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說服劉備,曹操實為漢室砥柱
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 作者:偉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相信,管理宛城井井有條的文和先生不會拒絕的,對吧,文和先生?”
一旁靜靜品茶的賈詡差點被噎到,麵對這樣的情況,他還能說什麽呢?
隻是微笑道:“軍師說得對。”
滿意地打發走裴元紹後,屋內隻剩下張銘和賈詡。
“文和先生,感謝你留在宛城,這是明智之舉。”
賈詡抿了一口茶,笑道:“軍師太客氣了,我隻是履行承諾,而且我也很好奇。”
“如果劉表親自出馬,劉皇叔該如何應對,又如何幫助皇叔攻取荊州,我很想知道。”
張銘也笑了,他指向許都的方向說:
“不出我所料,夏侯惇和荀攸返迴許都後,大概就是我主名正言順奪迴荊州的時候了。”
建安四年十一月,原本歸降曹操的張繡如今已投奔劉備帳下。原本應在次年發生的白馬之圍,此刻提前上演。曹操因關羽而進行的閃電救援白馬變成了持久的拉鋸戰。張銘僅任職三個月,曆史的車輪便已悄然加速,仍在不斷演變。
此時,張銘帶領趙雲訓練了近一個月的新軍,與朝廷派來的使者一同到達育陽大營。營中,天使董昭宣讀了漢獻帝的聖旨,劉備由豫州牧晉升為荊州牧,其他官職和爵位保持不變。待劉備接受完隆重的旨意並致謝後,董昭將繼續南下,前往襄陽傳達對劉表的安排。
整個大營頓時沸騰起來,有了天子的詔書,劉備合法奪取荊州的理由更加充分。每個人都想起張銘之前的許諾,對他投以敬畏的目光。然而,劉備的表情卻交織著悲喜,沒有預想中的激動。張銘見此,會心一笑。
他當然明白劉備心中的憂慮,隻是時機尚未成熟。待真正與劉表兩軍對陣,麵對麵交流後,才是他開導劉備之時。
董昭繼續南行,數日後,他抵達了襄陽州牧府。
劉表因累積功勞,晉升為太尉,隨即進京任職。
結果顯而易見,使者董昭被客氣地打發離開,直接送出襄陽城,而劉表穩如泰山,毫無離任的準備。
“曹操欺人太甚,竟讓劉備擔任荊州牧,還召我去許都?”
“妄想!老夫至死也不離開荊州。”
“異度,你對此有何看法?”
劉表在廳堂內來迴踱步,憤怒地問道。
“蒯家自然是支持主公,荊州的安定,隻有在主公坐鎮下才能威懾四方。”
蒯越的表態讓劉表稍感寬慰。
他停下腳步,道:“老夫明白,這是曹操的計謀。”
“如今袁紹南下,他想全力以赴對抗袁紹,卻又擔心後方不安,所以想利用我牽製劉備。”
“可恨啊,明明知道是計,卻不得不中計!”
“說起來,都怪蔡瑁那家夥,說什麽‘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結果我的五萬大軍全被他毀於一旦!”
“咳咳……”
劉表氣得劇烈咳嗽,冬季的舊疾又犯了。
好一會兒,他的情緒才逐漸平複。
蒯越連忙勸解:“主公息怒,德珪不是也受到了懲罰嗎?”
“看他受了那麽重的打擊,迴到襄陽後一直萎靡不振,也算是個教訓。”
劉表仍然覺得不痛快,惡狠狠地咒罵:“該死的東西,他怎麽不死在外麵,咳咳……”
“混賬東西,咳咳……若非他擅自行動,劉備早被趕出宛城了!”
“咳咳……”
一陣罵聲過後,劉表終於冷靜下來。
“異度,當前策略應是堅守新野,繼續對峙嗎?”
“老夫憂慮的是,時間久了,人心難測。”
劉表渾濁的目光逐漸清明。
蒯越明白,主公擔憂的是荊州其他世家的動態。
蔡、蒯、黃、龐,荊州四大世家。
與蔡、蒯兩家全心投入劉表,掌控荊州軍政大權不同,黃家僅黃祖坐鎮江夏,擁有一定實力;而龐家出仕者寥寥,地位並不顯赫。
劉表的顧慮並非無理。
在這個問題上,蔡、蒯兩家與劉表的利益是一致的,沒有人願意將權力分享給他人。
不過,對付張銘,蒯越心中有些沒底。他想了想,說:“主公,目前的策略,持久戰對我們最有利。”
“隨著天氣愈發寒冷,劉備僅憑半郡之地養活數萬兵馬,必定困難重重。”
“隻要熬過這個冬天,來年春天我們出兵,即使不能取勝,也能影響他們的春耕。”
“這樣下去,劉備軍隊早晚糧食匱乏。”
“到時候,是他選擇離開還是投靠主公,全憑主公一句話。”
劉表沉思,蒯越之計受認可
劉表沉默片刻,對蒯越的計策深感認同,這確實是為國家長遠考慮的穩健之策。目前來看,似乎沒有更好的應對方法,但他仍有些憂慮,於是詢問:“異度,如果劉備主動發難,你明白的,張銘……”
蒯越微微一笑,內心雖懼怕,但嘴上不願示弱。“那樣隻會加速他們的覆滅!”
“新野有文聘坐鎮,加上先前逃迴的士兵,也有三萬之眾。憑借文聘的能力和新野堅固的防禦,隻要我們堅守不出,別說張銘,就算張良複生,也無法攻破!”蒯越堅定地說。
聽到蒯越的話,劉表的心境稍微寬慰。“異度,我現在能依賴的,隻有你了。”
“黃公和龐公那裏,也拜托你多加關注,幫我留意些。”
說完,劉表揮手示意蒯越退下。
待蒯越離開廳堂,裏麵又傳來一陣劇烈的咳嗽聲。“唉,主公開創的基業,年年都在衰退啊。”
“關於繼承人的問題,也該提上日程了。”
當晚,當蒯越與蒯良討論繼位事宜時,不期而至的客人打斷了他們。蔡瑁在襄陽昏迷了一個月後終於清醒,立刻登門拜訪,甚至願意犧牲荊州第一世家的地位和部分產業,隻為換取蒯家的支持。在立儲問題上,他也做出了重大讓步。
最終,蒯家同意了蔡瑁的請求。
離開蒯府,蔡瑁的目光惡狠狠地看向北方。“張銘,張飛,你們等著,隻要有我在,你們休想好過!劉景升,別以為我不知道你的打算,蔡家既能助你登基,也能讓你跌落穀底!”
怒火在他眼中燃燒。
次日。
襄陽州牧府內,蔡瑁情緒激昂地站在廳堂上。“主公!”
“請下令,集結大軍討伐劉備。此戰關乎荊州未來,關乎主公命運!如今劉備名正言順,張銘又詭計多端,若不及早鏟除,等他們羽翼豐滿,將難以清除。”
“主公,不要再猶豫了!”蔡瑁泣不成聲,旁人或許會誤以為他對州牧之位擔憂。
然而,劉表的心確實動搖了,原因並非蔡瑁的眼淚,而是昨晚蔡夫人床邊的溫柔。劉表無可奈何,隻能求助於蒯越,希望他能說服蔡瑁。
然而,蒯越出列後,直接說道:“主公,德珪所言極是,我亦讚同。”
然而這也反映出,劉表對荊州的掌控確實不容他人染指,蒯越因此感到安心,認為這個計劃有望成功。
他連忙安慰道:“主公不必著急,黃、龐兩大家族尚未與劉備勾結。”
劉表聞言,立刻鬆了口氣。
然而蒯越接著說道:“但有細作迴報,黃公、龐公其實並不看好主公,並且他們的談話中流露出對劉備的些許向往,對此我們必須有所防備。”
這話一出,劉表麵色大變,猛地一掌拍在案上。
“砰!”——
“該死的!”
“這兩個老家夥,當年我孤身來荊州,就是他們兩個最不支持我。”
“沒想到這麽多年過去了,他們在荊州享受我的供給,連條狗都快喂得認我為主了,他們竟還不服我!”
“我現在就派人拿下他們兩家。”
劉表眼神冷冽,狠聲道。
蒯越當然不會讓劉表這麽做,況且那些話都是他編造的,萬一真抓了人,當麵對質,豈不露餡?
他急忙勸阻:“主公,萬萬不可!”
“不說龐家子弟眾多,在荊州任職,黃家的黃祖更是江夏太守,荊州東線的支柱。”
“更何況,黃公、龐公並未明確支持劉備,也沒有公開表現出對主公的不敬。”
“擅自抓人,對主公的聲譽不利,況且天子使者剛宣布詔書不久,此舉恐怕會被誤解。”
劉表緊握的拳頭,最終緩緩鬆開。
片刻後,劉表長歎一聲。
“唉!”
“異度,你說,該怎麽辦才好?”
蒯越嘴角微微上揚,他正等著這句話。
“主公,所以我讚同德珪的提議。”
“隻要解決掉劉備,所有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劉表眉頭微蹙,疑惑道:“可是異度,昨天你不是還建議,要慢慢布局,等劉備糧草不足時再決戰嗎?”
蒯越從容答道:“主公,豈非常說情況瞬息萬變?”
“如今黃、龐兩家已顯露出對主公的不忠跡象,若他們暗中資助敵人,拖延戰術將無法達成目標。”
“畢竟兩家勢力龐大,這樣做我們難以獲取確鑿證據。”
“而且德珪已經蘇醒,我們可以重新整軍,由主公親自領軍,定能一舉成功!”
“屆時,黃、龐兩家不過是主公砧板上的魚肉。”
看到蒯越的眼神暗示,蔡瑁不禁一愣,這和昨晚的說法似乎有些出入。
蔡瑁本打算自己領軍出征。
但蒯越提出的建議卻是讓劉表親征。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蔡瑁隻好硬著頭皮附和:“是的,主公,這次您親自領軍,將士們定會拚死效力,必能凱旋!”
兩人的對話終於激發了劉表久違的豪情壯誌。
“好,老夫就親自去會一會劉備!”
“這一戰,定要徹底擊潰劉備,讓荊州的百姓明白,隻有我劉景升,才是荊州真正的主人!!”
“傳我命令!”
“集結襄陽五萬大軍,隨我北上新野。”
\"老夫實在不信,八萬大軍行軍布陣,竟還奈何不了劉備那三萬烏合之眾?\"
蒯越和蔡瑁交換了一下眼神,齊聲稱讚:\"主公英明!\"
離開州牧府後,蔡瑁忍不住問道:\"異度,昨晚不是說好讓我單獨領軍的嗎?\"
蒯越微微一笑,解釋道:\"德珪,主公的立場,你應該也看到了吧。\"
\"如果我建議讓你單獨領軍,你覺得主公會答應嗎?\"
\"況且,主公親自領軍,無論勝敗,你我都有一份功勞;若是失敗,責任卻由主公承擔,這樣的安排豈非更優?\"
蔡瑁聞言恍然大悟,拱手致謝:\"異度考慮周全,待我們凱旋歸來,我定設宴款待,以示感激之情。\"
\"小事一樁,不必客氣。\"蒯越笑著迴應。
其實,他心底的想法是不願讓蔡瑁獨攬軍權,否則蒯家如何能穩固成為荊州第一望族?
十二月初,劉表的大軍到達新野,使得新野城內總計荊州兵力達到八萬人,號稱十萬!
而在育陽,除了張銘先前帶來的整編後的南陽兵一萬兩千人,賈詡在宛城也不閑著,不斷收攏流民,挑選其中青壯年並招募鄉民,共集結了五千人。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後,他們也被送往育陽軍營。
這樣,劉備在育陽的軍隊總數也達到四萬七千多人,對外宣稱隻有三萬。
然而,自劉表成為荊州牧後,劉備臉上再也難見真心的笑容。如今得知劉表已至新野,他的心情更加鬱悶。
將領們看在眼裏,急在心頭,卻束手無策。
正當眾人一籌莫展之時,張銘手持羽扇,從容步入劉備營帳。
劉備見到張銘,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招唿道:\"知漢來了,快來坐下。\"
\"不知知漢來訪有何軍情需要與我商議?\"
張銘落座後,開門見山地說:\"我此次前來並非有事討論,而是為了幫主公解除心中的疑慮。\"
劉備深深歎息,\"知漢,你非我,怎知我心中的憂慮?\"
張銘暗自發笑,明擺著的事,主公真是太實誠了。
但他不能直說,於是張銘說道:\"主公擔憂的,恐怕就是同室操戈,對吧?\"
劉備一愣,沒想到張銘竟然猜中,便不再隱瞞,急忙附和:\"正是如此!\"
\"知漢,你有所不知。自從接到任命,我寢食難安。我明白這是曹操的計謀,他曾用此法使我與呂布相互爭鬥。\"
\"但呂布畢竟隻是梟雄,我敗給他也在所難免,被逐出徐州是技不如人。\"
\"但現在不同,景升公與我同為漢室親族,若我們內部相殘,如同手足之爭,這叫我如何忍心?\"
劉備終於袒露了內心的困擾。
張銘暗中點頭,心想劉表還算明白,至少識破了曹操的計謀。
然而,他並不知曉,曹操的這個計策正是被他張銘逼迫而出,也是他期望看到的結果。
微微一笑,張銘開始給劉表上起課來。
\"主公此言有誤,我們首先要明確一個關鍵問題。\"
\"曹操,究竟是大漢的臣子,還是篡位的賊子!\"
劉備有些困惑,不是在討論我的問題嗎,怎麽突然轉向曹操的話題?
然而,這就是劉備,他一貫的寬宏大量,不僅沒有迴避這個話題,反而深思起來。
過了許久,
劉備坦誠道:“我不確定。”
“按常理來說,孟德挾持天子號令諸侯,應該是漢賊無疑。”
“但在那個紛爭的時代,各路諸侯都在爭奪土地,無人顧及皇上的顏麵。倒是曹操,在危難之際救了皇上,給了皇上應有的尊嚴。”
“我曾在許都居住過,曹操對皇上也是恭敬有加,百姓生活安定,但據我所知,皇上曾秘密下達詔書,命令我們消滅曹操!”
張銘微微一笑,關於衣帶詔的事情,劉老大之前已經為給袁紹提供出兵的正當理由而告訴過他,盡管張銘早已知曉。
不過,看得出來,劉備對此頗為糾結。
一旁靜靜品茶的賈詡差點被噎到,麵對這樣的情況,他還能說什麽呢?
隻是微笑道:“軍師說得對。”
滿意地打發走裴元紹後,屋內隻剩下張銘和賈詡。
“文和先生,感謝你留在宛城,這是明智之舉。”
賈詡抿了一口茶,笑道:“軍師太客氣了,我隻是履行承諾,而且我也很好奇。”
“如果劉表親自出馬,劉皇叔該如何應對,又如何幫助皇叔攻取荊州,我很想知道。”
張銘也笑了,他指向許都的方向說:
“不出我所料,夏侯惇和荀攸返迴許都後,大概就是我主名正言順奪迴荊州的時候了。”
建安四年十一月,原本歸降曹操的張繡如今已投奔劉備帳下。原本應在次年發生的白馬之圍,此刻提前上演。曹操因關羽而進行的閃電救援白馬變成了持久的拉鋸戰。張銘僅任職三個月,曆史的車輪便已悄然加速,仍在不斷演變。
此時,張銘帶領趙雲訓練了近一個月的新軍,與朝廷派來的使者一同到達育陽大營。營中,天使董昭宣讀了漢獻帝的聖旨,劉備由豫州牧晉升為荊州牧,其他官職和爵位保持不變。待劉備接受完隆重的旨意並致謝後,董昭將繼續南下,前往襄陽傳達對劉表的安排。
整個大營頓時沸騰起來,有了天子的詔書,劉備合法奪取荊州的理由更加充分。每個人都想起張銘之前的許諾,對他投以敬畏的目光。然而,劉備的表情卻交織著悲喜,沒有預想中的激動。張銘見此,會心一笑。
他當然明白劉備心中的憂慮,隻是時機尚未成熟。待真正與劉表兩軍對陣,麵對麵交流後,才是他開導劉備之時。
董昭繼續南行,數日後,他抵達了襄陽州牧府。
劉表因累積功勞,晉升為太尉,隨即進京任職。
結果顯而易見,使者董昭被客氣地打發離開,直接送出襄陽城,而劉表穩如泰山,毫無離任的準備。
“曹操欺人太甚,竟讓劉備擔任荊州牧,還召我去許都?”
“妄想!老夫至死也不離開荊州。”
“異度,你對此有何看法?”
劉表在廳堂內來迴踱步,憤怒地問道。
“蒯家自然是支持主公,荊州的安定,隻有在主公坐鎮下才能威懾四方。”
蒯越的表態讓劉表稍感寬慰。
他停下腳步,道:“老夫明白,這是曹操的計謀。”
“如今袁紹南下,他想全力以赴對抗袁紹,卻又擔心後方不安,所以想利用我牽製劉備。”
“可恨啊,明明知道是計,卻不得不中計!”
“說起來,都怪蔡瑁那家夥,說什麽‘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結果我的五萬大軍全被他毀於一旦!”
“咳咳……”
劉表氣得劇烈咳嗽,冬季的舊疾又犯了。
好一會兒,他的情緒才逐漸平複。
蒯越連忙勸解:“主公息怒,德珪不是也受到了懲罰嗎?”
“看他受了那麽重的打擊,迴到襄陽後一直萎靡不振,也算是個教訓。”
劉表仍然覺得不痛快,惡狠狠地咒罵:“該死的東西,他怎麽不死在外麵,咳咳……”
“混賬東西,咳咳……若非他擅自行動,劉備早被趕出宛城了!”
“咳咳……”
一陣罵聲過後,劉表終於冷靜下來。
“異度,當前策略應是堅守新野,繼續對峙嗎?”
“老夫憂慮的是,時間久了,人心難測。”
劉表渾濁的目光逐漸清明。
蒯越明白,主公擔憂的是荊州其他世家的動態。
蔡、蒯、黃、龐,荊州四大世家。
與蔡、蒯兩家全心投入劉表,掌控荊州軍政大權不同,黃家僅黃祖坐鎮江夏,擁有一定實力;而龐家出仕者寥寥,地位並不顯赫。
劉表的顧慮並非無理。
在這個問題上,蔡、蒯兩家與劉表的利益是一致的,沒有人願意將權力分享給他人。
不過,對付張銘,蒯越心中有些沒底。他想了想,說:“主公,目前的策略,持久戰對我們最有利。”
“隨著天氣愈發寒冷,劉備僅憑半郡之地養活數萬兵馬,必定困難重重。”
“隻要熬過這個冬天,來年春天我們出兵,即使不能取勝,也能影響他們的春耕。”
“這樣下去,劉備軍隊早晚糧食匱乏。”
“到時候,是他選擇離開還是投靠主公,全憑主公一句話。”
劉表沉思,蒯越之計受認可
劉表沉默片刻,對蒯越的計策深感認同,這確實是為國家長遠考慮的穩健之策。目前來看,似乎沒有更好的應對方法,但他仍有些憂慮,於是詢問:“異度,如果劉備主動發難,你明白的,張銘……”
蒯越微微一笑,內心雖懼怕,但嘴上不願示弱。“那樣隻會加速他們的覆滅!”
“新野有文聘坐鎮,加上先前逃迴的士兵,也有三萬之眾。憑借文聘的能力和新野堅固的防禦,隻要我們堅守不出,別說張銘,就算張良複生,也無法攻破!”蒯越堅定地說。
聽到蒯越的話,劉表的心境稍微寬慰。“異度,我現在能依賴的,隻有你了。”
“黃公和龐公那裏,也拜托你多加關注,幫我留意些。”
說完,劉表揮手示意蒯越退下。
待蒯越離開廳堂,裏麵又傳來一陣劇烈的咳嗽聲。“唉,主公開創的基業,年年都在衰退啊。”
“關於繼承人的問題,也該提上日程了。”
當晚,當蒯越與蒯良討論繼位事宜時,不期而至的客人打斷了他們。蔡瑁在襄陽昏迷了一個月後終於清醒,立刻登門拜訪,甚至願意犧牲荊州第一世家的地位和部分產業,隻為換取蒯家的支持。在立儲問題上,他也做出了重大讓步。
最終,蒯家同意了蔡瑁的請求。
離開蒯府,蔡瑁的目光惡狠狠地看向北方。“張銘,張飛,你們等著,隻要有我在,你們休想好過!劉景升,別以為我不知道你的打算,蔡家既能助你登基,也能讓你跌落穀底!”
怒火在他眼中燃燒。
次日。
襄陽州牧府內,蔡瑁情緒激昂地站在廳堂上。“主公!”
“請下令,集結大軍討伐劉備。此戰關乎荊州未來,關乎主公命運!如今劉備名正言順,張銘又詭計多端,若不及早鏟除,等他們羽翼豐滿,將難以清除。”
“主公,不要再猶豫了!”蔡瑁泣不成聲,旁人或許會誤以為他對州牧之位擔憂。
然而,劉表的心確實動搖了,原因並非蔡瑁的眼淚,而是昨晚蔡夫人床邊的溫柔。劉表無可奈何,隻能求助於蒯越,希望他能說服蔡瑁。
然而,蒯越出列後,直接說道:“主公,德珪所言極是,我亦讚同。”
然而這也反映出,劉表對荊州的掌控確實不容他人染指,蒯越因此感到安心,認為這個計劃有望成功。
他連忙安慰道:“主公不必著急,黃、龐兩大家族尚未與劉備勾結。”
劉表聞言,立刻鬆了口氣。
然而蒯越接著說道:“但有細作迴報,黃公、龐公其實並不看好主公,並且他們的談話中流露出對劉備的些許向往,對此我們必須有所防備。”
這話一出,劉表麵色大變,猛地一掌拍在案上。
“砰!”——
“該死的!”
“這兩個老家夥,當年我孤身來荊州,就是他們兩個最不支持我。”
“沒想到這麽多年過去了,他們在荊州享受我的供給,連條狗都快喂得認我為主了,他們竟還不服我!”
“我現在就派人拿下他們兩家。”
劉表眼神冷冽,狠聲道。
蒯越當然不會讓劉表這麽做,況且那些話都是他編造的,萬一真抓了人,當麵對質,豈不露餡?
他急忙勸阻:“主公,萬萬不可!”
“不說龐家子弟眾多,在荊州任職,黃家的黃祖更是江夏太守,荊州東線的支柱。”
“更何況,黃公、龐公並未明確支持劉備,也沒有公開表現出對主公的不敬。”
“擅自抓人,對主公的聲譽不利,況且天子使者剛宣布詔書不久,此舉恐怕會被誤解。”
劉表緊握的拳頭,最終緩緩鬆開。
片刻後,劉表長歎一聲。
“唉!”
“異度,你說,該怎麽辦才好?”
蒯越嘴角微微上揚,他正等著這句話。
“主公,所以我讚同德珪的提議。”
“隻要解決掉劉備,所有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劉表眉頭微蹙,疑惑道:“可是異度,昨天你不是還建議,要慢慢布局,等劉備糧草不足時再決戰嗎?”
蒯越從容答道:“主公,豈非常說情況瞬息萬變?”
“如今黃、龐兩家已顯露出對主公的不忠跡象,若他們暗中資助敵人,拖延戰術將無法達成目標。”
“畢竟兩家勢力龐大,這樣做我們難以獲取確鑿證據。”
“而且德珪已經蘇醒,我們可以重新整軍,由主公親自領軍,定能一舉成功!”
“屆時,黃、龐兩家不過是主公砧板上的魚肉。”
看到蒯越的眼神暗示,蔡瑁不禁一愣,這和昨晚的說法似乎有些出入。
蔡瑁本打算自己領軍出征。
但蒯越提出的建議卻是讓劉表親征。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蔡瑁隻好硬著頭皮附和:“是的,主公,這次您親自領軍,將士們定會拚死效力,必能凱旋!”
兩人的對話終於激發了劉表久違的豪情壯誌。
“好,老夫就親自去會一會劉備!”
“這一戰,定要徹底擊潰劉備,讓荊州的百姓明白,隻有我劉景升,才是荊州真正的主人!!”
“傳我命令!”
“集結襄陽五萬大軍,隨我北上新野。”
\"老夫實在不信,八萬大軍行軍布陣,竟還奈何不了劉備那三萬烏合之眾?\"
蒯越和蔡瑁交換了一下眼神,齊聲稱讚:\"主公英明!\"
離開州牧府後,蔡瑁忍不住問道:\"異度,昨晚不是說好讓我單獨領軍的嗎?\"
蒯越微微一笑,解釋道:\"德珪,主公的立場,你應該也看到了吧。\"
\"如果我建議讓你單獨領軍,你覺得主公會答應嗎?\"
\"況且,主公親自領軍,無論勝敗,你我都有一份功勞;若是失敗,責任卻由主公承擔,這樣的安排豈非更優?\"
蔡瑁聞言恍然大悟,拱手致謝:\"異度考慮周全,待我們凱旋歸來,我定設宴款待,以示感激之情。\"
\"小事一樁,不必客氣。\"蒯越笑著迴應。
其實,他心底的想法是不願讓蔡瑁獨攬軍權,否則蒯家如何能穩固成為荊州第一望族?
十二月初,劉表的大軍到達新野,使得新野城內總計荊州兵力達到八萬人,號稱十萬!
而在育陽,除了張銘先前帶來的整編後的南陽兵一萬兩千人,賈詡在宛城也不閑著,不斷收攏流民,挑選其中青壯年並招募鄉民,共集結了五千人。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後,他們也被送往育陽軍營。
這樣,劉備在育陽的軍隊總數也達到四萬七千多人,對外宣稱隻有三萬。
然而,自劉表成為荊州牧後,劉備臉上再也難見真心的笑容。如今得知劉表已至新野,他的心情更加鬱悶。
將領們看在眼裏,急在心頭,卻束手無策。
正當眾人一籌莫展之時,張銘手持羽扇,從容步入劉備營帳。
劉備見到張銘,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招唿道:\"知漢來了,快來坐下。\"
\"不知知漢來訪有何軍情需要與我商議?\"
張銘落座後,開門見山地說:\"我此次前來並非有事討論,而是為了幫主公解除心中的疑慮。\"
劉備深深歎息,\"知漢,你非我,怎知我心中的憂慮?\"
張銘暗自發笑,明擺著的事,主公真是太實誠了。
但他不能直說,於是張銘說道:\"主公擔憂的,恐怕就是同室操戈,對吧?\"
劉備一愣,沒想到張銘竟然猜中,便不再隱瞞,急忙附和:\"正是如此!\"
\"知漢,你有所不知。自從接到任命,我寢食難安。我明白這是曹操的計謀,他曾用此法使我與呂布相互爭鬥。\"
\"但呂布畢竟隻是梟雄,我敗給他也在所難免,被逐出徐州是技不如人。\"
\"但現在不同,景升公與我同為漢室親族,若我們內部相殘,如同手足之爭,這叫我如何忍心?\"
劉備終於袒露了內心的困擾。
張銘暗中點頭,心想劉表還算明白,至少識破了曹操的計謀。
然而,他並不知曉,曹操的這個計策正是被他張銘逼迫而出,也是他期望看到的結果。
微微一笑,張銘開始給劉表上起課來。
\"主公此言有誤,我們首先要明確一個關鍵問題。\"
\"曹操,究竟是大漢的臣子,還是篡位的賊子!\"
劉備有些困惑,不是在討論我的問題嗎,怎麽突然轉向曹操的話題?
然而,這就是劉備,他一貫的寬宏大量,不僅沒有迴避這個話題,反而深思起來。
過了許久,
劉備坦誠道:“我不確定。”
“按常理來說,孟德挾持天子號令諸侯,應該是漢賊無疑。”
“但在那個紛爭的時代,各路諸侯都在爭奪土地,無人顧及皇上的顏麵。倒是曹操,在危難之際救了皇上,給了皇上應有的尊嚴。”
“我曾在許都居住過,曹操對皇上也是恭敬有加,百姓生活安定,但據我所知,皇上曾秘密下達詔書,命令我們消滅曹操!”
張銘微微一笑,關於衣帶詔的事情,劉老大之前已經為給袁紹提供出兵的正當理由而告訴過他,盡管張銘早已知曉。
不過,看得出來,劉備對此頗為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