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師迴江東
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 作者:偉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昨天他還充滿信心,計劃熬到十一月便班師迴江東,待來年春天再戰。怎麽一夜之間就萎靡不振了呢?
還沒等大家開口,孫權搶先說道:
“大家都坐下,看看這份柴桑的急報。”
說著,他將手中的急報傳遞開來。
片刻後,營帳內傳來一陣陣倒抽冷氣的聲音。
周瑜反應最快,此事關乎江東的安危,是他和摯友伯符共同努力的結果,他不再猶豫,立刻道:
“仲謀,立即撤軍,不能再猶豫了!”
此言一出,眾人都是一愣。
除了孫權,其他人並未感到事態嚴重到需立即撤退。
顧雍望向孫權,接著挑眉問道:“公瑾,報告上說張銘最多隻有六千兵馬,命令豫章太守增援柴桑,調動廬江精銳並調集水軍沿江而下,難道還不夠嗎?”
周瑜冷笑道:“愚鈍。”
“元歎,你應該明白,你最擅長的是後方調度,或是成為一方太守。”
“且不說柴桑大火已是幾天前的事,現在連張銘身在何處都不清楚,你能想到的,張銘又怎麽會想不到?”
“我最擔心的是張銘攻占下雉,切斷我們的後路!”
周瑜的分析一出,顧雍不顧顏麵,同樣露出驚愕的表情。稍加思考,他連忙起身勸諫。
“主公,公瑾所言極是,我們應該迅速撤軍!”
隨後,魯肅和步騭也表示讚同,而孫權則單獨詢問諸葛瑾。
“子瑜,你怎麽看?”
諸葛瑾愣了片刻,他也認同周瑜的看法,於是附議。
孫權深深地看著他,沒有多言,內心雖不甘,但臉上流露出猶豫的神色。
周瑜見狀,壓抑住心中的怒火,再次開口:
“仲謀,仔細想想,這還不是最壞的情況。”
孫權聞言一愣,但這還不是最壞的消息。他本能地追問:“那最糟糕的情況是什麽?”
周瑜正欲迴答,忽然有人闖入。
“報!”
“緊急軍情!”
“昨日,張銘軍隊已攻占下雉,並將尋陽的船隻集結在下雉。”
聽到這個消息,孫權霍然起身,疾步走到報告軍情的小校麵前,緊緊抓住他的雙臂。
“快說,發生了什麽事?”
“詳細情況如何?”
小校被嚇了一跳,連忙解釋:“張銘軍偽裝成糧船隊伍,使用了柴桑大營的船隻,我們因此受騙。”
“接著他們假裝敗逃,騙開了尋陽城門,導致尋陽失守。”
砰砰砰!——
孫權猛然鬆開手,向後急退三步,幸虧顧雍及時扶住了他,否則他可能已經摔倒在地。
突然間,
孫權再次衝到周瑜麵前,指著周瑜質問:“周瑜,你說這不是最糟糕的,那最糟糕的是什麽?”
“你是不是早就知情?是不是你與劉備聯手,算計我江東?”
所有人都感到困惑,不明白孫權為何突然把矛頭指向周瑜,隻因為周瑜先前的一句話嗎?
然而,眾人的不解並未使孫權意識到自己話語中的漏洞。
隻有周瑜聽出了異樣!
孫權對他的疑慮和保留並非毫無根據。周瑜反思自己的身份,似乎有所領悟,隻是缺乏確鑿的證據。
他強壓心中的衝動,沉穩地說道:
“仲謀,冷靜些!”
“我所說的最糟糕之事,是張銘很可能早已有了對抗疫病的辦法。”
“他南下長沙、主持抗疫行動,而後奇襲柴桑,這些都是事實。”
“如果我的猜測無誤,原本的天災反而被張銘利用,變成了誘使我江東出兵的陷阱。”
“如果真是這樣,他的智謀我周瑜自愧不如。”
“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迅速撤軍,否則江東基業可能會落入他人之手!”
周瑜的話讓孫權立刻醒悟。
畢竟孫權初掌江東,年紀尚輕,難以做到喜怒不形於色。但想起剛才的失態,他背後不禁冒出冷汗。
不過,他對張銘的認識也因此加深。
此刻,周瑜成為了他的救星。
穩定情緒後,孫權向周瑜深深一禮。
“公瑾,我一時衝動,望你不怪罪。”
“大軍立即撤退,但還請公瑾指導,具體應該如何部署?”
關係到江東的存亡,周瑜毫不猶豫地給出了他的策略。
“大軍立刻撤離,走水路,隻需留意錦帆軍的七帆戰艦,其他不必擔憂。”
“另外,鑒於下雉已被張銘占據,我們可以采取聲東擊西的戰術。”
“步兵提前登船,向尋陽方向撤退,同時命令皖縣陳武從兩側夾擊尋陽。”
“這樣既能奪迴尋陽,又能誤導張銘以為我們會陸路突圍,迫使下雉的船隊做出相應調動。”
\"待敵方戰艦調動之時,以精銳水軍為先鋒,隻要後方能抵擋住錦帆軍的攻勢,必定能一舉突破張銘的封鎖。\"
周瑜的策略令孫權頻頻點頭表示讚同。
首先,他命令立即派人給陳武送信,接著又向周瑜詢問道:
\"那麽依照公瑾的建議,誰適合殿後,誰適合尋陽之戰,又有誰能引領水軍精銳作為先鋒?\"
孫權深知這場戰鬥關乎生死存亡,僅憑自己的親信可能難以取勝。因此,他非常重視周瑜對於人員配置的建議。
周瑜深思片刻,理解了孫權的顧慮,盡管內心有些遺憾,但他明白此刻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於是,他提出一個孫權可能會接受的方案:
\"殿後的人選必須性格沉穩且經驗豐富。\"
\"這樣的重任,非德謀莫屬。\"
孫權推測,殿後的人選可能是三位老將之一,但思考過後,並沒有立即答複,而是問道:\"至於尋陽那邊,該派誰去?\"
\"尋陽突圍,必須魯肅親自前往。\"
\"隻有這樣,張銘才會相信我們突圍的真實目標是廬江而非柴桑。\"
孫權對此表示認同,點頭表示滿意。接著,他又問:\"那麽先鋒人選是誰?\"
\"周泰勇猛善戰,正適合擔任先鋒。\"
\"同時讓公奕做副將,我作為軍師,待尋陽戰事爆發,戰船調動之時,定能一舉成功!\"
周瑜最後提到的先鋒人選,是他根據孫權的心理,給出的能讓孫權妥協的人員名單。果然,當聽說先鋒人選為周泰主、蔣欽輔時,孫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公瑾的安排十分巧妙,程老將軍確實穩重,但年紀畢竟較大。\"
\"這樣吧,我再安排休穆作為程老將軍的副將,之前他在夏口與甘寧的錦帆軍有過不少交手,也算熟悉。\"
\"雖然他後來失守西陵,但讓他殿後,正好可以借此機會贖罪立功。\"
\"你覺得如何,公瑾?\"
周瑜對此沒有過多評論,畢竟隻是增加一個副將而已。實際上,朱恆確實有實力,隻是年輕缺乏經驗,讓程普指導對他也有好處。
於是,周瑜點頭表示同意。孫權大喜,迅速發布了一係列命令。
\"子瑜,你留下來。\"
在商議結束並下達命令後,其他人起身準備離開,孫權特意留下了諸葛瑾。周瑜搖頭感歎,加快腳步離開。
魯肅若有所思,停頓片刻,但最終還是被顧雍和步騭拉走。
諸葛瑾神情陰鬱,但他並未多說什麽,隻是陪著孫權在營帳中閑聊,直到大軍開始撤退,始終沒有離開孫權的視線。
正如周瑜所預料的那樣,劉備的大軍在反應過來後,緊隨其後的正是甘寧的錦帆軍!
程普這位身經百戰的老將,憑借豐富的經驗,利用戰艦布陣,使得錦帆軍不敢輕易逼近。因此,在程普五千水軍的掩護下,孫權剩餘的五萬大軍逐漸遠離追兵。
一天後,龐大的隊伍駛過了蘄春。
孫權親自率領三萬兩千大軍,與他的智囊團一同,以孫邵、潘璋、黃蓋、韓當為將領,取陸路經蘄春,直奔尋陽。
周瑜則留下一萬水軍精銳作為先鋒,另外一萬步軍裝扮成中軍,緩緩向雉水城進發。
此時身處雉水的張銘迅速收到斥候的偵察報告。
“士元,你怎麽看?”張銘看完情報後,遞給龐統詢問。
龐統看過後,嘴角浮現出一抹微笑。
“正如軍師所料,他們確實對尋陽有所圖謀。”
“不過軍師,盡管尋陽有關羽將軍親率三千精兵鎮守,又有趙將軍的龍膽騎兵支援,但人數畢竟有限,真能堅守到主公的大部隊到來嗎?”龐統提出了疑問。
張銘輕輕搖動羽扇,笑道:“當然能!”
“除了孫權的大軍,我想皖縣那邊必定也會有援軍。”
“有關羽固守城池,趙子龍帶領輕騎在外 擾,我不擔心尋陽會失守。”
“這場戰鬥的難點在於如何將敵軍全部牽製在尋陽,不讓他們提前突圍逃脫。”
“既要吸引孫權的軍隊留在尋陽城下,又要等待皖縣援軍到達,最後才圍攻他們,這對領軍者的指揮才能是一大考驗。”
“但如果換成子龍,我相信他能夠勝任。”
“一旦成功,廬江可以說已有半數落入我們手中,隻需等到明年春天,一戰定乾坤!”
張銘的話語讓龐統也充滿期待。當初張銘預測敵人會從尋陽突圍,龐統雖有些懷疑,但現在首戰得勝,他自然希望接下來一切順利。隻是關於趙雲這位龍膽騎兵的將領,他之前從未聽說。
還沒等大家開口,孫權搶先說道:
“大家都坐下,看看這份柴桑的急報。”
說著,他將手中的急報傳遞開來。
片刻後,營帳內傳來一陣陣倒抽冷氣的聲音。
周瑜反應最快,此事關乎江東的安危,是他和摯友伯符共同努力的結果,他不再猶豫,立刻道:
“仲謀,立即撤軍,不能再猶豫了!”
此言一出,眾人都是一愣。
除了孫權,其他人並未感到事態嚴重到需立即撤退。
顧雍望向孫權,接著挑眉問道:“公瑾,報告上說張銘最多隻有六千兵馬,命令豫章太守增援柴桑,調動廬江精銳並調集水軍沿江而下,難道還不夠嗎?”
周瑜冷笑道:“愚鈍。”
“元歎,你應該明白,你最擅長的是後方調度,或是成為一方太守。”
“且不說柴桑大火已是幾天前的事,現在連張銘身在何處都不清楚,你能想到的,張銘又怎麽會想不到?”
“我最擔心的是張銘攻占下雉,切斷我們的後路!”
周瑜的分析一出,顧雍不顧顏麵,同樣露出驚愕的表情。稍加思考,他連忙起身勸諫。
“主公,公瑾所言極是,我們應該迅速撤軍!”
隨後,魯肅和步騭也表示讚同,而孫權則單獨詢問諸葛瑾。
“子瑜,你怎麽看?”
諸葛瑾愣了片刻,他也認同周瑜的看法,於是附議。
孫權深深地看著他,沒有多言,內心雖不甘,但臉上流露出猶豫的神色。
周瑜見狀,壓抑住心中的怒火,再次開口:
“仲謀,仔細想想,這還不是最壞的情況。”
孫權聞言一愣,但這還不是最壞的消息。他本能地追問:“那最糟糕的情況是什麽?”
周瑜正欲迴答,忽然有人闖入。
“報!”
“緊急軍情!”
“昨日,張銘軍隊已攻占下雉,並將尋陽的船隻集結在下雉。”
聽到這個消息,孫權霍然起身,疾步走到報告軍情的小校麵前,緊緊抓住他的雙臂。
“快說,發生了什麽事?”
“詳細情況如何?”
小校被嚇了一跳,連忙解釋:“張銘軍偽裝成糧船隊伍,使用了柴桑大營的船隻,我們因此受騙。”
“接著他們假裝敗逃,騙開了尋陽城門,導致尋陽失守。”
砰砰砰!——
孫權猛然鬆開手,向後急退三步,幸虧顧雍及時扶住了他,否則他可能已經摔倒在地。
突然間,
孫權再次衝到周瑜麵前,指著周瑜質問:“周瑜,你說這不是最糟糕的,那最糟糕的是什麽?”
“你是不是早就知情?是不是你與劉備聯手,算計我江東?”
所有人都感到困惑,不明白孫權為何突然把矛頭指向周瑜,隻因為周瑜先前的一句話嗎?
然而,眾人的不解並未使孫權意識到自己話語中的漏洞。
隻有周瑜聽出了異樣!
孫權對他的疑慮和保留並非毫無根據。周瑜反思自己的身份,似乎有所領悟,隻是缺乏確鑿的證據。
他強壓心中的衝動,沉穩地說道:
“仲謀,冷靜些!”
“我所說的最糟糕之事,是張銘很可能早已有了對抗疫病的辦法。”
“他南下長沙、主持抗疫行動,而後奇襲柴桑,這些都是事實。”
“如果我的猜測無誤,原本的天災反而被張銘利用,變成了誘使我江東出兵的陷阱。”
“如果真是這樣,他的智謀我周瑜自愧不如。”
“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迅速撤軍,否則江東基業可能會落入他人之手!”
周瑜的話讓孫權立刻醒悟。
畢竟孫權初掌江東,年紀尚輕,難以做到喜怒不形於色。但想起剛才的失態,他背後不禁冒出冷汗。
不過,他對張銘的認識也因此加深。
此刻,周瑜成為了他的救星。
穩定情緒後,孫權向周瑜深深一禮。
“公瑾,我一時衝動,望你不怪罪。”
“大軍立即撤退,但還請公瑾指導,具體應該如何部署?”
關係到江東的存亡,周瑜毫不猶豫地給出了他的策略。
“大軍立刻撤離,走水路,隻需留意錦帆軍的七帆戰艦,其他不必擔憂。”
“另外,鑒於下雉已被張銘占據,我們可以采取聲東擊西的戰術。”
“步兵提前登船,向尋陽方向撤退,同時命令皖縣陳武從兩側夾擊尋陽。”
“這樣既能奪迴尋陽,又能誤導張銘以為我們會陸路突圍,迫使下雉的船隊做出相應調動。”
\"待敵方戰艦調動之時,以精銳水軍為先鋒,隻要後方能抵擋住錦帆軍的攻勢,必定能一舉突破張銘的封鎖。\"
周瑜的策略令孫權頻頻點頭表示讚同。
首先,他命令立即派人給陳武送信,接著又向周瑜詢問道:
\"那麽依照公瑾的建議,誰適合殿後,誰適合尋陽之戰,又有誰能引領水軍精銳作為先鋒?\"
孫權深知這場戰鬥關乎生死存亡,僅憑自己的親信可能難以取勝。因此,他非常重視周瑜對於人員配置的建議。
周瑜深思片刻,理解了孫權的顧慮,盡管內心有些遺憾,但他明白此刻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於是,他提出一個孫權可能會接受的方案:
\"殿後的人選必須性格沉穩且經驗豐富。\"
\"這樣的重任,非德謀莫屬。\"
孫權推測,殿後的人選可能是三位老將之一,但思考過後,並沒有立即答複,而是問道:\"至於尋陽那邊,該派誰去?\"
\"尋陽突圍,必須魯肅親自前往。\"
\"隻有這樣,張銘才會相信我們突圍的真實目標是廬江而非柴桑。\"
孫權對此表示認同,點頭表示滿意。接著,他又問:\"那麽先鋒人選是誰?\"
\"周泰勇猛善戰,正適合擔任先鋒。\"
\"同時讓公奕做副將,我作為軍師,待尋陽戰事爆發,戰船調動之時,定能一舉成功!\"
周瑜最後提到的先鋒人選,是他根據孫權的心理,給出的能讓孫權妥協的人員名單。果然,當聽說先鋒人選為周泰主、蔣欽輔時,孫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公瑾的安排十分巧妙,程老將軍確實穩重,但年紀畢竟較大。\"
\"這樣吧,我再安排休穆作為程老將軍的副將,之前他在夏口與甘寧的錦帆軍有過不少交手,也算熟悉。\"
\"雖然他後來失守西陵,但讓他殿後,正好可以借此機會贖罪立功。\"
\"你覺得如何,公瑾?\"
周瑜對此沒有過多評論,畢竟隻是增加一個副將而已。實際上,朱恆確實有實力,隻是年輕缺乏經驗,讓程普指導對他也有好處。
於是,周瑜點頭表示同意。孫權大喜,迅速發布了一係列命令。
\"子瑜,你留下來。\"
在商議結束並下達命令後,其他人起身準備離開,孫權特意留下了諸葛瑾。周瑜搖頭感歎,加快腳步離開。
魯肅若有所思,停頓片刻,但最終還是被顧雍和步騭拉走。
諸葛瑾神情陰鬱,但他並未多說什麽,隻是陪著孫權在營帳中閑聊,直到大軍開始撤退,始終沒有離開孫權的視線。
正如周瑜所預料的那樣,劉備的大軍在反應過來後,緊隨其後的正是甘寧的錦帆軍!
程普這位身經百戰的老將,憑借豐富的經驗,利用戰艦布陣,使得錦帆軍不敢輕易逼近。因此,在程普五千水軍的掩護下,孫權剩餘的五萬大軍逐漸遠離追兵。
一天後,龐大的隊伍駛過了蘄春。
孫權親自率領三萬兩千大軍,與他的智囊團一同,以孫邵、潘璋、黃蓋、韓當為將領,取陸路經蘄春,直奔尋陽。
周瑜則留下一萬水軍精銳作為先鋒,另外一萬步軍裝扮成中軍,緩緩向雉水城進發。
此時身處雉水的張銘迅速收到斥候的偵察報告。
“士元,你怎麽看?”張銘看完情報後,遞給龐統詢問。
龐統看過後,嘴角浮現出一抹微笑。
“正如軍師所料,他們確實對尋陽有所圖謀。”
“不過軍師,盡管尋陽有關羽將軍親率三千精兵鎮守,又有趙將軍的龍膽騎兵支援,但人數畢竟有限,真能堅守到主公的大部隊到來嗎?”龐統提出了疑問。
張銘輕輕搖動羽扇,笑道:“當然能!”
“除了孫權的大軍,我想皖縣那邊必定也會有援軍。”
“有關羽固守城池,趙子龍帶領輕騎在外 擾,我不擔心尋陽會失守。”
“這場戰鬥的難點在於如何將敵軍全部牽製在尋陽,不讓他們提前突圍逃脫。”
“既要吸引孫權的軍隊留在尋陽城下,又要等待皖縣援軍到達,最後才圍攻他們,這對領軍者的指揮才能是一大考驗。”
“但如果換成子龍,我相信他能夠勝任。”
“一旦成功,廬江可以說已有半數落入我們手中,隻需等到明年春天,一戰定乾坤!”
張銘的話語讓龐統也充滿期待。當初張銘預測敵人會從尋陽突圍,龐統雖有些懷疑,但現在首戰得勝,他自然希望接下來一切順利。隻是關於趙雲這位龍膽騎兵的將領,他之前從未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