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管理宛城井井有條的文和先生不會拒絕的,對吧,文和先生?”


    一旁靜靜品茶的賈詡差點被噎到,麵對這樣的情況,他還能說什麽呢?


    隻是微笑道:“軍師說得對。”


    滿意地打發走裴元紹後,屋內隻剩下張銘和賈詡。


    “文和先生,感謝你留在宛城,這是明智之舉。”


    賈詡抿了一口茶,笑道:“軍師太客氣了,我隻是履行承諾,而且我也很好奇。”


    “如果劉表親自出馬,劉皇叔該如何應對,又如何幫助皇叔攻取荊州,我很想知道。”


    張銘也笑了,他指向許都的方向說:


    “不出我所料,夏侯惇和荀攸返迴許都後,大概就是我主名正言順奪迴荊州的時候了。”


    建安四年十一月,原本歸降曹操的張繡如今已投奔劉備帳下。原本應在次年發生的白馬之圍,此刻提前上演。曹操因關羽而進行的閃電救援白馬變成了持久的拉鋸戰。張銘僅任職三個月,曆史的車輪便已悄然加速,仍在不斷演變。


    此時,張銘帶領趙雲訓練了近一個月的新軍,與朝廷派來的使者一同到達育陽大營。營中,天使董昭宣讀了漢獻帝的聖旨,劉備由豫州牧晉升為荊州牧,其他官職和爵位保持不變。待劉備接受完隆重的旨意並致謝後,董昭將繼續南下,前往襄陽傳達對劉表的安排。


    整個大營頓時沸騰起來,有了天子的詔書,劉備合法奪取荊州的理由更加充分。每個人都想起張銘之前的許諾,對他投以敬畏的目光。然而,劉備的表情卻交織著悲喜,沒有預想中的激動。張銘見此,會心一笑。


    他當然明白劉備心中的憂慮,隻是時機尚未成熟。待真正與劉表兩軍對陣,麵對麵交流後,才是他開導劉備之時。


    董昭繼續南行,數日後,他抵達了襄陽州牧府。


    劉表因累積功勞,晉升為太尉,隨即進京任職。


    結果顯而易見,使者董昭被客氣地打發離開,直接送出襄陽城,而劉表穩如泰山,毫無離任的準備。


    “曹操欺人太甚,竟讓劉備擔任荊州牧,還召我去許都?”


    “妄想!老夫至死也不離開荊州。”


    “異度,你對此有何看法?”


    劉表在廳堂內來迴踱步,憤怒地問道。


    “蒯家自然是支持主公,荊州的安定,隻有在主公坐鎮下才能威懾四方。”


    蒯越的表態讓劉表稍感寬慰。


    他停下腳步,道:“老夫明白,這是曹操的計謀。”


    “如今袁紹南下,他想全力以赴對抗袁紹,卻又擔心後方不安,所以想利用我牽製劉備。”


    “可恨啊,明明知道是計,卻不得不中計!”


    “說起來,都怪蔡瑁那家夥,說什麽‘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結果我的五萬大軍全被他毀於一旦!”


    “咳咳……”


    劉表氣得劇烈咳嗽,冬季的舊疾又犯了。


    好一會兒,他的情緒才逐漸平複。


    蒯越連忙勸解:“主公息怒,德珪不是也受到了懲罰嗎?”


    “看他受了那麽重的打擊,迴到襄陽後一直萎靡不振,也算是個教訓。”


    劉表仍然覺得不痛快,惡狠狠地咒罵:“該死的東西,他怎麽不死在外麵,咳咳……”


    “混賬東西,咳咳……若非他擅自行動,劉備早被趕出宛城了!”


    “咳咳……”


    一陣罵聲過後,劉表終於冷靜下來。


    “異度,當前策略應是堅守新野,繼續對峙嗎?”


    “老夫憂慮的是,時間久了,人心難測。”


    劉表渾濁的目光逐漸清明。


    蒯越明白,主公擔憂的是荊州其他世家的動態。


    蔡、蒯、黃、龐,荊州四大世家。


    與蔡、蒯兩家全心投入劉表,掌控荊州軍政大權不同,黃家僅黃祖坐鎮江夏,擁有一定實力;而龐家出仕者寥寥,地位並不顯赫。


    劉表的顧慮並非無理。


    在這個問題上,蔡、蒯兩家與劉表的利益是一致的,沒有人願意將權力分享給他人。


    不過,對付張銘,蒯越心中有些沒底。他想了想,說:“主公,目前的策略,持久戰對我們最有利。”


    “隨著天氣愈發寒冷,劉備僅憑半郡之地養活數萬兵馬,必定困難重重。”


    “隻要熬過這個冬天,來年春天我們出兵,即使不能取勝,也能影響他們的春耕。”


    “這樣下去,劉備軍隊早晚糧食匱乏。”


    “到時候,是他選擇離開還是投靠主公,全憑主公一句話。”


    劉表沉思,蒯越之計受認可


    劉表沉默片刻,對蒯越的計策深感認同,這確實是為國家長遠考慮的穩健之策。目前來看,似乎沒有更好的應對方法,但他仍有些憂慮,於是詢問:“異度,如果劉備主動發難,你明白的,張銘……”


    蒯越微微一笑,內心雖懼怕,但嘴上不願示弱。“那樣隻會加速他們的覆滅!”


    “新野有文聘坐鎮,加上先前逃迴的士兵,也有三萬之眾。憑借文聘的能力和新野堅固的防禦,隻要我們堅守不出,別說張銘,就算張良複生,也無法攻破!”蒯越堅定地說。


    聽到蒯越的話,劉表的心境稍微寬慰。“異度,我現在能依賴的,隻有你了。”


    “黃公和龐公那裏,也拜托你多加關注,幫我留意些。”


    說完,劉表揮手示意蒯越退下。


    待蒯越離開廳堂,裏麵又傳來一陣劇烈的咳嗽聲。“唉,主公開創的基業,年年都在衰退啊。”


    “關於繼承人的問題,也該提上日程了。”


    當晚,當蒯越與蒯良討論繼位事宜時,不期而至的客人打斷了他們。蔡瑁在襄陽昏迷了一個月後終於清醒,立刻登門拜訪,甚至願意犧牲荊州第一世家的地位和部分產業,隻為換取蒯家的支持。在立儲問題上,他也做出了重大讓步。


    最終,蒯家同意了蔡瑁的請求。


    離開蒯府,蔡瑁的目光惡狠狠地看向北方。“張銘,張飛,你們等著,隻要有我在,你們休想好過!劉景升,別以為我不知道你的打算,蔡家既能助你登基,也能讓你跌落穀底!”


    怒火在他眼中燃燒。


    次日。


    襄陽州牧府內,蔡瑁情緒激昂地站在廳堂上。“主公!”


    “請下令,集結大軍討伐劉備。此戰關乎荊州未來,關乎主公命運!如今劉備名正言順,張銘又詭計多端,若不及早鏟除,等他們羽翼豐滿,將難以清除。”


    “主公,不要再猶豫了!”蔡瑁泣不成聲,旁人或許會誤以為他對州牧之位擔憂。


    然而,劉表的心確實動搖了,原因並非蔡瑁的眼淚,而是昨晚蔡夫人床邊的溫柔。劉表無可奈何,隻能求助於蒯越,希望他能說服蔡瑁。


    然而,蒯越出列後,直接說道:“主公,德珪所言極是,我亦讚同。”


    然而這也反映出,劉表對荊州的掌控確實不容他人染指,蒯越因此感到安心,認為這個計劃有望成功。


    他連忙安慰道:“主公不必著急,黃、龐兩大家族尚未與劉備勾結。”


    劉表聞言,立刻鬆了口氣。


    然而蒯越接著說道:“但有細作迴報,黃公、龐公其實並不看好主公,並且他們的談話中流露出對劉備的些許向往,對此我們必須有所防備。”


    這話一出,劉表麵色大變,猛地一掌拍在案上。


    “砰!”——


    “該死的!”


    “這兩個老家夥,當年我孤身來荊州,就是他們兩個最不支持我。”


    “沒想到這麽多年過去了,他們在荊州享受我的供給,連條狗都快喂得認我為主了,他們竟還不服我!”


    “我現在就派人拿下他們兩家。”


    劉表眼神冷冽,狠聲道。


    蒯越當然不會讓劉表這麽做,況且那些話都是他編造的,萬一真抓了人,當麵對質,豈不露餡?


    他急忙勸阻:“主公,萬萬不可!”


    “不說龐家子弟眾多,在荊州任職,黃家的黃祖更是江夏太守,荊州東線的支柱。”


    “更何況,黃公、龐公並未明確支持劉備,也沒有公開表現出對主公的不敬。”


    “擅自抓人,對主公的聲譽不利,況且天子使者剛宣布詔書不久,此舉恐怕會被誤解。”


    劉表緊握的拳頭,最終緩緩鬆開。


    片刻後,劉表長歎一聲。


    “唉!”


    “異度,你說,該怎麽辦才好?”


    蒯越嘴角微微上揚,他正等著這句話。


    “主公,所以我讚同德珪的提議。”


    “隻要解決掉劉備,所有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劉表眉頭微蹙,疑惑道:“可是異度,昨天你不是還建議,要慢慢布局,等劉備糧草不足時再決戰嗎?”


    蒯越從容答道:“主公,豈非常說情況瞬息萬變?”


    “如今黃、龐兩家已顯露出對主公的不忠跡象,若他們暗中資助敵人,拖延戰術將無法達成目標。”


    “畢竟兩家勢力龐大,這樣做我們難以獲取確鑿證據。”


    “而且德珪已經蘇醒,我們可以重新整軍,由主公親自領軍,定能一舉成功!”


    “屆時,黃、龐兩家不過是主公砧板上的魚肉。”


    看到蒯越的眼神暗示,蔡瑁不禁一愣,這和昨晚的說法似乎有些出入。


    蔡瑁本打算自己領軍出征。


    但蒯越提出的建議卻是讓劉表親征。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蔡瑁隻好硬著頭皮附和:“是的,主公,這次您親自領軍,將士們定會拚死效力,必能凱旋!”


    兩人的對話終於激發了劉表久違的豪情壯誌。


    “好,老夫就親自去會一會劉備!”


    “這一戰,定要徹底擊潰劉備,讓荊州的百姓明白,隻有我劉景升,才是荊州真正的主人!!”


    “傳我命令!”


    “集結襄陽五萬大軍,隨我北上新野。”


    \"老夫實在不信,八萬大軍行軍布陣,竟還奈何不了劉備那三萬烏合之眾?\"


    蒯越和蔡瑁交換了一下眼神,齊聲稱讚:\"主公英明!\"


    離開州牧府後,蔡瑁忍不住問道:\"異度,昨晚不是說好讓我單獨領軍的嗎?\"


    蒯越微微一笑,解釋道:\"德珪,主公的立場,你應該也看到了吧。\"


    \"如果我建議讓你單獨領軍,你覺得主公會答應嗎?\"


    \"況且,主公親自領軍,無論勝敗,你我都有一份功勞;若是失敗,責任卻由主公承擔,這樣的安排豈非更優?\"


    蔡瑁聞言恍然大悟,拱手致謝:\"異度考慮周全,待我們凱旋歸來,我定設宴款待,以示感激之情。\"


    \"小事一樁,不必客氣。\"蒯越笑著迴應。


    其實,他心底的想法是不願讓蔡瑁獨攬軍權,否則蒯家如何能穩固成為荊州第一望族?


    十二月初,劉表的大軍到達新野,使得新野城內總計荊州兵力達到八萬人,號稱十萬!


    而在育陽,除了張銘先前帶來的整編後的南陽兵一萬兩千人,賈詡在宛城也不閑著,不斷收攏流民,挑選其中青壯年並招募鄉民,共集結了五千人。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後,他們也被送往育陽軍營。


    這樣,劉備在育陽的軍隊總數也達到四萬七千多人,對外宣稱隻有三萬。


    然而,自劉表成為荊州牧後,劉備臉上再也難見真心的笑容。如今得知劉表已至新野,他的心情更加鬱悶。


    將領們看在眼裏,急在心頭,卻束手無策。


    正當眾人一籌莫展之時,張銘手持羽扇,從容步入劉備營帳。


    劉備見到張銘,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招唿道:\"知漢來了,快來坐下。\"


    \"不知知漢來訪有何軍情需要與我商議?\"


    張銘落座後,開門見山地說:\"我此次前來並非有事討論,而是為了幫主公解除心中的疑慮。\"


    劉備深深歎息,\"知漢,你非我,怎知我心中的憂慮?\"


    張銘暗自發笑,明擺著的事,主公真是太實誠了。


    但他不能直說,於是張銘說道:\"主公擔憂的,恐怕就是同室操戈,對吧?\"


    劉備一愣,沒想到張銘竟然猜中,便不再隱瞞,急忙附和:\"正是如此!\"


    \"知漢,你有所不知。自從接到任命,我寢食難安。我明白這是曹操的計謀,他曾用此法使我與呂布相互爭鬥。\"


    \"但呂布畢竟隻是梟雄,我敗給他也在所難免,被逐出徐州是技不如人。\"


    \"但現在不同,景升公與我同為漢室親族,若我們內部相殘,如同手足之爭,這叫我如何忍心?\"


    劉備終於袒露了內心的困擾。


    張銘暗中點頭,心想劉表還算明白,至少識破了曹操的計謀。


    然而,他並不知曉,曹操的這個計策正是被他張銘逼迫而出,也是他期望看到的結果。


    微微一笑,張銘開始給劉表上起課來。


    \"主公此言有誤,我們首先要明確一個關鍵問題。\"


    \"曹操,究竟是大漢的臣子,還是篡位的賊子!\"


    劉備有些困惑,不是在討論我的問題嗎,怎麽突然轉向曹操的話題?


    然而,這就是劉備,他一貫的寬宏大量,不僅沒有迴避這個話題,反而深思起來。


    過了許久,


    劉備坦誠道:“我不確定。”


    “按常理來說,孟德挾持天子號令諸侯,應該是漢賊無疑。”


    “但在那個紛爭的時代,各路諸侯都在爭奪土地,無人顧及皇上的顏麵。倒是曹操,在危難之際救了皇上,給了皇上應有的尊嚴。”


    “我曾在許都居住過,曹操對皇上也是恭敬有加,百姓生活安定,但據我所知,皇上曾秘密下達詔書,命令我們消滅曹操!”


    張銘微微一笑,關於衣帶詔的事情,劉老大之前已經為給袁紹提供出兵的正當理由而告訴過他,盡管張銘早已知曉。


    不過,看得出來,劉備對此頗為糾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偉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偉棟並收藏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