張明誠懇地迴應,眼中透露著期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偉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偉棟並收藏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