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如今不降,更待何時
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 作者:偉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果不殺我,就讓我迴家,我寧可隱居鹿門山,也不願再為官!\"
張銘笑了笑,理解龐統的心情,勸降也需要策略,於是他沒有立即勸說,而是命令張飛整頓軍隊,先晾一晾龐統。
很快,大軍繼續北上贛水,城牆上範縣丞和陳縣尉見到張銘和張飛撤軍,如釋重負地鬆了口氣,同時迅速派人將消息送往南昌太守府。
另一邊,小船上的張銘和龐 處一室。
龐統依然高昂著頭顱,堅持不屈的樣子,讓張銘暗自發笑。
\"畢竟年輕,看來需要磨礪一下他的傲氣。\"
盡管張銘僅比龐統年長一歲,但實際年齡早已超過龐統父親的年紀。
因此,麵對驕傲的龐統,張銘並未動怒。
\"士元,你覺得在新淦做縣令,快樂嗎?\"
龐統一愣,本以為張銘會提出招攬,卻沒想到對方首先問的是這個問題。
這……
龐統想避開迴答,但世家子弟的禮數和內心驕傲讓他明白,麵對張銘,他不能逃避。
深思後,他搖頭道:\"談不上快樂,但為官者應以造福百姓為目標,個人情感並不重要。\"
張銘點頭,對這個迴答未作評價,而是提出了另一個問題。
\"那麽士元,當我在新淦城下出現時,你感到快樂嗎?\"
龐統神色變化不定,顯得極為矛盾。
那一刻,他內心既欣喜又激動!
然而此刻,他已經隱約猜到了張銘想要表達的意思,但他不願違背自己的本性,但又因驕傲而不願順從張銘的意願,因此這次他選擇了沉默。
而這一幕,讓張角眼梢微挑,嘴角勾起一絲得意的微笑。
“士元啊,你若說要隱居鹿門山,怕是有些困難。”
龐統眉頭緊鎖,忍不住問道:“為何這麽說?”
“龐家在鹿門山有產業,怎會困難?除非你從中作梗,阻止我去那裏!”
張銘微微一笑:
“士元多慮了,無論你的決定如何,我都會全力支持。”
“隻是鹿門山水質極佳,對我有大用途,需進行管控,所以才說你難以在那裏隱居。”
龐統心中冷笑,暗想:“你以為用這種方式就能攔住我?名震天下的張銘,也不過如此!”
於是他接著道:“無妨,不去隱居,我還可以迴到鹿門書院繼續學業。”
說完,他看向張銘,期待看他如何迴應。
結果張銘笑道:“學習很好嘛,況且鹿門書院如今規模擴大,新增了許多課程,也許你會感興趣。”
龐統點頭,關於這些,伯父的信中確實提過,他確實對此充滿好奇。
然而張銘的態度讓他有些困惑,難道真不是為了招募他?
正當他疑惑不解之際,張銘又開口:“說到鹿門書院,讓我想起今年我和孔明見麵時的趣事。”
接著,他不管龐統是否願意傾聽,徑自講述起當初邀請諸葛亮以及諸葛四友下山的事情。
最後,張銘感慨萬分。
“如今孔明在洞庭北岸,巧妙地消滅了江東半數水軍,迫使他們退守夏口。”
“正是孔明的智謀,使正麵戰場陷入僵局,為我這次奇襲創造了絕佳的條件。”
“另外元直現在在漢水錦帆軍中,協助甘寧策劃,這樣的獨當一麵,定能讓元直迅速成長。”
“至於公威、廣元、州平三人,他們在州牧府擔任重要職務,政務能力日益提升,將來成為一郡太守,指日可待!”
“如果當時士元也在,現在的局麵又會怎樣?”
“負責這次奇襲柴桑的人,會不會就是你呢?對此,我毫不懷疑,甚至多次設想過。”
龐統聽完張銘的話,內心深受震動。
一方麵,他被幾位同窗好友的成就震撼,他們的成功遠遠超過他。
更何況諸葛亮那一戰在江東聲名鵲起,連他都略有所聞。
年輕人難免驕傲,這份驕傲讓他本能地與他們比較,結果發現自己似乎是最落後的那個。
另一方麵,聽到張銘的設想,他深感共鳴。
沒錯!
如果當年他也在鹿門山,跟隨張銘一起下山,這次奇襲柴桑的計劃或許真有可能出自他手。
畢竟他當初要求加強新淦的巡邏,正是基於他自認為這是奇襲柴桑的最佳時機。
然而,盡管他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突襲時機,但他並未料到,在長沙肆虐的大疫之下,究竟何處才是突破口!
因此,即使他有所猜測,但在上報的層級中,沒有人給予足夠的重視,反而遭到了不少人的嘲笑。
連豫州太守也迴信,勸誡他不必過於擔憂,暗中警告他切勿在前線激戰時,於後方散布可能動搖軍心的流言蜚語。
由此可見,大家都對此持懷疑態度,甚至包括他自己,最終也放棄了堅守,對巡邏和警戒采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龐統緊皺眉頭,沉默片刻後,開口問道:
“張軍師,有一事我不明白,不知軍師能否為士元解答疑惑。”
“當然可以,士元但說無妨。”
張銘微微一笑,龐統的態度轉變,他的引導性對話初見成效。
龐統轉頭望向窗外,拳頭緊握,眼神堅定,然後迴頭問道:
“軍師從長沙而來,是否經由九嶺山,從宜春方向過來?”
張銘搖頭迴答:“並非如此,是從安城出發,沿著瀘水,再過平都。”
龐統的眼中掠過一絲驚訝。
他猜錯了這一點。
“不可能,安城在長沙南邊,幾乎接近桂陽了。”
“長沙疫情從臨湘開始,擴散數百裏,軍師的大軍如何穿越疫區,不怕全軍染病,全軍覆沒嗎?”
張銘含笑不語,靜待龐統繼續發問。
果然,龐統緊追不舍。
“既然如此,除非軍師早就安排兵馬在安城,但您自己呢?”
“難道不是從江陵南下?常言道‘君子不立危牆’,軍師此舉實屬不當啊!”
龐統自以為洞察一切,雖然不讚同張銘的冒險精神,但不得不對其表示欽佩。
然而,張銘淡然迴應:“士元無需擔心這點,我張銘從不把自己置於絕境,你說的並不正確。”
龐統愕然,一個“不正確”讓他思緒紛亂。
這次,他更為恭敬地拱手問道:“既然不正確,還請軍師指點迷津!”
張銘毫不保留,一句話直接讓龐統震驚。
“如果我告訴士元,長沙的疫情已告痊愈,士元會相信嗎?”
龐統差點脫口而出:“我才不信!”
然而,這個消息出自智謀超群的張銘口中,而且對於疫病這類事情,沒有必要隱瞞,因為時代的疫病嚴重,難以隱藏,張銘撒謊毫無意義。
那就意味著,長沙的疫情真的康複了?
龐統的眼神充滿深深的驚訝!
因為他明白,張銘說的“痊愈”並不是簡單的結束,而是指疫情並未造成重大傷亡!
這怎麽可能?!!!
察覺到龐統的震驚和疑慮,張銘不疾不徐,詳述了疫情爆發後他所采取的所有行動。
從初期的防治措施,到棉衣棉被的出現,再到親自坐鎮臨湘。
一件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張銘逐一娓娓道來,每說一件事,龐統的臉色就多一分震驚。
最終,龐統的嘴巴張得有些僵硬,許久都無法合攏。
張銘見適當時機已到,終於拋出了橄欖枝。
“士元,你效忠的對象並非江東孫氏。”
“既然如此,為何不做些讓自己快樂的事呢?”
“在兩軍對壘中運籌帷幄,出謀劃策,以奇製勝,這才是你龐士元應有的作為啊!”
張銘的話語如同警鍾般響亮。
最重要的是,張銘已經先行打擊了龐統的傲氣。
無論是與舊友的比較,還是自我認知的失誤,都深深觸動了他的內心,使他逐漸放下傲慢。
因此,就連龐統自己都沒有察覺,從一開始他刻意不附和張銘,到態度轉變,麵對問題,再到最後心靈的震動和深深的敬佩。
這一係列的變化,其實都是張銘有意識地引導。
此時再次被點醒,龐統豁然開朗。
“沒錯,我並不是江東孫氏的臣子,隻是在江東遊學,恰巧因家世關係,被豫章太守任命為新淦縣令。”
“孫策、孫權,我甚至從未與他們有過交集,何談效忠?”
“況且,軍師所言甚是,我真正熱衷的,不就是出謀劃策嗎?”
“孔明已經取得了成就,我一直自視不遜於他,難道真的要迴家隱居,從此默默無聞嗎?”
“不!”
“這絕不是我龐士元想要的生活!”
經過一番內心掙紮,龐統堅定了決心。
“士元愚鈍,剛才言語冒犯,還望軍師海量包容。”
“另外,士元衷心感謝軍師,為我指明方向。”
龐統起身,深深鞠躬:“若軍師不嫌棄,士元願意出仕,懇請軍師收納!”
張銘爽朗大笑:“士元乃智謀超群之士,我求之不得。”
“不過並非我收留你,而是主公接納。眼下隻能委屈你先在我身邊擔任幕僚,待戰事結束後,我會向主公引薦你,由主公親自安排你的職務。”
張銘笑了笑,理解龐統的心情,勸降也需要策略,於是他沒有立即勸說,而是命令張飛整頓軍隊,先晾一晾龐統。
很快,大軍繼續北上贛水,城牆上範縣丞和陳縣尉見到張銘和張飛撤軍,如釋重負地鬆了口氣,同時迅速派人將消息送往南昌太守府。
另一邊,小船上的張銘和龐 處一室。
龐統依然高昂著頭顱,堅持不屈的樣子,讓張銘暗自發笑。
\"畢竟年輕,看來需要磨礪一下他的傲氣。\"
盡管張銘僅比龐統年長一歲,但實際年齡早已超過龐統父親的年紀。
因此,麵對驕傲的龐統,張銘並未動怒。
\"士元,你覺得在新淦做縣令,快樂嗎?\"
龐統一愣,本以為張銘會提出招攬,卻沒想到對方首先問的是這個問題。
這……
龐統想避開迴答,但世家子弟的禮數和內心驕傲讓他明白,麵對張銘,他不能逃避。
深思後,他搖頭道:\"談不上快樂,但為官者應以造福百姓為目標,個人情感並不重要。\"
張銘點頭,對這個迴答未作評價,而是提出了另一個問題。
\"那麽士元,當我在新淦城下出現時,你感到快樂嗎?\"
龐統神色變化不定,顯得極為矛盾。
那一刻,他內心既欣喜又激動!
然而此刻,他已經隱約猜到了張銘想要表達的意思,但他不願違背自己的本性,但又因驕傲而不願順從張銘的意願,因此這次他選擇了沉默。
而這一幕,讓張角眼梢微挑,嘴角勾起一絲得意的微笑。
“士元啊,你若說要隱居鹿門山,怕是有些困難。”
龐統眉頭緊鎖,忍不住問道:“為何這麽說?”
“龐家在鹿門山有產業,怎會困難?除非你從中作梗,阻止我去那裏!”
張銘微微一笑:
“士元多慮了,無論你的決定如何,我都會全力支持。”
“隻是鹿門山水質極佳,對我有大用途,需進行管控,所以才說你難以在那裏隱居。”
龐統心中冷笑,暗想:“你以為用這種方式就能攔住我?名震天下的張銘,也不過如此!”
於是他接著道:“無妨,不去隱居,我還可以迴到鹿門書院繼續學業。”
說完,他看向張銘,期待看他如何迴應。
結果張銘笑道:“學習很好嘛,況且鹿門書院如今規模擴大,新增了許多課程,也許你會感興趣。”
龐統點頭,關於這些,伯父的信中確實提過,他確實對此充滿好奇。
然而張銘的態度讓他有些困惑,難道真不是為了招募他?
正當他疑惑不解之際,張銘又開口:“說到鹿門書院,讓我想起今年我和孔明見麵時的趣事。”
接著,他不管龐統是否願意傾聽,徑自講述起當初邀請諸葛亮以及諸葛四友下山的事情。
最後,張銘感慨萬分。
“如今孔明在洞庭北岸,巧妙地消滅了江東半數水軍,迫使他們退守夏口。”
“正是孔明的智謀,使正麵戰場陷入僵局,為我這次奇襲創造了絕佳的條件。”
“另外元直現在在漢水錦帆軍中,協助甘寧策劃,這樣的獨當一麵,定能讓元直迅速成長。”
“至於公威、廣元、州平三人,他們在州牧府擔任重要職務,政務能力日益提升,將來成為一郡太守,指日可待!”
“如果當時士元也在,現在的局麵又會怎樣?”
“負責這次奇襲柴桑的人,會不會就是你呢?對此,我毫不懷疑,甚至多次設想過。”
龐統聽完張銘的話,內心深受震動。
一方麵,他被幾位同窗好友的成就震撼,他們的成功遠遠超過他。
更何況諸葛亮那一戰在江東聲名鵲起,連他都略有所聞。
年輕人難免驕傲,這份驕傲讓他本能地與他們比較,結果發現自己似乎是最落後的那個。
另一方麵,聽到張銘的設想,他深感共鳴。
沒錯!
如果當年他也在鹿門山,跟隨張銘一起下山,這次奇襲柴桑的計劃或許真有可能出自他手。
畢竟他當初要求加強新淦的巡邏,正是基於他自認為這是奇襲柴桑的最佳時機。
然而,盡管他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突襲時機,但他並未料到,在長沙肆虐的大疫之下,究竟何處才是突破口!
因此,即使他有所猜測,但在上報的層級中,沒有人給予足夠的重視,反而遭到了不少人的嘲笑。
連豫州太守也迴信,勸誡他不必過於擔憂,暗中警告他切勿在前線激戰時,於後方散布可能動搖軍心的流言蜚語。
由此可見,大家都對此持懷疑態度,甚至包括他自己,最終也放棄了堅守,對巡邏和警戒采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龐統緊皺眉頭,沉默片刻後,開口問道:
“張軍師,有一事我不明白,不知軍師能否為士元解答疑惑。”
“當然可以,士元但說無妨。”
張銘微微一笑,龐統的態度轉變,他的引導性對話初見成效。
龐統轉頭望向窗外,拳頭緊握,眼神堅定,然後迴頭問道:
“軍師從長沙而來,是否經由九嶺山,從宜春方向過來?”
張銘搖頭迴答:“並非如此,是從安城出發,沿著瀘水,再過平都。”
龐統的眼中掠過一絲驚訝。
他猜錯了這一點。
“不可能,安城在長沙南邊,幾乎接近桂陽了。”
“長沙疫情從臨湘開始,擴散數百裏,軍師的大軍如何穿越疫區,不怕全軍染病,全軍覆沒嗎?”
張銘含笑不語,靜待龐統繼續發問。
果然,龐統緊追不舍。
“既然如此,除非軍師早就安排兵馬在安城,但您自己呢?”
“難道不是從江陵南下?常言道‘君子不立危牆’,軍師此舉實屬不當啊!”
龐統自以為洞察一切,雖然不讚同張銘的冒險精神,但不得不對其表示欽佩。
然而,張銘淡然迴應:“士元無需擔心這點,我張銘從不把自己置於絕境,你說的並不正確。”
龐統愕然,一個“不正確”讓他思緒紛亂。
這次,他更為恭敬地拱手問道:“既然不正確,還請軍師指點迷津!”
張銘毫不保留,一句話直接讓龐統震驚。
“如果我告訴士元,長沙的疫情已告痊愈,士元會相信嗎?”
龐統差點脫口而出:“我才不信!”
然而,這個消息出自智謀超群的張銘口中,而且對於疫病這類事情,沒有必要隱瞞,因為時代的疫病嚴重,難以隱藏,張銘撒謊毫無意義。
那就意味著,長沙的疫情真的康複了?
龐統的眼神充滿深深的驚訝!
因為他明白,張銘說的“痊愈”並不是簡單的結束,而是指疫情並未造成重大傷亡!
這怎麽可能?!!!
察覺到龐統的震驚和疑慮,張銘不疾不徐,詳述了疫情爆發後他所采取的所有行動。
從初期的防治措施,到棉衣棉被的出現,再到親自坐鎮臨湘。
一件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張銘逐一娓娓道來,每說一件事,龐統的臉色就多一分震驚。
最終,龐統的嘴巴張得有些僵硬,許久都無法合攏。
張銘見適當時機已到,終於拋出了橄欖枝。
“士元,你效忠的對象並非江東孫氏。”
“既然如此,為何不做些讓自己快樂的事呢?”
“在兩軍對壘中運籌帷幄,出謀劃策,以奇製勝,這才是你龐士元應有的作為啊!”
張銘的話語如同警鍾般響亮。
最重要的是,張銘已經先行打擊了龐統的傲氣。
無論是與舊友的比較,還是自我認知的失誤,都深深觸動了他的內心,使他逐漸放下傲慢。
因此,就連龐統自己都沒有察覺,從一開始他刻意不附和張銘,到態度轉變,麵對問題,再到最後心靈的震動和深深的敬佩。
這一係列的變化,其實都是張銘有意識地引導。
此時再次被點醒,龐統豁然開朗。
“沒錯,我並不是江東孫氏的臣子,隻是在江東遊學,恰巧因家世關係,被豫章太守任命為新淦縣令。”
“孫策、孫權,我甚至從未與他們有過交集,何談效忠?”
“況且,軍師所言甚是,我真正熱衷的,不就是出謀劃策嗎?”
“孔明已經取得了成就,我一直自視不遜於他,難道真的要迴家隱居,從此默默無聞嗎?”
“不!”
“這絕不是我龐士元想要的生活!”
經過一番內心掙紮,龐統堅定了決心。
“士元愚鈍,剛才言語冒犯,還望軍師海量包容。”
“另外,士元衷心感謝軍師,為我指明方向。”
龐統起身,深深鞠躬:“若軍師不嫌棄,士元願意出仕,懇請軍師收納!”
張銘爽朗大笑:“士元乃智謀超群之士,我求之不得。”
“不過並非我收留你,而是主公接納。眼下隻能委屈你先在我身邊擔任幕僚,待戰事結束後,我會向主公引薦你,由主公親自安排你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