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也不多言,一邊遞上書信,一邊報告:


    \"長沙爆發傷寒疫情,情勢嚴峻,張銘親自前去處理。劉備依舊鎮守江陵,未迴襄陽。”


    \"另外江東的情報也傳來,柴桑江東大營集結八萬兵馬,正向江夏進發。”


    \"這樣一來,南方無憂,主公可以全身心投入與袁紹的決戰了!\"


    曹操看完書信,心中狂喜,猛地一拍案幾。


    \"好!\"


    \"痛快!\"


    郭嘉同樣露出笑容,讚同道:\"確實是好消息,連張銘都去了,看來長沙的疫情確實嚴重。\"


    若張銘亡於此疫,主公將除一大患,無人能擋其勢於天下!


    荀攸聞言,亦深感認同。


    然而曹操卻搖頭道:“我寧願張銘能活下去。”


    “他這樣的才俊,正合我所需。”


    “況且,世間無對手,豈非人生一大憾事?”


    郭嘉與荀攸相視一笑,主公對於人才的渴望又溢於言表。


    此時,帳外有小校來報:


    “報告!”


    “主公,營外有一人,形貌猥瑣,自稱是從北方來的,說是主公的老友。”


    帳內三人皆有些驚訝,難道是袁紹那邊的人?


    郭嘉與荀攸連忙向曹操行禮,異口同聲道:“恭喜主公,看來破敵良機近在眼前!”


    曹操也瞬間明白,大笑起來。


    “好極了,真是雙喜臨門!”


    “你們暫且退下,讓我會一會這位來自北方的老友。”


    不久,郭嘉與荀攸退下,曹老板則解開衣袍,脫鞋,做出準備休息的樣子,而後卻衝出營帳。


    遠遠望去,那營外之人果然是故人,許攸,字子遠。


    “哈哈哈,子遠!”


    “我一聽北方有故人來訪,便知是你,自洛陽分別已過十多年,子遠可知我有多麽想念你!”


    曹操的興奮模樣讓許攸嚇了一跳,但心中湧上的是感動。


    “孟德,慢些來,不必急。”


    許攸一邊招唿,一邊快步上前迎接。


    隨後兩人攜手進入大帳,共享舊時光。


    閑聊之後,氣氛愈發熱烈。許攸見曹操並未詢問來意,隻是沉浸於迴憶,心中的感動更深,於是主動開口:


    “我曾建議本初率輕騎偷襲許都,內外夾擊。”


    曹操聞言臉色大變,連忙道:“還好本初沒采納你的計策,否則我哪有機會再見子遠?”


    這話讓許攸頗感欣慰,笑道:“是啊,可惜他不聽,確實不是明君,所以我來找孟德,你是否願意接納我?”


    曹操立刻起身,深深鞠躬。


    “有了子遠的協助,大事必成!”


    許攸更覺滿意,一邊扶起曹操,一邊問道:“孟德軍中的糧草還能維持多久?”


    曹操笑道:“一年多。”


    許攸搖頭微笑反問:“一年?恐怕不止。”


    曹操又笑,道:“果然不愧是子遠,實際上隻能支撐半年。”


    許攸再笑,搖頭:“孟德騙我?”


    曹操一時愣住,尷尬不已,這才坦白:“實話告訴你,其實隻能支撐三個月。”


    說完,許攸起身欲走,曹操連忙拉住他。


    “一個月,一個月就夠了!”


    許攸含笑不語,遞上一封書信。


    “孟德,你果然是當世梟雄,你軍中的糧草,僅夠這幾天了。”


    命運決戰,周瑜對陣諸葛亮


    許攸的話語讓曹操握信的手不由顫抖。


    曹操鎮定自若,笑道:“天氣轉涼,手又開始抽筋了。”


    許攸毫不給曹操留情麵,輕笑道:“我和孟德相識多年,豈能不知他這個頑疾?”


    “罷了,這封信是在我離開袁紹營地,前來找你途中截獲的。”


    “你自己看看,是不是寫給荀文若的。”


    曹操這才拆開信,果然是他在因缺糧而寫信給荀彧催促糧草,並且順便詢問計策的信。


    然而,曹操不失為曹操,麵對這種尷尬,並不覺得難堪,反而笑著拉住許攸說:


    “既然子遠已經知曉,那麽子遠可有破敵良策?”


    許攸點頭道,他正是為此而來。


    “我有一計,不出三天,定能讓孟德大敗袁紹!”


    曹操聞言大喜,急忙詢問計策詳情。


    “請子遠詳細道來!”


    許攸也不推辭,侃侃而談:“孟德這樣與袁紹在官渡對峙,卻不積極尋找破敵之法,無疑是自尋死路。”


    “現在袁紹軍中的糧草都囤積在烏巢,偏偏守衛重任落在淳於瓊肩上。”


    “此人你也清楚,好酒如命,他如何能勝任這樣的重任?”


    “孟德可以派遣精兵奇襲烏巢,將袁紹的糧草全部焚毀。”


    “這樣一來,不出三天,袁紹的軍隊必然軍心大亂,屆時孟德便可輕易取勝!”


    曹操聽了,欣喜若狂,立刻召集眾人商議,準備奇襲烏巢。


    另一邊,孫權同樣心情大好。


    自柴桑出兵以來,周瑜表現出前所未有的主動和熱忱,雖然並未完全表態效忠,但孫權明白周瑜與孫策的關係,所以並未急於一時。


    相反,他采納了周瑜的策略,故意示弱,引誘黃祖水軍到樊口, 則前往西陵。


    接著,在劉備援軍到來之前,他們成功重創了黃祖的水陸兩軍,黃祖本人也身中三箭,生死不明。


    如今的江夏黃祖已是元氣大傷,隻剩下劉備的荊州軍在赤壁堅守,但僅憑江陵的一百多艘戰船和江夏殘餘水軍,怎能抵擋江東強大的水軍?


    孫權此刻感覺勝利在望。


    “哈哈哈,公瑾,這次多虧你的計謀。”


    看著身邊英姿煥發的周瑜,想起曾經隻追隨孫策的公瑾如今為自己效力,孫權忍不住大笑。


    可惜周瑜心境如湖水般平靜,甚至心底有一絲厭煩。


    壓下心中的反感,周瑜沉聲道:“雖然江夏軍已被打殘,但劉備軍不容小覷。”


    “不過甘寧的錦帆軍被隔斷在漢水,無法從夏口進入長江,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優勢。”


    “仲謀,隻要擊潰赤壁的劉備軍,攻占江陵隻是時間問題!”


    “但義公、德謀、公覆三位老將皆擅長水戰和陸戰,無論是主上劉備時期,還是公子孫策時期,他們都曆經多場戰役,經驗豐富。”


    “我不明白,仲謀為何不啟用他們?”


    其實這也是周瑜最不滿的地方。


    自出兵以來,孫權看似無意間削弱了三位老將的兵權,更不用提那些曾親近孫策的將領,如太史慈、蔣欽、淩操等人,都沒有隨軍出征。


    所用之人,盡是孫邵、周泰、朱桓、潘璋之流。


    周瑜並非質疑他們的實力,隻是這些將領經驗不足,而且對於孫權的用人策略,周瑜也無法苟同。然而,遺憾的是,孫權對此毫不在意。


    “公瑾,坦誠相告,我不使用他們,對他們來說反而是好事。”孫權說道,“待我們真正攻克江夏,甚至江陵之後,那時我才能放心地啟用他們。而他們,包括你,也會心甘情願地為我效力,不是嗎?”


    周瑜微微皺眉,他很想反駁,但孫權的心計過深,他並不真正理解這些老將。這些人,都是為了孫策的遺誌,可以毫不猶豫地付出生命。既然孫策在臨終前囑咐大家全力輔佐孫權,他們自然會遵從。就像他自己,盡管對孫權不滿,但仍為其出謀劃策,雖然孫尚香被困江陵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孫策的遺願。


    此時,探子來報。


    “報告!”


    “漢水上的錦帆軍多次試圖突破夏口防線,皆未能成功,現已退迴安陸,暫時平靜無事。”


    “赤壁前線,劉備的大軍同樣撤退,正向江陵方向撤離。”


    孫權聞言,目光一亮。“公瑾,你覺得怎麽樣?”


    “朱桓在夏口的表現不錯,但劉備居然撤退,確實出人意料。”孫權問道,“你知道這其中有什麽深意嗎?”


    周瑜稍作思考後迴答:“劉備深知水戰不占優勢,所以放棄了赤壁,轉而固守江陵,這是明智之舉。”


    “當前策略應加快水軍速度,不能讓劉備輕易逃迴江陵。否則一旦形成據城頑抗的局麵,攻下江陵就會變得困難重重。”


    孫權默不作聲,實際上他心中隻想著拿下江夏就足夠了。但在諮詢過他的智囊團後,他決定繼續追擊劉備。因為智囊團告訴他,張銘不在,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進一步說,如果能在這裏消滅劉備的大軍,或許連荊州以北的土地都能收入囊中。退一步講,即便無法消滅劉備,至少能奪取江夏一郡,豈非也是大有裨益?


    很快,孫權撇開步兵,三萬水軍加速航行,僅一天時間就追到了赤壁。此時的赤壁江麵上,滿目皆是殘破的船隻。


    “主公!”


    “劉備黔驢技窮,竟想出這種手段來拖延我軍追擊,簡直是自尋死路!”以顧雍為首,孫權的智囊團一致附和。唯有周瑜心中疑惑,但他並未多言。


    孫權情緒激昂,迅速下令:“大型戰艦開路,務必今日追上劉備!”


    命令已下,周瑜不便再多說什麽。況且他明白張銘不在的情況,又擔憂孫尚香,隻好將內心的疑慮暫時按下。


    同時,在長江洞庭湖南部和雲夢澤以南的區域,劉備焦急地等待著,看著身邊氣質出眾、眼神明亮的諸葛亮,他忍不住問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偉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偉棟並收藏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