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後,


    營帳之中,劉備宣布了次日出兵,與蔡瑁決戰的命令。張飛第一個表示讚同。


    “太棒了,終於可以殺敵了,我的長矛都快鏽掉了。”


    \"大哥,軍師,這次無論如何也要讓我打頭陣吧!\"張飛激動地說道。自從采用了軍師的練兵策略,他自信滿滿地宣稱,手下的士兵一對一對抗敵人,絕對不在話下。


    這句話得到了眾人的讚同,將領們心裏也是同樣的想法。武將的榮耀,都是在戰場上拚殺爭取來的,一旦戰事即將爆發,沒有人願意落後於人。


    這段時間的刻苦訓練,更是讓大家信心倍增。看看關羽、趙雲、張繡、陳到,甚至龔都、劉辟、周倉和裴元紹,他們一個個眼神炯炯,緊盯著劉備和張銘,渴望著出征的機會。


    劉備感受到軍心可用,興奮不已,看向張銘,直接吩咐道:\"知漢,你來安排吧。\"


    張銘毫不猶豫地接過任務,立即開始部署計劃:\"據探子迴報,劉表打算派蔡積去追捕蔡瑁,但他選錯了人選。蔡積雖為蔡瑁的族弟,但無法阻止他逃脫。同時,劉表又派伊籍出使許都,我推測他是想聯合曹操,兩麵夾擊宛城。所以,我們要在文聘援軍到來前,先擊敗並活捉蔡瑁。”


    \"這場戰鬥的具體部署是……\"他又接著說道。


    至於曹操的軍隊,估計公佑此刻應該已到達鄴城。如果他們識相自行撤退,算是他們好運;否則,他們還想來侵犯,劉備可不會手下留情,會讓曹操再次嚐到教訓。


    張銘輕輕搖動羽扇,嘴角微微上揚,顯然對這場戰役充滿信心。


    ......


    鄴城的大將軍府內,議事廳內爭論不休。袁紹眉頭緊鎖,坐在首位,不住地搖頭。監軍沮授正在極力勸諫:\"主公,連年戰亂,士兵和百姓疲憊不堪,應以休養生息為主,輔以 擾曹操邊境的精銳騎兵。如此三年之內,我軍實力將日益增強,而曹操疲於應對,力量便會削弱。到時候,無需戰鬥就能獲勝!\"


    然而,審配立刻反駁:\"公此言有誤,主公如今兵強馬壯,占據河北四州,正是用兵良機。若僅是偷襲,曹操隻需派重將駐守,怎會疲於應對?反觀曹操,他也擁有四州之地,再給他時間發展,恐將成為尾大不掉的隱患。屆時,將是一場持久戰。\"


    冀州別駕田豐緊接著發言:\"正南難道不知道‘師出有名’的道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我們出兵正好落入他的圈套。他的軍令如山,士兵訓練有素,遠非公孫瓚等人能比。公與的計策,是保守的治國之策,懇請主公深思熟慮!\"


    田豐話音未落,郭圖便迫不及待地站出來反駁:\"不對!元皓此言大錯特錯!曹操名為漢臣,實為漢賊,天下皆知。主公征討的對象是曹操,而非漢帝,何來師出無名?這一戰足以蕩平中原,你們為何阻撓主公的霸業?\"


    袁紹連續被問得一時無言,堂上陷入了短暫的寧靜。然而,他的頭痛卻加劇了,兩邊的觀點都有其道理,讓他難以抉擇。


    這時,門外傳來了通報:“劉備的使者孫乾求見。”


    袁紹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曙光,立刻抬手示意。“快請!快請!”


    “各位暫且停議,讓我們看看劉備派使者有何要事。”


    不多時,孫乾步入廳堂。寒暄過後,他直接拿出劉備在張銘授意下撰寫的書信。


    袁紹仔細閱讀,目光越來越亮,閱畢,他不禁大笑出聲。


    “妙極了!”


    “哈哈哈,真是妙不可言!”


    不顧眾人困惑,他緩緩開口:“我已下定決心,南下出兵!”


    田豐、沮授聞言大驚,連忙躬身勸阻。


    “主公不可如此!”


    “師出無名,難以服眾!”


    袁紹笑著打斷他們:“你們以為我燒掉的是什麽?劉備,劉備啊,真是個意想不到的援手!那封信,正是劉備贈予我討伐曹操的正義名分!”


    第十四章 蔡將軍,此刻你慌不慌?


    袁紹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但他並未在此時揭示劉備的秘密,因為劉備曾透露了衣帶詔的事。劉備承諾,隻要他出兵,劉備會在南方牽製曹操,而許都的董承等人也會成為內應。


    這對袁紹來說,無論他如何猶豫,都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因此,他堅決反對眾議,決定出兵。


    而此時,荀諶坐在堂上,眼中閃過難以置信的驚訝。


    “這小子,竟預料到一切!”


    “他簡直是神人!”


    荀諶想起一年前,張銘獨自來訪,請求尋找趙雲。他曾想留張銘共事,以告慰故友張諮的在天之靈。


    沒想到,張銘寥寥數語就剖析了袁紹的諸多缺點,甚至精準預測了與公孫瓚之戰的細節,事後證實無一不準。


    那時,張銘建議荀諶明哲保身,少為袁紹出謀劃策。幾個月前,在荀諶的幫助下,張銘找到趙雲,兩人一同南下投奔劉備。


    臨別時,張銘曾說:“叔父,我知道您的才華不止於此。如果有一天,劉皇叔派人前來,袁公決定南下,……”


    \"屆時,就算是為了荀家的延續,叔父也該為自己和荀氏一族著想。\"


    \"言盡於此,叔父珍重,我們後會有期!\"


    此刻,望著堂上袁紹堅定出兵後意氣風發的神情,荀諶心中又想起了張銘當日的話語。


    \"子議,你在天之靈,是否在庇佑這個孩子?\"


    \"看來,我有必要與張合、高覽他們好好交往了,為了荀家的未來!\"


    暫且不說荀諶此刻的驚訝,袁紹的決定也讓田豐和沮授感到意外。劉備書信中究竟寫了什麽,竟讓一貫猶豫不決的袁紹罕見地表現出決斷?


    他們決定邀請孫乾迴府,深入了解詳情。


    另一邊,


    經過一夜休整後,劉備的大軍除留下賈詡以及宛城士紳提供的千人守城外,其餘兵馬全部出征。


    如今的劉備軍隊編製如下:


    白眊精兵由陳到擔任主將,手下有步兵三千,騎兵二百,副將是裴元紹。


    騎兵主將是趙雲,擁有騎兵一千。


    步兵主將關羽、張飛各領一萬兩千人,副將包括周倉、劉辟、龔都、糜芳等人。


    西涼兵由張繡擔任主將,步兵四千五百,騎兵五百,副將是胡車兒。


    這次出征,可以說是傾巢而出!


    與此同時,蔡瑁的五萬荊州軍已穿過棘陽,偵察兵已確認劉備調集了所有大軍前來迎戰,雙方相距僅百裏。


    因此,蔡瑁果斷下令駐紮紮營,準備以逸待勞。


    中軍大帳內,蔡瑁冷笑連連。


    \"蔡勳,看到了嗎?\"


    \"這就是劉備,小人得誌,竟敢集結大軍,妄圖與我軍正麵交鋒。\"


    \"一群黃巾賊,也敢與我荊州精銳抗衡!\"


    \"等著瞧吧,這場戰鬥之後,蔡家將問鼎荊州第一世家!\"


    \"你去文聘那裏,盡量拖慢他的行軍速度,我不想功勞被蒯家推薦的人分去。”


    \"若他識趣,戰後我會考慮接納他,哈哈哈……\"


    正如張銘所預料,蔡勳無法說服蔡瑁,反而被蔡瑁指派去文聘軍中製造延誤。


    兩天後,


    天空晴朗,微風習習,10月的氣候已沒有晚秋的幹燥,多了幾分初冬的涼爽。


    棘陽北麵,塵土飛揚,遮天蔽日。


    三萬劉備軍陣容混亂,士氣低落,在主將不斷嗬斥下,緩緩而行。


    騎在高頭大馬上,蔡瑁遠望,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笑容。


    他馬鞭指向前方,對蔡中、蔡和笑道:“看,我說得沒錯吧,烏合之眾就是烏合之眾!”


    \"這樣的隊伍,恐怕一個衝鋒就會崩潰不堪。\"


    \"確實如此,依我看,兄長才是真正的智謀過人,那張銘連給你擦鞋都不配!\"


    \"沒錯,曹操要是遇到兄長,早就全軍覆沒了,哪還有他逃脫的可能?\"


    劉備軍的表現和蔡中的吹捧讓蔡瑁信心十足,甚至不等偵察迴報,就下令大軍壓上。


    \"傳令下去,擂鼓,進軍!\"


    咚咚咚!


    隨著鼓聲隆隆響起,五萬荊州軍兵分三路,左、中、右,構建起數百個大小不一的方陣,步步推進,向北方挺進。


    夕陽西下時分,


    蔡瑁選了個山頭,俯瞰著不遠處兩軍對峙的壯觀場景。


    劉備軍剛剛擺好陣勢,看上去略顯鬆散,似乎不堪一擊。


    而荊州軍則不然,左右兩側攻勢如潮,似乎要將劉備三萬兵馬包圍其中。


    “劉備,你今日必死無疑!”蔡瑁心中冷笑。


    “張銘,不過是個無名小卒,麵對如此堂堂正正的陣型,竟毫無對策。”他不屑地說道。


    “傳我命令,兩翼合圍,進攻!”蔡瑁果斷地下達指令。


    緊接著,鼓聲驟變,荊州軍兩翼迅速展開,一個個方陣如同雁行般快速逼近劉備軍。


    簡而言之,他們以方陣的形式,執行雁行戰術,既能避免雁行陣的防守弱點,又能發揮遠程打擊和包圍優勢。


    劉備軍原本有些混亂的陣型,在鼓聲的催動下,瞬間煥然一新。


    短短片刻,一個龐大的圓陣已然形成!


    圓陣 ,劉備與張銘並肩站立。


    雙方很快進入弓箭射程,然而劉備軍圓陣外圍盾牌林立,荊州軍的箭矢並未取得顯著戰果。


    反而是劉備軍的圓陣,外圍堅固,內部弓箭手反擊,讓荊州軍措手不及。


    隨後,兩軍進入了近身肉搏階段。


    劉備軍的訓練效果顯現,士兵們各司其職,冷靜有序,隻聽從命令行事。


    倒下的戰士,立刻有人填補空缺。


    整個圓陣嚴密無隙,又有關羽、張飛兩位猛將在荊州軍攻擊的重點位置坐鎮。


    隨著時間流逝,荊州軍的方陣逐漸消耗,開始顯得力不從心。


    山坡上的蔡瑁滿頭冷汗,這與他預想的截然不同。


    就在此刻,山腳下塵土飛揚,兩支騎兵隊伍,一左一右,朝山坡疾馳而來,意圖合圍!


    如今麻煩大了!


    蔡瑁麵色陰沉,他萬萬沒想到,劉備竟設下陷阱,沒有動用全部兵力。


    而且,劉備早就預謀,埋伏了騎兵!


    蔡瑁怒火中燒!


    他咬牙切齒道:“快,調預備隊前來增援,務必擋住騎兵!”


    “蔡中,你帶人抵擋騎兵,一定要等到預備隊到達!”雖然憤怒,但他深知此刻唯有堅守。


    蔡瑁雖敗局已定,但他保留的一萬預備隊尚未投入戰鬥,否則麵對騎兵,他可能早已逃之夭夭。


    這萬人本應在關鍵時候投入正麵戰場,盡管戰陣上他處於劣勢,但人數優勢尚存,熬到預備隊參戰,至少能支撐到天黑,打成平局,也算有個交代。


    但現在,他的計劃全盤落空。


    如今之計,唯有自保。


    蔡瑁已定下策略,待預備隊趕到,抵擋住敵方騎兵後,他將下令有序撤退,確保不致全麵崩潰。


    然而理想雖豐滿,現實卻殘酷。


    蔡中甫一上陣列隊,蔡和慌慌張張跑來,神情淒慘。


    \"兄長,大事不妙!\"


    \"預備隊那裏也有埋伏,是張繡的西涼兵!\"


    \"什麽?\"


    蔡瑁愣了一下,旋即被遠處的喊殺聲驚醒。


    隻見山腳下衝來的騎兵,竟擅長騎射,搶先於蔡中的弓箭手射擊,打亂了陣型。


    \"殺啊!\"


    隨後,兩股騎兵如同脫韁野馬,狂暴地向荊州軍發起衝擊。


    領頭的兩位將領,手持銀槍,左右翻飛。


    \"噗嗤!\"


    蔡中連一聲哀號都沒來得及發出,身體就被刺穿了兩個血洞,命喪當場。


    騎兵衝上山坡後,威力倍增。在趙雲和陳到的引領下,他們如同猛虎入羊群,迅速擴大戰果。


    趙雲尤其鎖定蔡瑁的帥旗,單槍匹馬,勢如破竹般疾馳而來。


    蔡瑁全身顫抖,下一刻,他調轉馬頭,拔腿逃竄。


    劉備中軍望樓上,劉備和張銘清楚地看到了山坡那邊的變化。


    \"知漢,你瞧,蔡瑁的帥旗倒了!\"劉備欣喜道。


    張銘適時拱手祝賀:\"恭喜主公,這一仗過後,我軍已初步具備問鼎天下的實力。\"


    劉備點頭,心情激昂。


    他想起訓練士兵前,張銘曾告訴他,什麽是真正的天下強兵?


    無非是“紀律嚴明,令行禁止”!


    這八個字說起來簡單,實行起來卻艱難。


    當世名將大多能做到紀律嚴明,但嚴格執行命令卻極為不易。


    因為人皆懼死,一旦戰場上恐懼戰勝了紀律,軍心便會瓦解,導致敗退甚至全軍潰敗。


    這就是自古以來弱勝強的案例不多的原因。


    然而!


    凡事以弱勝強,總能發現一個規律:弱勢的一方,必然擁有鐵一般的紀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偉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偉棟並收藏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