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自信如我!
太子我啊,最喜歡做好事了 作者:婉似朝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宋翊主動關心起南邊三省的百姓,朝中眾人反應各異。
有人驚訝,有人陰謀論,有人開始對這位太子另眼相看……
衍帝眼裏有著淡淡的欣慰。
要不是太子提起,他幾乎就忘了這件事。
這足以證明,太子已經變了,他心裏也裝著百姓。
當下,衍帝就把王司農和程計相叫出來迴話。
兩人心裏都沒什麽底,畢竟他們雖然是把衍帝的命令傳下去了,但下麵的人到底有沒有好好執行……
他們都不敢打包票。
因為底下有不少是他們的門生或者後人,總之不是沾親就是帶故……
但現在對衍帝也隻能硬著頭皮說一切都安排好了。
衍帝對他們不是百分百信任,可身為皇帝,隻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要知道,他其實對每個人都做不到完全信任,所以要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宋翊卻沒有任何顧忌。
“兩位大人既然說都安排好了,那相應的糧食供應到位了嗎?還有,上交了銀兩替朝廷還稅於百姓的名單有嗎?”
兩人被問懵了,什麽糧食供應?
還要弄名單?
宋翊見他們二人麵麵相覷,歎了口氣。
“兩位大人你們難道忘了,父皇之所以格外開恩還稅於民,就是因為聽說南邊三省今年災情嚴重,糧食歉收。
“冬季嚴寒,百姓們本就難熬,若還要挨餓,隻怕連這個冬天都難以撐過去,即便是熬過了東,距離下一次秋收還有那麽長時間,百姓家中無糧,不知要死多少人……
“所以,銀錢不是最主要的,糧食才是,為了防止有糧商趁著百姓缺糧而哄抬糧價,兩位大人要讓下麵的人調遣附近的糧食送往南邊,以確保糧食的供應,如此糧商便哄抬不了價格。”
糧食是百姓生存的根本,隻是大慶朝還沒有管控糧價的意識。
實際上宋翊也不知道,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管控糧價到底是不是好事。
所以他不會貿然提出這樣的建議。
現在也隻是提議在南邊三省設置一個官方的供糧點。
雖然這樣看來,就顯得之前那個籌資還民的計策多此一舉。
但實際上這是上了雙重保險。
第一點,之前的方案是要從官員手中撈錢補償給百姓,就算朝廷說了會隨著俸祿一起還給官員,但到手的銀子誰願意吐出來?
這就給方案的執行增加了難度!
宋翊敢肯定,至少八成的官員都是陽奉陰違,畢竟人都有僥幸和從眾心理,上麵的人都不嚴格執行也不以身作則,下麵的人隻會更膽大妄為。
程計相和王司農算不上是壞官,但絕不是清廉愛民的好官。
頂多是在其位謀其職,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那麽他們這個係統下麵的人是什麽貨色,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不能把希望完全放在他們身上。
於是,這就涉及到了宋翊要說的第二點了……
那就是宋翊現在提出的要求:官府從周遭收購糧食,再運送到南邊三省,以相對合適的價格賣給百姓,避免糧商趁機抬價,吃人血饅頭。
如此一來,不僅能穩住南邊三省的形勢,杜絕了饑荒的發生,更能調動官員的積極性!
畢竟,朝廷是要求官府買糧再賣糧,
首先,讓官員看到這裏麵的利益——買糧食要錢吧?運輸要成本吧?存放糧食的時候可操作空間大吧?
如果有貪官想在這上麵動手腳,一定會主動跳出來包攬此事。
雖說不可能把事情辦的漂漂亮亮圓圓滿滿,可至少貪官不敢太過分,否則死的人多了,和這事兒有關的官員都要陪葬。
這樣起碼能將死亡的人數控製在一個範圍。
其次,負責此事的官員也有機會撈油水。
普通人買糧食要錢,可老子是官!
想要糧食,隻需要找當地糧食敲打暗示一番……
以一個“慈善”的名義一吹捧,再利用官員的身份一震懾,朝廷的政策一壓製……
那些富商還不得乖乖出錢出糧?
辦法他都替那些貪官想好了,這麽一來,皆大歡喜。
隻是,國庫空虛,這筆錢隻能先讓官員填上……
說到底,還是老法子,畫大餅。
但這一迴,官員們隻需要籌集到糧食,無需他們自己掏錢,隻要從富商那裏壓榨,對他們來說更容易接受。
而且以衍帝的信譽,相信大家不會有太多的懷疑。
對於太子的補充方案,衍帝短暫思考過後,便認可了。
新的旨意很快傳達下去。
這一迴衍帝下了聖旨,如果下麵的人再不出力,那等著他們的就是衍帝的怒火。
程計相和王司農瞬間驚出冷汗,這下再不敢敷衍了事。
大臣們見識到了衍帝對此事的重視,也見識到了太子在衍帝心中的地位。
然而在他們看來,太子出的計謀太陰損了!
他們都是當官的,所以大部分都會和南邊三省的官員共情。
不少人私底下罵太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竟然不相信他們這些當官的!
但凡一個想要順利坐上皇位的,都會想著拉攏臣子。
哪像宋翊,直接把所有人得罪死了。
“還真看不出來,咱們這位太子殿下如此清廉愛民。”
下朝了,程計相與王司農結伴而行。
他語氣平靜,看似是在誇獎太子,眼裏那嘲諷卻是實打實的。
王司農淡淡道:“太子就是太子,我等臣子豈能與之相論,還是老老實實把事兒辦好吧。”
另一邊,宋翊下了朝就主動去禦書房求見衍帝。
就在不久前,他提出的補充方案被衍帝采納後,他就獲得了一筆巨額功德點——
9865!
近萬了!
這說明什麽已經不言而喻。
也讓宋翊知道了,上次的一千功德點和南邊三省無關。
但若不是他留了個心眼兒,今天多嘴問了一句,隻怕的上次那個方案不能得到落實,自然也救不了南邊三省的百姓……
而如今,宋翊有了十足的底氣,這九千多功德點就是最好的證明!
“嘎吱——”
門開了。
劉喜恭敬地道:“殿下,聖上正準備用膳,得知您來求見,特命奴才來邀您上座。”
聞言,宋翊咧嘴一笑,神采飛揚:“有勞劉總管了,麻煩替我們父子倆把下門,本殿下有要事找父皇。”
劉喜看得呆滯,愣愣點頭:“奴才遵命……”
有人驚訝,有人陰謀論,有人開始對這位太子另眼相看……
衍帝眼裏有著淡淡的欣慰。
要不是太子提起,他幾乎就忘了這件事。
這足以證明,太子已經變了,他心裏也裝著百姓。
當下,衍帝就把王司農和程計相叫出來迴話。
兩人心裏都沒什麽底,畢竟他們雖然是把衍帝的命令傳下去了,但下麵的人到底有沒有好好執行……
他們都不敢打包票。
因為底下有不少是他們的門生或者後人,總之不是沾親就是帶故……
但現在對衍帝也隻能硬著頭皮說一切都安排好了。
衍帝對他們不是百分百信任,可身為皇帝,隻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要知道,他其實對每個人都做不到完全信任,所以要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宋翊卻沒有任何顧忌。
“兩位大人既然說都安排好了,那相應的糧食供應到位了嗎?還有,上交了銀兩替朝廷還稅於百姓的名單有嗎?”
兩人被問懵了,什麽糧食供應?
還要弄名單?
宋翊見他們二人麵麵相覷,歎了口氣。
“兩位大人你們難道忘了,父皇之所以格外開恩還稅於民,就是因為聽說南邊三省今年災情嚴重,糧食歉收。
“冬季嚴寒,百姓們本就難熬,若還要挨餓,隻怕連這個冬天都難以撐過去,即便是熬過了東,距離下一次秋收還有那麽長時間,百姓家中無糧,不知要死多少人……
“所以,銀錢不是最主要的,糧食才是,為了防止有糧商趁著百姓缺糧而哄抬糧價,兩位大人要讓下麵的人調遣附近的糧食送往南邊,以確保糧食的供應,如此糧商便哄抬不了價格。”
糧食是百姓生存的根本,隻是大慶朝還沒有管控糧價的意識。
實際上宋翊也不知道,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管控糧價到底是不是好事。
所以他不會貿然提出這樣的建議。
現在也隻是提議在南邊三省設置一個官方的供糧點。
雖然這樣看來,就顯得之前那個籌資還民的計策多此一舉。
但實際上這是上了雙重保險。
第一點,之前的方案是要從官員手中撈錢補償給百姓,就算朝廷說了會隨著俸祿一起還給官員,但到手的銀子誰願意吐出來?
這就給方案的執行增加了難度!
宋翊敢肯定,至少八成的官員都是陽奉陰違,畢竟人都有僥幸和從眾心理,上麵的人都不嚴格執行也不以身作則,下麵的人隻會更膽大妄為。
程計相和王司農算不上是壞官,但絕不是清廉愛民的好官。
頂多是在其位謀其職,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那麽他們這個係統下麵的人是什麽貨色,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不能把希望完全放在他們身上。
於是,這就涉及到了宋翊要說的第二點了……
那就是宋翊現在提出的要求:官府從周遭收購糧食,再運送到南邊三省,以相對合適的價格賣給百姓,避免糧商趁機抬價,吃人血饅頭。
如此一來,不僅能穩住南邊三省的形勢,杜絕了饑荒的發生,更能調動官員的積極性!
畢竟,朝廷是要求官府買糧再賣糧,
首先,讓官員看到這裏麵的利益——買糧食要錢吧?運輸要成本吧?存放糧食的時候可操作空間大吧?
如果有貪官想在這上麵動手腳,一定會主動跳出來包攬此事。
雖說不可能把事情辦的漂漂亮亮圓圓滿滿,可至少貪官不敢太過分,否則死的人多了,和這事兒有關的官員都要陪葬。
這樣起碼能將死亡的人數控製在一個範圍。
其次,負責此事的官員也有機會撈油水。
普通人買糧食要錢,可老子是官!
想要糧食,隻需要找當地糧食敲打暗示一番……
以一個“慈善”的名義一吹捧,再利用官員的身份一震懾,朝廷的政策一壓製……
那些富商還不得乖乖出錢出糧?
辦法他都替那些貪官想好了,這麽一來,皆大歡喜。
隻是,國庫空虛,這筆錢隻能先讓官員填上……
說到底,還是老法子,畫大餅。
但這一迴,官員們隻需要籌集到糧食,無需他們自己掏錢,隻要從富商那裏壓榨,對他們來說更容易接受。
而且以衍帝的信譽,相信大家不會有太多的懷疑。
對於太子的補充方案,衍帝短暫思考過後,便認可了。
新的旨意很快傳達下去。
這一迴衍帝下了聖旨,如果下麵的人再不出力,那等著他們的就是衍帝的怒火。
程計相和王司農瞬間驚出冷汗,這下再不敢敷衍了事。
大臣們見識到了衍帝對此事的重視,也見識到了太子在衍帝心中的地位。
然而在他們看來,太子出的計謀太陰損了!
他們都是當官的,所以大部分都會和南邊三省的官員共情。
不少人私底下罵太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竟然不相信他們這些當官的!
但凡一個想要順利坐上皇位的,都會想著拉攏臣子。
哪像宋翊,直接把所有人得罪死了。
“還真看不出來,咱們這位太子殿下如此清廉愛民。”
下朝了,程計相與王司農結伴而行。
他語氣平靜,看似是在誇獎太子,眼裏那嘲諷卻是實打實的。
王司農淡淡道:“太子就是太子,我等臣子豈能與之相論,還是老老實實把事兒辦好吧。”
另一邊,宋翊下了朝就主動去禦書房求見衍帝。
就在不久前,他提出的補充方案被衍帝采納後,他就獲得了一筆巨額功德點——
9865!
近萬了!
這說明什麽已經不言而喻。
也讓宋翊知道了,上次的一千功德點和南邊三省無關。
但若不是他留了個心眼兒,今天多嘴問了一句,隻怕的上次那個方案不能得到落實,自然也救不了南邊三省的百姓……
而如今,宋翊有了十足的底氣,這九千多功德點就是最好的證明!
“嘎吱——”
門開了。
劉喜恭敬地道:“殿下,聖上正準備用膳,得知您來求見,特命奴才來邀您上座。”
聞言,宋翊咧嘴一笑,神采飛揚:“有勞劉總管了,麻煩替我們父子倆把下門,本殿下有要事找父皇。”
劉喜看得呆滯,愣愣點頭:“奴才遵命……”