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何須他人揚威,自損威嚴
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 作者:偉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個提議立即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注意力。不久後,他們各自寫下計策,然後一起展示出來。
眾人望去,隻見張銘、賈詡、諸葛亮三人皆寫了相同的八個字:“聯結黃祖,兩麵夾擊劉表。”
除了他們三人,堂上的眾人皆驚歎不已。三人相視一笑,劉備也豁然開朗。然而,諸葛亮補充道:
“雖然與黃祖聯手能減輕我軍壓力,增加攻克江陵的勝算,但江陵城固守難攻,這場戰役恐怕仍將艱難。”
諸葛亮的話再次讓大家陷入深思。
然而,張銘卻擺了擺手,信心滿滿地說:“無妨,我再寫一封信,待我軍兵臨江陵城下,必能輕易取勝!”
張銘的書信在劉備軍中已成為傳奇故事。
傳說中:
隻要張銘提筆寫信,戰鬥往往不費吹灰之力。
諸葛亮等人自然有所耳聞,賈詡更是親身經曆者,此刻聽到張銘又要書寫,個個露出好奇神色。然而,張銘顯然沒有解釋的打算。
他隻說:“聯合黃祖,讓劉表無處可逃。”
“長沙的張羨與劉表早有嫌隙,東邊又有逆流阻礙,劉表無法脫身。”
“我們的目標是在江陵一戰徹底解決劉表!”
提到張羨,賈詡眼神微凝,忽然道:
“長沙張羨與曹操關係密切,不可不防。”
“襄陽剛剛穩定,不宜長戰。”
對此,張銘隻是微微一笑,從容道:“張羨嗎?文和先生不必擔心,他對我們構不成威脅。”
見張銘如此自信,賈詡不再追問。在他看來,張羨連劉表都對付不了,自然不會對劉備構成威脅。他怎會知道,張銘其實考慮的是,張羨幾個月後即將病逝,自然不足為慮。
至於為何要聯合黃祖,其真正目的隻是讓黃祖留在江夏,作為吸引江東攻擊的誘餌,為下一步奪取江東做準備。
沒錯!
張銘的目光已經投向了江東,甚至觸及到了益州。
常言道:“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實際上,張銘的策略更為深遠!然而,這些計劃還未到實施的時機,目前還不適合對外透露。
建安五年五月末,
劉備留下賈詡、文聘以及一萬人駐守襄陽,他自己則帶著謀士張銘、諸葛亮和徐庶,率領五萬大軍逼近江陵城。
江夏方麵,黃祖出動一萬水軍和一萬步兵,水陸並進,從東麵對江陵施加壓力。
此時,張銘被任命為典農中郎將的命令已經下達,但顯然,張銘並沒有立即去職的打算。他明白曹操的意圖,是在提醒他,有了曲轅犁這樣的先進農具,應當積極進行屯田。
一同送達的還有三才酒的銷售報告。一千壇送往許都的三才酒,在一天之內便售罄,甚至天酒的價格一度炒至每壇千金。幸虧張銘提出了預售方案,才避免了過度溢價。天酒主要針對權貴銷售,地酒針對世家豪族,人酒則是針對地主商人。
總的來說,張銘隻是提出了一些未來的營銷策略,具體的執行細節則交由糜家和黃家負責,他隻需坐等收益。
此外,黃月英也沒閑著,除了監督改造帆布以提升戰艦性能,還在張銘的指導下研究新型槳櫓,並對聯動踏板有了新的靈感。在諸葛玥的幫助下,兩人熱情高漲,決心要將“大發明家”的稱號牢牢握在手中。
...
江陵城頭,
劉表正在召集手下的謀士和將領,討論對抗劉備的計策。盡管已是夏季,他仍身披大氅,駝背顯得疲憊不堪。
\"磐兒,你怎麽看?\"
在他身旁,站立著一位身高八尺的壯碩男子,麵容威嚴,正是劉表的侄子劉磐。因其英勇形象深受劉表喜愛,得以領軍一方,長期駐守益陽,震懾長沙。
至於蒯越,自從得知蒯良投靠劉備後,劉表對他的信任已蕩然無存。劉磐望著劉備連綿數裏的營地,臉上流露出輕蔑的神色。
\"叔父放心,依我看,此戰我們必勝!劉備這次太過狂妄,隻帶五萬兵馬攻打江陵,怎可能攻克這座堅固的城池?\"
劉表點頭讚同,看著自信滿滿的劉磐,臉上露出一絲寬慰。他原本也不相信劉備僅憑五萬兵馬就能攻打江陵,雖然還有黃祖的兩萬人,但他認為這隻是虛張聲勢,毫不在意。
然而,劉表已被張銘的手段嚇破了膽,所以沒有貿然表態。此刻聽劉磐如此自信,欣慰之餘不忘提醒:
\"磐兒有自信是好事,但劉備手下不僅有近乎妖孽的智者張銘,還有勇不可擋的張飛。總之,謹慎行事總是沒錯的。我們隻需堅守江陵,靜待他們攻城,耗損他們的力量即可。\"
現在的劉表確實行事謹慎。
劉磐微微皺眉,顯然對叔父的建議有所質疑。
沉思片刻,他開口道:“叔父何必鼓舞他人,貶低自己的威信。”
“我承認,張銘確實智謀高深莫測,但若論勇冠三軍,我帳下有一猛將,絕不遜色於張飛!”劉磐的話語讓劉表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哦?”
“磐兒帳下竟有如此猛將?不知現在何處?”
劉磐一揮手,人群中一名四十餘歲的魁梧大漢緩步上前。隻見他的胡須和鬢角已有些斑白,沒人料到,那個被劉磐誇讚為勇不可擋的將領,竟是位老將。
眾人想笑,但礙於劉磐的地位,都強忍笑意。
“參見大人。”
“免禮,抬起頭來。”劉表點頭示意,隨後那大漢昂首,一雙冷冽的目光直射而來。
“嘶!”眾人見狀不由倒抽一口冷氣,那眼神仿佛一把銳利的劍,深深刺入他們的心底。
“好、好犀利的眼神!”劉表低聲讚歎,看向劉磐的眼神複雜起來。
“這位名叫黃忠,是南陽人士,武藝超群,箭術更是世間罕見!”劉磐介紹道。聽到這裏,劉表眉宇微蹙,心中暗自憤恨:“為何南陽如此多才俊,都不能為我所用!”
然而他表麵上仍詢問:“與荊州黃氏一族有親緣關係嗎?”
劉磐明白劉表的擔憂,笑道:“叔父放心,黃將軍幼子曾體弱多病,他曾向黃家求助,但黃家並未伸出援手。因此,黃將軍與黃家並無瓜葛,反而是有些恩怨。”
劉表聞言稍感安心。
接著他又問道:“磐兒如此了解,想必黃將軍幼子的康複,也是你的主意吧?”
劉磐微微一頓,有些尷尬。因為他當年非但未助一臂之力,反而隱匿了黃忠的部分功績,導致黃忠名聲不顯,官職也未晉升。
但他自然不會提及此事,隻是說:“黃將軍的幼子福澤深厚,長大後體質漸佳。”
至此,劉表便不再追問。
恰在此時,張飛再次來到城下挑戰,昔日仇敵相見,格外眼紅。劉表臉色驟變,轉向劉磐,咬牙切齒道:
“既然你如此稱讚黃忠,那就讓他出戰吧。”
“我也要親眼看看,他是否真有你說的那般厲害!”
張飛怒喝連連,眼見無人應戰,不禁低聲自語起來。
正當他苦苦思索之際,江陵城的城門微微開啟了一下。
緊接著,一位須發斑白、眼神冷峻的魁梧男子,騎著一匹黃鬃馬,手握長刀,緩步向張飛靠近。
看到來者,張飛雙目圓睜,心生警覺。
他能感覺到,對方是個高手!
更重要的是,來人顯然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
“報上名來,我的蛇矛之下,不會放過無名之輩!”張飛橫矛怒吼,聲音如雷,若是膽量稍遜者,怕是要被嚇得從馬上跌落。
然而黃忠豈是輕易可欺之人,他一邊逐漸加速,一邊鎮定地迴應:“南陽黃忠,廢話少說,受我一刀!”
話音剛落,長刀已至眼前。
當!——
張飛挺矛格擋,金屬碰撞之聲在江陵城下迴蕩。
第一迴合,是純粹的力量對決。張飛感受到對方力量強大,由於輕視並未全力以赴,因此處於下風,幾乎無法穩住長矛。
幸好他及時穩住身體,調整力量輸出,否則早已出醜。
他臉上掠過一絲驚訝,開始相信軍師之前的判斷。
“這黃忠老兒,實力不容小覷,單論力量竟不在俺之下。”
“而且他比我年長許多,難以置信,如果他年輕十歲,力量該有多可怕啊!”
要知道,自從虎牢關那次與呂布激戰百迴合後,這麽多年來,他還是首次遇到旗鼓相當的對手。
“這家夥,力氣真大!”
“給我打開城門!”
張飛再次暴喝,猛然挺矛,瞬間爆發的力量推開了長刀,雙方錯馬而過。
“再來一迴合!”黃忠低沉喝道,調轉馬頭,催促胯下黃鬃馬再次向張飛衝去,揮刀斬向張飛。
“來吧!”張飛怒吼一聲,舉起蛇矛迎戰。
叮叮叮……兩人的戰鬥瞬間展開,刀矛交織,場麵熱鬧非凡,轉眼間已過了五十多個迴合。
兩位都是頂尖的武將,戰鬥的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劉表看著城下的激戰,臉上滿是震驚,不禁讚歎道:
眾人望去,隻見張銘、賈詡、諸葛亮三人皆寫了相同的八個字:“聯結黃祖,兩麵夾擊劉表。”
除了他們三人,堂上的眾人皆驚歎不已。三人相視一笑,劉備也豁然開朗。然而,諸葛亮補充道:
“雖然與黃祖聯手能減輕我軍壓力,增加攻克江陵的勝算,但江陵城固守難攻,這場戰役恐怕仍將艱難。”
諸葛亮的話再次讓大家陷入深思。
然而,張銘卻擺了擺手,信心滿滿地說:“無妨,我再寫一封信,待我軍兵臨江陵城下,必能輕易取勝!”
張銘的書信在劉備軍中已成為傳奇故事。
傳說中:
隻要張銘提筆寫信,戰鬥往往不費吹灰之力。
諸葛亮等人自然有所耳聞,賈詡更是親身經曆者,此刻聽到張銘又要書寫,個個露出好奇神色。然而,張銘顯然沒有解釋的打算。
他隻說:“聯合黃祖,讓劉表無處可逃。”
“長沙的張羨與劉表早有嫌隙,東邊又有逆流阻礙,劉表無法脫身。”
“我們的目標是在江陵一戰徹底解決劉表!”
提到張羨,賈詡眼神微凝,忽然道:
“長沙張羨與曹操關係密切,不可不防。”
“襄陽剛剛穩定,不宜長戰。”
對此,張銘隻是微微一笑,從容道:“張羨嗎?文和先生不必擔心,他對我們構不成威脅。”
見張銘如此自信,賈詡不再追問。在他看來,張羨連劉表都對付不了,自然不會對劉備構成威脅。他怎會知道,張銘其實考慮的是,張羨幾個月後即將病逝,自然不足為慮。
至於為何要聯合黃祖,其真正目的隻是讓黃祖留在江夏,作為吸引江東攻擊的誘餌,為下一步奪取江東做準備。
沒錯!
張銘的目光已經投向了江東,甚至觸及到了益州。
常言道:“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實際上,張銘的策略更為深遠!然而,這些計劃還未到實施的時機,目前還不適合對外透露。
建安五年五月末,
劉備留下賈詡、文聘以及一萬人駐守襄陽,他自己則帶著謀士張銘、諸葛亮和徐庶,率領五萬大軍逼近江陵城。
江夏方麵,黃祖出動一萬水軍和一萬步兵,水陸並進,從東麵對江陵施加壓力。
此時,張銘被任命為典農中郎將的命令已經下達,但顯然,張銘並沒有立即去職的打算。他明白曹操的意圖,是在提醒他,有了曲轅犁這樣的先進農具,應當積極進行屯田。
一同送達的還有三才酒的銷售報告。一千壇送往許都的三才酒,在一天之內便售罄,甚至天酒的價格一度炒至每壇千金。幸虧張銘提出了預售方案,才避免了過度溢價。天酒主要針對權貴銷售,地酒針對世家豪族,人酒則是針對地主商人。
總的來說,張銘隻是提出了一些未來的營銷策略,具體的執行細節則交由糜家和黃家負責,他隻需坐等收益。
此外,黃月英也沒閑著,除了監督改造帆布以提升戰艦性能,還在張銘的指導下研究新型槳櫓,並對聯動踏板有了新的靈感。在諸葛玥的幫助下,兩人熱情高漲,決心要將“大發明家”的稱號牢牢握在手中。
...
江陵城頭,
劉表正在召集手下的謀士和將領,討論對抗劉備的計策。盡管已是夏季,他仍身披大氅,駝背顯得疲憊不堪。
\"磐兒,你怎麽看?\"
在他身旁,站立著一位身高八尺的壯碩男子,麵容威嚴,正是劉表的侄子劉磐。因其英勇形象深受劉表喜愛,得以領軍一方,長期駐守益陽,震懾長沙。
至於蒯越,自從得知蒯良投靠劉備後,劉表對他的信任已蕩然無存。劉磐望著劉備連綿數裏的營地,臉上流露出輕蔑的神色。
\"叔父放心,依我看,此戰我們必勝!劉備這次太過狂妄,隻帶五萬兵馬攻打江陵,怎可能攻克這座堅固的城池?\"
劉表點頭讚同,看著自信滿滿的劉磐,臉上露出一絲寬慰。他原本也不相信劉備僅憑五萬兵馬就能攻打江陵,雖然還有黃祖的兩萬人,但他認為這隻是虛張聲勢,毫不在意。
然而,劉表已被張銘的手段嚇破了膽,所以沒有貿然表態。此刻聽劉磐如此自信,欣慰之餘不忘提醒:
\"磐兒有自信是好事,但劉備手下不僅有近乎妖孽的智者張銘,還有勇不可擋的張飛。總之,謹慎行事總是沒錯的。我們隻需堅守江陵,靜待他們攻城,耗損他們的力量即可。\"
現在的劉表確實行事謹慎。
劉磐微微皺眉,顯然對叔父的建議有所質疑。
沉思片刻,他開口道:“叔父何必鼓舞他人,貶低自己的威信。”
“我承認,張銘確實智謀高深莫測,但若論勇冠三軍,我帳下有一猛將,絕不遜色於張飛!”劉磐的話語讓劉表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哦?”
“磐兒帳下竟有如此猛將?不知現在何處?”
劉磐一揮手,人群中一名四十餘歲的魁梧大漢緩步上前。隻見他的胡須和鬢角已有些斑白,沒人料到,那個被劉磐誇讚為勇不可擋的將領,竟是位老將。
眾人想笑,但礙於劉磐的地位,都強忍笑意。
“參見大人。”
“免禮,抬起頭來。”劉表點頭示意,隨後那大漢昂首,一雙冷冽的目光直射而來。
“嘶!”眾人見狀不由倒抽一口冷氣,那眼神仿佛一把銳利的劍,深深刺入他們的心底。
“好、好犀利的眼神!”劉表低聲讚歎,看向劉磐的眼神複雜起來。
“這位名叫黃忠,是南陽人士,武藝超群,箭術更是世間罕見!”劉磐介紹道。聽到這裏,劉表眉宇微蹙,心中暗自憤恨:“為何南陽如此多才俊,都不能為我所用!”
然而他表麵上仍詢問:“與荊州黃氏一族有親緣關係嗎?”
劉磐明白劉表的擔憂,笑道:“叔父放心,黃將軍幼子曾體弱多病,他曾向黃家求助,但黃家並未伸出援手。因此,黃將軍與黃家並無瓜葛,反而是有些恩怨。”
劉表聞言稍感安心。
接著他又問道:“磐兒如此了解,想必黃將軍幼子的康複,也是你的主意吧?”
劉磐微微一頓,有些尷尬。因為他當年非但未助一臂之力,反而隱匿了黃忠的部分功績,導致黃忠名聲不顯,官職也未晉升。
但他自然不會提及此事,隻是說:“黃將軍的幼子福澤深厚,長大後體質漸佳。”
至此,劉表便不再追問。
恰在此時,張飛再次來到城下挑戰,昔日仇敵相見,格外眼紅。劉表臉色驟變,轉向劉磐,咬牙切齒道:
“既然你如此稱讚黃忠,那就讓他出戰吧。”
“我也要親眼看看,他是否真有你說的那般厲害!”
張飛怒喝連連,眼見無人應戰,不禁低聲自語起來。
正當他苦苦思索之際,江陵城的城門微微開啟了一下。
緊接著,一位須發斑白、眼神冷峻的魁梧男子,騎著一匹黃鬃馬,手握長刀,緩步向張飛靠近。
看到來者,張飛雙目圓睜,心生警覺。
他能感覺到,對方是個高手!
更重要的是,來人顯然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
“報上名來,我的蛇矛之下,不會放過無名之輩!”張飛橫矛怒吼,聲音如雷,若是膽量稍遜者,怕是要被嚇得從馬上跌落。
然而黃忠豈是輕易可欺之人,他一邊逐漸加速,一邊鎮定地迴應:“南陽黃忠,廢話少說,受我一刀!”
話音剛落,長刀已至眼前。
當!——
張飛挺矛格擋,金屬碰撞之聲在江陵城下迴蕩。
第一迴合,是純粹的力量對決。張飛感受到對方力量強大,由於輕視並未全力以赴,因此處於下風,幾乎無法穩住長矛。
幸好他及時穩住身體,調整力量輸出,否則早已出醜。
他臉上掠過一絲驚訝,開始相信軍師之前的判斷。
“這黃忠老兒,實力不容小覷,單論力量竟不在俺之下。”
“而且他比我年長許多,難以置信,如果他年輕十歲,力量該有多可怕啊!”
要知道,自從虎牢關那次與呂布激戰百迴合後,這麽多年來,他還是首次遇到旗鼓相當的對手。
“這家夥,力氣真大!”
“給我打開城門!”
張飛再次暴喝,猛然挺矛,瞬間爆發的力量推開了長刀,雙方錯馬而過。
“再來一迴合!”黃忠低沉喝道,調轉馬頭,催促胯下黃鬃馬再次向張飛衝去,揮刀斬向張飛。
“來吧!”張飛怒吼一聲,舉起蛇矛迎戰。
叮叮叮……兩人的戰鬥瞬間展開,刀矛交織,場麵熱鬧非凡,轉眼間已過了五十多個迴合。
兩位都是頂尖的武將,戰鬥的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劉表看著城下的激戰,臉上滿是震驚,不禁讚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