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不同的角度
太子我啊,最喜歡做好事了 作者:婉似朝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而許太師一直當個跟屁蟲,糾纏在太子身後。
宋翊出來一趟,則是為了找人給東宮裏等消息的姬廈捎去話。
而現在折返,那自然是要和皇帝老爹交心了。
“太師,您先別急,跟我進去就知道了。”
兩人說話間,進入了禦書房。
門外的守衛顯然是得到了授意,並未阻攔。
而衍帝看到他們,也沒有絲毫驚訝。
——或者說,看到太子,衍帝是半點不意外。
許太師還迴來,倒是他沒有想到的。
衍帝淡淡地問:“太師還未迴府?”
既然太子已經成了監軍,不日就要隨軍前往北境,那這一兩日肯定是要緊急收拾,準備出發,哪有空再上課。
許太師也不曾料想,自己今天跟太子殿下找借口說身子不適,想要迴去歇著,結果下午直接就被宣布放了個長假!
“聖上,老臣是想來求您收迴成命,太子殿下的安危牽涉到了江山社稷的根本,萬萬不能冒此大險啊!”
衍帝沉聲道:“這不是朕的本意,而是太子執意要去,你與其求朕,不如先問問太子在想什麽。”
“父皇,兒臣並非因為關心老將軍而衝動行事。”宋翊適時出聲。
他知道,衍帝一定是這麽認為的。
衍帝挑挑眉,“哦?”
顯然,太子料中了……
衍帝還真當他是為了老將軍才執意要去北境。
當然,太子也沒有自大過頭,他很清楚自己和懷王一起去北境,小命是有危險的。
因此他隻能求個“監軍”的身份確保自己的安危。
“父皇,您還記得南邊三省,百姓賦稅不足一事嗎?”
就在這時,太子沒有繼續原先的話題,而是突然提起了早就過去的南邊稅收情況。
衍帝雖然眉心微蹙,卻也沒有打斷他。
宋翊便繼續說著自己的見解。
他將自己之前的疑問一股腦說了出來,最後,總結道:
“……懷王是在南境,而南邊三省那麽巧,因為歉收而欠稅?所以有沒有可能,那些沒有給朝廷交足的糧食,其實都進了懷王的口袋?”
衍帝:“……”
許太師十分吃驚,“懷王沒那麽大膽子吧!”
“不,或許太子說的對。”衍帝目光陰沉如水,“朕這些年對懷王頗為忌憚,給南境撥的軍餉是有數的,可是懷王打了這麽多場仗,從未跟朝廷要過錢糧。”
許太師不解:“或許懷王是搶綏軍的呢?”
“搶,是必然的。但以懷王的性子,沒有十足的把握他不會動手,否則他這些年早就反了,又豈會乖乖在南境待上五年之久?”
衍帝的思路也愈發清晰,原本心中的一些謎團似乎在這一刻解開了。
他看向太子,“所以朝廷勒令還糧,豈不是又讓懷王中飽私囊?”
宋翊搖頭,這點他能夠肯定,因為功德點是實打實的。
“父皇方才也說了,懷王叔沒有十足的把握不會行動,若是在朝廷勒令還糧的時候,懷王叔還要中飽私囊,那勢必會打草驚蛇,引來朝廷對南邊三省的重點關注,這應該不是懷王叔想要看到的局麵。
“因此兒臣更傾向於,知道父皇注意上南邊三省,並且為了避免災情而下令赦免百姓賦稅之後,懷王不但不會從中作梗,反而還得跟著慰問百姓,以免父皇在南境百姓心目中的威望,比他還要高。
“至於他吃進去的那些糧食,他自然不會吐出來,所以,當地的官員就遭殃了。如果兒臣沒有猜錯的話,南邊三省大大小小的官員苦懷王壓榨久矣。”
宋翊這番剖析,令得衍帝和許太師都不由得點頭讚同。
“懷王囤糧,肯定不是今年才開始的,這五年來,懷王一定早就暗中為反叛做著準備。”
聽到這裏,許太師忍不住問道:“那麽,為何今年懷王突然按捺不住,鬧出如此動靜,竟敢霸占過多糧食,導致南邊三省連朝廷的賦稅都沒有交足?”
“有兩個原因,一是今年南邊三省的確歉收,可懷王胃口被養大了,輕易不能滿足,加上他認為如今父皇為儲君之事煩擾,或許不會過多在意,畢竟以往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這才讓他如以往大膽行事。
“這二麽……也許和懷王與北昭、遼薑勾結有關。”
宋翊適時停了下來,果然見皇帝老爹露出質疑之色。
“懷王是個聰明人,他即便要反叛,也不會和敵國勾結,否則一旦東窗事發,對他百害無一利。更何況,北昭遼薑也不是他一人能敵,若是和這兩國勾結,縱然他最後篡位成功了,那留給他的也隻有一個風雨搖擺的大慶。”
宋翊點頭,“父皇所言極是。但在兒臣看來,像懷王叔這等善於玩弄權術,自視甚高之人,往往喜歡反其道而行……父皇您了解懷王叔,莫非,懷王叔就不了解您麽?您相信懷王叔不會蠢到與敵國勾結,那麽,懷王叔會不會對您的這份信任一清二楚呢?”
衍帝:“……”
許太師驚了!
太子殿下未免也太敢想了!
“父皇,懷王叔為什麽想搶皇位,您認真想過嗎?”宋翊又問。
衍帝:“……”
這感覺怪怪的……
以往都是他考太子,他對太子智商碾壓,怎麽如今……
似乎反過來了?
在他看來,是個有野心的男人都想當皇帝,尤其是皇室子弟。
爭奪皇位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嗎?
這還值得深思嗎?
宋翊笑了。
“父皇,您當皇帝,是您想爭的嗎?”
這個問題衍帝倒是不用思考,可以直接給出答案。
“不錯,父皇您是生來就注定要當皇帝的,因為您被選中了,您從小就接受皇祖父的悉心教導,皇祖父身為明君,那他教授您的,必然是身為皇帝就要愛民如子,要帶領大慶走向更光明的未來……所以在父皇看來,皇帝就是天生要愛惜子民,愛惜國土,當皇帝更多是一種責任,一種犧牲自己成就天下的責任。”
宋翊頓了頓,
“可對懷王叔來說,也是這樣嗎?”
一時間,衍帝和許太師都露出了沉思的神色。
宋翊出來一趟,則是為了找人給東宮裏等消息的姬廈捎去話。
而現在折返,那自然是要和皇帝老爹交心了。
“太師,您先別急,跟我進去就知道了。”
兩人說話間,進入了禦書房。
門外的守衛顯然是得到了授意,並未阻攔。
而衍帝看到他們,也沒有絲毫驚訝。
——或者說,看到太子,衍帝是半點不意外。
許太師還迴來,倒是他沒有想到的。
衍帝淡淡地問:“太師還未迴府?”
既然太子已經成了監軍,不日就要隨軍前往北境,那這一兩日肯定是要緊急收拾,準備出發,哪有空再上課。
許太師也不曾料想,自己今天跟太子殿下找借口說身子不適,想要迴去歇著,結果下午直接就被宣布放了個長假!
“聖上,老臣是想來求您收迴成命,太子殿下的安危牽涉到了江山社稷的根本,萬萬不能冒此大險啊!”
衍帝沉聲道:“這不是朕的本意,而是太子執意要去,你與其求朕,不如先問問太子在想什麽。”
“父皇,兒臣並非因為關心老將軍而衝動行事。”宋翊適時出聲。
他知道,衍帝一定是這麽認為的。
衍帝挑挑眉,“哦?”
顯然,太子料中了……
衍帝還真當他是為了老將軍才執意要去北境。
當然,太子也沒有自大過頭,他很清楚自己和懷王一起去北境,小命是有危險的。
因此他隻能求個“監軍”的身份確保自己的安危。
“父皇,您還記得南邊三省,百姓賦稅不足一事嗎?”
就在這時,太子沒有繼續原先的話題,而是突然提起了早就過去的南邊稅收情況。
衍帝雖然眉心微蹙,卻也沒有打斷他。
宋翊便繼續說著自己的見解。
他將自己之前的疑問一股腦說了出來,最後,總結道:
“……懷王是在南境,而南邊三省那麽巧,因為歉收而欠稅?所以有沒有可能,那些沒有給朝廷交足的糧食,其實都進了懷王的口袋?”
衍帝:“……”
許太師十分吃驚,“懷王沒那麽大膽子吧!”
“不,或許太子說的對。”衍帝目光陰沉如水,“朕這些年對懷王頗為忌憚,給南境撥的軍餉是有數的,可是懷王打了這麽多場仗,從未跟朝廷要過錢糧。”
許太師不解:“或許懷王是搶綏軍的呢?”
“搶,是必然的。但以懷王的性子,沒有十足的把握他不會動手,否則他這些年早就反了,又豈會乖乖在南境待上五年之久?”
衍帝的思路也愈發清晰,原本心中的一些謎團似乎在這一刻解開了。
他看向太子,“所以朝廷勒令還糧,豈不是又讓懷王中飽私囊?”
宋翊搖頭,這點他能夠肯定,因為功德點是實打實的。
“父皇方才也說了,懷王叔沒有十足的把握不會行動,若是在朝廷勒令還糧的時候,懷王叔還要中飽私囊,那勢必會打草驚蛇,引來朝廷對南邊三省的重點關注,這應該不是懷王叔想要看到的局麵。
“因此兒臣更傾向於,知道父皇注意上南邊三省,並且為了避免災情而下令赦免百姓賦稅之後,懷王不但不會從中作梗,反而還得跟著慰問百姓,以免父皇在南境百姓心目中的威望,比他還要高。
“至於他吃進去的那些糧食,他自然不會吐出來,所以,當地的官員就遭殃了。如果兒臣沒有猜錯的話,南邊三省大大小小的官員苦懷王壓榨久矣。”
宋翊這番剖析,令得衍帝和許太師都不由得點頭讚同。
“懷王囤糧,肯定不是今年才開始的,這五年來,懷王一定早就暗中為反叛做著準備。”
聽到這裏,許太師忍不住問道:“那麽,為何今年懷王突然按捺不住,鬧出如此動靜,竟敢霸占過多糧食,導致南邊三省連朝廷的賦稅都沒有交足?”
“有兩個原因,一是今年南邊三省的確歉收,可懷王胃口被養大了,輕易不能滿足,加上他認為如今父皇為儲君之事煩擾,或許不會過多在意,畢竟以往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這才讓他如以往大膽行事。
“這二麽……也許和懷王與北昭、遼薑勾結有關。”
宋翊適時停了下來,果然見皇帝老爹露出質疑之色。
“懷王是個聰明人,他即便要反叛,也不會和敵國勾結,否則一旦東窗事發,對他百害無一利。更何況,北昭遼薑也不是他一人能敵,若是和這兩國勾結,縱然他最後篡位成功了,那留給他的也隻有一個風雨搖擺的大慶。”
宋翊點頭,“父皇所言極是。但在兒臣看來,像懷王叔這等善於玩弄權術,自視甚高之人,往往喜歡反其道而行……父皇您了解懷王叔,莫非,懷王叔就不了解您麽?您相信懷王叔不會蠢到與敵國勾結,那麽,懷王叔會不會對您的這份信任一清二楚呢?”
衍帝:“……”
許太師驚了!
太子殿下未免也太敢想了!
“父皇,懷王叔為什麽想搶皇位,您認真想過嗎?”宋翊又問。
衍帝:“……”
這感覺怪怪的……
以往都是他考太子,他對太子智商碾壓,怎麽如今……
似乎反過來了?
在他看來,是個有野心的男人都想當皇帝,尤其是皇室子弟。
爭奪皇位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嗎?
這還值得深思嗎?
宋翊笑了。
“父皇,您當皇帝,是您想爭的嗎?”
這個問題衍帝倒是不用思考,可以直接給出答案。
“不錯,父皇您是生來就注定要當皇帝的,因為您被選中了,您從小就接受皇祖父的悉心教導,皇祖父身為明君,那他教授您的,必然是身為皇帝就要愛民如子,要帶領大慶走向更光明的未來……所以在父皇看來,皇帝就是天生要愛惜子民,愛惜國土,當皇帝更多是一種責任,一種犧牲自己成就天下的責任。”
宋翊頓了頓,
“可對懷王叔來說,也是這樣嗎?”
一時間,衍帝和許太師都露出了沉思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